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失控的音樂綜藝,被diss的樂評人

2020-12-24 新浪娛樂

來源:娛理

樂評人流水紀近來受邀錄製新一季《跨界歌王》。9月5日節目播出,因評價了選手王子異「過於在意外形」且得到王子異的當場回應,在網絡發酵中,這段內容被截取且套上了話題詞#王子異回懟樂評人#。

截圖自《跨界歌王》

同天晚上,#胡宇桐臧鴻飛現場和解#話題爬上熱搜榜。前因是在頭一周的《明日之子樂團季》比賽中,樂評人臧鴻飛點評學員胡宇桐某段表演 「打鼓很愣」,後遭胡宇桐發博問詢「如何不愣」。而在網絡解讀中,這又成了一次音樂人和樂評人之間的對峙。

截圖自微博

流水紀、臧鴻飛……樂評人愈來愈多的捲入爭議中心。僅近期而言,《樂隊的夏天2》初播時,有專業樂迷團成員批水木年華「油膩」, 大內密談創始人相徵評價唱搖滾的白舉綱不「Underground」的言論均遭大眾聲討。就連上周播出的《脫口秀大會》中,因有9位現場觀眾沒有給公認表現精彩,「炸了場」的選手王勉投票,嘉賓大張偉都要就勢調侃一番:「我知道這9個人是誰了!他們是——樂評人!」

截圖自《脫口秀大會3》

一個明顯的現實是,隨著近年不少樂評人入駐音樂綜藝,且多少發表過態度鮮明、激烈的言論,樂評人似乎成了與音樂人對立的存在。在大眾口碑中,樂評人群體似乎也愈發「不招待見」。不少人對國內樂評人的專業素養、言論的客觀性均提出質疑。

娛理工作室請流水紀、鄧柯兩位常現節目的知名樂評人現身說法:樂評人緣何頻頻惹爭議?在音樂行業中,樂評人是否值得存在?

何謂樂評人?

在諸多討伐樂評人的網友留言中,不乏出現「為何讓一群不專業的人對專業音樂人指點江山?」「愛音樂就去做音樂、玩音樂、少BB」之類言論。

但在鄧柯看來,樂評人顯然是有「專業」的。「他們需要有比別人更豐富的聆聽經驗,有相對體系化的評價標準,且能夠對於某些音樂或音樂人、流派產生真知灼見的觀點。當然,大家的切入角度可以不一樣。比如很多的樂評人他們確實沒有受過系統音樂訓練,但他會從音樂文化,包括社會學、心理學、審美角度去對音樂進行剖析梳理,我覺得都是有意義的。」

樂評人鄧柯和歌手張韶涵合影,圖片自微博

客觀看,大半出現在音樂綜藝裡的樂評人,他們是深入滲透音樂行業的圈內人,除鄧柯、流水紀之外,多次被「罵」上熱搜的丁太升,原是摩登天空的企宣總監,曾參與數十張唱片的企劃推廣,及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的企劃推廣,算「前輩級」人物。臧鴻飛在憑藉「說話」更出圈之前,本身也是個從93年就開始玩搖滾樂的職業音樂人。

樂評人在中國流行音樂圈的存在感,公認是隨20世紀80年代《音像世界》《通俗歌曲》等音樂雜誌的面世而產生的。在流水紀的印象中,李皖、郝舫、張曉舟等自媒體出身的人均可視為國內具備代表性的樂評人。儘管不似國外樂評領域那般具有嚴苛的樂理「高門檻」,但流水紀表示:「比如李皖老師,在音樂圈,他具有極佳的音樂審美,能分享非常多有價值的觀點,有一些還被放到高校音樂教材裡供教學,這也是一個優秀樂評人存在的意義。」

但由始至終,樂評人在國內市場都不是一個專職。樂評人鄧柯是《超級女聲2016》《明日之子樂團季》等多檔綜藝的幕後音樂顧問,從擇選選手、幫選手選定表演內容,到為節目組普及音樂知識、為整體舞臺提供意見等,多面參與其中。

