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魚:名揚四海的「淡水魚之王」

2020-12-24 騰訊網

說到香魚,您可能會感到陌生:這是什麼魚?沒怎麼聽說過啊!

不止是您,就連小編第一次看到香魚也只是在日本的一個飲食節目裡,電視節目裡的香魚大概也就一二十公分,在體型上像我國的馬口、光唇魚,都屬於典型的紡錘型魚類。但由於體表鱗片極細,看起來又有幾分神似鮐魚。但是這樣描述起來終究是有些空洞,下面就從一張香魚的圖片先入為主。

香魚

要想了解香魚的價值和內涵,首先還是要從生活習性說起:

香魚( Plecoglossus altivelis),又名海胎魚、秋生子、油香魚、八月香,隸屬於鮭形目香魚科香魚屬,香魚科只有香魚一種魚類。

香魚是亞洲太平洋沿岸的特產魚類,喜歡棲息於沿海山地的河流中,在我國,自遼寧至廣西都有出產,國外見於朝鮮、日本等。日本研究飼養香魚已有80年多的歷史,我國不少省份,如河北、浙江、遼寧等,目前也已開展人工繁殖飼養香魚。

香魚是一種洄遊魚類,但洄遊路程不長。夏天,香魚在水質清新,水流湍急,深度不大,河床為石礫底質,附生藻類多,沒有泥沙附著的通海河流中攝食生長。水流平緩,底質為淤泥的河流中不會有香魚棲息。秋季,發育成熟的香魚順流而下,在江河下遊近海口處產卵,繁殖後死去。當年孵出的小香魚海,在平靜的沿岸地帶越冬。

翌年春季,當水溫升至12℃左右(河水海水溫度基本一致)時,體長4~8釐米的香魚陸續上溯至清冷的河流中攝食生長,一般說來,第一批上溯的香魚個體最大。

洄遊產卵的香魚魚群

香魚為洄遊魚類,但在少數河流中也發現有陸封型的生態群體,如1975年在大連莊河市轉角樓水庫、1989年在普蘭店市碧流河水庫,均出現陸封型香魚,日本琵琶湖的香魚也是陸封型的,這說明香魚完全可在淡水中完成繁殖生長發育。不過,陸封型香魚個體較小,產卵量不大。

那麼,香魚生長與繁殖習性又是怎樣的呢?

香魚多在白天攝食。幼魚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進入淡水後,以刮食河流巖石上的硅藻等附生藻類為主,也攝食昆蟲類和浮遊動物。有意思的是,這時的香魚具有"佔領地盤"的習性,所佔的地盤範圍大約為1米2,並積極驅趕其地盤2~3米範圍內的其他香魚。其實,像我們所熟知的大馬哈魚、黑魚、黃顙魚、加州鱸等在繁殖期也都有這種習性。

香魚屬於中小型魚類,壽命短,生長快。魚苗經1年的生長,體長可達18~25釐米,體重100克左右。此時的香魚已經性成熟,往往在完成產卵繁殖後即死亡,因此又有「年魚」之稱。個別香魚可活2年,體重達250克以上,甚至達到500克,但這種規格的香魚是很少見的。

香魚

香魚的繁殖季節因地而異,高緯度地區的產卵時間早於低緯度地區,繁殖的水溫範圍為14~20℃。產卵場一般在江河下遊水流湍急有礫石的淺灘處。

香魚懷卵量隨個體大小而異,多在1萬~7萬粒,最多可達13萬粒,相對懷卵量(也就是指產卵量與自身體重之比,是衡量雌性親魚產卵能力的一項指標,該數值越大表明單位體重的雌魚產卵數目就越多)為每克體重500~900粒。

另外,香魚喜歡傍晚或夜間在水底產卵,往往一尾雌魚周圍有多尾雄魚緊隨,每逢陰雨、水溫下降,產卵量就會增多。繁殖結束後,親魚絕大部分死亡。

敲黑板!其實香魚早就名滿天下,而且價值動人!

香魚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記載,「雁山出香魚,清甜味有餘」的詩句更是流傳千古。香魚肉質細嫩鮮美,能散發出獨特的香味,是非常有特色的名貴淡水魚。

香魚深受人們的喜愛,素有"淡水魚之王"的美譽,而我國浙江的"雁蕩山香魚"更是聞名中外。《雁蕩山志》又載:「凡蕩水所入處皆有之,蕩水西流永楠溪,則自楓林、檔溪、下潭、古廟潭諸處亦有之。」由此可以想像,當時溪流山澗中的香魚魚汛是一種何其壯觀的景象。

