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學野
在民國初期,國民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有限,導致中國各地軍閥眾多,那時只要手上有兵就能裂土封疆,還有不少名號裡帶"王"字的一時梟雄。比如"青海王"馬步芳,"新疆王"盛世才,以及"東北王"張作霖,這幾位軍閥都是一方土皇帝,在民國內部統治著自己的"國中之國",軍政大權獨攬一身。
但是說起傳奇程度,土匪出身的張作霖一直碾壓其他軍閥,成為民國時期最熱門的話題人物。張作霖早年是當土匪的,這一點人盡皆知,但是後來他搖身一變成了"官軍",靠"剿匪"贏得了清朝的信任,開始走上稱霸一方的道路。
所謂時勢造英雄,清朝末年東北地區非常混亂,大量的關內移民從河北、山東、山西去關外"闖關東"。但不少移民因為缺乏求生手段,無奈之下落草為寇。
晚清朝廷行將就木,對東北的控制力大不如前,清軍對剿匪力不從心,導致東北的土匪問題愈演愈烈。正是這種現狀讓張作霖抓住了機會,以土匪身份接收招安成為清朝的軍官,還用一個著名悍匪的腦袋,踮起了自己的仕途。
張作霖殺的這個悍匪,就是被稱作"遼西巨匪"的杜立三。杜立三自稱"馬上皇帝",槍法如神,而且手下眾多,他曾經在日俄戰爭裡痛擊俄軍,在百姓裡很有威名。張作霖早年當土匪時和杜立三熟識,還曾想借杜立三之名壯大實力,但後來張作霖接受招安,跟杜立三分道揚鑣。
沒想到同為綠林英雄的杜張二人,再見面時卻要拔刀相向了。那麼,杜立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傳奇人物,張作霖又為何非要殺他呢?
一、少年成名的悍匪
杜立三其人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其實並不多,他的故事大多數是民間的傳說。他於1880年生於東北遼陽的杜家村,本名叫杜國清,小名叫"小立子"。杜立三祖籍天津,他的家庭就是標準的清末"闖關東"移民,是杜姓大家族舉族由關內搬遷而來。
在清末,東三省匪患嚴重,移民中有很多不法之徒佔山為王,劫掠老百姓,甚至連官府和清軍都不放在眼裡。杜立三的爸爸就是個綠林眾人,他名叫杜寶增,也是遼寧地區的悍匪。但是杜寶增的運氣不好,在一次搶劫後被人認出來,很快遭到通緝。清兵抓不住他就拷問他的家人,最後三弟杜寶興招供,杜寶增讓官府給抓住砍了頭。
父親死的那一年杜立三才16歲,他的族叔出賣杜寶增可不是為了替天行道,而是眼饞杜寶增的家產。杜寶增剛被處死,三叔杜寶興就佔了他的家產,還打算將杜立三的媽媽和姐姐賣掉,此舉激怒了年少的杜立三。
16歲的杜立三決定為父報仇,他找了幾個同夥,將族叔杜寶興和兒子綁架了起來,拉到了黃沙坨鎮殺了頭。這種替父報仇的行為非常有江湖氣,一下子讓杜立三在東北江湖上出了名。
杜立三公開殺了族叔,在當時是大罪,他也就沒有回頭路了。之後杜立三被官府通緝,他只好子承父業走上了當土匪的道路。杜立三中等個子,寬肩膀,紅臉龐,相貌威嚴,喜歡穿紫紅衣服。他槍法過人,隨身攜帶兩短一長三把火槍,騎射彈無虛發。
杜立三年紀雖小,但做事很兇殘,他找同夥有個規矩:凡是想跟自己上山做土匪的人,都要讓他"過槍"。
"過槍",就是讓新來的人頭頂一個雞蛋,站在幾十步外的位置,讓杜立三用手槍打。如果杜立三打碎了雞蛋,而"過槍"的人在這個過程裡也沒"露怯",就能加入土匪的行列。
能通過這種殘忍測試的,大多是亡命之徒。杜立三靠這個法子拉起了一支兇悍的隊伍,在遼西打家劫舍,甚至劃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在地頭收租,收過路費,老百姓苦不堪言。
二、識時務者為俊傑
清末的東北,風雲人物很多,但最後被稱為"東北王"的只有張作霖,這其中自有原因。張作霖做土匪時候並不是東北第一號人物,他早年是土匪"董大虎"的手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而根據張學良回憶,張作霖真正起家不是靠搶劫,而是做"保安隊",就是收錢幫村莊維護治安,抵禦土匪。