截圖自鄧柯微博

而流水紀大學期間開始發表樂評類文章,早年入行做的便是唱片公司企宣,如今則在果然娛樂擔任音樂總監一職,音樂相關的企劃、製作、宣發、版權工作均由他負責。近年,由於多次深度參與易烊千璽、張杰、阿雲嘎等流量歌手的音樂企劃製作工作,他為不少粉絲網友所認知。此外,他也會寫歌,會進行音樂創作。

圖片自微博

隨著自媒體時代到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無門檻的網絡環境中,打著「樂評」旗號發表言論,部分所謂音樂博主、KOL的形成,也讓大眾對於樂評人的劃分產生混淆。

比如今年《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專業樂迷」團中就摻入了博主、自媒體、品牌主理人甚至跟音樂本身關聯性沒那麼緊密的嘉賓。而當一些人引起一些討論時,網友便集中將其視為樂評人加以牴觸。

《樂隊的夏天2》,水木年華被批中年油膩,引發熱議

那麼為什麼綜藝節目要「打包」樂評人?市場上到底是誰在需要樂評人?

誰需要樂評人?

在鄧柯看來,從2012、 2013年開始,隨著《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播出,國內音樂綜藝進入到嶄新階段,音樂綜藝越來越需要樂評人。「在此之前的音樂節目核心是選秀,大家更多關注點是放在『人』的身上,去講故事,換句話,這類節目娛樂性更強,音樂只是個載體而已。但《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他們會請來很好的音樂總監、樂手、歌手,奉上精密的編曲、舞臺呈現,節目的音樂性就提到了極高的高度。在此基礎上,這類音樂節目又帶有很強競技性,那麼很多人就想知道那些歌手到底是靠什麼去贏?它標榜自己是那麼專業的節目,所以大家就更渴望去聽到一些分析,對評論的需求就更強了。」

流水紀記得,從《中國好聲音》開始,樂評人的工作渠道變多了。「那時候節目就會組一個包括樂評人、媒體在內的專門評審團,每年比賽到一定階段,選手去留就由評審團決定了。」在流水紀看來,樂評人評審是「有必要」的存在:一是引領大眾從另外維度發散,了解節目、欣賞音樂;二是介於有戰隊領隊身份的導師團及並沒有那麼懂音樂的大眾之間,對選手起到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定。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第一季海報

鄧柯和流水紀都提到,像《歌手》這樣的節目,由於標榜參與者都是『殿堂級』,大眾默認這是代表行業最高水準的節目,儘管一些樂評人在備採時提出了正反兩方面觀點,但節目組往往把正向言論剪輯到正片。

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開始,到之後《中國好歌曲》《這!就是原創》……越來越多的音樂節目開始融入既是現場互動者,又是通過和選手的點評交流,向大眾傳遞更多信息點的樂評人角色。從去年《樂隊的夏天》第一季開始,樂評人以爭議式形態,正式被節目推上風口浪尖。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相關宣傳圖

為什麼樂評人成眾矢之的?

鄧柯參與了第一季《樂隊的夏天》錄製。在他的總結中:「去年的氣氛是前所未有的,很熱血。」

由於節目錄製期間,無論臺上樂隊還是鄧柯在內的樂評人(專業樂迷)評審團,大家都沒想到這檔節目會「爆」,按鄧柯的話,「所有人每次現場討論就特單純,完全就是從音樂本身去討論,集中在音樂的文本性和音樂性之間怎麼取捨。而我們和樂隊之間的交流方式又是很直接、很真實的那種,就事論事,也都沒覺得怎樣。」但整季《樂隊的夏天》錄至尾聲,也趕上節目正式播出,隨著節目熱度越來越高,鄧柯也經歷了一些壓根沒想過的事。「比如我評價痛仰樂隊《我願意》那場,我不就被網友罵慘了。」

