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古象雄王國遺址

2020-09-16 中國西藏網

象雄王國,曾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聖湖」當惹雍錯一同並世的古象雄王國遺址,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境內仍然有無數斷壁殘垣。

這樣神秘的地方,自然是我所參與的「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少不了的內容。

2001年盛夏,清晨微雨中,我們從尼瑪縣城驅車出發,沒走多遠便開始翻山。

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行駛了約100公裡,翻過高高的山口,映入眼帘的是雪山、草地、湖泊、農田和村莊,景色非凡。

這是位於文部鄉北村的當窮錯湖美景(唐召明2001年攝)

這裡便是已更名的文部鄉北村,鄉政府的所在地。以前這裡叫文部辦事處文部區當窮鄉。該村有一個湖泊叫當窮錯,村莊半山上有座寺院叫當窮寺,山上還曾發現過大量不同種類的植物化石和古象雄人居住過的山洞。

沿著北村當窮錯向南30多公裡,是美麗的「聖湖」當惹雍錯。當惹雍錯北岸是以前的雙湖辦事處文部區文部鄉,曾經的文部區首府所在地,現更名為文部鄉南村。

這是文部鄉北村裡的當窮寺(唐召明2009年攝)

寬闊的湖對岸是美麗的達果雪山。達果雪山和當惹雍錯是苯教徒心中的神山和聖湖。它們久負盛名,雙雙坐落在這裡。據說,其身價等同於著名神山和聖湖的岡仁波齊峰與瑪旁雍錯。藏北高原的佛、苯教徒都說,朝拜過此山此湖,就不必轉別的山別的湖了。

在荒蕪的藏北,當惹雍錯有著「小江南」的獨特氣候,這裡是整個藏北西部地區唯一可以種莊稼的地方,並盛產優質的克什米爾山羊絨。

古象雄王國,據說就建造在這裡。後來不知為什麼悄然沒落在歷史的塵煙中,學者們對此至今眾說紛紜。

離文部鄉南村20多公裡處的瓊宗是一座幾十米高的石山。方圓百十米,青灰的巖石在高原的烈日下映出濃厚的黑影,如一匹史前巨獸,蜷伏在湖邊飲水,又仿佛靜默守護著高原「聖湖」,無言地見證著歷史滄桑。

這裡便是傳說中的古象雄王國遺址,是許多藏族群眾心中的聖地。人們跋山涉水來到這裡轉山,然後心滿意足地踏上迢迢歸途。

山坡下蔚藍色湖水泛著粼粼波光,深邃若夢。山崖上有幾處據說是象雄古國的廢墟,層層石塊疊起,迎著高原的罡風,堅韌不拔的永恆靜默,破敗的殘牆在日光下象徵著時光的無情印記。

這是文部鄉南村繪有苯教「卍」字符號的房屋牆壁(唐召明2001年攝)

在路邊青色巖石上繪有許多白色「卍」字符號,均為逆時針。這是苯教與藏傳佛教順時針方向最大的不同之處。

古老的象雄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瓊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苯教徒最看重的「聖湖」,湖邊今存有一座建於懸崖山洞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苯教最古老的寺院,香火十分旺盛。

苯教主張萬物有靈,是西藏最古老宗教。史載苯教的締造者敦巴辛繞是象雄第一代王。瓊宗地處達果山脈中段以西,其遺址群背依達果雪山,西臨當惹雍錯,地勢雄奇,富有王國都城之氣勢。遺址總佔地面積約有一平方公裡,似一扼險而踞的大石堡山寨。

古象雄一般分為上、中、下象雄。上象雄以岡底斯山與瑪旁雍錯為中心,基本上以阿里地區為主;中象雄以達果雪山與當惹雍錯為中心,基本上是以那曲地區為主;下象雄以丁青縣六峰山為主,基本包括那曲與昌都的部分地區。

這是在文部鄉所發現的用藏文字母音譯的象雄語經書(唐召明1998年攝)

我們此次科考發現,文部鄉遠古時期的確是象雄文明盛行的地方之一。這裡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能夠耕種農田。尤其是發現了有西藏土生土長的原始宗教的苯教寺廟,達果雪山與當惹雍錯被奉為苯教的護法神,其巖畫內容幾乎都離不開苯教,並有苯教崇拜的太陽神、月神、大鵬、逆時「卍」符號等。

此外,我們還發現了古象雄的語言文字,發現了吐蕃時期很多藏王姓名與象雄語有關,還發現了「達果」「鄂撲」「鄂莫」等地名與象雄有關。

這是文部鄉南村一位藏族婦女在為農田澆水(唐召明2001年攝)

