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傳統手工藝遭遇了來自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挑戰,以威廉·莫裡斯(William Morris)為代表的一群英國文藝青年,卻對維多利亞時代手工藝的矯飾風格和現代工業產品設計風格十分不滿,他們迷戀的是中世紀質樸自然的手工業傳統。在他們的引領下,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在英國發端,並影響到整個歐洲。作為這次運動的發起人,威廉·莫裡斯在設計上開啟了一種嶄新的藝術風格,一改維多利亞時代的流行趣味。接下來,隨小編一起走進他的「花花世界」一探究竟。
▲威廉·莫裡斯最知名的設計圖案之一: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圖片來源網絡
「復古迷」為娶女神蓋婚房
威廉·莫裡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出生於英國沃爾瑟姆斯託一個富裕的券商家庭,他一生有很多身份:著名的手工藝者和設計師、MMF公司創始人、莫裡斯公司CEO、出版業改革者、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倡導者、女神簡·伯登的丈夫等等。
▲喬治弗雷德裡克沃茨《威廉·莫裡斯肖像》c.1870,64.8x52.1cm,圖片來源網絡
從小住在叢林環繞的鄉間宅邸,且迷戀中世紀文學的莫裡斯對田園風物對中世紀藝術產生了「美」的初體驗。
▲莫裡斯誕生地沃爾瑟姆斯故居,圖片來源網絡
正因為這份中世紀審美情懷,在1851年的倫敦萬國博覽會上,當所有人都讚嘆當代工業成果和工藝品的偉大時,而17歲的莫裡斯內心只有一個感受:實在Get不到美在哪!
▲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內景,圖片來源網絡
莫裡斯原本的人設是做一名牧師,然而當他遇到同在牛津大學學習神學的愛德華·伯恩·瓊斯後,二人居然摩擦出藝術的火花。伯恩·瓊斯介紹莫裡斯閱讀了著名藝評家拉斯金的著作,結識了拉斐爾前派畫家羅塞蒂。這些朋友都有共同的審美理想:中世紀+哥德式+自然主義。
▲威廉·莫裡斯(右)與愛德華·伯恩-瓊斯 1890,圖片來源網絡
在跟羅塞蒂請教藝術的時候,莫裡斯順便「拐」走了羅老師最得意的模特、有著中世紀憂鬱氣質的女神——17歲的模特簡·伯登。二人感情迅速升溫,很快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Jane Burden,由 John Robert Parsons拍攝,Emery Walker複製,1865年,圖片來源網絡
▲ 威廉·莫裡斯《美麗的伊索德》(La Belle Iseult)c.1858,71.8 x 50.2 cm,泰特美術館,倫敦,圖片來源網絡
對當時的莫裡斯來說,迎娶女神的當務之急就是解決婚房問題。但經歷一番市場考察,莫裡斯沮喪地發現,在那個年代已然找不到他滿意的房屋和室內設計。於是乎,他有了為自己的女神造一棟獨一無二的房子的想法。
創業試驗田:紅屋
莫裡斯的朋友圈簡直就是一個現成的「創業團隊」:老同事菲利普·韋伯會做建築設計、畫家伯恩·瓊斯和羅塞蒂可以搞室內裝飾,而莫裡斯上述技能兼具,最重要的是他家裡有礦……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還不差錢啊!
▲威廉·莫裡斯一家與朋友合影,圖片來源網絡
很快,莫裡斯的婚房「紅屋」在倫敦東南的肯特郡落成,莫裡斯瞧著這座用天然材料燒制的紅磚和紅瓦打造,「裝滿中世紀精神」的建築,感覺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紅屋(Red House),圖片來源網絡
房子有了,緊接著是熱火朝天的裝修過程。室內裝修風格是用明亮的牆面搭配古舊的家具和裝飾物,這樣既營造了中世紀的復古氛圍,又確保了實用性,溫馨而舒適,同時很有格調。
▲紅屋客廳內景,圖片來源網絡
壁畫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大客廳的天花板由莫裡斯親手繪製,客廳側面的牆由伯恩·瓊斯描繪了十五世紀浪漫傳奇《德拉格旺特爵士》的場景,莫裡斯夫婦被描繪成中世紀的騎士和新娘的形象。
▲紅屋壁畫《德拉格旺特爵士》(局部) 伯恩·瓊斯繪製,圖片來源網絡
伯恩·瓊斯最擅長的是繪製彩色玻璃窗,這也是莫裡斯非常鍾愛的元素,兩人共同設計了紅屋的彩色玻璃窗,在中世紀風格的基礎上增加了通透性。
▲紅屋的彩色玻璃窗,圖片來源網絡
▲紅屋的彩色玻璃窗(局部),圖片來源網絡
家具則是由莫裡斯和韋伯、羅塞蒂等人共同設計,充滿哥特風,兼具實用性。櫥櫃多有描金裝飾和伯恩·瓊斯繪製的彩漆繪畫,椅子坐墊用燈心草編織方便移動。橡木條桌邊緣用光滑的鐵皮包裹釘住,以減少磨損。
