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500億元!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成果豐碩

2020-12-25 閃電新聞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

膠東在線1月6日訊(記者 李俊鋒 李剛)1月6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成列在發布會上,就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情況進行了發布。

據孫成列介紹,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煙臺視察中集來福士期間強調:海洋牧場建設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一年多來,在煙臺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積極踐行總書記指示,加快建設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場總面積超過105萬畝,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政策支持+資金投入」 完善海洋生態產業鏈條

政策支持方面,先後邀請國內海洋牧場研究家楊紅生指導編制《煙臺市海洋牧場發展規劃(2019-2025年)》《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的實施意見》《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試點建設實施方案》,2019年8月21日經市委海洋委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通過印發實施。同時,通過舉辦高端論壇、博覽會等形式,共同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的產業化發展。

強化平臺建設,匯聚創新合力,新增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8家,總數達到19家,佔全省1/3。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煙臺經略海洋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主要投向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海洋科技、海產品養殖、生鮮加工等。先後投入近億元,整合牧場數據資源,完善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海洋牧場觀測和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網絡,搭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支持海洋牧場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項目引領+產業融合」 探索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為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工作,煙臺市集中培育萊州灣東部、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帶。同時,全面啟動1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項目建設,目前,長島宏祥、萊州明波、富瀚海洋等5個項目提前建成運營。

2019年5月25日,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的深遠海智能化網箱「長鯨1號」在長島投產,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和五個全國第一,成為引領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的示範工程。2020年,總投資3億多元的10個示範項目將全部投入運營,以點帶面,逐漸形成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的三產融合試點牧場,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海洋牧場多元融合發展提供煙臺經驗。

孫成列表示,煙臺市始終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示範推廣「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綠色健康養殖三大模式,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遊、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

預計全年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110億元以上;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萬元,同比增長7%;休閒漁業產值51億元,同比增長13.5%。開發區藍色種業矽谷、萊州蛤蜊小鎮啟動建設,全市新增全國示範推廣水產新品種3個,總數達到8個,約佔全國的1/6。全市新增省級水產原良種場4個,省級以上總數達到21個,數量全省最多。

煙臺市還將漁業資源修復與全國海洋日宣傳有機結合,成功舉辦2019中國·煙臺首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共計1萬人參加活動,取得了良好宣傳效果,全市共爭取涉農增殖放流總資金5453.5萬元,放流苗種7.8億單位。

「高標準+高科技」 推動煙臺漁業向深發展

未來,煙臺市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煙臺重要講話和指示,充分發揮煙臺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農牧化的重要途徑。

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高科技支撐海洋牧場體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機制、高效益獲取海洋牧場運營成果,推進海洋牧場向綠色化、企業化、工程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啟動海洋牧場「百箱計劃」。依託中集來福士技術優勢啟動實施「百箱計劃」,注資10億元成立煙臺深藍海洋牧場公司,通過集團化運營,計劃建設深海大網箱100個,集中打造「煙臺魚」。

培樹海洋牧場示範典型。以30個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做好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觀測監控預警、岸基服務配套完善,加快構建集垂釣、體驗、觀光、美食、科普等於一體的新型海洋牧場建設示範區。爭取新增4個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總數達到34個。10個重點示範項目全部投產運營,新建4個重點示範項目,創建可複製的發展模式在全市推廣。

引導企業聯合創新、轉型升級。發揮海洋牧場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紐帶作用,在苗種規模化繁育、病害防控、智能化網箱設備研發等方面進行應用型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好10億元的經略海洋產業投資基金,扶持企業壯大規模、健康發展。

孫成列表示,海洋牧場與生態漁業發展、漁業產業結構調整、關聯產業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煙臺市通過實施海洋牧場種業支撐、海洋牧場分類建設、海洋牧場裝備與信息化、海洋牧場「新六產」、海洋牧場管理提升五大工程,不斷推動煙臺市現代漁業由近海向深遠海發展,增強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海洋強國和海洋強省作出煙臺貢獻。

