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門沃土造就出潮商創業天堂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有人笑言:「從東門走出的千萬、億萬富豪,可能比深圳CBD或高新區的還要多。」

  東門是創業者的天堂。從東門掘得「第一桶金」,一步步走向財富人生的故事俯拾皆是。這些在東門完成了原始積累的精明生意人,從東門出來後,涉足地產、高科技、物流、商貿等多種行業,東門的財富,又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做大了全社會的財富蛋糕,東門撬動了財富的槓桿。

  服飾盛宴

  每天凌晨1時,當整個城市都褪去喧囂的外衣時,東門白馬、駿馬、明華、耀華、新白馬等多個服裝市場卻燈火通明,即將進入最火熱的營業時間。白天的東門流動著潮男靚女,他們在這裡購買潮服靚衣消費時尚;夜晚的東門卻聚集了穿著樸素的服裝商人,他們從這裡將最新潮的服裝批發向全國,將時尚傳遞開來。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深圳還沒有一個成型的服裝集散地,一些服裝製造、銷售商家聚集到東門,逐漸形成規模。如今,這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之一,上千家經營服裝的商鋪,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熟知東門的人都知道,東門藏龍臥虎,人不可貌相,有可能那個穿著拖鞋T恤、吃著盒飯的批發檔口老闆,就是一個千萬、億萬富翁。「如今在東門做服裝批發生意的,每個月營業額超過百萬元的大有人在。」深圳市東門鴻展中心城董事長楊漢仕在東門曾投資了很多商鋪,在他的印象中,幾乎所有租他鋪位的生意人,經商三五年後,都能住豪宅開名車。

  由於臨近香港,相比廣州、東莞、中山等服裝製造集中地,深圳服裝更具有一種「國際範兒」,更潮流,國際上流行什麼,深圳市場常常能夠首先做出反應。改革開放以來,來自香港和國際潮流資訊的薰陶,令曾在東門賣服裝的生意人,開始有了品牌意識的覺醒。事實上,從在東門批發服裝、或者代理香港品牌起家,到建立自己品牌的服飾企業,成為引領時尚界的「大腕」比比皆是,包括大家熟知的百麗鞋、都市麗人內衣、SKAP(聖伽步)等等。

  白手起家

  發達的服飾行業,僅僅是東門造富神話一個縮影。

  東門新白馬服裝市場總經理朱舜告訴記者,東門巨大的人流,即使是小攤販,也能賺得盆滿缽滿。他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一位朋友在東門賣襪子,一年的營業額可以接近200萬元。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人想出一本類似東門財富故事匯的書,但因為很多成功了的商界企業家,都不願提及當年卑微的出身,出書一事便擱置了。」朱舜所指「卑微出身」,是指企業家白手起家時在東門擺地攤當小販的經歷。

  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前,老街原有建築尚未拆除,整個東門老街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墟」,所有的生意人都是個體戶擺個小攤。84歲老人梁柏合是深圳知名的百年老字號「東生源」的第四代傳人,他見證了東門商業的歷史變遷。「每逢墟期,農民就會從筍崗、梅林等地挑來花生、菠蘿等各種農產品賣。改革開放以後,內地物資相對短缺,這裡流行賣香港貨,涉及衣服、化妝品、藥品、副食品等日用品。」

  事實上,很多生意人掘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從在東門賣各種農產品或香港貨開始。坊間流傳深圳某百貨業「大腕」,其創始人的財富人生,其實就是從東門擺個小攤賣豬肉開始,並賺得盆滿缽滿,從此走上發家路,陸續開發了一系列地產項目,並利用深圳舊城改造的機會,迅速發展成為大型百貨連鎖上市公司;其中,以東門大型百貨為旗艦,並先後落子華強北、南山中心區等深圳繁華地段。

  白手起家,市場觸覺敏銳,是東門生意人身上最大的特點。今年才39歲的楊漢仕已經是東門鴻展中心城的老闆,1998年大學畢業後,楊漢仕放棄了到廣告公司做設計,而是在東門九龍城租了一個條櫃,賣起了珍珠奶茶和熱狗。

