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青島雙瑞: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制於海洋環保裝置領域對企業管理、資金、技術含金量的較高要求,我國從事海洋環保裝置研發生產的企業並不多,歐美、日韓的設備生產商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市場。而近年來,隨著我國海工裝備領域實力的增強和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海洋環保裝置研發生產類企業也異軍突起,湧現出了不少全球知名的企業。

  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雙瑞」)就是其中之一。青島雙瑞公司是在中船重工七二五研究所青島分部基礎上設立的高科技產業公司,成立於2003年,隸屬於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從事船舶環保設備、腐蝕控制、水處理等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生產施工、試驗檢測及工程總承包。

  作為青島船舶配套設備產業的重要創新源頭之一,青島雙瑞在「壓載水」這個領域獨樹一幟,不僅聞名於全球各大造船公司,更是名副其實的標準引領者和品牌塑造者。近年來,青島雙瑞憑國際化的視野、國際領先的技術、全球營銷網絡及售後服務體系,正在帶領中國海工產業走向「深藍」。

  破局壟斷的「中國創造」之路

  自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經濟持續下行,修造船及船舶配套行業一片愁雲慘澹,至今仍在低位徘徊。而作為船舶配套企業的青島雙瑞,卻逆勢快速發展,新籤訂單量不降反增,7月以來,更是創下了46個現場同時實船交付的最高交付紀錄。這一佳績的取得,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付洪田。

  作為公司的「掌舵人」,青島雙瑞公司總經理付洪田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打破國際壟斷,讓中國製造在全球船舶環保裝備領域擁有話語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時間回到14年前,那時,船舶壓載水處理技術和產品的研究在世界海工界也剛剛起步,作為電解制氯領域專家的付洪田,在了解到全世界都還沒有一套相關成熟技術可以將壓載水系統應用到遠洋船舶上後,立刻搶抓機遇,成立了國內首批研究壓載水系統的技術團隊

  然而,前進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儘管研發團隊對研製難度有一定心理準備,但問題還是接踵而來,如:電解活性物質濃度用什麼參數能實現和達到國際海事組織規定的排放要求?船上空間狹小,要節約空間,如何對系統進行正確的集成化設計?儀器設備選什麼樣的……

  辦法總比困難多,2006~2010年四年時間裡,付洪田親手抓項目,研究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推進。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他們攻克了中和技術、自動監控系統、安全除氫技術和體積要求等關鍵技術,設計製造出一臺處理能力為250立方米/小時的樣機,後來又經過多次試驗,2010年6月,青島雙瑞壓載水管理系統在中海運集團安平3散貨船上安裝並開始實船試驗,順利完成了連續三個成功實驗循環。自此,由青島雙瑞研發的世界領先、完全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終於誕生了。

  目前,在全球從事壓載水管理系統研發的公司中,青島雙瑞的船舶壓載水技術已位列行業第一梯隊,受到全球客戶廣泛認可,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付洪田的帶領下,青島雙瑞的壓載水技術,不僅打破了國際壟斷,也讓「中國製造」在全球船舶環保裝備領域擁有話語權。

  瞄準技術前沿,打造「中國品牌」

  一枝獨秀不是春。壓載水領域的成功並沒有讓青島雙瑞止步於此。今年8月,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船用LNG供氣系統(FGSS)獲挪威船級社(DNVGL)認證。這標誌著青島雙瑞FGSS在系統設計、電氣控制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完全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GF規則》及相關船級社規範相關要求,達到了國際一流技術水平。

  FGSS是繼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廢氣脫硫脫硝系統之後,青島雙瑞在海洋環保設備領域開發的又一項戰略新產品。FGSS主要為LNG(液化天然氣)動力船提供燃料,將LNG轉換為一定溫度和壓力的燃氣,供船舶設備使用。該系統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的環保需求。

  「FGSS是國際前沿的環保課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付洪田介紹,青島雙瑞將爭取年內拿到日本船級社(NK)認證,最終目標是像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一樣,進軍全球市場,打造「中國品牌」。

  據介紹,青島雙瑞從2017年開始推進船用FGSS自主研發,突破LNG低溫存儲、壓力及溫度調控、BOG處理及安全監控等多項關鍵技術,針對雙燃料低速機、中速機及鍋爐等設備,成功開發了LNG自增壓、低壓及高壓供氣系統,目前可為油船、散貨船、貨櫃船及化學品船等多種船型提供定製化設計方案,實現遠洋及內河船舶全覆蓋。