相關焦點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就煙臺市在未來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規劃和布局回答了記者提問。據介紹,煙臺市通過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高科技支撐海洋牧場體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機制、高效益獲取海洋牧場運營成果,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
  • [中央省主流媒體點讚煙臺]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成全國焦點
    亮眼的數據顯示,煙臺海洋經濟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11月29日在煙臺召開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是海洋經濟領域一次高層次的研討會議,邀請了自然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部門和機構的9名權威專家,就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會議的召開,再次讓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尤其是海洋牧場建設得到全面展示。
  • 「『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③煙臺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六個...
    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的1/8,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雯婭2020年12月10日,煙臺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發布會召開,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在會上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有關情況。
  • 煙臺海洋牧場休閒平臺添新丁
    東宇海洋牧場休閒平臺是煙臺市全力打造的十大海洋牧場示範項目之一,是煙臺高新區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助力全市打造全國一流海洋經濟大市。  活動現場建設煙臺特色海洋牧場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截至2018年底,煙臺已建成百萬畝海洋牧場
  • 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 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
    原標題: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10萬畝,海工裝備年產值650億元 「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   11月29日上午,來自全國
  • 發展海洋經濟 建設海洋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要求我們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那麼,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新時代,海洋經濟將迎來什麼樣的發展新機遇?一場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大會,11月29日在山東煙臺舉行。
  • 煙臺打造複合型海洋牧場 奏響海上「田園牧歌」
    中國山東網煙臺4月26日訊 (記者 景立婷) 2018年,煙臺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實現3814.1億元。2019年,煙臺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現代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遊、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水母網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煙臺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
    積極加強對上爭取,重點支持海工裝備、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其中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黃渤海現代化海洋牧場構建與立體開發模式」獲批國家藍色糧倉重點專項,支持資金1421萬元。「十三五」以來,海洋領域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4項,支持資金5610萬元。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向海而生 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新局面
    據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到2019年底,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今年年初,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媒體集中採訪時,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表示,煙臺的目標是「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長島縣委副書記、縣長、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李俊傑表示,發展生態漁業,重點是啟動近岸養殖向深遠海的遷移,打造海洋牧場,新上深遠海智能網箱、多功能平臺,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現代化、智能化海洋牧場示範區。長島,也成為承載起煙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夢的載體。
  • 建設「藍色藥庫」開發海洋牧場 山東上下齊抓共管海洋強省建設
    「十三五」期間,山東掀起海洋牧場建設的熱潮。張建東解釋,海洋牧場,即在一定海域內,基於生態學原理營造多營養層級的海洋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是將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構建起的科學、生態、高效的漁業發展新模式。
  • 山東海洋牧場今年綜合收入將超過2500億元
    10月23日上午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鄉村振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把海洋牧場建設為綠色生態發展的「新高地」。通過採用立體養殖、投放生態型人工魚礁、修復海草場等手段,以及建設「可視、可測、可控」的海洋牧場觀測網,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生態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 煙臺加快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
    今年,煙臺先後獲評2019避暑旅遊樣本城市、「2019美好生活·中國十佳宜居宜業宜遊城市」、2019中國最宜居城市,在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中國最佳休閒城市等眾多殊榮上又添華彩。煙臺,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濱海城市,已經成為一座可以長年感受「鮮美」的海洋旅遊城市,並一路高歌猛進邁向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五年來,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
    五年來,我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過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速近9%。2019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超過1800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3.6%。海洋經濟,成為煙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4天「攬金」9.6億元!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閉幕
    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閉幕膠東在線11月9日訊 (記者 孫宗順 通訊員 牟建平) 9日下午,2020世界海參產業(煙臺)博覽會暨海洋食材展(簡稱:「參博會」)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閉幕。展會4天時間,現場訂銷貨300多噸,成交額達到9.6億元,觀展人數超過4.7萬人次,參展商達成合作意向額26億元。
  • 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十三五」成就巡禮|煙臺向海洋經濟大市強力邁進
    煙臺市先後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0日上午,煙臺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專場召開。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煙臺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煙臺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巖通報了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