捕撈上來的新鮮香魚

香魚在國內外市場需求量都很大,日本是香魚最大的消費國,自產不足,依賴進口。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帳:香魚價格若按日本大批量求購價每噸4萬元左右計算,就有較高的利潤。每噸香魚養殖成本正常情況下為:苗種3000元,飼料1.3萬元,工資和電費2000元,養殖場及設備折舊3000元,共2.1萬元。養殖投資利潤率(投資利潤率=單位時間利潤額÷單位時間投資總額×100%)在90%左右。

從養殖的角度講,香魚生長快,養殖周期短,養殖難度不也不算太大,很適合開發飼養。但香魚對養殖環境要求較高,喜歡清新無汙染的清涼水質,而且只能用水泥池或石頭池飼養,這一點有些近似於虹鱒魚。

但與冷水性魚類不同的是,香魚的魚苗很小,育苗成活率偏低,一般養殖戶無法通過人工繁殖獲得足量的苗種,只能依賴外購,但目前能提供苗種的場家不多,另外,香魚壽命只有一年,所以,養殖戶須年年購種才行。

固定的香魚樣本

最新進展:2019年日本香魚全雌繁育技術獲得成功

面對雌香魚的市場價格遠高於雄香魚的市場狀況,栃木縣政府與當地的漁業部門在繁育帶仔雌香魚上取得成功,該新技術繁殖的子代香魚全為帶仔雌香魚,雄香魚一尾都沒有出現。

早在3年前,栃木縣水產試驗場與縣漁業部門攻關香魚全雌繁育養殖技術,以將生產雌香魚與提高養殖業者效益為目標,並取得了成功。

他們的做法是這樣的:將500尾雌魚的性別轉換成雄性,成功地獲得了4尾雄魚(成功率為0.8%)。進一步將這4尾雄魚與普通雌香魚交配,繁殖的小魚全部為雌魚。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有些摸不著頭腦?雌魚的性別如何實現轉換?別著急,接下來就揭開謎底!

通常情況下的香魚交配,是將成年雄魚的精子和雌魚的卵子經過受精,繁殖出比例相同的雄魚和雌魚。這一點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學定律,也是自然狀態下絕大多數魚類的繁殖規律。理解到這兒問題應該還不大,可接下來就有點燒腦了。

該新技術首先對雌魚注入雄性激素,使雌魚變性為雄魚。注意,這裡只是在組織和器官的層面上改變性徵,並沒有改變原來雌魚的基因型。再使這些成年雄魚與普通雌魚交配,繁育的小魚則全是雌魚。

自然水域中的香魚

全雄(雌)魚苗繁育技術,其實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掌握了

日媒聲稱「這種性別控制的繁育方法是自主創新技術」。筆者對此嗤之以鼻,因為魚類繁育的性別控制技術在我國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為了與全雌香魚的技術繁育原理形成對比,筆者在這裡舉個例子:全雄莫三比克羅非魚的性別控制,這是楊永銓教授等人在1980年就突破並應用於生產實踐的技術。

莫三比克羅非魚:性別控制和單性養殖,首創"三系":

1.原系:自然群體未經轉化的雌雄魚(XX,XY)

2.雄性純和轉化系:遺傳型雄魚(其基因型為XY)x用雌激素誘導性轉化後的表型雌魚(雖然外觀上是雌魚,但是其基因型仍為XY)

3.雄性純合系YY:獲得方式是XY(原系)×XY(轉化系),得到了基因型為YY的雄性純合個體

4.全雄羅非魚:基因型為YY的雄性純合個體×基因型為XX的雌性純合個體,後代100%的個體基因型均為XY,全雄莫三比克羅非魚就這樣誕生了!

莫三比克羅非魚

這樣的實例不勝枚舉。在這裡衷心敬佩老一輩水產科技工作者卓越的智慧和不怕吃苦、敢於創新的精神!

香魚的市場前景與展望

香魚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其肉質細嫩多油,清香無腥,用火焙乾呈金黃色,色、香、味俱佳,有它獨特的風味,因而自明朝迄今一直被視為食用魚中之珍品。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餐桌經濟發展,對香魚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人們都想嘗一嘗作為貢品的名貴魚類香魚。

我國發展香魚增養殖業自然條件優越,從遼寧到河北,北京、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海南島和兩廣許多山溪及有沙礫底質的河流都適宜於香魚的引种放流、放流增殖和沿河流水精養等發展潛力極大。

香魚

從養殖方式來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天然溪流進行人工增殖放流,增殖自然資源,增加捕撈產量;二是利用條件適合的水庫、湖泊進行放養;三是利用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質清澈的稻田進行養殖;四是利用水泥池進行高密度長流水人工增氧和間歇式人工增氧養殖。不同的養殖模式各有利弊,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具體選用哪種方法,還是要看各自的養殖條件,比如地形、經濟水平、技術實力、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場環境等等。

