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A 股上市公司江南嘉捷發布《收購報告書》,宣告 360 將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登陸上證主板。
借殼上市屬於一種反向收購,此前順豐用相同的方式借殼鼎泰新材在 A 股上市。
因為從買賣關係看,是「殼公司」江南嘉捷發起對 360 的收購。但實際操作中,江南嘉捷原股東先將股權全部轉讓給第三方,然後定向發行公司新股給 360,相當於以發行股份而不是現金的方式收購 360 資產。
這樣,交易完成後 360 一方持有上市公司江南嘉捷 100% 股份,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實現上市目的。
一般來說,殼公司的特點是市值 50 億元以下、收入利潤連續下滑、股價多年不振。江南嘉捷都符合。
根據公告信息,360 上市估值 504 億元。不及它在美國私有化價格和退市市值。
但如果上市以後像順豐那樣連續漲停,360 連著三天漲停就可以超過。今年上半年,360 淨利潤達到 17 億元,並承諾 2017-2019 年年度淨利潤不低於 22、29、38 億元。
2015 年 6 月,周鴻禕宣布聯合中信證券、華興資本、紅杉資本等機構以大約 85 億美元價格將 360 私有化。
一年後,登陸納斯達克逾 5 年的奇虎 360 正式完成私有化,從美國股市摘牌退市,當時退市的市值約為 9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30 億元)。
至於當時這麼做的原因,周鴻禕在給員工的內部郵件這麼表示:「360 目前 80 億美元的市值,並未充分體現 360 的公司價值。」
中國在 2015 年討論設立戰略新興板,鼓勵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和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到 A 股上市。它被普遍認為是 360 回國內股市的去處。
然而 2016 年 3 月之後,戰略新興板的籌辦工作徹底停掉,360 如果要回 A 股就只有通過借殼或者排隊 IPO,可這兩項上市選擇在當時都不明朗。
經過連續暴跌,證監會曾在 2015 年 7-11 月間暫停 IPO 並嚴格控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行為。2016 年各項監管雖有放鬆,但整體還是比 2015 年之前嚴格不少。
直到今年 3 月,360 與華泰聯合證券籤署 IPO 輔導協議,周鴻禕的公司回歸 A 股的進程才重新有了大致可以猜到的時間表 —— 上市輔導半年、遞交招股書 3-6 個月、證監會審核 1-3 個月、通過後按順序再排隊至少一年半最終完成上市。整體耗時兩年以上。
或者通過借殼,最快 2-3 個月內上市,但通常要多付 5-20 億元左右的「殼費」。順豐借殼是因為「四通一達」先後上市,360 則多半是因為私有化的資金是有成本的。
證監會規定只有上證主板(股票代碼 60 開頭)、深圳主板和中小板(股票代碼 00 開頭)的公司可以借殼上市。創業板(股票代碼 30 開頭)不允許借殼。
所以儘管同為網際網路概念股,樂視網給創業板指數敲開的窟窿,360 沒法填補。
題圖/網加時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