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2020-12-19 小小M談時尚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到清康熙、嘉慶年間進入鼎盛階段,據文獻記載,除縣內有星羅棋布的年畫作坊外,在全國還設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年印刷量達-億開張, 暢銷國內18個省。晚清和民國時期,武強年畫一-直譽滿民間、興旺發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在考察完武強年畫後,形象地稱之為「東方聖經的圖解」

武強年畫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美術系和北平、天津進步畫家積極奔赴革命老區武強,與那裡的年畫藝人成立了「冀中年畫研究社」,形成新木刻和民間藝術相結合的一支勁旅。 1947年, 周揚在晉察冀邊區文藝座談會上說: 「美術工作者和民間畫業合作,創作了11種年畫,銷售近40萬份,這可以說是美術史上的創舉。」這一時期,武強年畫藝人在與藝術家、國畫家等美術工作者的合作過程中,改造了傳統的木刻水印技術,為新中國成立後武強年畫事業的蓬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0年 , 國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強年畫社」,授予獨立的出版權,進一步 促進了武強年畫的正規化、規模化發展。到2002年,武強共出版年畫780種,發行6000多萬張, 而且,在這期間,武強年畫在繼承中不斷提高,兩次獲得河北省美術百花獎和名牌優質產品,並有《大戳錘門神》 《海峽兩岸倍思親》等30多幅作品分獲全國、國際大獎。

「南桃(蘇州桃花塢)北柳(天津楊柳青)論畫莊,農家年畫數武強....產生於燕趙大地的武強年畫,出自北方農民藝人之手,帶有燕趙人民粗獷豪放的風格特徵,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武強年畫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線條簡練、色彩鮮明、形式多樣且題材廣泛,其主要體裁有門畫、中堂、對聯、貢箋、條屏、窗花、炕圍畫、灶畫、 鬥方、燈方、西洋景、扇面、博戲圖、冥幣、張搭、年曆等。按題材分類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慶、農事耕作、節令習俗、故事戲曲、歷史典故、新聞時事、風趣幽默、組字畫謎、風景花卉、 春宮圖、智力遊戲等,堪稱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

武強年畫

1992年開放的武強年畫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坐落在武強縣城,既是年畫藝術之鄉的象徵,又是展示、研究農耕文化的藝術殿堂。該館佔地總面積為25100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54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0餘件。現有5個展廳和一個仿古年畫作坊,使歷代流傳的「四大發明」之一一的雕版印刷術這一古老工藝得以很好地保護和傳承。陳列共分六部分: (1)年畫的源流與發展; (2)歷史上的輝煌成就;(3)具有革命傳統的近現代武強年畫, (4)目前年畫發展的新格局; (5)各地年畫呈異彩; (6)傳統工藝作坊。整個陳列新穎別致,既富有新的時代氣息,又有濃厚的民族、民間特色。有較強的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即是運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特殊場所, 又是保護、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的前哨陣地。

武強年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2003年人選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十大試點,武強年畫藝人十餘人被評為民間工藝美術師。2006年5月20日 , 武強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武強縣的馬習欽為武強木版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馬習欽,1959年12月 出生於河北省武強縣西關村。初中畢業後,進武強畫廠學徒,師承刻版技師孫惠榮,學習畫版鐫刻。 1980年,任武強畫廠刻版技術員。與高級工藝美術師路治國先生合作十餘年, 1986年調人武強年畫博物館,1993年任工藝美術師,1999年任副館長, 為武強木版年畫藝術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1995年 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4年 ,河北省文聯、河北省輕工業廳、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會授予其「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年畫類)」稱號。

武強年畫

武強年畫包括大量的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民族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武強年畫博物館先後被河北省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幾年來共免費接待青少年6萬多人次, 發揮了很好的基地教育作用。它還是南京大學、中央美院、河北大學、河北師大等十幾所大專院校的教學、研究基地。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完了,有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了解了解哦。

