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今年各高校的就業率普遍受影響,於是,有的高校時刻留意招聘信息,不斷轉發崗位信息到各畢業生群;也有的高校劍走偏鋒,「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這裡,我們先不討論高校的行為,而是聚焦「自媒體」這個字眼。
什麼是自媒體?網絡搜索裡寫到:它指的是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傳播方式。
當然,現在自媒體的創作方式多種多樣,但它始終脫不了一個內核「寫作」。
利用自媒體寫作賺錢,已經成了許多斜槓青年的不二之選。怎麼寫才能賺錢?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裡,將寫作的「套路」展示得淋漓盡致。
在秋葉大叔看來,這7個寫作習慣,哪怕只內化其中1—2個,也會受用無窮。它們分別是: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
框架式寫作:先搭好框架,才能又快又好複利式寫作:讓你的寫作成為複利式投資碎片化寫作:1小時寫出好日更的秘密聯機式寫作:讓你的寫作靈感源源不斷結構化寫作:給你一個方向,馬上就能寫出好文章清單式寫作:提升文章閱讀指標的關鍵步驟復盤式寫作:讓你的寫作能力快速進化
在這7個寫作技巧裡,我認為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是每個有意從事自媒體寫作的人都應該掌握的技巧。一個關係到如何源源不斷地輸出,一個講到如何避開低級錯誤,而另外一個,則是我們最在意的「收益」問題。
1、利用結構化寫作,快速寫出你需要的內容
有這麼一句話:所有成長,都是反人性的。人性的基本特點是什麼?貪圖享樂。沒有人希望自己前進的路上需要不斷地攀爬,也沒有人希望自己要不斷向上跳,才能夠得到頭頂的蘋果。寫作也是一樣。
無論是出於表達自我的需要,還是希望從寫作裡賺外快,當它變成一項需要刻意經營的事兒時,我們總會湧現這樣的情緒:我也知道該寫,我也想寫,但我就是寫不下去。
這種情緒的出現往往代表與人性對抗的失敗。「作為人是很難沒有情緒的。人不能和自己的情緒對抗,對抗自己的情緒是無效的。」與其挖空心思和自己做對抗,我們不妨試試「結構化寫作」。
什麼是結構化寫作?結構化寫作就是文章的寫法。簡單點來說,就是第一部分寫什麼、第二部分寫什麼的「套路」。秋葉大叔在書中列舉了10種體裁的寫作框架:日記體、清單體、語錄體、資訊體、點評體、圖片體、問答體、互動體、實用體、雞湯體。
點評體是我們最常在朋友圈見到的一種體裁:點評網紅飲品、茶餐廳,甚至是旅遊線路。秋葉大叔說了四個點評體的寫作訣竅。
第一,用通感筆法去寫。(美食臺:《神奇的牛軋糖蔥香米餅,一口咬下54層》)第二,用名人做背書。(一條:《今年頭採的西湖龍井,慈禧太后喝的就是這家的茶》)第三,把一切平凡的東西升華成生活態度。(企鵝吃喝指南:《吃掉一隻優秀的小龍蝦,就抓住了南京的夏天》)第四,用活對比。(下廚房:《它甜過世界上99%的水果,慕斯口感好迷人》)
你看,一旦有了「套路」,寫作就變成了一項非對抗活動,我們大可放鬆心態淡定下筆。
2、做好複利式寫作,我們將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朋友問我,你為什麼寫作?我說:我是為了用寫作輸出倒逼輸入,讓自己養成閱讀習慣。
我反問她,你為什麼寫作?朋友直白地說:為了賺錢啊。
寫作確實可以賺錢,而且不是一次性,而是「複利式」。什麼是複利?在投資界,有一個說法叫做「利滾利」,寫作也能「利滾利」。
2019年,《寫作7堂課》出版時,秋葉大叔發現自己15年前寫的文章,仍然被拿去吸引讀者——儘管因為種種原因,得到回報的不是他本人,但我們不難發現:寫作不僅是眼前能有既得利益,未來的回報也一定不會糟糕,可不是一竿子買賣的事兒。
不同的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複利式」寫作。
如果是專業作者,可以通過有深度、有廣度、有知識增量的高質量文章取勝:這一類型的文章眼下雖然得不到太多的回報,但從長遠來看,這類型的文章往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受得住專業上的挑剔,如秋葉大叔說的:「專業話題很難成爆款,但是優質專業的內容始終有人需要。」聚沙成塔就是對這一類文章的最好形容。
假如是更追求更文速度的作者,可以嘗試多平臺分發。公眾號、微博、豆瓣、知乎、今日頭條、百家號……多平臺分發,多平臺收穫。當然,做好平臺分發也有一些小技巧:要統一個人品牌名、要抓緊註冊平臺用戶名、要做好排版以節省分發時間……
寫作過程中,最直接的動力來源於讀者的反饋,而反饋往往通過閱讀量、評論數、收益來體現,複利式寫作這種典型的「一鴨三吃」,既是甜頭,也是動力。
3、堅持清單式寫作,我們也能成為牛人
寫作中,我們需要不斷積累寫作清單。在秋葉大叔看來,當我們通過複利式寫作取得了成績,並將複利式寫作當成激勵自己的動力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累積自己曾經犯過的低級錯誤。這是一個把「我知道」變成「我行動」的過程。
那如何從0開始累積呢?
一般情況下,語句是否通順、是否有錯別字、「的地得」用法是否準確,是最基本的檢查內容。再往下,內容與標題是否有相關性、分段是否合理、圖片插入的位置是否能帶來閱讀享受、結尾是否有個性化籤名……通過不斷累積清單,我們會形成一個「套路」:寫完文之後,只要對照著這個套路表,我們就能立馬做出修改。
那這張關於檢查的清單是不是越詳細越好呢?秋葉大叔明確地說:「清單不是越詳細越好,是夠用就好」。
清單畢竟是一張個性化、強相關的列表,裡面包含的都是我們在寫作過程中犯下的低級錯誤,它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我們快速寫出一篇文,而是讓我們能規避沒必要的低級錯誤,畢竟「一個人積累多了,不是他厲害,而是他不犯低級錯誤」。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在於他們在自檢的過程中,不斷地避過曾經踩過的一個又一個的坑。
在秋葉大叔看來,會寫作、能寫作並不僅是一件給自己增加外快的事,它是每一個職場人都必須掌握的技巧:總結匯報、年度計劃、項目書……工作裡離不開寫作,生活裡更不能沒有它。當寫作變成習慣,進而內化成自身能力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而上述的3個技巧,更是寫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