以上內容為筆者參考文獻資料整理所得,僅供參考,建議朋友們還是先深入了解、認真考察之後再做打算。

相關焦點

  • 自帶香味的魚,烹飪時不去內臟,在日本被稱「淡水魚之王」
    導讀:自帶香味的魚,烹飪時不去內臟,在日本被稱「淡水魚之王」我國的魚類資源非常的豐富,像過去農村的溪流、小河和魚塘裡面就有各種各樣的小雜魚。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小型的淡水魚,它就是香魚。從這個名字就看得出來,這種魚是帶有香味的魚。香魚是一種小型的魚類,它是香魚科、香魚屬魚類。別看這種魚的個頭不大,一般成魚最大不超過20CM,一般也就是15-18CM左右。但是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因為香魚的壽命很短,也就是一年左右。
  • 壽命僅1年,最長不到20CM,自帶香味,在日本被稱「淡水魚之王」
    導讀:自帶香味的魚,烹飪時不去內臟,在日本被稱「淡水魚之王」 我國的魚類資源非常的豐富,像過去農村的溪流、小河和魚塘裡面就有各種各樣的小雜魚。不過在當時,就算是生活條件不好,也很少有人去抓這些小雜魚來吃,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多數的小雜魚沒啥肉,而且刺還多,吃起來魚腥味很重,所以很少有人吃。
  • 「出海」的香魚:國產1000噸香魚,鎖定日本市場?
    在我國內陸的溪流中,有一種名為香魚的淡水魚,這種魚的脊背上有一條充滿香脂的腔道,能夠發出哈密瓜一般的清香味道。香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淡水魚之王」,由於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美國的魚類學家丹爾還將其稱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魚類」。
  • 這個「淡水魚之王」乾隆皇帝嘗了都讚不絕口?看完你就真香了!
    沒錯了,此魚就是香魚,香魚因脊背上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發出誘人的香味而得名,讓皇帝倍加讚賞的就是它。寧海鳧溪的香魚對生長環境十分挑剔,必須生活在流動的且清澈的活水中,想必它生俱來的香味也脫不了這乾淨活水的干係吧,因肉質細膩鮮美且本身的獨特魚香,使得鳧溪香魚有「淡水魚之王」的美稱。這個美稱可真是名符其實。
  • 福安潭頭曾盛產的美味香魚你吃過嗎?淡水魚中的珍品!
    福安潭川李氏族譜有這樣的描繪:「扆西之有潭川,其地盤而踞, 其勢緲而幽,後漈泉清,東昆峰秀,漁燈相映,雲碓相聞,綺綰秀錯, 不可具狀」。潭頭鎮地處丘陵地帶,北部吳道仙頂山脈餘脈和西部的鷲峰山脈餘脈在鎮區交匯,形成東溪、武陵溪兩大流域,常年水源充沛,溪澗支流縱橫,水域蜿蜒跌宕,流域植被繁茂,溪水潔淨無汙染,所產淡水魚特別鮮美,倍受福安以及周邊群眾的推崇,來潭頭就餐的,毫無例外點上一兩盤溪魚;路經潭頭的,都想買一些溪魚帶回去。但是許多人不知道,潭頭溪在築壩蓄水前,曾經盛產一種淡水魚中的珍品,就是大名鼎鼎的香魚!
  • 香魚來襲!還有一大波福利在等你哦~
    香魚對水質要求極為苛刻,稍有混濁,便芳蹤杳杳。好山好水出好魚,泳溪鄉也因地處蒼山腳下,草木蔥鬱、水清石潔且溪水直入東海,而成為了全國為數不多的香魚生產地。  香魚一月長一寸,至十月止。一年而盡,又稱「年魚」。全魚長不到一市尺。因脊背上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香味,故稱為香魚。單聞此魚「芳名」,相信就已經讓食客們浮想聯翩了。
  • 此魚被臺灣和日本人稱為淡水魚王,全國只有霞浦此地有野生的
    本文來源:愛尚霞浦 作者:蕭然 香魚來自楊家溪,此溪位於太姥山西南側,霞浦牙城鎮的西北部,原名南洋坪,自北宋名將楊文廣「平南蠻十八洞」之後,得名楊家溪。楊家溪香魚,地方亦稱鰣魚,在日本與臺灣譽之淡水魚之王,人喜焙烤成乾食用。
  • 每天認識一種魚(62)丨香魚:名副其實的淡水珍饈
    圖1 香魚香魚屬於胡瓜魚目香魚科,是一種小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在我國浙江、臺灣以及日本均有分布。深秋時節,香魚紛紛集結在沿海砂礫淺灘處排卵。產卵後,體質虛弱,大多死亡。生命極為短暫,只有一年時間,故又有「年魚」之稱。香魚的脊背上有一條充滿香脂的腔道,能夠散發出獨特的香味,稱為『香魚』果然是名副其實啊。
  • 再見,中國淡水魚之王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它從1.5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一直活到現代,卻沒能夠跨過2020,進入新的年代。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美洲匙吻鱘外形與長江白鱘較為相似↓↓白鱘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
  • 岐阜長良川|日本香魚之鄉
