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癌症》:治療白血病,科學家找出對常用激素耐藥的關鍵基因

2020-12-13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然》旗下專注於癌症前沿研究的子刊Nature Cancer上,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研究論文,為一種常用治療藥物的耐藥現象找到了背後負責的基因,並由此提出有助於克服耐藥性的潛在治療方案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英文簡稱ALL),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惡性腫瘤。一方面,幾十年裡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這種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治癒率已經從0%提高到90%!但在可喜進步的另一面,還有一部分急淋患兒治療效果不好,急淋白血病依然是兒童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成人患者中治癒率相對更低

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在急淋的治療上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上急淋白血病的治療方案中,糖皮質激素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藥物。但是醫生們很早就注意到一個現象,一些患者會出現糖皮質激素耐藥,而且這種耐藥性是一個獨立的不良預後因素,是後續治療失敗和復發的主要原因。

大約有20%的急淋白血病兒童以及近40%的成人患者對此高度耐藥,然而背後的根本原因基本上還是未知的。」 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的William Evans博士說。

圖片來源:123RF

如果可以找出基因組中決定耐藥性的因素,無疑將為改善治療提供重要的洞見。在這項研究中,Evans博士與同事們開發了一種新策略來鑑定與耐藥密切相關的基因。

研究人員測量了急淋白血病癌細胞中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上的六種特徵,包括基因突變、基因表達、基因調控和其他因素之間的聯繫。然後,他們建立了計算程序把每一種遺傳學特徵聚集到單個基因上,找出與糖皮質激素耐藥關係最密切的基因。利用全基因組CRISPR篩選以及先進的統計工具,他們對篩選出的基因進行驗證,並對不同基因在耐藥性上的貢獻進行優先級排序。

▲藥學家William Evans博士(右)、第一作者Robert Autry和生物統計學家Cheng Cheng博士(左)展開合作(圖片來源: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

經過詳細的數據挖掘,研究人員鑑定出了近80%已知與糖皮質激素耐藥有關的基因/miRNA和全部已知的分子信號通路,並且首次揭示了14個過去未被發現的與糖皮質激素耐藥有關的基因

而在這些基因中,他們發現有一種名為CELSR2的基因與糖皮質激素耐藥性的關係最為密切。體外細胞實驗的結果顯示,在來源於患者的癌細胞和白血病細胞系中降低CELSR2表達,耐藥性隨之發生提高。這一發現也在臨床病例上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分析了醫院中糖皮質激素耐藥的急淋患兒和成年患者,發現CELSR2表達量低的約佔半數。

研究人員猜測,CELSR2蛋白水平低,可能會加強B細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表達從而促進糖皮質激素耐藥,而BCL2可以抑制細胞凋亡途徑。

