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star.ai自動駕駛新量產故事:Leo·靈、高精度地圖技術

2020-12-16 雷鋒網

11月6日,萬人而至的烏鎮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一輛接一輛Roadstar.ai自動駕駛汽車開上公共道路,從烏鎮黃金水岸大酒店到烏鎮北柵絲廠,完成了數百次接駁服務。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提上日程,接駁運營服務已是多家公司實現自動駕駛項目落地的場景之一。「 老大哥 」 Waymo自動駕駛車隊正在規劃於今年年底在鳳凰城推出自動駕駛打車服務;Drive.ai自動駕駛運營車隊在半年內「攻下」兩城Arlington和Frisco;而國內自動駕駛明星初創公司Roadstar.ai車隊目光由最初的三五輛車瞄向百輛級,劍指量產。

11月7日,Roadstar.ai發布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Leo·靈。需要提到的是,Roadstar.ai今年五月份發布的上一代解決方案Aries·銳同樣面向L4級自動駕駛,而Leo·靈更偏重於「量產」,這也透露出Roadstar.ai大規模布局自動駕駛車隊的迫切。

「Leo·靈已經接近一個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可以理解為一個隨時升級的平臺」,Roadstar.ai聯合創始人衡量表示,「面向量產而生的Leo·靈是Roadstar.ai自動駕駛真正實現中小規模車隊落地運營的轉折點」。

此次烏鎮峰會上,應用Leo·靈解決方案的10輛自動駕駛汽車,是Roadstar.ai中小規模車隊運營的「前奏」。

Roadstar.ai自動駕駛汽車動態接駁

除特定人群外,此次烏鎮峰會上,Roadstar.ai的10輛小規模自動駕駛車隊面向公眾開放了為期四天(11月6日-9日)的自動駕駛接駁服務。Roadstar.ai在桐鄉交通樞紐附近及西柵附近設置兩個自動駕駛體驗站,作為循環發車地點。同時,人們也可選擇接駁區域任意地點搭乘Roadstar.ai自動駕駛汽車,實現任意A點到B點的搭乘。

從黃金水岸大酒店起,Roadstar.ai自動駕駛汽車經分水墩路、環河路,到達烏鎮北柵絲廠附近,途經3座跨河橋,5個人車流較複雜的十字路口,多個T型十字路口,整段路程超過3公裡。

自動駕駛車輛同有人駕駛車輛並行及複雜城市路況對Roadstar.ai車隊提出挑戰,Roadstar.ai聯合創始人衡量表示,其自動駕駛車隊提前一周到達烏鎮進行測試準備,並在許可下對往返路段進行了7—8公裡左右的高精度地圖採集繪製。

為保證自動駕駛車輛安全,Roadstar.ai設置了三重保證:

  • 多傳感器融合,單一傳感器的失效並不影響自動駕駛系統失效;

  • 在感知及控制方面,搭載兩套系統,在出現系統問題時,控制算法可完成緊急停泊;

  • 最後一道防線即安全員,其在自動駕駛系統無法處理時接管車輛,Roadstar.ai自動駕駛系統為安全員提供5秒的反應時間。

在車內人機互動方面,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 乘客可通過車內顯示器觀察到汽車眼睛中的世界,例如雷射點雲圖像。

面向量產,新一代自動駕駛L4解決方案Leo·靈發布

同樣是面向L4級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一代Aries·銳面瞄準個位數級自動駕駛汽車,Leo·靈針對百輛級。

從成本到工業設計方面,圍繞軟硬體的整體升級,Roadstar.ai向新智駕介紹了Leo·靈在實現量產方面的優勢。Roadstar.ai聯合創始人周光表示,Leo·靈解決方案將生產、調試時間縮短至半天,而讓一輛汽車擁有完整的自動駕駛能力的周期也由上一代的兩周縮短至兩天。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在更換零件方面,上一代產品需要拆開裝置整體,需耗時2天左右,面向量產的Leo·靈無需拆卸整體裝置,十分鐘完成不同零件的替換。在組裝和生產環節方面,Leo·靈也將適配更多的車型。後期零部件維修時間在15-30分鐘左右。