  「做生意就是要創新,走在別人前面。當時東門賣熱狗的人很少,我的生意很好。一天下來,我能賣300條熱狗,一個月收入也有七八千。」當年,楊漢仕只有25歲。

  後來,東門老街區改造,不少原有建築拆除,東門聚集了很多臨時攤檔,也有小販賣熱狗,而且只賣1.5元,比楊漢仕3元的熱狗要便宜一半。於是,楊漢仕決定轉型,這一次,他又走在了別人前面。

  「十幾年前,炒鋪的人很少,當時也幾乎沒有地產中介,就連很多業主,對於手裡物業的價值也稀裡糊塗。」就這樣,楊漢仕走上了在東門「炒鋪」的發家路,最得意的一次,他聯手朋友,以1000多萬收購了九龍城20多個鋪位,在短短幾個月後,以翻倍的價格售出。

  2007年,楊漢仕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重金買下當時經營不善的鴻展廣場。「當時鴻展負一樓是空的,很多人都不敢買。但是我覺得鴻展位於東門步行街核心地段,只要準確定位,重新規劃,一樣能經營好。」在目睹東門的女裝業態基本飽和,但是上檔次的餐飲業卻相當匱乏的現狀後,2009年,楊漢仕將鴻展重新定位為美食城,並引進了星巴克、必勝客、肯德基、許留山等中外知名連鎖餐飲品牌,環境寬敞優雅,一改東門擁擠低端的餐飲形象。這一次,楊漢仕又成功地走在了別人前面。時至今日,在東門經商的人群裡,像楊漢仕這樣白手起家的年輕人比比皆是,這些80、90後的草根創業者可能文化水平不高,生活甚至捉襟見肘,但是,憑藉強烈的創業意識和致富欲望,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東門這座人才輩出的「商業大學」裡;在東門一個小小的攤位,卻足以撐起一個大大的致富夢想。

  造就潮商

  提到東門,不能不說在東門舉足輕重的潮州人。據熟知東門的人介紹,熙熙攘攘的東門,70%左右的生意人都來自潮州。早年在東門發家、名氣最大的潮商莫過於黃茂如,目前東門幾棟知名商場的房東或「包租公」,也基本都是潮州人。

  東門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潮商。改革開放初期以來,東門就聚集著成千上萬來自潮州的個體攤販。楊漢仕記得,80年代在深圳,當人們提到「潮州人」時,會不屑地嘴裡嘟噥著:「賣菜的。」天道酬勤。漸漸地,人們對潮州人由漠視不屑,到興趣十足,到驚奇歆羨,再到仔細探究:潮州人咋的啦?這麼富,這麼會賺錢。

  《清稗類鈔》農商類潮人經商篇這樣寫道:「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巨商矣。尤不可及者,為商業之冒險進行之精神。」

  在追逐財富的利益驅動下,潮州人養成了敢闖敢幹敢吃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經商、賺錢好像是潮州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吃苦耐勞、善於學習、靈活變通,善於交友,重情重義,潮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同樣來自潮州的楊漢仕如是總結。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在東門這片神奇的商業沃土上,潮州人的經商奇才縱情施展,並一步步走向財富人生。(陳相明)

