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內陸的溪流中,有一種名為香魚的淡水魚,這種魚的脊背上有一條充滿香脂的腔道,能夠發出哈密瓜一般的清香味道。香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淡水魚之王」,由於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美國的魚類學家丹爾還將其稱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魚類」。
在包括中國、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在內的消費市場上,香魚的品質都是得到公認的,被認為是「魚中珍品」、「河魚之王」。
香魚屬於典型的小型魚類,體長一般為10~30公分,體重50~400克。由於生存環境碎片化分布,香魚進化形成了不同的亞種,但多數亞種的壽命只有一年,香魚也因此被稱為「年魚」。
在幼魚階段,香魚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浮遊動物為食,成年後會轉變成以植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香魚最適宜的生長水溫為15~25℃,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生長速度最快。當冬季來臨,香魚能夠忍耐的最低水溫為3℃左右,這一階段的香魚會停止攝食,體重甚至還會下降。
香魚的生態類型分為洄遊型和陸封型兩種,前者在繁殖期間會發生大規模的聚群洄遊現象。在每年的8~9月,性腺發育成熟的香魚都會逆流而上,像東北的大麻哈魚一樣,一直遊到上遊的河川中產卵繁殖。繁殖後,大多數香魚都會因力氣耗盡而死亡,只有少數個體能僥倖存活下來。
陸封型的香魚有一個典型的代表種——生活日本琵琶湖中的香魚。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湖泊,湖中的香魚數量佔日本全國香魚總量的60%~70%,每年的捕撈量多達300~500噸,琵琶湖中的香魚也因此成為了日本淡水魚的重要來源。
香魚的經濟價值很高,浙江的火烤香魚乾以及日本的鹽漬烤香魚都是國際知名的美味佳餚。有了市場的帶動,香魚的養殖也就成了熱門項目,但在國內,香魚的養殖規模並不大,主要集中在福建寧德和臺灣省。
相比之下,日本的香魚養殖更加普遍,知名度也更高。據調查,日本18個重要的河流中都有野生香魚種群的分布,自然資源量非常豐富。1994年,日本內陸捕撈的野生香魚就達到了1.4萬噸,內陸養殖的香魚產量也有1.1萬噸,加起來佔內陸魚類養殖總產量的23%。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然每年都大量捕撈香魚,但野生香魚的資源並沒有因此枯竭,原因就是因為當地很注重香魚的增殖放流。日本每年都有專門的育苗企業將人工繁殖出來的香魚苗大量放流到河流中,從而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日本的香魚不僅產量高,市場價格也很高。在日本的水產市場上,常見的香魚規格一般為50~150克,大規格的香魚能達到400克左右,價格為1000~3000日元/公斤(換算成人民幣約為63~190元/公斤)不等,和鰻魚的價格基本上相同,屬於高檔淡水魚。
香魚在日本實在是太受歡迎了,以至於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依然供不應求。為此,日本的養殖戶也是想方設法來提高香魚的養殖產量,其中就包括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
技術手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染色體育種技術,二是性別控制技術。
早在1985年,日本就通過生物工程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三倍體的大型香魚,其體型是正常香魚的1.5倍。三倍體香魚的原理和三倍體無籽西瓜類似,不能和二倍體種群自然雜交,也不會汙染野生種群的基因。三倍體香魚不能繁殖後代,這反倒成了一種優勢:可以實現跨年生長。
三倍體香魚的孵化方式也很簡單,將受精卵經過流水漂洗後在4℃的低溫下浸洗5分鐘,之後再用0℃的冷水冷卻,這樣一來,香魚的孵化率就能達到44%以上。日本福岡縣的水產試驗廠就是利用這種方式成功培育出了14,000尾三倍體香魚苗,生長狀態一切正常。
三倍體香魚還有另外一個優點:生長速度快。當年年末,三倍體香魚就能長到30公分,體重超過300克,而且全年都可以上市,供應量非常穩定——這一點正是普通的二倍體香魚所不能比的。
另外一項技術就是全雌繁育技術(即性別控制技術)。在國際市場上,雌性香魚的市場價格要遠遠高於雄性香魚,對於這一市場情況,日本的漁業部門經過3年的科技攻關,終於找到了在2019年成功突破了香魚的全雌繁育技術。
研究人員精心選擇了500條雌性香魚並逐一注射了雄性激素,其中有4條香魚的性別轉化成了雄性,成功率為0.8%(注意,這些「變性」香魚的基因並未發生改變)。最後,研究人員將這4條「變性雄魚」和正常的雌性香魚雜交,最後繁殖出來的後代全部都是雌性香魚。
以上兩種技術手段顯著提高了香魚的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然而即便如此,日本國內的香魚需求還是存在巨大缺口——眾所周知,日本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的痴迷已經是「老傳統」了。在我國,養殖的香魚基本上都會出口到日本,這對國內的養殖戶來說是一個「長久的生意」。
國內出口到日本的香魚收購價為每噸4萬元,也就是20元/斤,而且這還是好幾年前的收購價,現在的價格更高。在國內,香魚由於比較少見,供應量也更低,因此市場價格也更高,一般售價30~50元/斤不等,比大多數淡水魚的定價都高。
國內的香魚養殖圈子不大,有句口號卻喊得很響——「中國香魚看福建,福建香魚看寧德」。寧德是國內出了名的「海鮮之都」,你能想到的各種海鮮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寧德不僅是著名的「南方海參之都」,還是「中國海帶之鄉」以及「中國紫菜之鄉」。在這裡出產的海鮮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大黃魚。
近年來,寧德市香魚的育苗量維持在1500~2,000萬尾左右,是全國苗種總量的95%以上。在1998~2001年,當地的水產部門成功突破了香魚的全人工繁殖技術,這進一步提高了香魚的養殖產量。
如今,寧德市香魚的年產量已超過700噸,而這遠遠不是國內香魚養殖產量的「天花板」。從開發潛力來看,我國內陸有豐富的山泉水資源可供利用,北到遼寧、河北、山東,南到浙江、福建、兩廣,這些省份都有不少沙礫底質的河流,非常適合香魚的引种放流。
近兩年,北方地區的香魚養殖又有了新的進展。2018年,遼寧丹東的香魚養殖戶就成功將30噸香魚賣到了日本,當時的批發價最高達到了45元一斤。之後,丹東的香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截止到11月份)的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1200萬元。
目前來看,國內的香魚總產量在1000噸多有,但這還只是個開始。香魚產業所帶來的紅利遠遠沒有結束,日本市場對香魚的需求將長期處於「飢餓」狀態,這對國內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個好機會。
對於香魚產業,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