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不是夢
英國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它的物價相對較高,若換算成人民幣,各種蔬菜水果就是天價,但英國也許有一樣東西是全世界最便宜的——那就是機票。我到了英國之後很驚異地發現,經常打開報紙就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機票信息,有時甚至花幾分錢人民幣就能從倫敦飛到巴黎,更誇張的是甚至用一根黃瓜的價錢在英國就可以換取幾千張機票!
在英國這個有如彈丸的小島上,竟有數家航空公司,既有「英國航空」、「維珍航空」這種擁有數百架飛機的大型航空公司,也有僅有幾十架飛機的小航空公司。而讓我最驚訝的是,在英國,虧損最多的恰恰是最有實力的英國航空公司,至於那些中小型公司反倒因為目標市場明確、成本控制得當而成為賺錢的企業。
英國航空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航空公司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自然花招百出,只要有心,買到便宜機票易如反掌。當我逐漸適應西方社會的生活之後,就開始利用這些便宜機票進行一些較短天數的旅行,輕輕鬆鬆地走訪了諸如法國和東歐、西歐各國,這些無疑都增強了我自己獨在異鄉旅行的信心。
到英國讀書一年以後,我已經知道環遊世界,至少是環遊歐洲,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在英國留學期間,有段時間我與一位主修歐洲地理的英國男同學住在了一起,在英國學地理很有意思,可能是因為機票便宜的緣故吧,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常常帶他們進行實地考察。例如,課本中要是講到火山和有趣的景觀時,也許老師就會帶領全班同學前往義大利維蘇威火山進行實地參觀講解,因此我的這位室友去了很多地方。住的久了,大家也熟悉了,他知道我喜歡旅行,所以每次他回來,都會拉著我到酒吧,聊聊一路上發生的有趣故事,自然每次都把我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長出一對翅膀飛出去。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去做了
11年前的2001年深秋,英國的《衛報》上刊登了一則啟事,大意是說《衛報》要招募兩名年輕人進行環遊世界的旅行,一個人由東向西,一個人由西向東,所有的費用都由報社支付,唯一的條件就是每天都要替報社寫一篇文章。
就在那條啟事刊出不久,我和室友一起參加了一場「中英」足球對抗賽,雖然那場球我們輸了,但還不算丟臉——9:10。賽後按照國際慣例自然要「放縱」一下,我們就一起跑到了一家酒吧。有一天我們在酒吧中聊著正歡,忽然有個英國同學就談起了那則啟事,言語間還頗有些洋洋自得,目中無人。也許年輕人都有一些爭強好勝的毛病吧,聽著聽著我就有點不太服氣,英國人平日裡談話裡就有一些傲慢。
「怎麼,環遊世界就只有你們可以做到嗎?我也可以啊!」嘴上一不留神,我把在心裡嘀咕的這些話全給吐了出來。結果那位英國同學聽我這麼一說,當時就嚷嚷著非要打賭,一旁的幾個同學也跟著起鬨,「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借著酒膽發下了要環遊世界的豪語。
雖然,這只是同學之間的酒後戲言,隔天酒醒了,除了我,大家誰也沒有把它當一回事。是因為以酒壯膽,還是內心深深的渴望,我決定去做,去完成對自己的承諾。
過了幾天,我又和那個英國同學在圖書館碰到了,當他再度以調侃的語氣問我的環球之旅準備的如何時,我當時就直接告訴他:「已經在準備了。」雖然不完全是事實,可是當我這麼回答的時候,突然感到一股說不出來的真實感,好像我馬上就要成行了。
那時我剛剛完成畢業論文,正在英國一家著名的跨國公司工作。由於英國的大學採取「寬進嚴出」的政策,每個大學都有一定的淘汰率,如果學生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下期還要重學,不過這學費可還要再交,一分錢都不能少。
並且英國的碩士課程一般都是1年到2年,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年的時間裡要完成兩三年的課程,別說對我這個外國人來說壓力巨大,就是英國學生也有許多沒通過的,所以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現在回想起那兩年的學習生活還讓人心有餘悸。當起點比別人低,就需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汗水和辛苦。還記得,當導師告訴我畢業論文通過時的那一刻,心酸、激動、喜悅、委屈……所有的情感一剎那湧上心頭的心情。獨自跑到劍河邊直翻跟頭,對著美麗的劍河,大聲用中文喊出:「我獲得了碩士學位!」
我決定送自己一份禮物。該是出發的時候了!
當時的我心裡依舊沒底,環球旅行一路的費用,而且還要付出不能賺錢的時間成本,兩種成本相加。
當年的興奮和迷惘離現在已經11年了,直到今天我還是很慶幸那時的決定。旅行,不僅是看了多少風景,嘗了多少美食。更多的是開拓了生命的寬度,讓我一直保持著一顆對世界好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