同時,還發現了文部鄉所吟唱的「鍋莊」歌詞大多與古象雄歷史和當地的人文地理有關。雖然象雄文明早已消逝,但在文部鄉民的曼歌翩舞中,那一段輝煌歷史依然是永不磨滅的記憶。

當惹雍錯的四周層巒疊嶂,逶迤綿延。有些山峰海拔超過6000米,峰頂的積雪終年不化。這一帶的山脈大都是東西走向,而當惹雍錯周圍的山則明顯地向南北延伸。東北岸南面的山麓,巨大的斷層三角面組成的陡崖,延伸數公裡。有的地方平滑的石英巖壁高達二三百米。東岸山地海拔近6300米,有現代冰川發育,並保留有許多完好的冰鬥、冰懸谷和其他古冰川地形。附近的古冰礦磧物一直延伸到湖裡。

在當惹雍錯湖東北側山底有幾十間房屋,緊鄰著一條10多米寬、20米深的大溝。溝底有一股清清的溪流,碰撞在巖石上不斷濺起幾米高的浪花,發出轟鳴聲。溝底生長著過去人們試種的數棵蒼松和翠柳及一片茂盛的灌木叢。這是我在藏北西部所見到的僅有的綠樹。

雖然考察藏北西部「小江南」文部鄉,來去匆匆。但那裡迷人的風光,那裡的古象雄文化,古樸的風情,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相關焦點