基於這一分析,研究人員給出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在低表達CELSR2的急淋小鼠模型上進行驗證。他們將一種常用於治療其他白血病亞型成人患者的BCL2抑制劑venetoclax,與糖皮質激素潑尼松龍(prednisolone)聯用,相比只使用糖皮質激素,小鼠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長。「這個結果指出,在現有的誘導緩解方案中聯合venetoclax可能對克服糖皮質激素耐藥有一定幫助,提升急淋的化療效果。」Evans博士總結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可導致治療耐藥的單細胞變異性調節因子的遺傳篩選
    科學家實現可導致治療耐藥的單細胞變異性調節因子的遺傳篩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29: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rjun Raj、Junwei Shi等研究人員合作實現可導致治療耐藥的單細胞變異性調節因子的遺傳篩選
  • 科學家有望利用晝夜節律激素—褪黑激素來治療乳腺癌!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西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一組在某些癌症類型(尤其是乳腺癌)中被褪黑激素(melatonin)潛在調節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或能用來幫助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個體化療法。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
    總的來說,在藥物研發中,G蛋白偶聯受體是最常用的靶點,其次是激酶;然而,對於癌症,蛋白激酶是迄今為止小分子藥物開發中最高產的靶點。人類基因組編碼約500種蛋白激酶,包括兩大家族的酪氨酸和絲氨酸/蘇氨酸激酶。 截至2019年年中,FDA已經批准48種蛋白激酶抑制劑用於臨床,其中大多數針對受體酪氨酸激酶;43種被批准用於癌症治療,還有更多的正在進行臨床前和臨床試驗。
  • J Expe Med:對抗白血病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3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Griffith大學Glycomics研究所和洛杉磯兒童醫院Saban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白血病細胞中一個關鍵弱點在,為開發白血病新的治療方法鋪平了道路。該研究小組已經證明,通過刪除細胞表面的糖修飾白血病細胞可以被根除。
  • 科學家有望利用褪黑激素來治療乳腺癌!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西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一組在某些癌症類型(尤其是乳腺癌)中被褪黑激素(melatonin)潛在調節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或能用來幫助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個體化療法。
  • Mol Cell:新研究建立藥物-基因突變組合拳 為癌症精準治療開路
    2016年7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癌基因突變進而以其為靶點開發精準治療藥物和治療策略,最近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莫裡斯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不僅發現了癌基因突變,同時還找到了能夠特異性靶向突變基因的治療藥物
  •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治療要多久?耐藥怎麼辦?
    ER、PR陽性為激素依賴型乳腺癌,這類病人大概佔70%左右,也是內分泌治療的適應症,ER、PR均陰性內分泌治療是沒有用的。內分泌治療為什麼分絕經前後女性體內雌激素絕經前後的主要來源不一樣,因此內分泌治療也就要分絕經前後,判斷病人是不是處於絕經狀態。
  • 全球權威癌症機構發布又一廣譜抗癌神藥有效治療17種癌症...
    >17種癌症的臨床實驗結果,研究共納入55例患者進行治療,研究者判定的總緩解率為80%(95% CI,67~90)。   腫瘤的基因分型對於尋找有效的治療靶點越來越重要(圖片來自網絡)   那為什麼LOXO-101能治療這麼多種不同腫瘤?
  • 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國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年版)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曾經是CML的一線治療方案,但有無供者、患者年齡、移植相關風險等多種因素限制其應用。目前以伊馬替尼為代表的TKI已取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成為CML患者首選一線方案。在CML的治療中應該詳細評估患者的全面情況後,向其推薦優勢治療選擇,參考患者的治療意願,進行下一步治療。
  • Nature Milestones | 近20年人類癌症研究領域14項裡程碑式進展!
    與傳統藥物相比,靶向藥物具有低毒、高效、不良反應少等特點,然而,臨床試驗表明患者在接受該靶向藥物治療後會產生耐藥性,導致腫瘤復發。為此,Mercedes E.Gorre及其合作者對該藥物治療後復發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耐藥機制(BCR-ABL 融合基因的擴增和過度表達;BCR-ABL 激酶突變)。
  • 環狀RNA臨床潛力可期,有助腫瘤患者耐藥難題
    癌症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由於癌症的早期診斷亟待改善,許多患者在第一次臨床就診時就已經患有晚期癌症。這些患者往往錯過了手術的機會,抗癌藥物成為他們主要的治療選擇。自首個晚期癌症化療臨床報導以來,多種抗癌藥物的創新研發不斷,有效改善了晚期癌症患者的臨床療效。除此之外,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也為癌症的醫學治療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近日,由6位科學家組成的一支國際團隊聯合在virological.org網站上發表一篇新冠病毒起源相關的文章稱,他們就新冠病毒基因組中的兩個疑似人為幹預的特徵進行了功能性和結構性的比較分析,這些分析提供了大量的證據推論出:新冠病毒不會是實驗室工程製造而洩漏的病毒,而應該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
  • 出國看病:我不是藥神只是白血病人,怎麼辦?
    漢鼎好醫友介紹,許多癌症患者因為各種國外上市的「神藥」選擇出國看病。然而,「神藥」不應神化,為了「神藥」盲目出國看病更不可取。  「神藥」也會耐藥  伊馬替尼是全球首款成功的癌症靶向藥,屬於絡氨酸激酶抑制劑(TKI),主要用於治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自2001年獲批上市以來,它取得了驕人成績,目前仍是初發慢粒白血病的一線治療藥物。
  • Cancer Cell: 癌症治療新思路
    2015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近年來,熱門的癌症化個體化治療方案往往聚焦於,與不同類型的癌症相關聯的,特異性的基因突變。不同於以往的癌症作用靶點,近日,來自Saint Louis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首次發現,一種靶向Warburg效應的藥物,可以從根源上阻斷癌症的能量來源,從而使癌症細胞停止生長。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Cancer Cell雜誌上。我們知道,所有的生物均有利用能量的能力,即代謝。癌症細胞大大地加快了代謝過程,使突變的細胞瘋狂地生長。
  • 化療藥物順鉑:耐藥有望成為過去
    Emory大學Winship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使腫瘤及癌細胞系產生順鉑抗性的酶,並發現了一款能抑制這種酶的在研新藥lestaurtinib。該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Cancer Cell》上。對於受癌症折磨的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 科學家發現重要癌症小分子RNA
    來自清華大學生科院,深圳研究生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種重要的癌症相關小分子RNA:miR-210在細胞周期調控中靶基因,從中發現了一系列的靶基因
  • 日本癌症治療出現新進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3日報導,在日本,針對Opdivo等癌症免疫藥不起效的患者的癌症療法的研究正在推進。癌症免疫藥雖然對難以治療的癌症具有明顯效果,但只對2-3成的用藥患者有效。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且永久有效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基於此,開出了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 竟有潛在致癌性《自然·生物技術》的一項研究顯示AAV 基因療法有可能提升患癌風險。該研究長期跟蹤了 9 只經 AAV 治療的患有 A 型血友病的狗,發現其中 7 只狗在治療後成功穩定產生凝血因子 Ⅷ。
  • 日本改造母雞基因 所產雞蛋有望治療癌症肝炎
    人民網訊 據法新社東京9日電,日本研究人員利用可任意改變基因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成功讓基因改造母雞生下的蛋內含昂貴藥物成分,可用來治療包括癌症和肝炎等嚴重疾病,可望大幅降低治療成本。 《讀賣新聞》報導說,如果科學家能通過飼養母雞安全地生產貝他幹擾素,就能大幅降低藥價。
  • 給你最好的:最強癌症深度科普
    癌症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關係的的大概一百多個,這些癌症基因中突變一個或者幾個,癌症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1)。那基因為啥會突變,啥時候突變?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每一次細胞分裂的時候都會產生突變,但是多數突變都不在關鍵基因上,因此癌症發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細胞啥時候分裂?生長或者修復組織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