在成本方面,周光提到,不改變的成本前提下,Roadstar.ai在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性能。據悉,Aries·銳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30萬。未來雷射雷達成本解決後,Leo·靈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Leo·靈作為Aries·銳的迭代產品,搭載5個雷射雷達、8個攝像頭及3顆毫米波雷達等多個傳感器;軟體方案採用更高性能的FPGA。基於前融合技術,完成了全面升級。精度方面,由原來的3個像素優化至1個像素;魯棒性方面,車輛實現了三防「防水、防塵、防腐蝕」,可以極端場景下正常運行。

除硬體方面有所改進外,Leo·靈包含Roadstar.ai自主研發的百萬級模擬器。沒有選擇ROS系統,Roadstar.ai 單獨開發了一套自動駕駛作業系統。這套系統根據需要的計算資源分配對應的任務,然後利用人為的作業系統實現對之前事件的復現,並且能夠任意進行加減速。

高精度三維實景地圖發布(HD RealityMaps)技術展示

*Roadstar.ai展示的HD RealtyMaps地圖技術所實現的高清、三維地圖效果

行業內已達成共識,高精度地圖是自動駕駛公司邁向量產必不可少的技術儲備之一。

為更好地服務自有自動駕駛車隊出行,Roadstar.ai一直都在自研高精度地圖技術,在此次烏鎮峰會上,也對外展示了高精度三維實景地圖(HD RealityMaps)技術。

基於多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可以實時更新的高精度三維實景地圖可滿足無人車對定位、感知和規劃的苛刻需求;同時,專為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優化的算法使地圖定位魯棒性提高一個量級。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與傳統高精度地圖不同,Roadstar.ai高精度三維實景地圖技術融合點雲層、車道線層、語義層三大圖層,並標註有顏色及紋理信息。

在隧道等特殊場景的高精度地圖繪製定位方面,周光提到,傳統高精度地圖僅依賴點雲信息完成地圖繪製,無法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在特殊場景下完成定位,Roadstar.ai自動駕駛汽車通過收集隧道內的顏色、車道線、隧道內的花紋圖案等信息繪製三維的真實場景,幫助車輛完成定位。

周光向新智駕表示,目前搭載Leo·靈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輛均可依賴雷射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器實現高精度地圖測繪技術。基於前融合技術,在原始數據層面將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八維數據進行融合。在傳感器層級實現數據的時間與空間精準同步和優勢互補。整個高精度地圖測繪過程完全自動化。

開展自動駕駛車隊運營,積累百萬級路測數據

衡量表示,未來1—2年,Roadstar.ai自動駕駛車輛上路運營的主要目標依舊是研發。Waymo數百輛車上路運營多年,積累百萬級道路數據,才有今天的成績。行業內已成共識,上百萬公裡級別的路測是任何一家自動駕駛公司躲不掉的。同樣的,Roadstar.ai通過車隊上路逐步積累百萬級路測數據。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Roadstar.ai已經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公開路測,覆蓋面積超過200平方公裡。今年年底,Roadstar.ai計劃將自動駕駛汽車增至20—50輛,在實現商業化運營的同時,積累上路數據,檢驗算法,加速技術積累;明年,同主機廠合作定製200臺配置車頂盒的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實現自產1500臺車,以及遠程協助的「半無人運營模式」。

