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修HXD3輪驅自主修攻關,與修竣的HXD3輪驅合影
盛夏,驕陽似火。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機車檢修段庫房內,溫度接近40度。顧不上擦去額頭上的汗水,金鑫「全副武裝」,專心致志鏖戰車軸磁粉探傷工作。
這 樣的環境,他早已習慣。有時,悶熱的天氣會讓他直流鼻血,他就用衛生紙堵住鼻子,再佩戴隔離磁粉顆粒的嚴密口罩,身上衣服經常幹了又溼、溼了又幹。金鑫從無怨言,他內心充滿對鐵路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竭力守護鐵路的運輸安全」。
在責任感和使命感驅動下,金鑫從一名滿臉稚嫩、立下初心的探傷新工,成長為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車間副主任。
六年來,兩千多個日夜堅持和奮鬥,使他與眾多默默奉獻的鐵路青年一樣,將「零漏檢、零誤判、零事故」目標踐行在一條條鐵道線上,以平凡鑄就不凡。
「時間和汗水積累最有價值的財富」
2014年8月,剛剛成立的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機車檢修段,迎來第一批新職工。23歲的金鑫就是其中一員。
金鑫是遼寧鐵嶺人,畢業於河北石家莊鐵道大學機械自動化專業。這所誕生於抗美援朝時期的學校,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曾為抗美援朝戰場輸送一批批鐵道人才。金鑫家中有長輩是抗美援朝老兵,回憶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時,多次感慨鐵路運輸在戰場上的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在金鑫成長道路上厚植鐵路情懷。
大學畢業後,金鑫先來到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做過辦公室文員,也當過火車司機,這讓他對機車有更深了解。用他自己話說,「以前開火車,現在修火車,跟火車一直沒分過家。」
一年後,金鑫來到剛剛成立的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粉顆粒的嚴密口罩,身上衣服經常幹了又溼、溼了又幹。金鑫從無怨言,他內心充滿對鐵路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竭力守護鐵路的運輸安全」。
在責任感和使命感驅動下,金鑫從一名滿臉稚嫩、立下初心的探傷新工,成長為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車間副主任。六年來,兩千多個日夜堅持和奮鬥,使他與眾多默默奉獻的鐵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車間副主任金鑫:C5修HXD3輪驅自主修攻關,與修竣的HXD3輪驅合影39車間工作。
當時,他對機車探傷知識一無所知,但當面對車間新人多、新段探傷技術匱乏、探傷經驗不足等實際困難,他主動請纓,並成功通過選拔,踏上學習探傷技術的道路。
有老師傅告訴金鑫:「探傷是個小工種,專業性強,路子比較窄,或許上升空間不大。」但金鑫內心只有一個最樸素的想法:「既然我選擇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懷抱對鐵路事業的理想與熱愛,金鑫從零學起,刻苦鑽研,入職後第三個月便取得中國鐵路總公司(現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機務探傷Ⅰ級技術資格證書,半年後通過競聘考試,成為探傷班組後備工長。然而,初到現場對機車進行探傷時,這位全段最年輕的探傷師「工作並不如意」。
「由於經驗不足,師傅總擔心我出現誤判,我探的軸,師傅經常還要再辛苦復探一遍。」這種質疑讓他寢食難安,「我相信,沒有什麼是通過努力做不到的,如果有,說明努力還不夠」。
為了不斷提高探傷技能,豐富經驗,別人探一遍,金鑫堅持探三遍。
探傷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彎腰檢查,全神貫注盯著車軸,觀察磁痕和波形,捕捉每一條可能存在的細微裂紋和隱患,不放過任何可疑之處。為了多練多探,他總是最晚一個下班。
在同事趙妍眼中,金鑫認真負責,努力向上。「他經常加班,一方面提升自己業務能力,一方面及時總結階段時間工作,再思考如何改進。」
白天在車間埋頭苦幹,晚上疲憊地回到宿舍,金鑫經常全身上下,連襪子上都是磁粉。有一次停電沒有熱水,他「硬著頭皮洗了冷水澡,洗完睡意全無,便火力全開遨遊書海」。
從那天起,為了能夠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學習充電,有好長一段時間他都洗冷水澡。他還把書上知識製作成有聲讀物,睡覺前也戴上耳機「磨耳朵」。
通過不懈努力,金鑫在入職第14個月便考取探傷Ⅱ級技術資格證書、探傷工高級工技能資格。這也是作為一名機務探傷工在最短時間內能夠取得的最高資格證書和技能資格。
回想那段時光,金鑫說:「時間和汗水積累下來的一定是最有價值的財富。」
「絕不能放過一絲安全隱患」
就在金鑫獲得探傷Ⅱ級技術資格證書、探傷工高級工技能資格不久後,發生了一件事,在當時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2015年11月27日,金鑫在對一輛C5修HXD3型電力機車進行縝密探傷檢查後,發現在車軸輪座鑲入部存在裂紋。
這是全路首次探傷發現該機車存在重大質量隱患。反覆確認後,金鑫及時將情況反饋給集團公司、主機廠。
C5修HXD3型電力機車車軸是「免維護車軸」。「你攤上大事了」,工友對金鑫說,「這可是給生產廠家挑刺兒,廠家能認帳嗎」?聽了這話,骨子裡不服輸的金鑫「更來勁了」:「質量隱患也是大事,我要申請全程負責這個項目!」
現實遠比金鑫想像中困難得多。「機車製造廠家一開始就從態度、技術、事實等多方面拒絕」,廠家技術主管認為他「誤判」,說該產品上線十年「從未有過此類現象,以後也不會有」。