  • 【藏北故事】科考古象雄王國遺址
    古象雄王國,曾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聖湖」當惹雍錯一同並世的古象雄王國遺址,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境內仍然有無數斷壁殘垣。  這樣神秘的地方,自然是我所參與的「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少不了的內容。  2001年盛夏,清晨微雨中,我們從尼瑪縣城驅車出發,沒走多遠便開始翻山。
  • 揭秘古象雄王國四大謎團 古象雄王國都城到底在哪?
    古象雄王國四大謎團,古象雄王國是西藏高原曾經雄霸一方的部落國家,相傳古象雄王國還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現如今中史料關於古象雄王國的記載十分稀少,古象雄王國也給我們留下來四大謎團,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藏遊記·探秘西藏:象雄(羊同)王國遺址—那曲尼瑪文布
    作者:白玉芬編輯:李孝軍象雄王國遺址位於那曲地區尼瑪縣文布鄉境內。2012年我曾驅車從拉薩——那木措——班戈——申扎——尼瑪縣文布鄉文布南村①進行了實地調研。據說該地是中象雄王國遺址,也是苯教的發源地。
  • 自駕阿里中北環線之探秘象雄王國上中下三門上門所在地-穹窿銀城
    2012年6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對「瓊隆銀城」及故如甲木墓地進行了測繪和試掘。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古象雄王國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於1000萬。
  • 走近西藏:遙遠的象雄文明之卡爾東遺址
    古如江寺   近些年,西藏阿里地區考古不斷有新的發現,挖掘出的文物證明了象雄時期曾經的輝煌,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2006年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門士鄉的卡爾東遺址發掘卡爾東遺址的發現是因為一次偶然事件:一輛載重卡車在行駛到門士鄉古如江寺附近時,後輪陷進泥土當中,卡車司機求助寺廟僧人和周圍村民把卡車從坑裡推出來,人們這才發現下陷路面是一個木質墓室,後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當時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仝濤博士等在阿里進行考古調研,經過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挖掘,這處墓室出土的文物有「王侯」銘文錦、茶葉、黃金面具一具,面具有朱紅色著色。
  • 西藏古象雄文明的四大謎團 象雄王朝都城在哪?
    西藏阿里地區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是千山之宗,萬水之源,且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濫觴於此。  松贊幹布在公元644年前後將象雄納入吐蕃王朝的疆域,至此象雄退出了歷史舞臺。曾經盛極一時的象雄王朝擁有相對發達的文明,可為何史料對其記載少之又少?目前,漢文史籍《隋書·西域傳》有少量記載:「女國」(象雄)曾於隋文帝開皇六年遣使赴漢地朝貢。  2.古象雄王朝都城何處尋  相傳,象雄都城為一座銀白色的城堡,故稱為「穹隆銀城」。
  • 西藏象雄貴族黃金覆面入殮
    象雄國黃金面具(圖片來源於網絡)時下,殯儀館裡為逝者美容的事兒並不鮮見,殊不知在1800年前的西藏阿里,古象雄王國有貴族去世後竟用黃金面具覆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仝濤說,黃金面具的基本功能是「美化逝者」。風卷黃沙,海拔4200米的西藏阿里噶爾縣門士鄉迎來一批風塵僕僕的考古專家,他們俯身於苯教寺廟故如甲木寺門前的一座古墓前,尋找蛛絲馬跡。這是三年前的事了。當專家們發現黃金面具時,差點把它當成金燦燦的糖紙片隨手扔掉。
  • 西藏阿里地區古老神秘的象雄王朝
    曾經雄踞一方的象雄王朝為何在史料典籍中記載甚少?象雄王朝都城如今身在何方?象雄與「古絲綢之路」有何關係?繁盛一時的象雄文明留下哪些印記?  1.象雄官方史料何以「寥若星辰」  「象雄」是個古老的象雄文詞彙,「象」是古代部落氏族名,「雄」即地方或山溝。據少量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象雄王國至少在3800年前開始形成,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
  • 探尋象雄文明
    在阿里「穹窿銀城」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蹟,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裡曾是一個繁榮的聚落。但在這裡的出土物中,沒有任何佛教殘留物,周圍也沒有流傳下來任何跟佛教有關的民間傳說,它出土的青銅雙面神像,其風格與佛教造像完全不同。
  • 探訪象雄文化的中心——多藍旅行手記(4)
    公元五世紀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經存在一個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文明高度發達的古象雄王國。最輝煌的時候,象雄王國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區的岡仁波齊(上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帶(中象雄),東至今昌都丁青一帶(下象堆),疆域極其遼闊,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於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措的附近。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可以在這裡看到古象雄國王宮的遺址。
  • 心中的聖地(49)——古象雄國領域
    ,是為下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一帶是中象雄。象雄王宮就建在當惹雍錯湖邊。象雄王國遺址位於西藏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那裡的大片遺址即是象雄都城之所在。原來藏族同胞信奉的藏傳佛教都源自於古象雄王國,這個「發現」讓我大吃一驚。
  • 西藏未解之謎之象雄之謎
    象雄之謎(1) 象雄是公元10世紀在西藏高原上崛起的王國,曾有無數的輝煌。可就是這樣一個繁榮的王朝,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好像從來就不曾存在一樣。象雄王朝的具體位置到底在哪?它到底被誰統治過?象雄文明是如何消失的?象雄文明對西藏文明又有什麼影響呢?也許只有等待考古學家的進一步發現。
  • 2014年,考古發現了什麼?——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掠影
    這一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該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 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係、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 象雄天珠——象雄文明活化石,致命輻射大剋星!
    徐文生研究象雄文化,象雄天珠三十餘年,是國內公認的「中國天珠第一人」。他的宏篇巨作《天珠珍藏寶典》2014年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天珠珍藏寶典》填補了國內象雄文化,象雄天珠研究領域的理論空白,象雄天珠被譽為「象雄文明活化石」!2016,在中央電視臺CCTV《瞭望天下》感恩中國表彰會上,徐文生被授予「象雄天珠解密第一人」的稱號。
  • 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
  • 象雄迴響,餘音不絕,探尋大湖中幽深的隱秘
    措勤也曾是象雄的領地,中象雄的文化核心區。這片「大湖」之地,藏著多少遠古的隱秘?措勤也曾是象雄的領地,中象雄的文化核心區。措勤草原上彪悍不羈、豪邁率性的崩巴部落和那倉部落人群,據說都是象雄的遺民。02石構遺址「三石陣」沿著S206省道往日喀則方向,從措勤縣城出發約十五公裡,當地著名的石構遺址「三石陣」就位於公路邊的措勤藏布河谷平原上。
  • 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堯都從傳說走向信史
    6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國新辦舉行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稱「堯都平陽」正從傳說走向信史,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證據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堯的都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出席並講話。來自考古發掘地的山西省和臨汾市有關領導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研究機構相關專家應邀出席發布會。
  • 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2018)→義大利龐貝雷吉奧五號區域的發掘(2018)2011年,省考古研究院等相關單位對石峁遺址開展了系統考古調查和發掘,最終確認石峁遺址是一座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的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是目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史前城址。
  • 汽車壓塌路面,出現千年古墓,揭示出一個雄霸西藏4000多年的王國
    實際上,在吐蕃之前統治西藏地區的是一個叫象雄的古王國。象雄王國曾經創造出了輝煌的文明。一切還得從汽車壓塌路面說起。在2005年之前,象雄古王國的一些遺址遺蹟零星被發現。國家專門成立的考古隊進行遺址勘探和發掘。2005年的一天,一輛載重汽車從故如甲木寺門前經過時,壓塌了一段路面。
  • 西藏寺院巡禮——坐落在象雄王都「穹隆銀城」旁邊的「古如江寺」
    但在七世紀中葉,象雄王國迅速從神壇上跌落,被高原上的後起之秀吐蕃王朝吞併。隨後,象雄隱身在歷史的漫漫塵煙裡,再也難尋蹤跡。以至於,即便是當今研究象雄歷史的學者,對它都語焉不詳。甚至,連它王都的位置究竟在哪裡,都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