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不少國家開始發行表現中國事物的郵票,其中多次出現牡丹、龍門石窟、白馬寺等洛陽元素。尤其是中國2009世界郵展在洛陽舉辦,更使外國郵票上的洛陽元素數量達到高峰。近日,記者採訪我市資深集郵者,為您介紹出現在外國郵票上的洛陽事物。
王繡的牡丹畫,登上朝鮮發行的郵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不少國家開始發行表現中國事物的郵票,其中多次出現牡丹、龍門石窟、白馬寺等洛陽元素。尤其是中國2009世界郵展在洛陽舉辦,更使外國郵票上的洛陽元素數量達到高峰。近日,記者採訪我市資深集郵者,為您介紹出現在外國郵票上的洛陽事物。
半個月內,有50多個國家發行牡丹郵票
牡丹寄託著人們追求富裕安康的美好夙願,由此形成的牡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富強和興旺的重要精神象徵之一。因此,世界各國發行的表現中國事物的郵票中,牡丹是常見主題之一。
在中國2009世界郵展期間,外國發行牡丹郵票一度達到高潮。據市集郵協會統計,僅在郵展前後半個月內,就有加拿大、蒙古、幾內亞、尚比亞等50多個國家發行過以牡丹為主題的郵票。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郵政部門2009年4月發行了包含洛陽牡丹和白馬寺等題材的小全張郵票,其中牡丹郵票上的圖案為我市著名畫家王繡所畫。
此外,世界各國在中國2009世界郵展期間發行的郵票裡,也多次出現郵展吉祥物「牡丹信使」的身影。據市集郵協會統計,寮國、烏幹達、新加坡、古巴等十幾個國家發行的紀念郵票、小型張、小全張中,出現了「牡丹信使」吉祥物的身影。
龍門石窟和白馬寺,多次登上外國郵票
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是洛陽重要的文化名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承擔著重要作用,也受到多國郵政部門的青睞。
聯合國郵政部門2017年8月3日發行的《教科文組織2017——沿絲綢之路的世界遺產》郵票1套6枚是分量較重的一套表現洛陽事物的郵票,其中面值為49美分的郵票主圖為龍門石窟奉先寺的菩薩、天王和力士像。
市集郵專家範勤志告訴記者,2018年,在我國與柬埔寨王國建交60周年紀念日之際,兩國郵政部門通過發行相關郵品慶祝這一事件。當時,我國發行了《中柬建交60周年》外交封,主題圖案為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和柬埔寨的吳哥窟,柬埔寨王國發行了紀念郵票1套4枚,其中有兩枚票圖分別是龍門石窟和白馬寺。
1996年,非洲國家加納為中國第九屆亞洲國際郵展發行的《中國古塔》小型張上,以白馬寺齊雲塔為主圖;2008年6月6日,中印兩國聯合發行《白馬寺與大菩提寺》特種郵票1套2枚,其中第一枚為《白馬寺》郵票,表現了白馬寺山門外景。
範勤志還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個性十足」的白馬寺郵票。該郵票是聖馬利諾共和國2008年發行的《歐洲旅遊年——中國》郵票1套3枚,其中第2枚郵票以黃色為底色,主圖上的建築由中國的白馬寺和西班牙的聖家族大教堂組合而成一座新建築,象徵著中歐兩地的跨文化融合。
在中國2009世界郵展期間,烏幹達、新加坡、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發行小型張,展示龍門石窟與白馬寺的內外景觀。
孟加拉國發行的郵票,有「牡丹信使」吉祥物
外國郵票上,有麗景門、鼓樓、洛陽博物館的身影
如果牡丹、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是外國郵票中的洛陽「老三樣」,那麼麗景門、鼓樓、洛陽博物館可被稱為外國郵票中出現過的洛陽「新三樣」。
麗景門始建於隋代,隋唐洛陽城荒廢后,隋唐麗景門不復存在。如今的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也是代表洛陽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在中國2009世界郵展期間,新加坡和加彭共和國發行過兩張小型張,在郵票的邊紙處,均出現了麗景門的圖案。
其中,加彭共和國發行的小型張上,除了有麗景門還有鼓樓。據《洛陽縣誌》記載,鼓樓原建於府前街(明王府街),即現在的老城青年宮廣場,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時移建於東大街,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和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兩次重修,如今的鼓樓是我市2002年重修的。
在中國2009世界郵展期間,作為主展館的洛陽博物館也登上了郵票。在新加坡發行的《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小型張邊紙上,可以看到洛陽博物館的圖案。
「麗景門、鼓樓、洛陽博物館能夠出現在郵票上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這說明洛陽是一座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城市,也贏得了世界的青睞。」範勤志說。(記者 劉嘉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