  除了FGSS,青島雙瑞在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方面也不斷傳來好消息。疫情期間「苦練內功」,從設計、採購、生產等各方面推進產品標準化,由訂單式生產轉變為標準化生產,生產周期大幅縮短至2個月以內;在境外客戶拜訪等常規經營活動受阻的形勢下,通過網絡會議等線上方式,加強同日本、歐美等客戶的聯繫,新籤訂單量穩步增加,今年新籤船數超300艘。產品推向市場10年來,累計籤訂合同近2000艘,日前交付裝船第1000艘,已交付船舶總載重位列全球第一。

  匠心精神為船舶工業護航

  從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到船舶廢氣脫硫脫硝系統再到船用LNG供氣系統(FGSS),青島雙瑞圍繞海洋環保設備領域,布局產業,一步步開拓了全球市場,叫響了「中國品牌」。

  當被問及青島雙瑞發展的「奧秘」時,付洪田表示,近年來,青島雙瑞秉承持續創新模式,開闢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他說:「持續創新既是指對企業的原有產品不斷的改進,升級換代,也是指在創新過程中孕育出新的,更大更快的創新,或者說顛覆性創新。公司這項技術實際上就是在持續創新過程當中孕育出的顛覆式創新,使企業獲得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在付洪田的帶領下,青島雙瑞擔當「以科技和創新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的使命,積極踐行「技術領先化、經營國際化、產業智能化、管理標準化、產融一體化」的「五化」方針,持續深入推進卓越績效模式,多年來,公司的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得到了持續穩步的提升。

  不僅在管理上獨具匠心,付洪田還積極助推青島雙瑞轉變經營模式,自上而下進行內部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布局全球市場。對外加強國際市場策劃和品牌推廣,並通過設立香港子公司、德國子公司、新加坡子公司、日本東京和今治辦事處、菲律賓全球培訓中心等措施,持續完善全球營銷網絡和售後服務體系,建成覆蓋全球30個國家、70個港口的全球營銷網絡和全球五大服務中心、五大備件庫和46個服務網點的全球售後服務體系。進一步夯實了壓載水處理產業全球領先地位,裝船載重噸量全球第一。