那一場,在痛仰演繹完王菲的《我願意》後,作為樂評人代表的鄧柯直言這場改編「沒有起承轉合」,言下之意,樂隊處理得並不是很理想。又因當場另有幾位樂評人也表達了「不滿」,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抨鄧柯在內的樂評團「死板」、「不懂音樂審美」、「攻擊性強」。之後幾期,又因樂評人們對於旅行團、海龜先生等樂隊的表演是否「創新」、有無「破圈」必要的Battle被呈現出來,樂評人又成了一群叛逆於大眾,愛找茬挑刺兒的存在。

《樂隊的夏天》現場,樂評人現場Diss痛仰樂隊

回顧去年,鄧柯坦言:「確實,不同的人群對一個音樂表演的看法相差非常大。對於我們專業人士或者從業者來講是常識的東西,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是無法接受。而且米未也確實比較會做綜藝,通過剪輯實現了一些話題效果,也讓一些樂評人不被大家理解。」

事實上,從樂評人在《中國好聲音》《歌手》《中國好歌曲》中呈現一團和氣,到這兩年在《樂隊的夏天》《天賜的聲音》成為「爭議」製造者,導致如此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如前面所說,隨著這兩年音綜類型更廣泛,市場競爭激烈,不少節目對樂評人的需求已從《歌手》時期的「誇誇團」轉化成了希望嘉賓輸出更暢所欲言、更有話題性的觀點。而在少設限地給予樂評人更多表達空間同時,一個問題就來了:只要涉及「評論」,必然會攜樂評人個人音樂審美相關的「主觀」色彩,而主觀表達再輔以剪輯「助攻」,易惹爭議。

譬如,流水紀在《天賜的聲音》看完李汶翰的表演後,就發表了「你跟蔡徐坤出自同一個節目,落差怎麼那麼大」的評論。

流水紀在《天賜的聲音》評價李汶翰

在和娛理工作室復盤時,流水紀表示:「當時在李汶瀚表演完之後,我的點評是很完整的。我先講了這個表演當中哪些細節可以做得更好,之後講到我看過蔡徐坤一些表演,他的現場還是有非常強烈辨識度的,但李汶瀚那場表現確實沒有那麼好。其實我是做了一個完整闡述,但最後節目經過剪輯可能只呈現了幾句很『焦點』的話,播出當天晚上,#流水紀點評李汶翰#就上了熱搜。」

流水紀覺得,從點評本身內容來說,他的重點是在提供建議:「我並不是單純比較誰紅,只是類似平臺,同樣C位,拋開所有不由控制的因素外,他本身是不是還可以有更加優秀的空間?我始終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的點評多犀利,而在於李汶瀚能在節目中發現自己需要成長的地方。如果能給歌手們帶去一些思考,我覺得這也是樂評人在節目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只不過通過粉絲一邊倒的討伐,點評的意義有時候就變味了。」

李汶翰近照

逐漸變味的綜藝樂評人

但鄧柯也發現,這一季《樂隊的夏天》,他基本搶不上話筒了,「大家表現欲太強了,可能確實有些人也想把一些表達當成吸睛的方式。其實臺上很多人我也不認識,一些很有攻擊性的觀點我也非常不認同。但我們都坐那位置了,觀眾可能也習慣罵樂評人整個群體了吧。」

鄧柯直言:「環境有在向失控方向移動的趨勢。」

他覺得今年明顯比去年錄得「心累」。「節目組,包括大樂迷,他們會把樂評人團隊和樂隊之間的交鋒當作一個調動大眾情緒的動力點。我承認我們之間有些觀點對立是客觀存在的,但把它拿出來煽動,不妥。」

「而且現在節目請樂評人的維度也在拓大。包括第一期《樂隊的夏天2》說水木年華『油膩』的兩位評委,其實他們都不是樂評人,只是從業者,他們也缺乏綜藝錄製和公開表達的經驗。很多話說在他們圈子裡,大家能get這個東西是批評,不旨在做攻擊,但如果這話不完整地表達在公眾平臺,那就是攻擊了。又比如相徵對白舉綱的點評,如果你看他自己寫的長微博,他其實有完整理論性,也不是節目中呈現的意思,但節目不可能給他那麼長敘述時間,他說的話有一些漏洞,那節目組就剪出來,大家在節目裡看他就像看個『傻子』一樣。」

