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到清康熙、嘉慶年間進入鼎盛階段,據文獻記載,除縣內有星羅棋布的年畫作坊外,在全國還設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年印刷量達-億開張, 暢銷國內18個省。晚清和民國時期,武強年畫一-直譽滿民間、興旺發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在考察完武強年畫後,形象地稱之為「東方聖經的圖解」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美術系和北平、天津進步畫家積極奔赴革命老區武強,與那裡的年畫藝人成立了「冀中年畫研究社」,形成新木刻和民間藝術相結合的一支勁旅。 1947年, 周揚在晉察冀邊區文藝座談會上說: 「美術工作者和民間畫業合作,創作了11種年畫,銷售近40萬份,這可以說是美術史上的創舉。」這一時期,武強年畫藝人在與藝術家、國畫家等美術工作者的合作過程中,改造了傳統的木刻水印技術,為新中國成立後武強年畫事業的蓬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80年 , 國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強年畫社」,授予獨立的出版權,進一步 促進了武強年畫的正規化、規模化發展。到2002年,武強共出版年畫780種,發行6000多萬張, 而且,在這期間,武強年畫在繼承中不斷提高,兩次獲得河北省美術百花獎和名牌優質產品,並有《大戳錘門神》 《海峽兩岸倍思親》等30多幅作品分獲全國、國際大獎。
「南桃(蘇州桃花塢)北柳(天津楊柳青)論畫莊,農家年畫數武強....產生於燕趙大地的武強年畫,出自北方農民藝人之手,帶有燕趙人民粗獷豪放的風格特徵,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武強年畫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線條簡練、色彩鮮明、形式多樣且題材廣泛,其主要體裁有門畫、中堂、對聯、貢箋、條屏、窗花、炕圍畫、灶畫、 鬥方、燈方、西洋景、扇面、博戲圖、冥幣、張搭、年曆等。按題材分類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慶、農事耕作、節令習俗、故事戲曲、歷史典故、新聞時事、風趣幽默、組字畫謎、風景花卉、 春宮圖、智力遊戲等,堪稱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
1992年開放的武強年畫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坐落在武強縣城,既是年畫藝術之鄉的象徵,又是展示、研究農耕文化的藝術殿堂。該館佔地總面積為25100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54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0餘件。現有5個展廳和一個仿古年畫作坊,使歷代流傳的「四大發明」之一一的雕版印刷術這一古老工藝得以很好地保護和傳承。陳列共分六部分: (1)年畫的源流與發展; (2)歷史上的輝煌成就;(3)具有革命傳統的近現代武強年畫, (4)目前年畫發展的新格局; (5)各地年畫呈異彩; (6)傳統工藝作坊。整個陳列新穎別致,既富有新的時代氣息,又有濃厚的民族、民間特色。有較強的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即是運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特殊場所, 又是保護、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的前哨陣地。
武強年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2003年人選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十大試點,武強年畫藝人十餘人被評為民間工藝美術師。2006年5月20日 , 武強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武強縣的馬習欽為武強木版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馬習欽,1959年12月 出生於河北省武強縣西關村。初中畢業後,進武強畫廠學徒,師承刻版技師孫惠榮,學習畫版鐫刻。 1980年,任武強畫廠刻版技術員。與高級工藝美術師路治國先生合作十餘年, 1986年調人武強年畫博物館,1993年任工藝美術師,1999年任副館長, 為武強木版年畫藝術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1995年 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4年 ,河北省文聯、河北省輕工業廳、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會授予其「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年畫類)」稱號。
武強年畫包括大量的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民族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武強年畫博物館先後被河北省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幾年來共免費接待青少年6萬多人次, 發揮了很好的基地教育作用。它還是南京大學、中央美院、河北大學、河北師大等十幾所大專院校的教學、研究基地。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完了,有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了解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