相關焦點

  • 嶺南吹來和煦風 86件佛山木版年畫亮相武強年畫博物館
    2020年12月25日,由武強年畫博物館、廣東省佛山市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嶺南吹來和煦風--佛山木版年畫特展」正式開幕!86件佛山市博物館館藏木版年畫亮相河北武強,再現嶺南地區獨特文化藝術風格。本次佛山木版年畫特展,近百幅精美的佛山木版年畫亮相武強年畫博物館,佛山木版年畫代表了嶺南地區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與北方麥黍文化的武強木版年畫相呼應,成就了兩千公裡之遙的中國南北兩方競相開放的兩朵絢麗的民族藝術之花,為這座民間藝術殿堂再增光彩,為大家欣賞獨特的嶺南民間藝術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也為武強年畫界及其他繪畫藝術愛好者研究創新提供了難得的史料和借鑑。
  • 武強年畫博物館再現當年武強年畫的歷史風貌歷史場景
    武強年畫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該館運用聲、光、電、多媒體、半景畫、3D動態、觸控螢幕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段,以及模型、雕塑、圖表、照片、音像和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全方位、真實地再現了當年武強年畫的歷史風貌和歷史場景。圖為該館講解員正在向遊客介紹復原的民居及年畫作品。
  • 武強年畫博物館:品味傳統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武強年畫博物館武強年畫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該館運用現代化和高科技手段,採用聲、光、電、多媒體、半景畫、3D動態、觸控螢幕等,配有模型、雕塑、圖表、照片、音像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全方位、真實地再現當年武強年畫的歷史風貌和歷史場景。
  • 貼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主要產地,除了開封朱仙鎮、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外,還有山東濰坊、河北武強與四川綿竹等年畫傳統產地。一、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山東濰坊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
  • 武強年畫博物館舉辦送展下鄉系列活動
    為大力弘揚武強年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武強年畫博物館舉辦了送展下鄉、館校共建、體驗之旅等系列活動。圖為在體驗之旅活動中,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小學生們學習年畫設計。    馬 路    孟衛力攝【責任編輯:孫明霞】http://hs.hebnews.cn/2014-08/11/content_4097010.htm武強年畫博物館舉辦送展下鄉系列活動
  • 【文化強省】武強年畫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讓文物活起來」
    以武強年畫為主題的藝術品展示。記者 扈煒 攝以武強年畫為主題的生活用品。記者 扈煒 攝  長城新媒體衡水12月26日訊(記者 扈煒)12月26日,在武強縣年畫文創產品的店鋪中,以武強年畫為主題的商品,琳琅滿目地呈現在大家眼前,既有擺放的藝術品和書畫作品,也有像水杯、茶壺等生活用品。
  • 楊柳青木版年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齊聚天津美術館
    &nbsp&nbsp&nbsp&nbsp2019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nbsp&nbsp&nbsp&nbsp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美術形式。它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崛起於民間藝術之林,其作品有著自身的藝術組成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日本浮世繪:浮世眾生與人間風景    因本展作品的品類並不完備,下面僅以展廳中主要作品為例,介紹一下日本浮世繪各自的藝術特色。
  • 80幅中國木版年畫精彩亮相蘇州美術館
    中國傳統年畫的產地也很多,由馮驥才牽頭編纂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二十二卷,將產地分為大小兩種,產地之大小,不僅根據歷史規模和影響力,還要看現有的活態遺存狀況。   市民現場觀展  據了解,參加本次展覽的五家,通常將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山東楊家埠並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也有前三者加河北武強或河南朱仙鎮的。
  • 闖關東年畫 13(圖)
    中國老百姓,從前過年家家貼年畫。年畫都以木版印製,所以又叫木版年畫。在中國民間,提起木版年畫產地,大家往往都能數出天津的楊柳青、河北的武強、山東的濰坊、河南的朱仙鎮、陝西的鳳翔等。
  • 中國美術館藏展出日本浮世繪經典!還有清代木版年畫精品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齊聚蘇州美術館 80幅精彩作品亮相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展覽現場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
  •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經典集體展出!一同露面的還有清代木版年畫...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兩者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宣傳片為推動傳統年畫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年節氛圍,走進千家萬戶,賦予其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12月16日,「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實際上,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
  • 年畫裡的新年
    過年的記憶是熱鬧的爆竹聲,是孩童們身上的新衣,是收到的壓歲錢,是大紅的「福」字和春聯……除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年味標誌,年畫作為時代的「記錄者」,也是中國新年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張貼寓意吉祥的年畫,是中國家庭迎接新年的固定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