Roadstar.ai也正在尋找落地較快的自動駕駛場景,例如無人配送、自動駕駛物流等等。現階段通過尋找落地較快的自動駕駛場景獲得現金流,同時用於支撐主線開發。衡量向新智駕透露,公司將同歐洲頭部公共運輸運營商達成合作,並計劃在海外落地城市交通服務,面向公眾,在住宅區、商店、工業區等通用場景運營自動駕駛巴士。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專題報告: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時代的基礎設施
    來源:格隆匯機構:廣證恒生【高精度地圖研發與維護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重要環節,「強需求+無可 替代」推動高精度地圖產業蓬勃發展】 高精度地圖是服務於自動駕駛系統的專題地圖,蘊含更為豐富細緻的靜態信 息,並且包含動態信息,製作難度遠高於傳統地圖
  • 行業丨高精度地圖如何解決自動駕駛的「痛」
    可快速關注我們前言在視覺感知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今天,我們之所以說自動駕駛量產之路仍然有「痛」,是因為自動駕駛想要真正接管人類駕駛,絕不僅僅是攻克單車智能這麼簡單,而是要有能力面對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並且隨時存在變化的現實世界,而我們認為,高精度地圖作為未來自動駕駛車量產必備的關鍵傳感器之一
  • 為何智慧交通、L2+自動駕駛搶著要高精度地圖?
    高精度地圖正在不斷拓寬落地邊界。作為自動駕駛機器語言,高精度地圖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L4自動駕駛的最佳拍檔。但在汽車智能化的風口下,越來越多車企試圖在更多場景下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由此帶來一個轉變:高精度地圖有了向低階智能汽車逐步下探的趨勢,商業落地局面得以進一步打開。
  • 自動駕駛基礎之高精度地圖和定位慣性測量單元IMU的詳細介紹
    打開APP 自動駕駛基礎之高精度地圖和定位慣性測量單元IMU的詳細介紹 發表於 2019-03-17 09:58:48 上圖有幾個的採集方式,最上面是專業測繪車,這是專業地圖商按照功能製作,它的成本和精度都很高,但是可以做到這種專業測繪車的很少,它通過自主採集半自動化以及全自動化生產的方式獲得了高精度的矢量地圖,矢量地圖包括車道級拓樸、車道邊線、道路區間以及ADAS數據信息,它能夠滿足車道級的導航功能的自動駕駛,精度和可信度高,問題是成本非常高。
  • HERE和TomTom均完成自動駕駛路測區域的高精度地圖
    本周,導航及地圖服務提供商諾基亞HERE和TomTom都對外宣布,已經在美國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公路的高精度地圖。 本周,導航及地圖服務提供商諾基亞HERE和TomTom都對外宣布,已經在美國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公路的高精度地圖。
  • 高精度地圖,RightHook要做最真實的自動駕駛模擬系統
    公司CEO Warren Ahner告訴,他們提供基於高精度地圖的模擬軟體,再結合他們提供的多種傳感器模型,用戶可以用自己的數據與地圖創造模擬環境,測試自動駕駛系統。目前,RightHook已經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者包括First Round Capital、Root VC、Fontinalis Partners、銀湖資本以及騰訊。
  • 基於自動駕駛中的高精地圖深度解析
    而我們認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迭代速度會逐步加快,主要體現在底層的晶片、算法以及上層的應用軟體系統層面。因此,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我們需要更多的以IT產品思維來研究。也基於此,我們推出「車輪上的思考」,對自動駕駛相關的關鍵環節,從IT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和分析。這篇是該主題的第一期,聊一聊高精度地圖基本問題:什麼是高精度地圖?
  • 極奧科技CTO王雪坤:眾包的高精度地圖——無人駕駛的破局者 | 2018...
    極奧科技CTO王雪坤發表了《眾包的高精度地圖,無人駕駛的破局者 》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雷鋒網新智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編輯。近年來,自動駕駛賽道非常火熱,有關於 「自動駕駛」的關注重點都集中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上;然而,今年 「自動駕駛」的討論已悄然轉移到了「高精度地圖」。為什麼?在王雪坤看來有兩點原因。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自動駕駛事故發生原因是多樣的,有可能是車輛使用者操作錯誤,或者系統故障,或者外部攻擊,或者通信延遲,如何確認事故責任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關於測繪的問題。自動駕駛汽車通過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及定位技術,以實現自動駕駛的規劃控制。
  • 阿里鏖戰自動駕駛市場 高德提速高精地圖商業化
