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2020-12-20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海洋牧場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編制了《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於2018年12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批覆。經過一年多的創新實踐,試點任務取得了積極成效。

強化統籌協調,不斷凝聚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合力。緊緊圍繞《方案》確定的5大類、25項試點任務,加大政策支持和協同推進力度,省委海洋委將試點工作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重點推進事項、創新完善海洋牧場建管機制,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建立重點任務臺帳、跟蹤調度、對帳銷號,沿海7市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印發了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方案、規劃或意見,構建起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試點工作推進體系。

強化項目帶動,不斷提升海洋牧場建設水平。2019年以來全省投入各類資金30多億元,成功爭取國家新增中央投資專項1.5億元,支持山東試點項目建設。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苗種繁育、現代養殖工船、深海智能網箱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省新建造交付海上多功能平臺8座,總數達到48座,居全國第一。

強化裝備支撐,不斷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加快推進海洋牧場由近淺海走向深遠海,「深藍一號」深遠海智能網箱運營良好,「深藍二號」開工建設,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籤約開工。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首個通過美國船級社檢驗和漁業船舶檢驗局檢驗的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在煙臺建成交付使用,填補了國內此類海洋牧場平臺建設技術空白。

強化融合創新,不斷推動海洋牧場綠色多元化發展。加快探索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新路徑、新模式,威海市發展立體生態牧漁,桑溝灣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累計吸引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學習,成為綠色養殖示範樣板;煙臺市堅持以工業化思維改造提升傳統漁業,強化政府、漁業、海工多元聯動,「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推進了海洋牧場裝備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濰坊市在海上風電機組外擴50米內投放海洋牧場設施,通過比對試驗,驗證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是可能的。

強化制度供給,不斷完善海洋牧場政策支撐體系。省直有關部門在金融支持、立法監管、標準規範等方面創新支持政策,加大對海洋牧場試點的制度保障。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6部門,圍繞財政補貼方式、涉海信貸服務、政策性融資擔保等十個方面,出臺具體支持政策措施;海洋牧場深海網箱養殖「保險+信貸」金融服務創新在長島啟動試點,成為海洋牧場保險全國首單;《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條例》列入2020年地方立法一類建議項目。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亞南 柴慧娟 報導

