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喀什老城的一個深處(二)

2020-08-28 圖說新疆沈橋


喀什噶爾,一個古老、神秘而又遙不可及的城市。儘管時代的進程已給喀什抹上了一層現代化的色彩,但她骨子裡依然珍藏著古老的個性。迷宮似的老城小巷、就是喀什的一個「深處」,一個神秘的大匣子,總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走進喀什老城,就走進了公元17世紀。

1988年第一次去喀什採訪,出發前《新疆日報》著名記者肖廉老太太提醒我:到了喀什一定去喀什老城的小巷裡看一看,走一走……。30多年過去了,我每年都會去幾次喀什,而每次到了喀什,老城的小巷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2015年,老城一戶人家的客廳。


二、老城的庭院

老城裡的小巷內總是安靜的。土牆和過街樓擋住了陽光的直射和暴曬,即使在最炎熱的夏天,走在古巷內,你仍感到十分涼爽。白天,男人們或上班或去做買賣了,小巷內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孩子們玩陀螺、跳皮繩、打三角,圍在一起分享一碗水煮鷹嘴豆。老人們三兩紮堆,蹲在一棵樹杆空洞樹葉茂盛的老樹底下,看人看天看大地。在他們眼裡,小巷就是整個世界,他們慈祥、知足,不緊不慢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女人們展現的是安靜的另一面,她們倚著木門繡花帽,站在門洞前低聲拉家常。走進小巷的深處,老人、小孩、女人如同是小巷裡一幅又一幅中世紀保留至今的風情畫,展現在忽明忽暗裡,傳遞著古老喀什悠久的民族脈搏。

喀什老城散布在方圓大約有2.5平方公裡的高地之上,20多萬人口的維吾爾族人身居其中,構築了喀什古老而又稠密的居民區。一個模樣的泥土牆,一樣單調的土色,同樣斑斕的庭院木門上大多掛著門帘。門帘的後面卻是另外一般風景;並不寬敞的院子一架葡萄佔去了一半的天空,葡萄架下用木板搭成的地炕上女人們繡著花帽,拉著家常,談論著她們關心的話題,地炕邊上的土陶盆裡栽種的無花果枝葉茂盛,已經掛上了果實。


1988年,一戶老城人家在窄小的庭院裡準備晚飯。


1990年,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從庭院窗口向外張望。


1995年。老城小巷庭院門前的孩子們。


2006年,維吾爾族大媽坐在庭院門口享受小巷裡下午的陽光。

1992年,庭院裡奶奶為孫女梳頭打扮,當天是穆斯林群眾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

2004年,維吾爾族姑娘正在庭院裡繡花帽,花帽大多被各地遊客買走,這年開始老城的遊客多了起來。


1992年,古爾邦節的早晨,這戶維吾爾人家正在庭院裡宰羊,準備歡度節日。

2007年,寒假期間老城裡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一同分享一碗水煮鷹嘴豆。

1996年,庭院葡萄架下的晚餐。


2015年,無花果樹下的庭院人家。

2013年,老城庭院裡的孩童。


葡萄架後面幾位年前人或站或坐在靠牆的鋼架上,用花磚拼飾著牆面,一位長者用冷峻的目光審視著每一塊花磚。幾十年前老人用8個月的時間,把他心中最漂亮的民族裝圖案刻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裡,沒有圖紙。老人名叫阿布力孜世代居住在老城,是老城裡一位傳奇式的人物,被當地人譽為民族裝飾設計和雕刻大師。2009年我第一次見到他時,老人已是近80歲的老人了。阿布力孜老人領著我走進庭院裡正中央的正屋,20來平方米的屋子裡鋪滿了羊毛花氈,花氈上面又鋪上了地毯,房屋的一側摞了一人高的被褥和枕頭。整間房屋用石膏浮雕、彩漆繪製、木刻圖案、木雕組合與金屬花窗等裝飾,沒有門窗的牆面上石膏浮雕而成的壁龕裡,多擺放著一瓶塑料花,豎立著白底紅花的大瓷盤和兩摞細瓷碗,壁龕的中央掛著男主人和她妻子兒女的全家彩色照片,裝點著一家人的生活。老人指著窗戶兩邊的藍白相間的石膏浮雕自豪的說:「我曾經用這些石膏浮雕裝飾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現在又在裝扮老城裡的人家」。這一精湛的裝飾雕花手藝是老人家傳的手藝,到他這裡已是第四代傳人。「以前向這樣的房子裝飾只能是巴依(財主)家才裝得起,現在我這些徒弟們一天忙個不停,在老城小巷和農村農家庭院裡都有這樣的裝飾了。」阿布力孜老人得意的說。

庭院裡精美的裝飾與老城小巷土色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老城人把文化,把靈氣深藏在小院之中、壁龕之中,不露聲色、不事張揚,透著主人對新生活美好的期冀,顯露著維吾爾人的智慧、聰穎和對美的感悟。彰顯著老城古樸中的典雅,蘊藏著一個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最具靈性的細胞。


2009年,工人們正在用手工磨製的花磚,裝飾庭院房屋的外牆。

2009年,喀什老城裡一戶維吾爾族居民家的庭院。

2009年,喀什老城裡一戶維吾爾族居民家的庭院。


2016年,改造後的老城人家庭院。

2009年,喀什老城裡一戶維吾爾族居民家的客廳。


2009年,阿布力孜在喀什老城裡一戶領居家裡做客,這間客廳是老人帶著徒弟們裝修的。


2009年,阿布力孜親自設計製作的裝飾圖案。

(未完 待續)