    提升精度是一方面,自動駕駛所需要的高精地圖解決方案是一個完整體系,包括地圖及定位系統、雲服務、車輛控制系統、車載硬體甚至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之間的多向交互。而針對於此,高德也從技術發展設定了自身高精地圖技術發展將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關鍵詞是高精數據,其核心是建立能夠滿足商業化需求,實現高精地圖數據採集和更新流水線。
  • 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拆解
    讓我們更仔細地觀察這些讓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可能的技術,並且詳細分析這些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先進、更低成本和更容易規模化的路線。這份商業地圖包括一些秘密的或者活躍的公司,但是並不完全包括行業內所有的公司。圖中種類互相不包含,並且公司是根據初級應用場景進行標記的點擊可放大圖片。
  • 行業丨走近高精度地圖——行雲流水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前言高精度地圖想要最終真正在自動駕駛場景中得以落地,仍然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充分必要條件:比如如何達到還原現實世界的精度?如何更高效的與自動駕駛系統溝通?如何保證更新頻率和響應速度?這些問題越早解決,自動駕駛車輛就越早的走進我們的生活。
  • 拼價格搶落地訂單 2019年地圖廠商圈地自動駕駛
    程鵬告訴第一財經,起初做自動駕駛更多是為了驗證自動駕駛地圖是否可行,但在做系統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完善,例如專業高精度的定位、產品的性價比等,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感知、決策和規劃等自動駕駛相關能力,所以最終拍板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 「專利揭秘」德國汽車工業如何成就高精度地圖技術HERE公司
    通過對HERE公司的技術領域分布情況,我們發現,HERE公司不僅僅是在地圖和導航方面有很多的技術儲備,此外其在智能網聯汽車非常重要的局部路徑軌跡規劃技術,以及高精度地圖定位方面也涉獵一部分的專利。3.HERE公司未來發力於高精度地圖的發展,致力於為自動駕駛的OEM企業提供自動駕駛方案,自動駕駛導航方式以及高精度地圖數據。
  • 專訪Pony.ai 樓天城:自動駕駛已經走過了「從0到1」,「規模」是...
    作為L4級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當中的獨角獸代表,Pony.ai 並不擔心業界的冷靜會打擊公司的發展。相反,Pony.ai 的聯合創始人兼CTO樓天城認為,自動駕駛行業當中幾個關鍵的公司,是一定能夠活到最後。為了能把這件「事情」做成,Pony.ai 可以付出很多,並不是受限於外部環境的冷熱。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較於有人駕駛駕駛員可以憑藉雙眼與記憶獲取周圍的可行駛區域、道路邊界、車道線、障礙物、交通規則等詳細信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傳感器與算法還無法達到與人類駕駛員同樣的感知性能,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就需要高精定位、高精地圖、聯合感知等定位導航技術的支持。
  • 名古屋Automotive World 2019: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高性能傳感技術
    LiDAR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技術中重要技術的理由是,LiDAR除了對象物體的距離以外,還能確定形狀,通過把握3D空間,自動駕駛系統可正確地了解車輛周圍環境,從而建立高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但是,正如上所述,為了彌補LiDAR的缺點,自動駕駛系統一般還同時採用雷達。
  • 無人駕駛新模範:AI 畫地圖無人車看
    在自動駕駛中,無人車需要和傳統地圖大不相同的「高精度地圖」。供司機使用的傳統地圖,有導航、路徑規劃、擁堵提示的功能就足夠了。但是在駕駛過程中,人腦能輕易完成的聯想、識別、判斷路況等工作,對於目前的無人車而言卻非常困難。因此,供無人車使用的高精度地圖就需要具備車道級的引導能力,幫助無人車「上道」。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_易車網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較於有人駕駛駕駛員可以憑藉雙眼與記憶獲取周圍的可行駛區域、道路邊界、車道線、障礙物、交通規則等詳細信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傳感器與算法還無法達到與人類駕駛員同樣的感知性能,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就需要高精定位、高精地圖、聯合感知等定位導航技術的支持。
  • 2020第二屆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大會8月25日將在上海召開
    今年3月,廣汽新能源官方宣布Aion LX將正式搭載百度Apollo高精地圖,該車型ADiGO自動駕駛系統可真正實現高速公路自動輔助駕駛,成為目前國內首款真正可以解放雙手的L3級自動駕駛車型。據悉,這款車也量產了千尋位置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