相關焦點

  • 山東海洋牧場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10月23日上午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鄉村振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把海洋牧場建設為綠色生態發展的「新高地」。通過採用立體養殖、投放生態型人工魚礁、修復海草場等手段,以及建設「可視、可測、可控」的海洋牧場觀測網,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生態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 這就是山東|兩個世界第一!「長鯨一號」僅需4人就能餵養1000噸魚
    今年5月份,,在渤海深處的大欽島附近海域,智能網箱「長鯨一號」正式下海。當客船靠近這座海洋牧場的生產平臺,記者首先被這個海上的龐然大物所震撼。登臺遠眺,腳下深海網箱中的魚群隨處可見。&nbsp&nbsp&nbsp&nbsp作為目前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長鯨一號」長寬均為66米,上環高度34米,最大設計吃水30.5米,有效養殖水體為6.4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於100個普通網箱。弘祥海洋牧場(長鯨一號)負責人宋守剛告訴記者,網箱集成了網衣自動提升、自動投餌、水下監測等自動化裝備,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 答記者問丨山東:預計今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居...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提出了殷切期望,指出「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二是把海洋牧場作為向深遠海進軍的「主戰場」。為緩解近淺海養殖壓力,支持發展深遠海設施裝備和平臺建設,有力推動了海洋牧場從「淺灘」走向「蔚藍」。
  •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海上牧場」長鯨一號:構建起海上的「綠水...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曲藝):7月18日下午,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山東省委網信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日照市委網信辦等有關地方網信辦、央廣網、大眾網、金羊網協辦的「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主題活動來到了位於渤海灣上的「長鯨一號」,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牧場」。  依海而生,耕海而獲。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如今,海洋再次被寄予厚望——「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山東半島海洋經濟區的起點菸臺市,在去年迎來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的落地,這也標誌著以海洋經濟推動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建設,將成為煙臺市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 藏「糧」於海,現代化海洋牧場為什麼行?
    從渤海灣到南粵海域,從山東長島到海南蜈支洲島,在我國綿長的海岸線上,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如火如荼。    揚波大海,走向深藍。    乘船顛簸數小時,直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記者終於踏上了一座長寬各66米、高30多米的鋼製龐然大物。這座自帶液壓升降系統、可抗12級颱風的海上超級工程,就是煙臺中集來福士打造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長鯨1號」。    「4個工作人員承擔著千噸成品魚的養殖工作。」
  • 海洋牧場讓這成為可能
    這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長鯨1號」,目前中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在這裡,每年能養1000噸魚,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於100個普通網箱,但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從灘涂到海洋,從淺藍到深藍,養殖換了底色,漁民換了戰場。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 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
  • 藏「糧」於海,現代化海洋牧場為什麼能?
    建設海洋牧場,能夠有效改善水域生態,增殖海洋生物資源,成為我國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託。  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三年就海洋牧場建設作出部署。  從渤海灣到南粵海域,從山東長島到海南蜈支洲島,在我國綿長的海岸線上,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如火如荼。  揚波大海,走向深藍。
  • 山東:「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
  • 吹響山東海洋強省集結號!「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圓滿...
    隨後,在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生產作業區的碼頭,大國重器「藍鯨1號」的姊妹「藍鯨2號」等一大批深海鑽井平臺正返廠檢修,準備再次駛向深藍。在距離中集來福士不遠的煙臺傑瑞石油服務集團,好消息不斷。「現在,我們在深海鑽機方面的研發生產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領域,鑽機深度超過9000米,通過了國家工信部的重大專項審核。」傑瑞集團高級副總裁李慧濤說。
  • 「拔」海起牧場「耕」海新牧歌
    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兩年來,48座像「長鯨一號」一樣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在山東沿海「拔」海而起,讓古老的耕海牧漁從未如此有「範兒」,兼得「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科技高山」。
  • 「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
  • 「六新」澎湃新動能 動能轉換看煙臺|描繪「海工+牧場」大海洋藍圖
    沿著煙臺海岸線東行,距離萊山區漁人碼頭不遠的四十裡灣海域,全國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悄然靜臥,猶如一朵美麗綻放的「海上花」。12級颱風中牢牢釘在作業海域進行鑽採可燃冰的「藍鯨1號」、助力我國成功試採可燃冰二期的超深水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極地惡劣海域半潛式鑽井平臺「仙境煙臺」號……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展示大廳,中集來福士研發中心總監傅強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了這些蜚聲全球的「明星」。
  • 3座超大型漁業養殖裝備在青開建
    3座超大型漁業養殖裝備在青開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6.29 星期五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陸 波 通訊員 瞿 鵬    本報訊 直徑110米、高75米、一次可養殖金鯧魚1000萬條、最大可抵禦17級颱風……昨日,我國首批3座超大型漁業養殖裝備——「海南陵水深遠海漁業養殖平臺」在西海岸新區海西灣開建
  • 山東沿海城市譜寫向海...
    7月15日—19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分別走進了日照、青島、煙臺三個山東的濱海城市,通過深入採訪,探索山東不同沿海城市在關心海洋、認識海洋和經略海洋的生動實踐。   隨後,在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生產作業區的碼頭,大國重器「藍鯨1號」的姊妹「藍鯨2號」等一大批深海鑽井平臺正返廠檢修,準備再次駛向深藍。
  • 回鄉見聞|耕海牧漁,見識中國首座深海漁場「深藍一號」
    但我國海洋漁業以傳統捕撈為主,養殖品種也多以海紅、海蠣子等近海價低,產量大者居多,價格昂貴的高端海鮮仍多依賴進口。我的家鄉位於山東日照,黃海之濱,漁業發達。去年七月,在日照以東130海裡的黃海海域,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智能網箱「深藍1號」正式啟用。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成果豐碩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膠東在線1月6日訊(記者 李俊鋒 李剛)1月6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在發布會上,就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情況進行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