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竟有兩個字是錯的?原文意境更深遠

2020-12-11 三順說名著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句詩,開始在網上流傳,很多有才的網友,還續寫了很多經典之作。然而,事實上,這句詩的原文,並非是這樣的。

這句詩的原作者,是唐代的韋應物。韋應物,是京兆人,早年豪俠使氣,任性妄為,後來做了唐玄宗身邊的「三衛郎」。唐玄宗駕崩之後,他才開始折節讀書,後來中了進士。德宗的時候,曾經擔任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方的刺史,官終蘇州刺史,所有後人也稱他為「韋蘇州」。

在擔任了地方官之後,韋應物深刻體會到了百姓疾苦,在他的一部分詩中,表達出來對百姓的同情和對自己做官卻不能拯救百姓的譴責,《寄李儋元錫》中的一句「邑有流亡愧俸錢」,就是他這種情緒的最深刻表達。

韋應物的詩作形象優美,風格高雅閒淡,清麗自然,有著獨到的藝術特色。這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出自他寫給外甥的《簡盧陟》——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簡」,指的是書信,在這裡是動詞,表示寫書信;「盧陟」,就是韋應物的外甥。在這首寫給外甥盧陟的書信中,韋應物深切地表達了徵人遠戍邊疆的孤獨和煩憂。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白雪曲,指的就是「陽春白雪」,表示高雅的音樂,這裡皆知詩人的高尚情懷,無人能夠理解。「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只能恓惶不安地在遠戍邊疆的過程中,蹉跎了歲月;「澗樹含朝雨,山鳥哢(long)餘春」,清晨,山澗邊的樹木上,還掛著雨露,山中的鳥兒啾啾鳴叫,體會著暮春的景致。

最後一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就是如今非常流行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的原文。原文中與現在流行的詩文相比,有兩個字的差別,一個是「一瓢酒」,一個是「一壺酒」;一個是「可以慰風塵」;一個是「足以慰風塵」。

那麼,這些看似很細小的差別,究竟有沒有實際意義呢?關於酒,究竟該用什麼量詞,古往今來不斷在發生變化。《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會說「來一碗酒」或者「來一壇酒」,黃庭堅會說「我有一樽酒,聊厚不為薄」,隨著飲酒的地點和環境的變化,盛酒用的器皿也在不斷變化。「瓢」,這裡其實是指葫蘆。用酒樽喝酒,用酒壺喝酒,是在正式的宴席上,或者居家的條件下,而用葫蘆喝酒,在往往是在外漂泊的處境下,因為葫蘆便於攜帶。所以,「我有一瓢酒」比「我有一壺酒」,更能表達出詩人在邊疆遠戍的處境。

「可以慰風塵」,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很悽涼的戍邊狀況,風塵,指的也是行旅的艱辛。一瓢酒,可以略解行旅的艱辛,而不是「足以」消除行旅的艱辛。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是作者在逆境下的自我慰藉,並非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可以取代的。簡簡單單的兩個詞的差別,表現出來的,卻是原文的意境更為深遠,這需要我們結合整首詩來理解。