張作霖知道做土匪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後來接受了遼寧新民府的招安,當了清軍的"幫帶"。這在綠林好漢眼裡屬於"孬犢子",此舉曾讓東北的土匪們對張作霖很不滿。但張作霖能發跡,跟他圓滑的處世哲學相關。1900年代,日本人和俄國人都對東北很有興趣,日俄兩國在東北劃分勢力範圍,摩擦不斷,終於在1904年正式爆發了戰爭。
這時候東北的土匪們贏來了發財的機會,杜立三和張作霖兩人都在日俄戰爭中撈到了好處,發展了實力。
杜立三當時跟日本人站在一起,接受日本的武裝和資助。因為此時俄國人在遼河發展航運,搶了杜立三的地盤,他對此一直很不滿。所以杜立三和日本人一拍即合,日本人給錢給槍,杜立三就到處襲擊俄軍,外號叫"專打洋人"。
而張作霖則是左右逢源,誰給好處就幫誰,先給俄軍賣命,在看到俄國人不行之後,又跟著日本人打仗。當時張作霖治軍有方,在日俄戰爭打完之後晉升為清軍"統帶",這等於現代軍隊中的團長一職,算是中級軍官了。
而杜立三這時候依然不識時務,在日俄戰爭結束後還是打家劫舍,在遼西地區弄得民怨紛紛。
1906年,清朝在東北設立"東三省",徐世昌為首任東三省總督,總管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省的軍務。徐世昌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就是匪患,這時候作為"第一通緝犯"的杜立三就是他的眼中釘。
徐世昌要除掉杜立三,底下沒人敢接這個任務。因為後者在東北縱橫多年,是個極其狡猾的悍匪,官軍圍剿經常抓不到人,還經常被杜立三偷襲,損兵折將。
這時候徐世昌想起了同是土匪出身、為人精明強幹的張作霖。張作霖此時正為自己仕途而發愁,沒仗打就難立功,而他需要一塊做墊腳石來往上爬。
為此,徐世昌找到張作霖,張作霖非常開心,他知道杜立三的腦袋就是自己的墊腳石。
三、誘殺杜立三,張作霖設下鴻門宴
張作霖清楚,要殺杜立三的話,跟他硬碰硬是會吃苦頭的。杜立三在日俄戰爭中襲擊俄軍戰果頗豐,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手下的土匪,個個槍法如神,騎著馬在平原上來去如風。跟這種悍匪打硬仗不佔便宜,所以狡猾的張作霖決定來個智取。
當時,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正在大規模招撫土匪,但杜立三依然我行我素,對徐世昌的招安令嗤之以鼻。張作霖想到的主意是用招降為誘餌,讓杜立三來赴宴,然後將其除掉。
張作霖馬上找了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一起出陣,聯名邀請杜立三來赴宴,商討"招安大計"。但是杜立三為人十分狡猾,他想著張作霖現在飛黃騰達,突然對自己示好,背後可能有詐,所以一直不來。
張作霖無計可施,只好找了杜立三的叔叔杜泮林出面。他將杜泮林請到新民府,然後出示了徐世昌招安的命令,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杜泮林寫了一封信勸降杜立三。杜立三接到叔叔的信,看到叔叔說的非常誠懇,終於決定接受邀請參加宴會。
隨後,杜立三帶了十幾個貼身護衛來新民府赴宴,這些人都是殺人如麻的高手,杜立三覺得就算動手,自己也不會吃虧。但是沒想到張作霖居然只帶了兩個人來,這讓杜立三有點驚訝,於是他也就放鬆了警惕。席間張作霖和杜立三把酒言歡,張作霖給杜立三許下了美好的未來,有兵有權有地盤,還發軍餉。
杜立三聽了非常開心,他的手下也放開一起吃喝,整個宴席場面非常融洽。
酒過三巡之後,張作霖也基本取得了杜立三的信任,於是他便邀請杜立三去新民府大院商量招安的具體事宜。杜立三覺得張作霖很有誠意,而且兩方都喝的醉醺醺的,於是就跟著去了。但張作霖其實早在新民府大院裡埋伏了刀手,杜立三到了院子裡,立刻就被幾個人按在地上,直接砍了頭。
杜立三死後,張作霖連夜派500騎兵奔赴青麻坎的杜立三老巢,將剩餘的土匪剿滅,一代悍匪杜立三的山寨就這樣被擊垮,手下死的死逃的逃。
憑藉誘殺巨匪杜立三,張作霖得到徐世昌的賞識,晉升為奉天巡防營統領。誘殺杜立三是張作霖人生的轉折點,從這之後他一直平步青雲,直到最後成為了"東北王"。
參考資料:1、《讓洋人聞風喪膽的晚清第一巨匪》,佚名2、《張作霖擺"鴻門宴"》,王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