截圖自微博

那麼身為專業樂評人,是否應該在點評中更「以樂理知識服人」?出身中央音樂學院正統研究音樂的鄧柯表示:「說是這麼說,但我要真正給大家講理論,很多人又不愛聽。比如上一季《樂隊的夏天》就教過大家怎麼打反拍,有些人覺得有意思,但有些人覺得你小題大作,在綜藝節目裡太不識趣了。」流水紀也提到:「要說絕對的專業,如果我們在一檔本身具備娛樂需求的音樂綜藝節目中,給大家講很多專業術語或直接上手五線譜,這節目的導演組肯定會崩潰的,因為人家確實也不是一個傳授樂理的節目。」

然而輿論似乎並不這麼看。樂評人臧鴻飛和《明日之子》學員胡宇桐「一抱泯恩仇」話題正踞於熱搜榜,其爭議的核心正在於專業度的討論是否足夠。

流水紀聊起這波樂評人熱搜,表示:「我覺得很多討論本身是良性循環。就像臧鴻飛點評胡宇桐打鼓打得愣,他確實可以說得更明確一點。哪裡不好?雙方如果能互相分享觀點,以理服人,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可能後面的發展有點Drama,過程涉及一些偏離的反應,這沒有必要。」

無可避免的是,網絡環境趨於將樂評人和音樂人置於對立面,不少報導也慣以「大張偉開懟專業樂迷」,「彭磊拉黑樂評人」,「GAI直言討厭樂評人」為標題噱頭,但在鄧柯和流水紀看來,樂評人和音樂人之間實是伯樂和千裡馬的關係,「音樂人不要把樂評人想成『屠夫』,總覺得是來捅自己幾刀的;樂評人也應該愛惜自己羽毛,不要把主觀色彩過濃、過於狹隘的觀點拿到平臺。至於節目組和媒體,也沒必要以過度發酵對立關係為話題點,這樣最終傷害的還是行業。」

