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設計起源與特點,
很多設計師遇到過希望做日系風格的客戶,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指導思想,設計其實分「法與術」,術就是軟體操作與視覺規律,而「法」就是風格文化的根源,如果不懂得法的部分,什麼設計都永遠只能學一個架子,好比繪畫臨摹,離開參照物就無法進行下去。今天小編帶你了解日本的設計史。
首先一般在我們的印象種的日本設計是這樣的。
1993年才發展現代設計,日本在短短的30幾年就成為世界上的設計大國,這是讓我們值得深思的。
經過努力的折騰,1958年之後,日本的日用品、照相機、家庭電器等工業產品迅速發展起來,比方到了1960年,日本電視劇年產量為357萬臺,居世界第二,摩託車年產量149萬臺,居世界第一,而照相機也開始風行世界各地。說明日本工業發展已經展現出良好成效!
日本設計的幾種特點
1、雙面性,既具有民族特色,也有國際主義。
日本曾在美國的帶領與影響下,為了贏得國際市場所以大力發展國際主義風格設計,但日本人同時非常注重保護傳統與民族特色,於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套路,就是兩面派,對外說國際主義,對內是民族主義。民族化設計的特徵是:基於日本傳統美學、宗教跟信仰,與日本人日常生活休戚相關。
日本是一個十分善於學習的民族,結合別人的經驗運用到自己身上。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龜倉雄策的作品對外就十分具備國際主義風格。簡潔理性,色彩突出。
田中一光的傳統作品和現代作品。傳統風格顏色比較柔和,排版簡單,文雅素淨。現代風格則色彩突出,排版新穎。
2、折衷態度
導致這個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日本的學習態度,二是日本對多元化文化的容忍水平,三是日本人比較辯證的哲學觀念。
3、集團式的工作模式
日本的設計集體主義跟西方個人主義基礎上的集體工作方式不同,更團結一體,同心同德圍繞項目展開工作。不追逐個人名聲。
日本的現代平面設計狀況
日本在歷史上從來就具有非常強烈的平面設計意識,比如書籍插畫,浮世繪,各種傳統包裝都具備世界影響力,最了不起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日本的平面世紀在西方刺激除了「新藝術」運動,對於一個亞洲國家來說,這種國際影響力極為罕見。
當時的日本設計師很快就從日本的民族美學中找到跟歐洲構成主義美學之間的相似之處,其中平面設計師就對構成主義情有獨鍾,包括現在很多日本的平面設計仍是使用構成主義的手法,構成主義對於幾何結構,特別縱橫機構的嚴格分析和運用非常多,這讓日本設計界非常入迷。
其實日本人更喜歡對成化的布局,而並非純粹構成主義的非對稱方式,中軸對稱是日本長期傳統設計的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見日本設計師並非對歐洲的套路全盤吸收,而是根據自己的原則及喜好做了調整。
日本的現代平面設計還具有一種特點就是不太採用文字說明,基本標題也可有可無,日本設計師會認為文字並不是最重要的設計內容,這種特點跟日本的禪宗俯角傳統重視意會有關,其中佐藤晃一就是典型的代表,其次就是福田繁雄。
日本的平面設計之父-龜倉雄策
在龜倉雄策領導下,日本平面設計開始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並且成為平面設計當中引起關注的一塊,所以是作為日本設計的奠基人,被後世尊稱為日本平面設計之父,同事我們也可以側面感受到包浩斯對現代設計營銷的深入與廣闊。
龜倉雄策的海報作品中透露出極強的現代性,但又不失日本傳統美學的象徵性與簡潔性,他作為日本現代海報設計的啟蒙人,從包浩斯學院引進了現代主義設計體系,突破日本傳統文化的單一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審美價值體系,作為基礎工程為日本海報設計走向現代化豎立第一塊裡程碑。
讓龜倉雄策揚名世界的是1964年,這一年日本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奧運會在東京舉辦,龜倉雄策作為日本現代設計的先行人,自然獲邀負責設計奧運總體平面設計,包括標誌、海報、視覺傳達系統等,這是一個龐大的設計項目,對龜倉雄策而言則是一次相當有意義的機會。
龜倉雄策這次的奧運設計完全國際化,無論形象、符號、色彩計劃還是整體視覺設計,都具有典型國際主義風格。
龜倉雄策創作領域非常廣泛,除設計海報、標誌、攝影、書籍裝幀之外,也設計雕塑、公共藝術等其他設計領域。由於龜倉雄策是日本海報設計的先行者,在後來的富山國際海報三年展中還專門以龜倉的名義設立了龜倉雄策國際設計大獎。
日本設計集體主義思想的奠基人-增田宙
增田宙覺得:好的設計必須是團隊工作的結晶,所有的設計人員,無論平面設計、攝影人員、插圖人員,甚至是文案提供者跟項目經理,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團隊精神是達到高水平設計的必要原則