相關焦點

  • 深圳地產界的潮商,一個詞——生猛!
    眾所周知,潮汕人天生有「老闆意識」,這種「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闆」的思維模式,和深圳特區敢闖敢拼的勁頭是十分契合的。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潮商與深商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所以深圳成為潮商最多的城市,潮商也成為了深圳最重要的商幫。
  • 潮商助力「一帶一路」經貿!深圳潮商吳開松當選新一屆國際潮商經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黃磊隨著「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國與許多沿線國家建立了不同層次的合作關係,國際潮商成為推動國際經貿合作往來的重要力量。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國際潮商經濟合作年會適時召開,團結了各地潮商具有影響力的社會資本齊聚珠海,共謀發展新機遇,為推動開放、合作、創新、共享的世界經濟,貢獻潮商的智慧和力量。2020年12月12日上午,國際潮商經濟合作年會暨國際潮商經合組織第三屆理事會就職典禮在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珠海橫琴舉行。
  • 第三屆國際普寧潮商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第三屆國際普寧潮商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2017-03-05 23:40: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搭上紅頭船與潮商共揚帆,深商潮商一家親
    近3個月以來,深商潮商緊密聯動,相互走訪,互相學習。7月16日和30日,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會長莊禮祥,深商總會理事會主席王石等十多位深商走進深圳潮汕商會,與鄭漢明會長及潮商領袖暢敘情誼、分享智慧。
  • 東門老街,承載了多少深圳記憶
    1992年,當時深圳最繁華的羅湖人民北路。2020年5月,東門老街林立的商業店鋪,熙攘的客流。2020年5月,經歷疫情的東門老街恢復了往日的喧囂繁華。1990年,在東門老街上排隊打金飾的遊客。有著400年歷史的深圳東門商業街,真實地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城市發展與變遷。深圳老街是「全國十大步行街」之一,堪稱為年輕人最愛去的街市,各種小吃在這裡應有盡有。
  • 深圳城市漫遊羅湖東門人文之旅
    深圳城市漫遊·羅湖東門人文之旅東門是近現代深圳的發源地,已有四百年的繁華歷史,「沒到東門老街,逛東門,不只是購物東門商業步行街區,日均人流量30萬人次,是深圳的標誌性商業街區。除了是購物天堂,東門還有許多藏身於鬧市的歷史景觀與人文場所,等待著人們去發現、體驗。
  • 深圳東門老街歷史超過360年 近年卻地位尷尬
    東門至今仍是深圳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商業步行街。  編者按:  一年四季,從早到晚,人流不息,東門商圈是深圳平民階層的休閒和購物天堂。這裡不僅濃縮了這座城市刻骨銘心的歷史印記,更見證了深圳商業的變遷和無數個千萬、億萬富翁的誕生。  近幾年,當深圳各大新商圈陸續崛起,當人們的目光一次次往深圳西邊聚焦,東門,這個曾經無數深圳人的淘寶樂園,似乎被漸漸遺忘了。
  • 他,尖刀連長,屢建戰功;棉種撒向世界,德高望重,集結百萬潮商
    2018年4月,當吳怡德、許松青等深圳青年潮商向吳開松等前輩請教成功之道、創業之法時,吳開松特別叮囑潮青新一代「四點」:(1)要銘記珍惜與感恩,感恩國力強盛、社會發展的偉大時代;(2)要先做人、後做事,學會與人為善、腳踏實地;(3)要學會忍耐,謀之而後動,三思而後行;(4)要珍惜家庭,孝敬父母。
  • 深圳三大百貨「大打出手」 東門商戰如約而至
    茂業首戰銷售過億  昨日上午8時23分,在東門茂業二樓,深圳年輕的平面設計師韓楓開單給自己買了一雙Bata牌鞋子,這雙鞋原價1499元,現價750元,打了五折。女營業員阿英對記者說:「我這已賣出兩雙鞋子,開門生意就這麼好!」每個專櫃前都站滿了顧客。
  • 傳承潮州文化精髓 再塑本土潮商風採
    傳承潮州文化精髓 再塑本土潮商風採  莊俊輝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歷史上,潮人先輩乘紅頭船「闖南洋」,砥礪拼搏發展壯大,成為繼晉商、徽商之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潮商,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商界精英和世界巨賈。
  • 為什麼沒到過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
