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投資的 「技」與「道」

2020-12-12 山東頻道

原標題:晏青:投資的「技」與「道」

武俠小說中,武功招式與內功心法之間緊密關聯,如果沒有相匹配的內功心法,招式練得再熟也不過是三腳貓功夫。所以,一般人看到的是招數,高手看重的是內功心法。

投資跟習武有相似之處,都屬於注重實踐的活動。投資的過程可謂是一場冒險之旅,任何投資都是在不確定環境中作決策,為了提高決策的質量,既需要有效的理論指導,又需要熟練的操作手法。優秀的投資者,是能將其投資哲學貫徹到決策實踐,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資本市場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具有足夠的兼容性和包容度,只要運用得當,各種招數都能在資本市場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和投資的經驗,將體會到的投資心法簡要列出幾點,權當拋磚引玉。

首先,主動承擔風險的勇氣。投資首先是面對不確定性,當然,同一個不確定性因素,對不同人而言其風險程度也可能不同。同樣價格的股票,研究的越深入,面臨的風險相對就要小一些。不同投資風格其風險感受也不同,同一隻股票如果上升趨勢已經清晰,對趨勢投資者來說,價格高的時候比價格低的時候風險要低,因為股價在底部時公司更可能面臨破產風險;而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價格高的時候要比價格低的時候風險要高,因為要付出更多成本獲得同樣的權益,安全邊際顯然要低。專業的投資者可通過專業技能的提升,來降低自身所承擔的風險,但無法完全消除風險,無論如何,你都需要作出一個決策選擇。當你作出選擇的時候就是在擁抱這個風險,挑戰這個不確定性。總歸一句話,要獲取高收益,必須要有主動擁抱風險的意識和勇氣。

其次,「不變」與「變」的統一思維方式。中國傳統智慧分不變和可變,無形和有形。不變又無形的智慧通常被稱為「道」,可變又有形的智慧,就是「謀略」。資本市場中,不變和無形的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變和有形的是市場處於永恆的波動中,這種波動就是參與者人性的具體化。如果說將投資哲學與「道」對應,那麼投資策略就與「謀略」對應。價值投資的思想內核是不變的,價值投資策略是千變萬化的。投資哲學與投資策略就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變與不變的統一。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賺錢靠的是耐心。研究一隻股票,當所有因素都向有利方向轉變,股票會顯現出最強的爆發力,呈現完美的交易時點。不幸的是,投資者常常沒有耐心等待這個引爆點出現,要麼操之過急因遲遲等不來預想中的走勢,而快速放棄事先形成的正確看法,要麼觀望行情已經走了一大半懊悔不已地草草進場,又被不期而至的波動驚嚇出局。對趨勢交易者而言,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一點地保留一定現金,等待恰當時機的出現。而作為長線投資者,耐心則是所有成功的核心,而且敢在所有人都質疑時出手,確實需要超凡的膽識。一般來說,一隻股票在它運行的80%以上的時間裡都無所作為,與大勢漲落相依,其獨立行情最大收益部分則在剩下不到20%的較短的時間裡實現,這意味著長線持有的投資者要在非常長的時間裡忍受著這筆投資的黯淡無光。從另一個角度看,完成一次趨勢性上升是需要時間醞釀、發酵、反覆才形成的,保持持續的觀察,不輕易放棄正確的判斷,這都需要以極大耐心持有靜待大浪來臨,並耐心享受爆發的過程。

