在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有手抖或者拿東西不穩的情況,醫學上稱之為「震顫」,如果情況不是很嚴重,往往並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也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其實手抖的病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在治療上也不相同。
大部分人都有一種輕微的、基本上看不見的震顫,這是由他們的心臟跳動、血液流動和身體內部的其他過程引起的,這被稱為生理性震顫。如果你的手或聲音在公開演講之前已經開始顫抖,或者你的腿在看到高大建築物的邊緣時發抖,這就是生理性震顫。
生理性手抖在緊張、情緒激動、焦慮、寒冷等情況下出現,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這些不利因素消失後抖動就會減輕、消失。生理性抖動可以暫不處理,繼續觀察。一般不需要治療,經過休息即可緩解。
病理性手抖可見於很多疾病,常見的有:
①低血糖發作,手抖可在血糖升高後消失,一般不會持續存在。
②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顫抖頻率較快,幅度較小,臨床可以藉助甲狀腺功能化驗進行診斷,如果是此病因導致的,那在甲狀腺功能得到很好控制後手抖也會消失。
如果有手抖的表現,兼有消瘦、多汗、心跳加速等症狀,則有可能患上了甲亢,建議最好到醫院進行血清甲狀腺素及其他相關檢查。
③小腦疾病也會出現手抖,特點是手越接近目標時抖動越嚴重,稱為「意向性震顫」,臨床還伴有頭暈、走路不穩等症狀,當腦部疾患得到控制後手抖會減輕,很少出現加重。
④帕金森病
帕金森是另外一種常常引起震顫的疾病。該病的特點是安靜時容易出現抖動,動作不靈活,肢體僵硬,姿勢步態障礙,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鬱、便秘和睡眠障礙等症狀。如果出現有一側的手腳突然不受控制地抖動,而且是活動時候有所減輕但靜止時感覺明顯,那麼就要警惕是否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即某些腦細胞逐漸死亡。它會導致大腦中缺乏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最終產生震顫,以及其他運動障礙症狀,如面部抽搐、姿勢不良和說話困難。帕金森病多發於60歲以上的人群,但也有少量年輕人會患上此病。
⑤癲癇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手抽動的幅度非常的大,甚至有可能因為經常性的發病,而導致手部的肌肉受損。
⑥老人如果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動脈硬化可導致老年人自主神經不協調,手震顫便是其症狀之一,嚴重者還會發生頭部震顫。
⑦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又稱原發性震顫,是以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也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如果你注意到雙手在喝過咖啡或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之後震顫,就需要減少對它的攝入量。咖啡因和壓力會使特發性震顫更明顯。
到目前為止,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震顫,發病率約為4%。特發性震顫是指當你試圖用手做某種工作或動作時發生的震顫。這種情況和帕金森病相反,活動的時候抖動比較明顯,靜止時會消失。
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見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預期焦慮症這種問題常常製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了。在預期性焦慮症中,引起心理反應的症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症狀的產生。而症狀的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取決於具體境況的不同,心理因素造成的手抖可能很惱人或令人尷尬,但除非手一直在抖,對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否則不必對其進行治療。
更多請微信了解:kdd083 或長按住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微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