增田宙在設計理念上,強調色彩與形式的對比關係,突出主題是核心內容,而風格上當然也是傾向採用國際主義風格,但是他也喜歡在設計上採用一些日本民族的動機,努力達到國際性與民族性的結合與平衡。其實日本多數設計師都具有這種意識,直到現在仍然如此,這蠻值得中國設計師進行學習,中國文化的積澱只會比日本更加深厚與久遠,但我們在中國較少看到這類設計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香港的設計教父靳埭強則有較大這方面的探索。
日本世界級的「平面設計教皇」
真正讓日本平面設計推向世界並站穩腳跟,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是1932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福田繁雄。他和德國的崗特蘭堡、美國的切瓦斯一起被世界公認並稱為「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而西方設計界媒體更是尊稱福田繁雄為「平面設計教皇」,毫不誇張的說,全球只要是教平面設計的院校或者機構,教材都會有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有比較深厚的漫畫根基,所以他的設計思維跟一般平面設計有所區別,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幽默特點,獨特的個性和觀念,成為當時行業有名的新秀。剛出道的他就走了多數大師都會走的路線,就是創作範圍廣泛,除了書籍裝幀設計、海報、月曆、插圖、標誌設計等之外,也涉及工藝品、雕塑藝術、玩具、建築壁畫、各種專業領域。
利用一副漫畫、異質同構的原理,描繪了一個炮彈飛入大炮口的形象,諷刺了戰爭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可謂既幽默又含義深刻。這個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30周年的國際海報設計,一舉拿下國際平面設計大獎。
福田繁雄自己曾經說過:「我的作品,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作品的創作核心,都是圍繞著以視覺感官的問題為前提進行思考」。因此,他不斷地對視覺進行探求,將不可能的空間與事物進行巧妙組合達成視覺上衝擊,將合理的與不合理結合,營造出奇藝視覺世界,但是在看似荒謬的視覺中卻透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感。
福田繁雄有一個特點是相對其他日本設計師不同的,就是他的設計極少日本民族傳統的設計特徵,完全是基於國際化視覺傳達需求而出發的。
留洋歸來的字母設計大王
日本戰後的平面設計圈裡,還有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年輕人」,因為他生於1944年,70年代才開始成立事務所進行商業設計,他是一位從喜歡雕塑開始轉做平面設計最後又回去做雕塑的大師,他就是著名的字母設計大王——五十嵐威暢。
五十嵐威暢在1976年開始利用方格網絡的方式設計正方形立體的英文字母,對,就是現在很多設計師也很熟悉的網格系統,但在70年代這是很新穎的設計方式,五十嵐的這種字母利用了投射方法,非常具備特點。
五十嵐威暢曾靜對外界公開過他的一些字體設計方法:比方設計中有95%是建立在方格網絡的系統基礎上,而且他的設計包含了英語字母、日本片假名、漢字跟阿拉伯數字,他把字的各種組成部分,比方點、線、勾、捺統一特徵,而他是最擅長的字母設計用嚴格的網格進行規範,使用x,y軸來統一全部字體等。
五十嵐威暢在1994年開始轉為了雕塑家直到如今,從事他一直以來喜歡的雕塑事業,但是當我們看到他的雕塑作品時,發覺活像平面設計時「建築體字母」的一種升級立體版,因為雕塑的創作主題仍然多數使用字母或者字體。
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對世界的影響
日本平面設計發展過程中沒有對歐美設計純粹的亦步亦趨,而是不斷尋求兩者之間的結合,而直到90年代,可以基本證明他們的探索是成功的,日本平面設計在這個期間開始,民族繪畫、民族色彩計劃、民族審美立場、民族文字,都在較高的水平上得以保存,並與現代設計兩盒的結合,獲得國際認同與讚賞。
由於日本是亞洲經濟大國,所以其平面發展也對很多國家及地區產生影響,比方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而這些國家在90年代也逐漸形成了「遠東平面設計」風貌。什麼叫「遠東平面設計風貌」,以下的4張圖片就是。
香港設計把中國民族特徵和國際性的視覺傳達特徵融為一體,70年代就在國際舞臺初露頭角,而到了80年代就成為亞洲不可忽視的重要平面設計中心,其中自然出現一批又代表性的設計大師,比如:石漢瑞(滙豐銀行logo設計)陳幼堅、劉小康等。
我們可以在這裡找到一條影響鏈:德國包浩斯-美國國際主義-日本現代與民族雙規-中國香港遠東設計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