  在付洪田的帶領下,近年來,其團隊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青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還主編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2項,撰寫專著1部,申請發明專利11項,在國際、國內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當前,疫情的持續影響仍未消散,全球經濟和製造業都處於復甦的關鍵時期,許多國家都在加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用科技創新武裝製造業。中國產業要想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版圖中佔有更高的位置,就必須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中國製造業成為世界品牌的需要。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真正打出自己的品牌,贏得世界的尊重。這一點,青島雙瑞壓載水管理系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例證。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勝利閉幕
    11月23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展中心勝利閉幕!名企匯聚 大牌雲集2020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吸引了中遠海運川崎、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南通中遠海運船務、招商局工業集團、招商局郵輪、上海振華重工、中集太平洋
  • 青島雙瑞公司與日本最大造船廠今治造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近日,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雙瑞公司)在今治造船丸亀工廠與今治造船籤訂了壓載水管理系統戰略合作協議,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雙瑞集團總裁、青島雙瑞公司董事長劉豔江和青島雙瑞公司總經理付洪田出席了籤約儀式。
  • 青島雙瑞:為壓載水系統進美國港口免費升級
    一次難得機遇的準確把握,四載無論寒暑不分晝夜的辛勞,誕生了中國首套獲準安裝遠洋船舶、世界領先並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壓載水管理系統,開闢了一項發展潛力巨大的民族環保新產業,對提高我國國產船舶關鍵設備裝船率,提高航運業和造修船業核心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造"大型海工裝備起程赴北極圈(圖)
          昨日,在黃島海關關員現場監管下,兩套由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青島)有限公司承建出口的大型液化天然氣(LNG)模塊裝置順利裝船,從海西灣運往俄羅斯。此外,由青島武船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另兩套大型液化天然氣模塊也於當天起運。
  • 東營市東營區:下海撈金石油裝備製造走向深藍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7日訊東營市東營區以項目引領產業發展方向,不斷提升海洋石油裝備設計製造水平,推動石油裝備製造走向深藍。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石油開採正逐步從陸地走向海洋。正是看準了行業發展趨勢,威飛海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將研發方向瞄準了海工裝備,設計製造的整體式海洋井口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籤訂了5年戰略合作協議。然而,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剛剛起步的威飛公司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
  • 青島雙瑞再獲日本郵船營運船壓載水改造批量訂單
    1月17日,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最大船東公司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以下簡稱NYK)舉行22艘營運船壓載水系統改造項目籤約儀式,雙方合作項目船舶數量突破110艘。青島雙瑞總經理付洪田、NYK專務經營委員丸山英聰、常務經營委員小山智之出席了籤約儀式。
  • 姜仁鋒率團參加日本今治海事展暨青島雙瑞今治事務所揭牌儀式
    近日,中船重工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重工董事長姜仁鋒率團赴日本參加了今治海事展(BARI-SHIP 2019)、青島雙瑞今治事務所揭牌儀式,拜訪多家日本船東,籤獲1.2億元人民幣訂單。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青島雙瑞董事長劉豔江,青島雙瑞總經理付洪田,副總經理於江水參加了此次商務活動。5月22日,青島雙瑞今治事務所設立揭牌儀式隆重舉行,日本郵船、瀨野汽船、正榮汽船、洞雲汽船、今治造船等15家有較高影響力的日本船東公司、造船企業高層參加典禮。
  • 智能製造引領船舶海工展 | 南通前三季度全市船舶海工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江蘇網訊 日前,2020中國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暨南通船舶海工產業展在南通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工程院等領導專家,以及國內外船舶海工及配套企業負責人等700餘人參加活動。南通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船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海工產業入圍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船舶製造、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1/4左右。
  • 曾五次引領中國海水養殖浪潮的青島,憑藉這個「大國重器」,有望...
    作為全球首條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研發、建造和產業運營等諸多方面都將開國際先例,有望為中國乃至世界深遠海養殖打造「中國樣本」,率先探索海洋漁業養殖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從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轉向大規模現代化工業生產方式的方式和路徑。
  • 大國重器中的青島元素:新型高速列車驚豔世界
    今年上半年,我市重點打造的十大工業千億級產業共完成產值6369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5.9%。其中,軌道交通裝備、電子信息製造、機械裝備、汽車、船舶海工等五個裝備製造產業完成產值2693.4億元,佔十大產業鏈總產值的42%,是拉動全市工業發展的絕對主力。
  • 釋放深藍能量,融創與青島的三重化合反應
    「中國經濟從本質上來講,已經從過去區域之間的競爭、省與省之間的競爭,慢慢淡化並逐漸演變成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這已經成為中國地方競爭的一個主旋律。」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是,這幾年,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名片。
  • 煙臺海工產業亮點頻現 規劃建設「中國東方航天港」(圖)
    煙臺海工產業亮點頻現。 鍾欣 攝中新網煙臺1月6日電 (張玉雷)記者6日從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市依託中集來福士海上平臺建造優勢,搶抓「一箭七星」首次海上發射試驗成功機遇,積極規劃建設「中國東方航天港」。
  • 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青島GDP四分之一是海洋經濟
    近年來,隨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深海基地等為代表的「國」字號重大海洋創新平臺的落戶,青島不斷地在海洋科研與創新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引領海洋創新走向深藍。作為海洋科技名城,青島擁有涉海科研院所18家,海洋專業高校8家,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34家,高端研發平臺和高端人才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一,海洋高端創新載體和人才集聚,為青島的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才智支撐。
  • 青島瞄準九大產業,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青島在海洋產業和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凝神聚力,不斷湧現新的突破。揚優勢、補短板,隨著2021年的到來,青島重新揚帆起航,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青島擁有完整的海洋產業體系,但青島海洋產業「小而散」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
    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青島擁有完整的海洋產業體系,但青島海洋產業「小而散」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針對「小」的問題,青島梳理了10條海洋領域重點產業鏈條,大力引進涉海大項目。目前,全市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截至2020年11月新籤約項目達98個,計劃總投資2097億元。
  • 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劉峰認為,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5年來的試驗性應用航次驗證了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先進性,「由此,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正在走向世界深海舞臺的中央。」
  • 「深藍1號」智能網箱成功通過4次颱風考驗
    齊魯網濟南7月28日訊 記者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世界最大全潛式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於2018年6月3日抵達黃海冷水團養殖海域後
  • 中國海工:練出真功夫 打好「逆風球」
    海工裝備資產「去庫存」提速  9月14日,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海公司」)與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調基金」)在北京籤訂成立天津海工裝備資產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按照協議內容,國調基金將為國海海工提供總規模30億元的配套資金,支持中央企業海工裝備資產處置項目。
  • 穩居15個攻勢13條產業鏈之首,青島這個最大優勢迸發澎湃新動能
    做強海洋二產,大力發展高端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興產業,提升海洋產業數位化、智能化水平,建設國內一流的船舶海工裝備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優勢突出的海洋生物產業集群。
  • 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加快推進海洋牧場由近淺海走向深遠海,「深藍一號」深遠海智能網箱運營良好,「深藍二號」開工建設,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籤約開工。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首個通過美國船級社檢驗和漁業船舶檢驗局檢驗的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在煙臺建成交付使用,填補了國內此類海洋牧場平臺建設技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