廠家拒絕提供一切圖紙資料,雙方陷入僵持。看著面前車軸上的裂紋,金鑫感覺像是對他的「嘲諷」,他下定決心要「零口供斷案」。
國內沒有經驗指導,他就從國外網站上找資料。那段時間,他工作起來「白加黑」,「吃住都在辦公室」,累計探了近1000根同類車軸。結論是:裂紋不僅存在,而且裂損率高達25%!在金鑫不斷努力下,在上萬個數據支撐下,專題報告形成,中國鐵路總公司召開專題會議,廠家同意將問題車軸返廠。
但這不是金鑫想要的最終結果。「鐵路安全怎能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對待?治標還要治本。」他多方打聽,了解到存在這樣隱患的機車共有兩千臺,必須在設計層面徹底解決。
為了將問題徹底查清,金鑫申請跟問題車軸一同「返廠」。三個月內,他往返廠家所在地和西安兩地八次,餓了就啃麵包,候車大廳、公交車上,到處都留下他奔波的身影。
最終,金鑫以評審專家身份參加廠家召開的整改方案評審會,與平時「只能在學術著作上看到名字的權威專家坐在一起」,共同推動該機車在全路系統全面整改。
9個月後,廠家召回全部同類機車,設計公司重新修改設計圖紙。事後,廠家誠懇地對金鑫說,「感謝你當時的堅持」。
金鑫說:「問題是我發現,我就要負責到底,絕不能放過一絲安全隱患。保證乘客安全、貨物安全萬無一失,是中國鐵路的自信,也是每個鐵路青年肩負的使命。」
多年來,金鑫在探傷作業中發現安全隱患1000餘處。他也成為HXD3型機車檢修領域「小專家」。
金鑫(左三)與創新工作室創新團隊部分成員合影
2016年,金鑫將探傷經驗寫成獨立署名論文《HXD3機車C5修車軸探傷裂紋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次年,他作為副主編合著的《HXD3型電力機車檢修基礎知識》對HXD3型電力機車檢修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描述,成為新工了解、掌握HXD3型機車檢修基本知識的重要文獻。
「為中國鐵路事業添磚加瓦」
六年來,金鑫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從一名基層探傷工成長為轉向架車間副主任。他沒有在成績面前止步。他認為,機車檢修是鐵路運輸與發展中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鐵路飛速發展與科技創新,對機車檢修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在檢修流程以及管理等方面改進方法,保證檢修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趙妍說:「我們單位每年都有一些科技創新項目,金鑫主任都積極參與,並結合自身分管的工作開展技術攻關研究。」
金鑫參與QC項目「HXD3機車車軸超聲波探傷方法的研究」獲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鐵集團」)優秀成果;科研項目《HXD3機車制動吊環與車輪接磨原因及處理方案的研究》《HXD3轉向架構架電機吊杆座螺紋孔修復工藝研究》實現HXD3機車轉向架構架電機吊杆座螺紋孔修復。
金鑫說,「制度創新是提高生產效益的根本」。他參與編寫西安機車檢修段《機車零部件探傷管理細則》《機車探傷管理基本制度》,為從基礎管理、工作質量、技術培訓、設備工裝及工作現場、班組環境等五方面規範計機車探傷管理並建設標準化探傷組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9年,他參與集團公司機車修程修制改革,編制C5修H X D2、HXD3、HXD3D及C4修HXD3機車檢修範圍及標準,後又參加國鐵集團和諧型機車修程修制改革實施辦法、檢修範圍標準審核暨和諧型客運機車C6修檢修周期延長研究驗證方案評審會。
為了提高改革結果科學性,他梳理承修機車修程修制改革前、後標準差異項113個,適應性修訂44個工藝、26個作業指導書、12份記名檢修記錄。
在同事記憶中,「當時,光是相關資料堆放就佔他辦公室面積的一半,他天天與這些資料相伴,一幹就是三個月。」
有了制度,還要有方法。為了壓縮庫內檢修停時,金鑫協助調整生產會召開時間,每天節約半小時,將C4修HXD3轉向架庫內停時壓縮一天。
他還提出優先拆解輪逕到限的C4修輪驅,優先組裝C5修HXD3D輪驅的生產工藝方案,每年節約生產成本上百萬。
工作之餘,金鑫積極幫助業務薄弱的新工學技術、練技能,並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進行傳授,不斷提高新工的技術水平。
在他悉心指導下,先後有多名青年職工在國鐵集團、西安局集團公司舉辦的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讓檢修事業薪火相傳。
今年,金鑫被任命為西安機車檢修段轉向架車間副主任,肩上擔子更重了。回望自己工作生涯,他仍不忘西安機車檢修段2015年5月正式投產時的「投產精神」:「全段上下攜手共進,克服種種困難,以毫不懈怠的衝勁、勇攀高峰的拼勁、爭創一流的幹勁,共同推動檢修事業發展。今後,我們還會發揚和傳承『投產精神』,繼續砥礪前行」。
他更牢記「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新時代鐵路精神。「安全是鐵路永恆的主題,關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鐵路作為服務行業,服務是本質屬性,優質服務是社會需要、市場需要,更是自身發展需要。
金鑫(右二)作為機車無損檢測員競賽裁判參加第六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與西安局集團公司參加機車無損檢測員競賽獲獎選手合影
興路強國,是廣大鐵路人的目標,「如今中國高鐵迅猛發展,高鐵技術已經走向世界,這說明興路強國不是夢想,它更是一種見證、一種驕傲、一種強大。雖然我只是機車檢修領域一個微小分子,但只要堅持不斷探索創新,就一定能夠為中國鐵路事業添磚加瓦,綻放時代價值」。
[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21-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