▲紅屋裡的家具,圖片來源網絡
▲紅屋裡的家具,圖片來源網絡
女主人簡·伯登也加入到裝修隊伍中來,為主臥親手繡制了掛毯。
▲刺繡掛毯 莫裡斯設計 簡伯登繡制,圖片來源網絡
1861年,紅屋裝修完畢,莫裡斯得意地稱他的新房為「我的藝術小宮殿」,羅塞蒂則感嘆道:「與其說是一個家不如說是首詩。」
創業艱辛路漫漫
紅屋的成功使莫裡斯的小團隊備受鼓舞,他們籌劃幹一番大事:將紅屋所體現的藝術性推廣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於是,世界上第一家綜合的設計公司MMF公司(Morris,Marshall,Faulkner&Co.)於1861年成立。
▲可調椅 1870-1890年,威廉·莫裡斯;韋伯·菲利普·斯皮克曼設計 MMF公司,製造材料:烏檀木,烏得勒支絲絨裝潢,羊毛織錦椅套,圖片來源網絡
受拉斯金理論的影響,莫裡斯覺得只有快樂的工人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而快樂的源泉是手工製作。他們打造的家具往往選材精良,表面還有手繪的彩漆圖畫。機器生產?!壓根不想用好嘛~
▲聖喬治櫃 1861-1862 年 ,威廉·莫裡斯;韋伯·菲利普·斯皮克曼設計 MMF公司製造,圖片源於網絡
除了家具,MMF公司的業務還包括掛毯、紡織品、彩色玻璃窗、牆紙、瓷磚等室內軟裝設計。
▲一個由MORRIS&CO手工打造的'HAMMERSMITH'地毯,366x376cm,設計者:WILLIAM MORRIS(1834-1896)和JOHN HENRY DEARLE(1860-1932),英格蘭,大約1890年,2008佳士得倫敦拍賣成交價 61,250英鎊,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圖片來源網絡
▲威廉·莫裡斯(1834-1896)哈默史密斯地毯c.1890, 467.3x236cm,手工編織的羊毛,2012佳士得倫敦拍賣成交價36,650英鎊,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圖片來源網絡
▲彩色玻璃,愛德華·伯恩·瓊斯設計,MMF公司,1864年,圖片來源網絡
MMF還開發了壁紙設計的新業務,第一張壁紙是莫裡斯在1862年為紅屋設計的「棚架」。沒想到這項業務異常火爆,成為「網紅爆款」。
▲棚架(Trellis) 壁紙 莫裡斯設計 韋伯繪製小鳥 1862年,圖片來源網絡
這款壁紙在1864年由傑弗裡採用木質雕版水印方式手工印製。MMF至今仍保留這種純手工的印製方式。
▲莫裡斯公司的木版水印,圖片來源網絡
熱衷於情懷,卻疏於經營,1875年MMF公司就地解散。莫裡斯獨自收拾完殘局,以莫裡斯公司(Morris&Co)重新開張。
▲莫裡斯公司 吉爾扶手椅 1893年, 喬治傑克設計 桃花心木、藤、墊子、棉布,圖片來源網絡
被現實「打臉」的莫裡斯逐漸清醒,他開始接受機械生產,並外包出去以提升生產效率,自己則專注於設計更多的植物圖樣。
▲瓷磚 莫裡斯設計 威廉·德·摩根製作 1876年,圖片來源網絡
傳統工藝的魅力最終戰勝了時間的考驗,在接下來的150年裡,莫裡斯公司雖然經歷了清算和被收購的命運,但卻存活了下來,並以獨特的牆紙和織物的圖樣設計聞名於世。而MMF雖然曇花一現,但它的確引領了翻天覆地的潮流,直接影響了整個歐洲的設計革命。
「圖案之王」的那些花兒
莫裡斯公司的生存秘訣,就在於莫裡斯親手設計的那些無與倫比的花草圖樣,莫裡斯也因此被稱作「圖案之王」。
▲威廉·莫裡斯的設計手稿,圖片來源網絡
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是莫裡斯最知名的設計圖樣之一,靈感源自Kelmscott莊園裡畫眉鳥偷吃草莓的情景。為了使印製出來的顏色更加精準,細節更加豐富,他首次嘗試了東方夾纈工藝並加以改進,還在藍白的基底上加印了茜紅素和木犀草黃色。
▲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 )圖樣,圖片來源網絡
莫裡斯的圖樣既有超高辨識度,風格又有所不同;既有金色百合少女系,又有樸素低調的奶奶灰。有一種神奇的魅力。
▲金色百合(Golden Lily)圖樣,圖片來源網絡
▲菊花圖樣,圖片來源網絡
「莨苕葉"可以是質樸鄉村風。
▲「莨苕葉"(Acanthus) 圖樣,圖片來源網絡
換一種色調就變成了幽冷叢林系。
▲Frans Hals《Hille Bobbe》c.1633-1635, 75x64cm, Gemldegalerie der Staatlichen Museen zu Berlin,圖片來源網絡
華麗女王範的設計原型是朝鮮薊這種路邊野花。
▲朝鮮薊(Artichoke)刺繡羊毛亞麻布,1877年設計,1890製造,圖片來源網絡
蛇頭貝母的設計則圖如其名,散發著妖冶幽暗的神秘氣息。