「王子異懟樂評人」

相關焦點

  • 「湘江詞王」功夫胖,正面發歌DISS丁太升,揭開樂評人的遮羞布
    由於屢次在節目中出言不遜,大量觀眾對丁太升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不少人直言「一顆老鼠屎害了一鍋粥」,雖然偏激但是也不難看出丁太升確實不討喜。不過作為一名以「毒舌」出圈的樂評人,丁太升自然不會停下手中的筆。但是從歌詞的角度以及立意來看,很顯然屬於回懟丁太升的作品無疑,其中針對幾個問題和現象有清晰闡述,正式揭開丁太升等「毒舌」樂評人一直以來的遮羞布。雙標且嘴臭。
  • QQ音樂牽手B站做說唱綜藝,雙方的又一次相互選擇
    作者 | 周末 編輯 | 範志輝今年可以說是說唱大年,芒果TV《說唱聽我的》、B站《說唱新世代》等多檔新的說唱綜藝節目將加入戰局。毫無疑問,隨著說唱音樂受眾和年輕人一代喜好度的持續擴容,和以《歌手》《中國新說唱》等為代表的音樂綜N代的自然疲軟,無疑都為全新說唱綜藝節目的推出提供了好時機。
  • 福原愛夫妻上綜藝,卻遭日本人DISS,還稱不要在日本播放?
    一說到福原愛這個名字,大家肯定不會陌生,畢竟作為日本國寶級桌球運動員的她也被稱為「中日友好大使」,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積攢了滿滿的人氣,前不久福原愛和江宏傑夫妻兩人還參加了很出名的一個夫妻觀察類綜藝節目,叫做《幸福三重奏》,而且兩個人的一舉一動可以說簡直是時時刻刻都在撒糖,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
  • 《中國新說唱》海選開始 音樂綜藝滿眼「回鍋肉」是什麼意思
    ­  去年夏天的一檔音樂競技網絡綜藝《中國有嘻哈》,讓許多人喜歡上了小眾的嘻哈音樂。近日,改名為《中國新說唱》的這檔節目第二季開始海選,海選名單中出現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李斯丹妮、萬妮達、陳梓童、何美延,這些人基本都是音樂綜藝的常客,有些甚至在熱門音樂選秀節目曾獲很高名次。
  • 毒舌樂評人點評《歌手》,把華晨宇誇上天,對周深的評價卻很意外
    隨著現在影評人、樂評人的不斷出現,很多作品一面世就也面臨著被「評價」的宿命,大部分都是客觀的評論和善意的建議,但是在近段時間的綜藝節目上以「毒舌」出名的人還真有一位。這位叫做丁太升的樂評人之前就曾在《樂隊的夏天》中用犀利的語言表達過自己對表演歌手的看法,但真正讓他出名的還是在《天賜的聲音》裡直接把薩頂頂說哭了,「僵硬」「矯揉造作」這類富含攻擊性的評語讓臺上出道多年的歌手難以接受,甚至就連音樂前輩李泉也被他評價為曲高和寡不會唱歌。前段時間這位毒舌樂評人又把麥對向了《歌手》。
  • 演員李佳航評價丁太昇是樂評混子 為好友劉維出頭
    李佳航評價丁太昇是樂評混子11日晚,劉維好友李佳航曬出丁太昇參加過得綜藝節目截圖,發文懟丁太昇:「綜藝屆的樂評混子,不過分吧?」李佳航評價丁太昇是樂評混子李佳航作為劉維的好友,此次也算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為好友出了口氣,李佳航統計了一下丁太昇參加過的音樂類節目,都是在做評委,但他在圈內並沒有什麼知名度,相對於劉維來說更像個
  • 樂隊的夏天和二樓的樂評人
    樂隊的夏天和二樓的樂評人▌郭小寒2020年3月,作為樂評人,我受邀參加了《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錄製,成了一名坐在二樓的「專業樂迷」。拿到了「樂評人 郭小寒」的標牌,心裡還是感慨了一下:大學時期我學的新聞,那時候在青春叛逆期,因為聽打口帶比較多,就給搖滾雜誌《通俗歌曲》投稿。
  • 2017大中華區艾菲獎揭曉 網易雲音樂樂評專列獲金獎
    其中,網易雲音樂憑藉「看見音樂的力量·樂評專列」案例榮獲金獎,這也是全場最具含金量的24座金獎之一。 【科技訊】11月10日消息,11月9日晚,國際權威廣告獎項大中華區艾菲獎頒獎典禮在上海浦東嘉裡大酒店舉行。
  • 行舟樂評:80後學院派音樂鬼才常石磊 音樂終究要憑實力說話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山楂樹之戀》、《我和你》、《high歌》、《來日方長》……細數常石磊創作的歌曲,幾乎首首膾炙人口。1999年,常石磊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電子作曲專業,隨後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他也從最開始的興趣愛好,逐漸走入正軌,變得系統、專業。行舟樂評:作為部隊大院的孩子,音樂可以說是常石磊骨子裡的信仰,父母為他的音樂道路掃清障礙,讓他能夠在繁雜的世界純淨的只容得下音樂。