相關焦點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什麼意思?
    2016年,有一句詩火遍了網際網路,它就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網友在微博發出這句詩徵集下文,引發了全民創作熱潮,在下方的評論和回復湧現無數佳作,其中點讚數最高的是下面三首。「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裡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湧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 上萬網友續寫「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為何沒人發現有錯字?
    在詩詞大會上,從一零後小朋友到7旬老人,從普通快遞哥到北大研究生都有,讓大家見識了藏於民間的詩情詩性。2016年2月份,一位詩詞愛好者在網上徵詩,他出的前兩句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讓人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天內,他就收到了上萬網友的續詩,大家在評論區裡不但自己寫,還評論他人的詩。
  • 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什麼意思 出處與下一句完整全文
    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是非常的火,但是卻還有很多抖友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吧。下面小編就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抖音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視頻觀看地址,還有這句話的來源出處及意思介紹。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出自哪裡  「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原詩為:  簡盧陟  唐 · 韋應物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夏天的夜晚是異常的燥熱,再加上疫情期間的壓抑,國家鼓勵擺攤的激勵,各大城市突然一夜之間變得特別的紅火起來,城市也一下子有了繁華初起的感覺。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夜市攤,各種食材皆可烤,有了香嫩的燒烤,啤酒更是成為了標準配置,每天不斟飲幾杯,就如同今天虛度了一般。
  • 唱《如也》的陳粒: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但她現在的歌我卻沒聽過幾首了……出於個人喜好,我還是愛她以前的歌,雖然最初的作品只是很簡單的編曲和粗略錄製的demo,但更純粹,也更具靈氣,不被主流喜好方向主導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我把它認為是創作者寶貴的少年氣。
  • 一壺濁酒慰風塵 一曲高歌欲斷魂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本句出自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有太多關於酒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等關於酒的名句。在這首詩中詩人更是想抽刀斷水,借酒消愁。極力擺脫眼前的苦悶和憂愁,怎奈水更流,愁更愁。
  • 我有一壺茶,足以慰風塵!
    我有一壺茶,足以慰風塵; 小灶自煮茶,對飲成三人。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償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 山楓:一壺酒,七夕慰風塵
    一壺酒,七夕慰風塵【廣西】山楓 一壺酒,將上弦月的輝光埋沒。順著習習清風,我終於找到黑夜的出口。透過蒼嵐裡的微芒,我看到一匹愛的駿馬踏破世俗的塵埃,揚著七夕的蹄音飛奔於離別的故地。如今,曾經徘徊的地方已長出茂密的芳草,它緊握初秋的風,把那些繁亂的足印搖響。那是一個愛的墳場,一朵朵苦楝花拼湊而成的墓志銘,風的走跡,雨的痕跡,殘留著無法刻制的疼痛。
  • 網絡版林深時見鹿和我有一壺酒,是狗尾續貂,還是才華改編
    這些年來,文藝圈有許多句子常常刷屏出圈,特別是一些由古詩詞改編的古風句子,好像還挺受歡迎的,時不時就能看到個人籤名裡掛著諸如「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或者「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類的句子。喜歡之餘,你知道它的原出處嗎?
  • 湖北鄂州樊口:我有一杯酒 與你慰風塵
    湖北鄂州樊口:我有一杯酒 與你慰風塵鄂州鄂城樊口:寂寞沙洲冷之後 也無風雨也無晴公元1080年,大宋元豐三年,身陷烏臺詩案的蘇軾離開了東京城,去往湖北黃州。抑或是宋太祖祖制,不殺士大夫,抑或是他獄中的抒情詩,打動了皇帝,抑或是詩名和才華,有一些仰慕者和保護者勢力。
  •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哪個是錯字?詩詞大會82位高手被難倒
    主題人問參賽的百人團:「韋應物的詩『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中哪一個字錯了。」結果,百人團有82個人答錯。正確的答案是「壺」應當改為「瓢」。為什麼參賽百人團大部分人都答錯了呢?原來,最近兩年有一個網紅詩句,就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 詩詞丨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風塵
    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暖暖的午後;總有絢爛的黃昏,總有流星的夜晚。總有一個人,祈禱世間所有的美好全屬於你,那就是:你的知己!有知己的人生是幸運的,得一知己,足以慰風塵;沒有知己的人生是遺憾的,知音少,弦斷無人聽。看慣了人來人往,習慣了悲歡離合,當你以為世間寒涼的時候,總有一個人,念你冷暖,懂你悲歡。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5首飲酒詩詞送給你,人生當及時行樂!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傾盡江海中,贈飲天下人。在古代,酒文化很早就流行,聚會更是無酒不歡。而詩人們也是離不開酒,最典型的莫過於李白了。李白鬥酒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白居易在下雪之際問友人: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不知那綠蟻新醅酒是何等滋味?蘇軾也是酒的愛好者,酒過三巡,問瓊樓玉宇,道詩酒趁年華。
  •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哪個字錯了?詩詞大會82位才子答錯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詩人韋應物,在時隔千年之後,也是「火」了一把,因為他的一首詩登上了詩詞大會,並憑藉一句「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連續擊敗了82選手,因為他們都挑不出其中的錯別字
  • 詩詞大會考了一首網紅詩,竟有82人答錯,語文老師:抖音刷多了!
    吾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千杯不解飲,萬杯苦沉淪。埋骨厚國土,肝膽兩崑崙。疏狂君莫笑,誓死中國人。並不是說這首詩寫得有多好,而是因為讀後便讓人的愛國熱情瞬間都迸發出來,算是很有魔力的一首詩了。其實,一些東西能火起來總是有原因的,早在千百年之前,就有很多古人開始寫這類詩了,例如陸遊的「我有一瓢酒,與君今夕同」,黃庭堅的「我有一樽酒,聊厚不為薄」,蘇軾的「我有一瓢酒,獨飲良不仁」,可見,續寫此詩早已是傳統,能火遍全網並非偶然。
  • 穀雨一杯酒,足以慰風塵
    現在的一花一草,不似初春時那般嬌嫩,也無盛夏時的濃豔,美得靈動鮮活,恰到好處。 在一片清淡朦朧的春雨中,喝一壺暖酒,感受夏日即將到來的微醉感是千百年來祖先們的習慣。
  • 我有花蛤醬,足以慰風塵~月銷10w罐的海鮮界老乾媽,配上白米飯,絕了!
    立冬之後,寒風切切,回到家,溫一杯好酒,來一碟鮮香麻辣的海鮮花蛤醬,再配上熱騰騰白米飯,暖胃驅寒足夠慰風塵了。
  • 大雪千飛邀知己,冬釀一盞慰風塵
    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雖然沒有古人掃雪烹酒的雅韻風流,但與朋友們劃劃酒拳,侃侃大山,喝頓應景小酒,一直到微醺再各自己回家休息,這種感覺還是讓人非常嚮往的。畢竟,喝酒是對「大雪」時節最起碼的尊重。1.大雪與詩對於雪,最不陌生的應該是詩人。
  • 大雪紛飛邀知己 ,冬釀一盞慰風塵!
    這首極具個性的詠雪詩,不止在形式上令人眼前一亮,遣詞用字及比喻類比上,也是充滿著韻味,可謂句句驚豔。張南史並非所謂的詩壇巨匠,他僅是一位民間小詩人,而在讀完這首詩後卻讓我不得不感嘆:當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2.
  • 【湖南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萬坪鎮:竹中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
    漫步其中,不僅能體會「竹林聽雨聲」的意境,更能享受「月下靜品茗」的暢快。萬坪鎮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北部,全鎮以土家族為主,絕大多數土家人的傳統習俗在這裡被保留了下來,秀麗的杉木河作為當地土家人的母親河,貫穿全鎮。1957年,土家族才確定為單一民族,而讓「土家族」這個名字為眾人所知曉的,便是萬坪鎮的土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