    以和紙著名的美濃長良川以香魚聞名,「清流長良川之鯰」被認定為世界農業產業遺產。而作為其支流的板取川,也是香魚的重要出產地。 臺灣散文家林清玄曾經寫過一篇《香魚的故鄉》,其中講到香魚對清潔水質的依賴,他說,香魚」不肯自甘於汙濁的溪水,不肯改變自己去適應一個更壞的環境,於是它選擇了死,寧潔而死,不濁而生,那樣的氣節,更使我們面對香魚的時候低徊不已」。
  • 日本第一美食家鍾愛的香魚
    中國產的香魚以楠溪江中的為佳。清代有詩云:「楠江都是釣人居,柳陌清溪一帶疏,好是日斜風雨後,半江紅樹賣香魚。」當地人馴服鸕鷀捕魚,或者乾脆手釣之,這個傳統,鄰居的日本亦保留。日本人對香魚愛得交關,這種魚確實值得一試,會讓人上癮的。
  • 「i·寧德」蕉城的這道美食竟然跟王昭君有關……
    說起香魚,不得不提起一段與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有關的故事。據說香魚原產於湖北興山縣王昭君的故鄉。昭君母親臥病在床,王昭君因為家貧買不起滋補品十分難過。當她在溪邊洗衣服的時候,一條小魚在她的身邊遊來遊去,不肯離去。
  • 這種「淡水魚之王」常被誤認為鯰魚,營養價值高,美味做法教給你
    這種「淡水魚之王」常被誤認為鯰魚,營養價值高,美味做法教給你!生活中的這些魚類大致分為淡水魚和深海魚,那麼對於這些深海魚它的營養價值相對來說也就更高一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但是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淡水魚,它的營養程度也同樣是非常高的,而且口感也是相當不錯的價錢,相對來說比這還要便宜一些,所以說我們也是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這些淡水魚,就比如說今天我們所說的這種一套也同樣是屬於淡水魚裡邊的一種,但是它的口感卻比深海魚還要好
  • 此河盛產大型淡水魚,長達3米,重達600斤,絕對的淡水魚之王!
    此河盛產大型淡水魚,長達3米,重達600斤,絕對的淡水魚之王!細心的朋友可能不難發現,東南亞的這些各國人民,大都生活在湄公河的兩岸,或者靠近湄公河流域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為湄公河附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溫度適宜,非常適合作物種植,更是漁業要地。
  • 中國公認的4種味道鮮美的淡水魚,哪一個是你心中的淡水魚之王?
    魚的種類非常廣泛,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中國公認的4種味道鮮美的淡水魚,看看哪個是你的菜?吃貨們都來好好品鑑一下。這些魚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你心中的淡水魚之王?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陳凌墨)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危起偉曾經拍攝到的長江白鱘和長江水中精靈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危起偉,第一次看見長江白鱘是1984年,是葛洲壩下的一尾死亡白鱘。
  • 淡水魚之王「遊進」重慶 快來看看長什麼樣
    它是淡水魚之王——來自黑龍江的超級達氏鰉魚。這條達氏鰉魚是經過了3000多公裡的運輸才抵達重慶歡樂海底世界。其長2.29米 、重達300多斤,膚色烏黑,是目前海洋世界中最「重量級」的一條魚。為迎接這位黑龍江「貴客」從順利到達重慶,重慶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員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確保動物安全進門。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
  • 香魚的故鄉
    作者:林清玄  在臺北的日本料理店裡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魚",這道烤魚和其他的魚都不一樣;其他的魚要剖開拿掉肚子,香魚則是完整的,可以連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魚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極處有一種甘醇的味道,正像飲上好的茗茶。
  • 「淡水魚之王」現身丹江口水庫,體圍如腰粗!將被製成標本
    有「淡水魚之王」的稱號,曾被人高價叫賣,如今將被製成標本!10月初,有漁民在丹江口水庫捕獲一條體型巨大的鱤魚,體長接近1.7米,體圍如腰粗,體重達到上百斤,這麼大的鱤魚在魚類資源豐富的丹江口水庫也很罕見。捕獲到這條鱤魚的漁業公司,當時曾以5000元的價格叫賣這條大魚,大約折合到50元一斤,這個價格對於淡水魚來說,也算是高價了。這麼大的鱤魚被叫賣,當時曾在網絡上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