投資心法的修煉沒有止境,這也是人生不斷升華、不斷進入新境界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永贏基金晏青:從社會價值角度看待投資機會
    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晏青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社會價值角度看待投資機會,晏青的投資方法論格局宏大,卻又返璞歸真、大道至簡。與此同時,在投資實踐中,晏青還匹配有戰術性的實操方法:通過觀察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東回報率、商業模式、成長可持續性、估值水平等,為投資去蕪存菁。
  • 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傳統周期性行業現結構性機會
    近日,永贏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晏青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說,後市需關注託底經濟的政策力度,若政策力度不夠則經濟復甦和企業盈利恢復進度會較慢,市場可能延續成長股風格為主。如果託底政策力度較大,託底方向將具較好投資機會。
  • 永贏基金晏青高勝率出擊成長股
    他具有公私募的投資管理經驗,2006年入行,是國內首批出海投資的公募QDII基金經理之一;在經歷了海內外市場多輪牛熊轉換後,在成長股投資上得出自己的一套邏輯,擅長自下而上精選高勝率股票。「長期收益一定來自企業的盈利增長」公募行業成立20餘年,投資牛人輩出。但若是細數具有海外投資視野的基金經理,晏青算是資歷最深的那批人之一了。
  • 永贏基金晏青:選公司最終還是要落腳在價值創造
    在這種氛圍下,晏青也慢慢形成了自己對投資的思考:「要投資自己理解的東西」、「投資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實踐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方法論。看TMT出身到QDII基金經理,晏青屬於自下而上的偏成長性風格,後來在私募基金管理絕對收益產品,他的風格體系中也包含了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
  • 由技入道
    《莊子》裡舉了不少技進乎道的例子:庖丁解牛,傴僂承蜩,大匠運斤···民間自古以來也流傳著許多技藝通神的故事:魯班祖師,神筆馬良,李廣射石···有個郭記者採訪我時曾問,為何能夠由技入道?我大學畢業的哲學論文論述工具。
  • 談談鋼筆畫的「技」與「道」
    筆者覺得技法與我們稱之為「道」的藝術境界是相互促益、相得益彰的。隨著我們認識的不斷深入,也會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作品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理論也是作品。 時下的鋼筆畫圈,似乎存在一種單純注重技法的風氣,不談意境,不談題材,不表達作者創作時的情感胸臆,無論是創作或是評論一幅作品,大談特談的最多的,仍然是這裡畫多了,那裡畫黑了,這裡畫大了,那裡比例不對……等等等等,一面鄙視忌諱匠人匠氣,一面又在匠技追求上無所不用其極。這種現象再不改變,必將使得鋼筆畫的發展偏離正確健康的軌道。
  • 袁嘉騏:技道縈懷
    琢玉藝人把手藝看著比天大,「炫技」也成為琢玉藝人代代師徒相傳的本領。「炫技」更成為琢玉藝人的傳統。精湛的技藝,可使一件玉器熠熠生輝。但隨著現代高科技的各類型琢玉工具的發明與運用,琢玉技藝變得便捷。若仍僅把「炫技」作為琢玉的唯一法寶,「炫技」會成為琢玉藝術的「法障」,過分的炫技會顯得膚淺,匠氣。在傳統的琢玉中「技、藝、道」是由低至高的層次,「技與藝」是形與神的琢磨,「道」是情感、意象、精神的升華。
  • 袁嘉騏:技道縈懷
    琢玉藝人把手藝看著比天大,「炫技」也成為琢玉藝人代代師徒相傳的本領。「炫技」更成為琢玉藝人的傳統。精湛的技藝,可使一件玉器熠熠生輝。但隨著現代高科技的各類型琢玉工具的發明與運用,琢玉技藝變得便捷。若仍僅把「炫技」作為琢玉的唯一法寶,「炫技」會成為琢玉藝術的「法障」,過分的炫技會顯得膚淺,匠氣。在傳統的琢玉中「技、藝、道」是由低至高的層次,「技與藝」是形與神的琢磨,「道」是情感、意象、精神的升華。
  • 姚瑞江//寫意花鳥畫的技與道
    任何事物,無論是令人追捧的,還是受人忽視的,其實都是世界規律的反映,都可以反映每個人心中的「道」,山花野草自然也不例外。而通過長期對山花野草的描繪與表現,我對繪畫中的「技」與「道」有了一番體悟,不僅使我畫藝有所進展,也使我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尤其對事物之偉大與卑微有了全新的認識。至少對我來說,山花野草是偉大的,因為我看到它們的不屈與堅韌。
  • 技進乎於道:淺談筆墨的精神內涵
