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兩個世界第一!「長鯨一號」僅需4人就能餵養1000噸魚

2020-12-1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12月11日訊(記者 張穩) 從煙臺蓬萊港一路向北,在距離港口約三十餘海裡的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一號」穩穩地「坐」在海面上。近日,記者登上這座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座養殖面積60000多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上,僅有4名工作人員,每年卻能產出超過1000噸的黑魚和黃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海上「造田」,四人每年養殖1000噸魚

&nbsp&nbsp&nbsp&nbsp從原始捕撈到科技養殖,從被動粗放到精緻發展,蔚藍的渤海深處正變成「海上糧倉」。今年5月份,,在渤海深處的大欽島附近海域,智能網箱「長鯨一號」正式下海。當客船靠近這座海洋牧場的生產平臺,記者首先被這個海上的龐然大物所震撼。登臺遠眺,腳下深海網箱中的魚群隨處可見。

&nbsp&nbsp&nbsp&nbsp作為目前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長鯨一號」長寬均為66米,上環高度34米,最大設計吃水30.5米,有效養殖水體為6.4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於100個普通網箱。弘祥海洋牧場(長鯨一號)負責人宋守剛告訴記者,網箱集成了網衣自動提升、自動投餌、水下監測等自動化裝備,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它是全球首個深水坐底式養殖大網箱和首個實現自動提網功能的大網箱,能夠實現系統定時、定量、高效自動控制。

&nbsp&nbsp&nbsp&nbsp目前,山東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而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海洋牧場平臺、深海養殖網箱、養殖工船將在渤海深處開闢出一片片海上「良田」。

&nbsp&nbsp&nbsp&nbsp養魚用上大數據,餵食、收網全自動

&nbsp&nbsp&nbsp&nbsp「長鯨一號」設計建造中的一大亮點便是水動力自動投餌系統。該系統由中國企業獨立研發,擁有100%自主智慧財產權,能夠實現系統定時、定量、高效自動控制。

&nbsp&nbsp&nbsp&nbsp「『長鯨一號』是中集來福士在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領域的首要力作,也是國內首個通過美國船級社檢驗和漁業船舶檢驗局檢驗的網箱。」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說。通過大數據技術,「長鯨一號」可實時反饋海洋水文信息、監測數據,是全國首個與保險公司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分享的網箱,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水下清洗漁網,自動提升網衣,讓海洋牧場從近海走向深海。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除了養魚,還能休閒垂釣

&nbsp&nbsp&nbsp&nbsp網箱上方建築採用別墅設計,採用高標準「中國風」裝修風格。「這是我們特意定製的,更好地使旅遊業和漁業真正結合,」宋守剛說,「這裡還可以供遊客休閒垂釣。在平臺兩側分別布置有150平方米的設備間和400平方米的生活區,可讓遊客親身體驗高科技養魚過程。」

&nbsp&nbsp&nbsp&nbsp據宋守剛介紹,「長鯨一號」是國內首個集深水養殖和休閒垂釣功能結合的網箱,將開創養殖、旅遊新模式,成為山東省深遠海智能漁業養殖和海上休閒旅遊的新「地標」。

&nbsp&nbsp&nbsp&nbsp由中集來福士通過自主創新、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研發的「長鯨一號」,也是山東省和煙臺市大力建設藍色海洋經濟的成效。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中集來福士積極進行「油轉漁」,首創了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引領了全國第六次海洋漁業浪潮。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海洋牧場平臺、深海養殖網箱、養殖工船將在深海建起「萬畝良田」。