  • 三檔說唱綜藝,三場說唱圈beef就此和解!三場beef你知道哪個?
    作為近些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音樂,說唱正在逐漸地成為了當下音樂市場最為熱門的音樂類型。也讓說唱音樂正式成為當下最受市場歡迎的音樂形式之一,成為了年輕和潮流的代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說唱音樂剛開始發展的幾年中,由於地下rapper們的狂傲和相互之間的diss,使得說唱音樂被大眾認為是一眾充斥著不良文化的音樂。
  • 行舟樂評:內地樂壇第一民謠歌手李志,一個南京氣質的音樂遊民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作為圈內人,李志在民謠音樂的圈子裡早已聲名遠揚,但李志真正為普通聽眾所熟知,還是依靠《中國新歌聲》舞臺上新疆小夥蔣敦豪翻唱了其名作《天空之城》以及他跨年演唱會日漸壯大的聲勢。
  • 行舟樂評:臺北音樂鬼才蕭敬騰,喚雨率83.3%的樂壇雨神!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早年間,在歌唱比賽中前去踢館一戰成名,光芒四射蓋過了同場競演的其他選手;到現在,被大家尊稱為「雨神」,一開口便能讓女性聽眾直呼「要嫁給他」。
  • 行舟樂評|古風圈女神級創作才女銀臨:「古風不是小眾音樂」
    這個與「中國風」相似度極高的古風圈卻一直都不被圈外人所了解,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群音樂萌新聚集自嗨的圈子。然而,隨著古風音樂的興盛和被主流音樂的認可,這種音樂形式也漸漸的向著國風靠攏,過程雖然漫長,但不少圈內人在為曾經的小眾音樂一直努力。
  • 行舟樂評:刺蝟樂隊——青春盛宴,夢境之藍
    新一代搖滾之聲刺蝟樂隊2005年1月成立於北京,前身是「失控體的樂隊」,2004年9月,隨著女鼓手石璐的加入,正式改名「刺蝟」。不僅如此,刺蝟也正是通過他們的音樂重新回到年少時多彩的夢境,把我們從「傷害的比賽」中解放出來。
  • Diss中國新說唱的那麼多,有骨氣的卻沒幾個
    在他們眼裡,當時這樣一檔把嘻哈音樂搬到熒幕上的綜藝節目,不用想也知道,純粹就是為圈錢來的,所以diss有嘻哈節目組的大有人在。據後來胖虎回憶,僅他看到的diss就有不下200多首,雖然水平層次不齊,但也確實反映了玩地下的群體對這檔節目的抵制。
  • 網易雲音樂樂評真的出書了,打開瞬間淚奔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都在用網易雲音樂寫評論」,他們說這是對網易雲音樂最完美的評價;雷斯林說:網易雲音樂的評論都是網易雲用戶智慧的結晶,蘊含著他們幾十萬人加起來幾百萬年的人生感悟,是網易雲音樂最寶貴的財富。
  • 行舟樂評:劍橋出身,DIY態度做音樂,卻起了個壞透的名字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你可以沒聽過Clean Bandit,也可以不知道清潔盜賊,但是《Rather Be》,這首蟬聯歐陸各大榜單Top One,紅遍全世界的歌曲想必早有耳聞,肯定也早被歌曲所傳達的友情所深深感染。
  • 在一起:QQ音樂為Z世代打造娛樂新生態
    而《QQ音樂·大牌空降評論區》主打大牌明星空降歌曲評論區與粉絲互動,空降的明星既有綜藝中新晉人氣明星,也有熱劇OST的主創藝人,也包括發布新歌的各式歌手。評論區新玩法一經公布,音樂類、娛樂類媒體迅速跟進;專業樂評團點評進行正向引導,刺激藝人參與話題;粉絲紛紛在QQ音樂成立應援團為愛豆進行應援,小鬼-王琳凱、汪蘇瀧、劉宇寧瞬間收穫十萬量級的粉絲評論。
  • 吳亦凡diss track是什麼梗 diss track是什麼意思
    diss是嘻哈音樂中常見的詞彙,最近吳亦凡被全網黑,他發了條微博說等著diss track吧,那麼diss track是什麼意思呢?吳亦凡diss track是什麼梗?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下。
  • 《TOP榮耀時刻》尼格買提首唱個人單曲,張信哲「薄嗓音」驚豔樂評團
    小尼喜提「solo舞臺」,袁婭維花式唱腔嗨翻全場音樂是一種記憶,每當響起便引人回味不同時代的甘甜與厚醇。劉惜君帶來自己全新改編的《我很快樂》,樂評人愛地人借歌分享華語樂壇如今一個現象:「你去找十個歌手,可能有九個都是唱作歌手,真正意義上以歌手為主業的歌手反而成了這個舞臺上的另類」,這一觀點又會引發樂評團怎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