▲蛇頭貝母(Snakeshead) 圖樣印花棉布 1876年,圖片來源網絡
作為一名詩人,莫裡斯對於書籍裝幀設計也是格外關注,他設計的詩歌集封面往往都是淡雅的復古小清新的風格。
▲A Book Verse扉頁草稿,威廉莫裡斯,1870年,圖片來源網絡
而後期的內頁設計則呈現出厚重繁密的哥特風。
▲《呼嘯平原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Glittering Plain),圖片來源網絡
1891年1月,莫裡斯成立了「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 (The Kelmscott Press)。設計元素都是以花卉藤蔓為主。
▲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標誌,威廉莫裡斯設計,1892年,圖片來源網絡
位於倫敦的阿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收藏了許多莫裡斯公司設計的產品和圖樣。
▲莫裡斯公司,綠色餐廳,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1866年,圖片來源網絡
莫裡斯設計的「那些花兒」,成就了設計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也成為莫裡斯本人獨一無二的標籤。
穿越百年的時尚
進入博物館絕不是莫裡斯圖樣最好的歸宿。Morris&Co在1940年進行了自願清算,設計檔案和剩餘的牆紙庫存被另一個家裝公司亞瑟·桑德森(Arthur Sanderson&Sons)收購,並作為一個獨立品牌繼續存在。現如今Morris&Co依然在生產經典圖樣的壁紙和家具。
▲Morris&Co 1912年的圖錄,圖片來源網絡
▲Morris&Co 沙發設計,圖片來源網絡
▲Morris&Co 壁紙設計,圖片來源網絡
▲Morris&Co 壁紙設計,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的Morris & Co.也打開了「跨界」的新思路,例如新推出的護手霜等日用品,僅靠包裝就俘獲了無數少女的芳心。
▲Morris&Co 護手霜包裝設計,圖片來源網絡
▲Morris & Co Golden Lily香薰蠟燭包裝設計,圖片來源網絡
踏入時尚圈也使Morris&Co煥發第二春。前有老牌合作夥伴Liberty百貨推出的印花布料,後有披頭四吉他手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的金色百合外套引領復古風潮,許多時尚品牌紛紛發來合作邀約。
▲喬治·哈裡森的金色百合外套,圖片來源網絡
▲ 金色百合(Golden Lily)紋樣,圖片來源網絡
Valentino、Marc By Marc Jacobs、Dr Martens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曾從莫裡斯的花紋圖樣中汲取靈感。
▲Valentino2015年裙子設計色彩靈感來源自威廉莫裡斯「朝鮮薊」圖案,圖片來源網絡
▲MARC BY MARC JACOBS 2015年設計 「莨苕葉"(Acanthus)圖案,圖片來源網絡
2017年西班牙皮具品牌LOEWE推出了William Morris朋克印花系列。採用了最經典的「草莓小偷」 、「莨苕葉"等經典圖樣。
▲Loewe×Morris & Co系列產品,圖片來源網絡
▲Loewe×Morris & Co系列產品,圖片來源網絡
▲Love is Enough經典詩歌圖樣,圖片來源網絡
擁有90多年歷史的和紙膠帶品牌KAMOI MT近年也連續推出MT×Morris & Co系列。
▲MT×Morris & Co系列產品,圖片來源網絡
2016年是莫裡斯去世120周年,谷歌更換了首頁設計向這位偉大的平面設計先驅致敬。
▲谷歌為紀念莫裡斯製作的banner,圖片來源網絡
時代在飛速變遷,而經典永流傳。來自中世紀的風格,經過工業革命的風雨洗禮和150年的歲月沉澱,莫裡斯對現代意義上的牆紙影響深遠,而從家居軟裝設計邁向服裝時尚、包裝設計等領域,在21世紀煥發光彩。莫裡斯的理想是通過藝術和設計改變社會,實現「人人都能享受藝術」的社會環境。如今,這個理想已成為現實。
"Have nothing in your houses that you do not know to be useful or believe to be beautiful."
─ William Morris,The Beauty of Life, 1880
文 :唐胡嚕丨編輯 : 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製:大G小r迷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