相關焦點

  •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探訪渤海深處養魚「黑科技」:自動投餌 水...
    光明網訊(記者 黎夢竹)在渤海深處的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一號」穩穩地「坐」在海面上,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其設計和建造應用獨創兩項「世界第一」。能夠實現系統定時、定量、高效自動控制,日常僅需4名員工就能餵養1000噸的黑魚和黃魚,目前正在試運營中。
  • 四個人養1000噸魚?海洋牧場讓這成為可能
    這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長鯨1號」,目前中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在這裡,每年能養1000噸魚,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於100個普通網箱,但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從灘涂到海洋,從淺藍到深藍,養殖換了底色,漁民換了戰場。從向海而生因海而興,到靠海吃海資源衰退,再到如今修復海洋愛海護海,在海洋牧場的加持下,漁業養殖逐漸走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攜手並進的道路。
  • 山東:「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初冬時節,海豐魚肥。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
  • 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海洋牧場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編制了《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於2018年12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批覆。經過一年多的創新實踐,試點任務取得了積極成效。
  • 揭秘鄭州皇家一號會所:賣淫女數量超1000人
    「皇家一號」曾有多豪奢?背後涉及什麼內幕?豪奢:硬體超過北京「天上人間」「皇家一號」此前到底有多火?曾在裡面任營銷經理的王傑(化名)說:「裝修時,單次充卡超50萬元的客戶就上百人。」「皇家一號」僅裝修就耗費了一年時間,大廳和走廊的地面多使用人造玉石。「它的硬體,超過北京的『天上人間』。」王傑說。
  • 山東萊州海域發現470多噸超大金礦,鑽孔已達海下兩千米
    「就是這9個管口與平臺接口錨固這個環節,來參觀考察的專家形容堪比太空上『天宮一號』對接。」張軍進說,一般都在早上四五點鐘,將平臺拖拽到指定的坐標處定位安裝。2012年,第一個平臺安裝歷時是24小時,到了2013年,隨著技術成熟,一個平臺大致需要8個小時就全部安裝到位。
  • 厲害 | 27米高1000噸大魚缸造價過億,2位專職潛水員負責每天餵魚...
    1000噸海水,造價12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上億元,水族館中遊曳著56種熱帶魚總共1500多隻。這個水族館有2位專職的潛水員負責餵養,據說建造這個水族館的工程量不算小,為了將4大片亞克力樹立在10米高的混凝土地基上,還出動了吊車,直到水族館全部完工之後才開始酒店其他地方的建設。
  • 海水養殖向深遠海進軍|「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從2005年開始聚焦深水網箱適養品種選育,為養殖戶帶來「新鮮事物」——「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眼下,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養殖業向深遠海進軍,引領全國海水養殖第六次浪潮。
  • 山東萊州發現超大金礦 藏海下2000米儲量470噸
    整個萊州市三山島海域詳查工作完成鑽探12萬餘米,施工高峰期開動機臺52臺,搭建海上鑽井平臺67架次,施工人員最多時達1000餘人。  歷史: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 50年後又探明有「超大金礦」  談起萊州金礦的發現史,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說,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
  • 從國外引進,餵養家禽的優質草料,畝產15噸,卻推廣不開
    今天分享的主題:從國外引進,餵養家禽的優質草料,畝產15噸,卻推廣不開。 最近幾年,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搞新農村建設,提出振興新農村的計劃,這給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帶去了希望,因此很多農民紛紛辭掉工作回到農村老家進行創業,但大多數農民選擇了種植或者養殖,而養雞、養羊和養牛的比較普遍。
