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洛陽網"免費訂閱,洛陽人都在看
28日,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四次會議召開,審議並原則通過了《白馬寺釋源大道總體規劃設計方案》《龍門石窟景區東北出口片區概念規劃設計》《銀隆青春裡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等7項規劃設計方案。
圖片來源:洛陽網見習記者 徐文波
龍門石窟東北出口片區將通過「龍門石窟+文旅小鎮+文創小鎮」的模式,提升龍門景區文化旅遊功能,完善景區配套服務,這也是提升龍門園區整體質量和輻射帶動力的重要內容。
該區域存在村民出行、遊客進出、東西過境三種交通流,但僅有龍顧路一條通道,交通資源供給不足;龍門東北服務區周圍道路未形成環線,交通組織困難。
此次規劃將在把龍顧路提升為主幹路的基礎上,新建東山大道等道路,共同組成龍門東北服務區周邊的環路系統。
周邊民居院落布局以三合院、四合院為主,結構一般是臨街房、過廳、二廳、上房等。
將分區域進行功能區體現。
➤ 龍門小鎮核心區
作為項目地的綜合服務核心、文化展示平臺和產業特色落地區。利用現有村莊肌理,滾動式開發,通過文旅產業植入、建築風貌營造、街區空間重鑄、管理模式創新,打造「一小時領略龍門文化」的龍門小鎮。
➤ 遊客服務中心
主要為遊客提供接待、諮詢、醫務等服務;將成為集景點售票、宣傳推介、導遊服務、集散換乘、餐飲住宿、監控監管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 生態停車場
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建設高綠化、透水性能好的現代化停車場,滿足生態和景區功能需求。
➤ 景區換乘點
結合停車場、東北口票務中心,對現有換乘點進行優化,實現停車場、小鎮及景區的便捷換乘和聯繫。
➤ 文化工坊
位於停車場對面、北側區域,結合洛陽歷史文化底蘊,提煉龍門文化元素,為洛陽非遺文化提供展示空間,將深厚的歷史文化融入規劃設計。
➤ 創客基地
位於現裴村南部區域,是城市文化創意的體驗空間。結合民間藝術工坊、藝術家工作室、創客基地等項目,將龍門的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藝術家交流空間,同時兼具景區的商業服務、休閒體驗、觀光遊覽、住宿等功能。
龍門規劃效果圖
釋源大道北起白馬寺,下穿隴海鐵路向南與中州東路連接,整體區域呈「工」字結構。白馬寺山門前東西向廣場長600米,寬155米,佔地140畝;釋源大道長880米,寬108米,佔地180畝;兩側商業建築共佔地348畝,其中古寺小鎮佔地155畝。
此次規劃將完善白馬寺與中州東路之間的文旅業態,完善周邊旅遊配套、交通疏導、業態服務等功能。
釋源大道的景觀分為三段進行打造,分別形成寺前廣場片區、文化展示片區、功能服務片區三大分區。
➤ 功能服務片區
隴海鐵路以南以文化旅遊配套、中州東路的綜合性服務停車場、公交樞紐、地鐵站為主;商業建築以遊客服務中心、文化展覽中心及文化步行街為核心進行規劃布局。
➤ 文化展示片區
隴海鐵路以北到20米步行街(原310國道)處,將以打造文旅結合的街、裡、坊為核心,妥善與白馬寺村群眾的安置結合起來。
➤ 寺前廣場片區
原310國道以北與寺院的功能相結合,該區域靠近白馬寺山門,設計結合白馬寺現有景觀布局進行提升改造,功能與白馬寺寺院進行結合。
白馬寺初建於東漢,追溯歷史本源,此次規劃將白馬寺外圍文化主題商業建築定位為仿漢代建築風格。同時,融入現代材料和技術對建築外觀形態和內部空間作精心設計。整體表現為高臺建築、直坡屋面,體現一種剛勁有力、恢宏大氣的面貌。
周邊商業、停車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
該區域的商業業態包含特色文旅小鎮(原白馬寺村)、遊客服務中心、文化展覽中心、文化步行街等,綜合打造文化展示、商業運作與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文化商業建築群。
其中白馬寺村佔地155畝,將改造成為古寺小鎮,集商業採購、娛樂休閒為一體。拆遷居民將安置到隴海鐵路以南、釋源大道以東的規劃安置區內,小區內配套設施完善,建築風格統一,還能妥善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
整體規劃有2個遊客停車場、1個無障礙停車場,均為綠蔭式停車場。近期停車位約1144個,並配置充電樁,滿足各類停車需求;未來還可調整增加地下停車空間15萬平方米,停車位將擴容至3280個。
按照規劃,釋源大道兩側將設60米寬的植物帶,分布銀杏、雪松、金葉水杉、桂花、大葉女貞、紫薇、紅葉石楠等植被,呈現出四季常青、春夏多彩的景觀
太期待了!
快給身邊的親友們都看看吧!
洛陽晚報記者 連漪
平臺合作電話:0379-65233921
老闆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洛陽網·
·洛陽網· ·洛陽圈兒· ·兩摻兒·
·河圖網· ·同舟河洛· ·洛陽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