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暢銷亞洲,他的人生「告別式」卻相當低調。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於當地時間4月30日23點42分,因前列腺癌在東京去世,享年80歲。據一位日方出版社工作人員表示,渡邊淳一因患前列腺癌在東京家中持續療養,終治療無效,他的葬禮及相關追悼儀式已由其家人組織進行。記者 施晨露
被冠以「現代男人的代言人」
上世紀50年代起,渡邊淳一在一本同人雜誌上發表作品。1965年,他以第一人稱寫就心理分析小說《化妝》,獲「新潮同人雜誌獎」;1969年,小說《光與影》為他贏得「直木文學獎」,渡邊從此棄醫從文,專事寫作。由於這一階段的作品緊扣生死主題,描寫命運坎坷,通常被稱作「醫學小說」。1980年,渡邊淳一為世界級細菌學家野口英世所作傳記 《遙遠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
渡邊淳一不僅在日本擁有廣泛讀者,其作品在中國亦相當受歡迎。人生的最後10年多次訪滬,最後一次是2010年世博會開幕前夕,作為嘉賓參與「城市閱讀,閱讀城市」為主題的世博論壇。對於自己的作品受到中國讀者喜愛,渡邊淳一這樣分析:「日本和中國互相影響。我的小說在中國受歡迎,這和兩國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響有關。」
由於《失樂園》小說和同名電影的巨大影響力,渡邊淳一被冠以「現代男人的代言人」、「日本現代情愛文學大家」等稱號。但渡邊並不只是一位「情感問題專家」,更是一位社會問題、尤其是兩性問題的觀察者和講述者。他在 《熟年革命》、《男人這東西》、《丈夫這東西》、《鈍感力》等作品中,體現出對老齡社會和兩性關係的深刻而獨到的洞察力。渡邊擅長用作品製造流行詞彙和熱門話題,探討現代婚姻制度與愛情關係的《失樂園》在日本掀起「失樂園」熱,「失樂園」一詞亦成為流行用語;《鈍感力》中的新造詞「鈍感力」時至今日仍常被引用。去年,渡邊針對日本青年男女未婚率急速攀升的現狀所提出的「事實婚」概念也引起熱烈討論。
認為醫生和作家都在研究人
2008年,渡邊淳一甫在日本出版的《紫陽花日記》推出中文版,出版方文匯出版社同時與渡邊淳一籤了21本作品版權。這套《渡邊淳一自選集》的責任編輯季元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渡邊為人嚴肅認真,《紫陽花日記》出版前,他特意手寫書信,叮囑中方注意封面設計和裝幀。渡邊淳一曾兩次在上海書展為讀者籤售,「他為讀者籤售都是用毛筆,先詢問讀者名字,再一筆一畫寫下,由助理蓋上章,再墊上一張餐巾紙,恐闔上書頁時,未乾的印墨沾汙書頁,速度比較慢。我們勸他馬虎點,但渡邊堅持不能草率。為此,後一年,我們請他提前在酒店籤一批書提供給讀者,他二話不說,趴在下榻酒店房間書桌上一筆一畫寫字。」季元介紹,渡邊是非常能寫的作家,年過七旬仍筆耕不輟,晚年作品以隨筆、雜談為主,「他不會用電腦,一直用鉛筆寫,就在出版社為他印製的文稿紙上不停地寫。」
在日本,渡邊淳一被稱為介於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的「中間文學」第一人。在季元看來,即便是面對通俗題材,渡邊的寫作態度和思考也相當嚴肅。對於寫作,渡邊淳一曾說,作為小說家,他自始至終是通過文學對人的本性進行探討和質問,從男女的情感入手觸及社會問題,「剖析愛的本質和情慾的恐怖感受,也是了解人的手段」。當年,他棄醫從文是因反對所在醫院所作的心臟移植,因此,醫療倫理也成為他寫作的主要題材之一。渡邊認為,醫生和作家都是對人進行研究的職業,只是兩者的角度和途徑不同。醫生從理論上對人剖析;而文學從人的感性、精神層面去解釋常人不能解釋的事。
在渡邊淳一的家鄉札幌,有一座由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渡邊淳一文學館,展示包括渡邊淳一讀書時的成績單,從文之後獲得的獎項,與根據他的小說所改編的影視作品中的演員合影,作品手稿和渡邊與名家的談話及接受採訪的記錄。常有市民在館內邊享用咖啡,邊悠然閱讀渡邊的作品。與讀者親近的文學形象,也許是這位當代暢銷作家最願意留在人世的。
人物簡介
渡邊淳一1933年生於日本北海道,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曾是一位有博士學位的外科醫生。渡邊淳一著作甚豐,最知名的當屬被改編成影視劇的 《失樂園》。2003年,渡邊接受由日本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之後又出版《愛的流放地》、《鈍感力》等作品,成為直木獎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