  • 耕海探洋叫響「山東製造」
    在煙臺市萊山區四十裡灣漁人碼頭外側海域、距離海岸線2公裡的位置,一朵直徑80米的「海上花」給出了答案:體驗「漁夫垂釣」樂趣、品嘗「海洋主題」餐飲、欣賞「海上看煙臺」美景……山東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尉巖告訴記者,周末平均每天接待遊客三四百人,不算養殖就能有4萬元收入。7月10日運營至今,這朵「海上花」成了網紅。
  • 山東更加注重經略海洋 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提出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對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 「出海」的香魚:國產1000噸香魚,鎖定日本市場?
    1994年,日本內陸捕撈的野生香魚就達到了1.4萬噸,內陸養殖的香魚產量也有1.1萬噸,加起來佔內陸魚類養殖總產量的23%。三倍體香魚不能繁殖後代,這反倒成了一種優勢:可以實現跨年生長。三倍體香魚的孵化方式也很簡單,將受精卵經過流水漂洗後在4℃的低溫下浸洗5分鐘,之後再用0℃的冷水冷卻,這樣一來,香魚的孵化率就能達到44%以上。日本福岡縣的水產試驗廠就是利用這種方式成功培育出了14,000尾三倍體香魚苗,生長狀態一切正常。
  • 羅非魚又叫「吳郭魚」,據說,跟這兩個臺灣人有關係
    導讀:羅非魚又叫「吳郭魚」,據說,跟著兩個臺灣人有關係羅非魚在20世紀50年代,才從臺灣引入內地,開始了大規模的養殖。羅非魚原本產於非洲,因其體型特徵與鯽魚相似,又被人們稱為「非洲鯽魚」,該品種魚屬於雜食性魚類,耐低氧,生長速度快,魚肉鮮美,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地方主要飼養的魚種之一。如今,各個水域都能見到羅非魚的身影,也成為了釣魚愛好者垂釣的目標魚之一。羅非魚喜歡高溫,性情比較溫順,屬於雜食性魚類。
  • 牢記囑託 走在前列 全面開創丨耕海探洋叫響「山東製造」
    在煙臺市萊山區四十裡灣漁人碼頭外側海域、距離海岸線2公裡的位置,一朵直徑80米的「海上花」給出了答案:體驗「漁夫垂釣」樂趣、品嘗「海洋主題」餐飲、欣賞「海上看煙臺」美景……山東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尉巖告訴記者,周末平均每天接待遊客三四百人,不算養殖就能有4萬元收入。7月10日運營至今,這朵「海上花」成了網紅。
  • 山東又一景區走紅,藏著世界最大「壽桃」,還被譽為山東第一大山
    90後旅行,只為遇見:山東「最低調」的山:有山東第一大山的美譽,名氣卻不如泰山好客山東,山東歡迎您,說起山東旅遊,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起泰山,泰山不僅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而且還居於五嶽之首,自秦始皇開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13位帝王親自登臨泰山祭祀,正是因為泰山的名氣太大,所以導致山東的一些其他名山都很少有人知道,蒙山可以說算得上是其中一個,蒙山號稱山東第一大山,僅次於泰山,這裡藏著世界上最大的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將成火星最大探測器,還將拿個世界第一!
    1965年7月14-15日,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第一次成功飛越火星。1971年11月14日,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人類第一個繞另一顆行星運行的太空探測器。隨著技術的進步,探測器環繞火星探測發回的數據量也在急劇增加。由於美國人已經在飛和繞兩個方面領先,因此急於和美國爭奪太空霸權的前蘇聯,就把競爭目標放到了「落」上。
  • 山東有望迎來一新高鐵,通車後,煙臺等地到達北京僅需三小時
    說到山東人,好客是他們的標籤,山東作為古老的「齊魯大地」,自然擁有許多歷史遺蹟和文物古蹟,除了一些歷史古蹟之外,這裡的自然景觀也十分發達,一些沿海城市的旅遊業發展甚至更快,青島,威海和煙臺每年夏天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山東青島黃島區小小麵條魚成致富「金鑰匙」
    特別是春天的玉筋魚,時值營養最豐富,且韭菜一上市,以「麵條魚下韭菜」為名吃,味道鮮美,常吃不厭。歷史上許多名人墨客,如秦始皇、鄭板橋等,與「麵條魚下韭菜」這道菜結緣。  帶著這樣的歷史情韻,記者來到了琅琊鎮臺西頭村。一進村,溼潤的海風摻雜著特有的魚腥味撲鼻而來;放眼望去,30多畝的空地上晾曬著一片白花花的魚,這就是麵條魚,學名玉筋魚。在碧海藍天的點綴下,麵條魚顯得波光粼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