    「沒去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在那個羅湖就代表著深圳的年代,位於羅湖中心區的東門老街幾乎是來深圳的必去之地。這個被大家習慣性成為東門老街的東門商業步行街,是深圳最早發展起來的商圈,見證著深圳特區的發展與繁榮。01 東門老街的繁華, 在300多年前就開始了 東門老街的繁華,早在300多年前就開始了。
  • 尋根深圳 圖說東門
    ,為彼時的東門打上了歷史的印記。 時光流轉,位於東門文化廣場旁這一坐標系尚在,只是舊貌換了新顏。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思月書院,最初,是水貝村張姓家族為紀念先人張思月所修建的私塾。如今,經歷了300多年的風風雨雨,成為時代的見證者,並已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東門老街自然地融為一體,成為無數深圳人記憶深處最滾燙的情感歸處,也是無數個旅人抵達這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的打卡聖地。
  • 深圳最值得回憶的地方,東門老街,東門步行街
    深圳40年來的發展,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今天國際大都市,離不開當初來自全國各地廣大追夢人的努力及奮鬥。記得剛到深圳時,早上擠上了開往東門老街的369路公交車,從布吉到達東門老街用了2個多小時。而今,深圳多條地鐵線路直達東門老街站,布吉到東門老街只要20分鐘,東門老街步行街成為集購物、休閒娛樂一體。
  • 國際潮商經濟合作年會在珠海舉行
    陳驥旻 攝   中新網珠海12月12日電 (記者 鄧媛雯)12日,國際潮商經濟合作年會暨國際潮商經濟合作組織第三屆理事會就職典禮在珠海橫琴隆重舉行。來自各地潮商領袖、潮屬165家社團會長及商會會員30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新一屆領導班子履新就職盛事,共謀潮商發展大計。
  • 深圳東門步行街榜上有名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馮慶)記者從商務部近日召開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全國第二批改造升級的12條步行街試點中,深圳東門步行街榜上有名。 東門老街承載了許多深圳人的記憶,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深圳最早的商業中心,引領消費潮流。
  • 深圳東門步行街:內地經濟正在恢復,而前往香港遊客、卻是在銳減
    如今大半年已過去,內地的疫情取得重大成就,內地更大城市已經進入到常態防控,而深圳東門步行街,也正在一步步恢復往日生機。而在5月份經濟重啟的大環境之下,內地經濟也正在加大力度、加速發展,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有的地方、更是出現了比往年增長的態勢,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離不開科學防控手段。
  • 4個香港人到東門開麵包店:創業關鍵要試
    羅湖區東門中路旁,坐落著一家新開的麵包店。落地玻璃的門窗,黑色木質的窗框,配上溫暖的燈光,獨具歐式風格。這家麵包店,是由劉深煒等4名香港人回深創業開設的。劉先生說,選擇在東門開店,有成本、客流量、交通便利的考慮,「這時候來深圳創業,就是看中了大灣區廣闊的發展前景。」
  • 打卡深圳-藏匿在東門老街的記憶……
    東門老街,確實記錄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歷史。它是現代深圳的歷史舞臺的見證,是深圳歷史文化積澱的組成部分,也是深圳人民的根源。深圳老街被深圳人成為「老東門」,形成於明代中期,也被稱為「深圳老舊墟」。它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深南東路以北。東門中路,解放路,湖貝路等主要街道均為框架。
  • 海內外潮商抱團 共興數字經濟合作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漫琪報導:12月12日至13日,國際潮商經濟合作年會暨國際潮商經合組織第三屆理事會就職典禮在珠海橫琴舉行。各地潮商領袖、潮屬165家社團會長及商會會員300多人參會。
  • 深圳東門步行街:內地經濟正在恢復,而前往香港遊客、卻是在銳減
    如今大半年已過去,內地的疫情取得重大成就,內地更大城市已經進入到常態防控,而深圳東門步行街,也正在一步步恢復往日生機。  而在5月份經濟重啟的大環境之下,內地經濟也正在加大力度、加速發展,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有的地方、更是出現了比往年增長的態勢,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離不開科學防控手段。更離不開萬眾一心的付出的努力,從而才能取得這樣重大的勝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