    中國畫的筆墨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需要上升到道的層面來理解,以技載道,不斷讓「技進乎於道」,從而達到「技道合一」的境界,這是筆墨的本質內涵。正是中國畫這種獨特的審美觀念,賦予了筆墨超乎技巧層面,上升到「道」層面的深刻內涵。
  • 美術研究|論寫實油畫創作中「技」與「道」的關係!
    「技」是「道」的表達的語言,「技」的高低多數情況下會影響「道」的發揮,「技」有時會生成「道」。「道」是「技」所表現的畫面的價值所在,「道」左右著「技」的發揮,決定著「技」的風格特徵,「道」引領著「技」的提高。
  • 技進乎於道:淺談筆墨的精神內涵
    中國畫的筆墨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需要上升到道的層面來理解,以技載道,不斷讓「技進乎於道」,從而達到「技道合一」的境界,這是筆墨的本質內涵。正是中國畫這種獨特的審美觀念,賦予了筆墨超乎技巧層面,上升到「道」層面的深刻內涵。
  • 中技公司拿下孟加拉政府迄今自主投資的最大配網項目
    6月20日,中技聯合體與達卡配電有限公司(DPDC)籤署孟加拉首都達卡地區11kV配網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孟加拉能源礦產部部長Nasrul Hamid、中技公司董事長林春海、副總經理王豔明通過視頻遠程見證。
  • 「廚神老爸」米技全家樂
    8位年輕老爸率領各自家庭齊聚北京,參加德國米技2015「廚神老爸」全家樂美食烹飪大賽決賽,8組參賽家庭各施絕技同臺參與廚藝競技。冠軍家庭最終獲取德國米技嵌入式爐具套裝作為比賽一等獎。    「『廚神老爸』親子烹飪大賽自2011年首屆比賽開賽以來,吸引了眾多老爸報名參加,並且成為德國米技品牌推廣及倡導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適應的餐廚革新理念的一項標誌性活動,該活動的特別之處在於作為一家之主的老爸們攜家庭成員一併參與其中。」德國米技董事長季殘月女士闡述道。  在廣受歡迎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受到熱議之時,德國米技積極籌劃了這項父親們參與度更高的家庭親子活動。
  • 《九要論序 器、技 、道、神》
    心意之用,器也,技也;心意之體,道也,神也。古代的「用」,指內在的潛能,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技」者,手藝也;本領也。現代語彙,技術?絕技?技巧?一技之長? 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巧妙的技能? 富於技巧性的表演藝術或手藝?興許,兼而有之!
  • 「技進於道」——庖丁解牛的生命境界
    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技術層次和藝術層次莊子通過〈養生主〉第一段點出生命修養的總原則:「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之後,緊跟著第二段,便有了一則最膾炙人口的庖丁解牛寓言,來解說何謂「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
  • 技進乎道,藝遊於心
    技進乎道,藝遊於心劉金貴(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人物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
  • 技與道 | 田鏞:將千變萬化的自然 融入傳統花鳥畫
    關於「技與道」視頻項目技與道,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蘊含的一對核心的相對相生的概念,這也是藝術創作中不斷被探討的話題
  • 讀詩——詩詞入「技之門」易,入「道之門」難
    不恰當的原因是詩詞(我這裡討論的是詩詞,其實不僅限於詩詞)不單單是個「技」的問題,還關乎「道」,而且「道」的佔比還很大。所謂「技」,就是詩詞的一些規矩:平仄、對仗、押韻、粘對、拗救等格律問題;而「道」,狹義指鍊字、謀篇、用典這些「小學(所謂「小學」指的是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分別研究字形、字音與字義。)」方面的積澱。廣義則涵蓋一個人的品德、個性與修為。
  • 張捷:由技入道,借古開今!
    張捷:由技入道,借古開今!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將了法、運技、明理、悟道等各個層面修養循序提高,並力求教學合目的性下的消化、鞏固和推進,直至道德修養、藝術品格的日臻完備。這也是貫穿了許江院長在中國美術學院校訓中提出的「才情學養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篤志」的十六字辦學方針。道由技生、技由道合,兩者相輔相成。無知法度,難熟技巧,就會缺失駕輕就熟的筆墨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