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規範了公章的刻制,裡頭提供了幾種識別公章真假的一般方法:
(一) 從印章的直徑鑑別假公章
根據規定,國務院的印章,直徑為6釐米,各部委、各省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徑為5釐米;省級人民政府所屬各廳局、行政公署等地級人民政府,縣以及市轄區等縣級人民政府,其印章直徑為4。5釐米;鄉級人民政府和其他機關、單位的印章,直徑為4。2釐米;各獨立單位內非獨立單位、部門的印章,直徑為3。5釐米;公章直徑與單位級別不符的,就有可能是假公章,要格外注意。
(二) 從印章的中央標誌鑑別假公章
一般而言,印章尤其是公章,中央都有一「徽記」,這種「中央標記」也是特定的,不能隨便更換。除了財務、稅務、工商、戶口等專用印章之外,縣以及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以及直屬機構和駐外各使、領館的公章,中央標誌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其他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公章,中央標誌為五角星;各級黨委及各工作部門的公章,一般不對外直接使用,其中央標誌為鐮刀斧頭。如果是中央標誌與單位性質、級別不符合,則可能是假公章。中央標誌是否居中,是否端正,是否標準、規範,也是判別印章真偽的重要之處。
(三) 從字體和印文效果識別假公章
根據國家規定,印章印文,使用國家正式公布的簡化漢字,宋體,圍繞中央標誌,沿公章外圓圈線內側,均勻整齊地離心排列;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社會團體的印章,同時使用漢字和當地通用的民族文字。因此,如果公章印文有以下問題,就可能是假公章:
(1)民族自治地方的公章,不使用民族文字或使用的文字不是當地政府規定通用的民族文字;
(2) 使用國家未正式通用的私自簡化字;
(3) 不用宋體漢字而是採用其他字體;
(4)印文排列的大小不一,高低不一,疏密不一,或偏、斜而不與半徑方向一致的;
(5)印文深淺不一,色彩鮮亮程度不一,尤其是相鄰文字、圖案間效果不一,等等。
(四) 從公章外圓圈線效果入手識別假公章
所有公章都有一外圓圈線,由於公章是經公安機關批准後在指定的刻字廠或刻字店刻制的,而且是按國家規定刻制的,嚴格的規定和專業技術保證了印章的高質量,所以真公章的外圓圈線是:圈形圓,圈線粗細適當而且均勻一致,其印文顯得平滑清晰,粗細一致。相反,不法分子私刻公章,一是技術有的不過關;二是有的規定不清楚;三是有的用橡皮、肥皂、蘿蔔等材料刻制,或以瓶蓋蓋圓圈,然後以鉛字拼印文,這樣,私刻公章的外圈圓線往往不佳,例如:粗細不勻,圓圈不圓,時斷時續,時輕時重,線條毛糙,模糊不清等等。當然,蓋印時墊得不好,用力不均,也會有印文效果不好的現象,但這種情況是有規律可循的,總是一方清晰,一方模糊,一方重,一方輕,不會在同一方向相鄰壓段之間太粗太細,或太輕太重。
(五) 從專用章的使用範圍入手識別假公章
除了單位的公章之外,不同管理業務中還使用專門的印章,例如:財務專用章只用於銀錢的往來,財會事務中;戶口專用章只用於辦理戶口登記,頒發戶口證件時。如果以戶口專用章證明某人的工作單位、職務身份,或者以財務專用章籤定合同等,就有問題。
當然,識別公章的真偽不僅應將上述方法綜合起來,還應與其他識別方法結合,以提高識別公章真偽的廣泛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