相關焦點

  • 小巷,喀什老城的一個深處(一)
    儘管時代的進程已給喀什抹上了一層現代化的色彩,但她骨子裡依然珍藏著古老的個性。迷宮似的老城小巷、就是喀什的一個「深處」,一個神秘的大匣子,總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走進喀什老城,就走進了公元17世紀。1988年第一次去喀什採訪,出發前《新疆日報》著名記者肖廉老太太提醒我:到了喀什一定去喀什老城的小巷裡看一看,走一走……。30多年過去了,我每年都會去幾次喀什,而每次到了喀什,老城的小巷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 喀什老城,一個衣袂飄飄的身影走向小巷深處
    每天上午,都會在喀什古城城門口舉辦開城儀式,喀什少數民族群眾用歡快的舞蹈,熱情歡迎遠方的賓客。去喀什,喀什老城是必到的地方。喀什老城經過前幾年的提升改造,既保留了傳統的建築特色和民族風格,又變得乾淨、整潔,同時,還保留了一個城市應有的生活功能,從而使整個老城民族特色濃鬱,風情獨特的地方。
  • 在喀什老城走一走: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宮式」古城(二)
    ,背影裡藏著古老的傳說,一時難以讓後人記起,打開記憶中的封存,追尋老城往事,這也許就是喀什古城令人著迷、有味的魅力之一吧! 他們真是可愛得沒道理,時隱時現,為小巷增加了不少靈動和生氣!,不僅僅花時間轉悠、尋找,更願意花時間「守候」維吾爾族的節慶和聚會,這樣才會對老城有更多的認識和收穫。
  • 在喀什老城走一走(三):今日老茶館
    10月25日,南疆之旅第十一天,看完開城儀式,正在老城閒逛,同伴發信息,說已經到了老茶館,我說你等著,馬上就過來。出了古城穿過地下通道到艾提尕爾清真寺廣場,沿著吾斯塘博依老街順著往深處走。我的同伴用手指引著:直接上二樓,就等你了!
  • 在喀什老城走一走,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宮式」古城(一)
    10月25日南疆之旅的第十一天喀什是我國最西端的新疆小城,關於這個城市,在旅行路上流傳著一句話:「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而在喀什,又流傳著「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說法。這是一個能讓人身心放鬆、節奏放慢、維吾爾風格特色的老城。
  • 南疆紀事:(六)你好,喀什古城
    遊走在歷史積澱厚重、濃鬱的喀什噶爾老城景區,可以體驗手工織毯、手工刺繡、手工製作民族樂器、手工製作銅器等維吾爾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出行計劃是一個月的時間,我的搭檔趙圓圓細心地在古城一家旅遊紀念品店,一口氣買下4條艾德萊斯絲巾,帶給家裡的女性親人們。有個皮膚黝黑俏皮的小姑娘向我們推銷手工酸奶,大大的眼睛仿佛會說話。
  • 喀什噶爾老城中,那些獨具地域特點的維吾爾族兒童
    新疆之行(16)喀什老城裡的維吾爾族兒童。沒到過南疆的喀什,等於沒到過新疆。喀什,曾經的絲路重鎮,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在新疆境內南路和中路的交會點。,隨處可見天真、純樸維吾爾族少年兒童,這是喀什老城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兩條街道在清真寺後面,由『艾格孜艾日克路』連接形成一個環形,這條街道上大多是文物商鋪的老玩意,當地也叫『香港巴扎』。沿著二條道路可以一直向前走,深入到老城區域深處,主路二側同樣是小巷交錯,通向隱沒在老城深處的溫馨家園。漫步在迷宮般的老城,成群的白鴿從屋頂飛過,拐角處悠閒踱步的老者和歡快跳躍的孩童,老城煥發著勃勃生機。
  • 喀什老城,宛如一個人間的嘉年華,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西域古城
    今天上官將為大家介紹喀什葛爾老城。老城位於喀什市中心的一處小高坡上,佔地面積大概4.25平方公裡,城內有大約2.3萬人聚居,融合著漢唐古羅馬遺風和維吾爾族現代生活的特點。整個喀什老城以艾提格爾清真寺為起點,向遠處輻射,延伸出縱橫交錯的街巷,從老城的入口實際而上。
  • 喀什老城,宛如一個人間的嘉年華,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西域古城
    今天上官將為大家介紹喀什葛爾老城。老城位於喀什市中心的一處小高坡上,佔地面積大概4.25平方公裡,城內有大約2.3萬人聚居,融合著漢唐古羅馬遺風和維吾爾族現代生活的特點。整個喀什老城以艾提格爾清真寺為起點,向遠處輻射,延伸出縱橫交錯的街巷,從老城的入口實際而上。進入老城遊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老城裡的街巷東轉西折、南灣北厝,布局靈活多變,就像迷宮一樣,沒有人帶路,恐怕很快就會迷路,找不到出口。這些土石路面的小巷寬一點的,能夠讓車經過。
  • 喀什老城 一個我想跟你消磨時光的地方
    喀 什 老 城有一個地方,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用泥巴糊的房子裡,沿襲著上千年的傳統習俗。這裡有迷宮式的小巷,閒聊的婦女,悠閒曬太陽的老人,古老作坊裡的手藝人。它是一座城卻更像一個鄉村,悠閒的時光在這裡慢慢流淌,善良的人們總是微笑相待。
  • 司曙精選丨南疆喀什·啟程一條未知的路(上)
    ,但只有站在喀什新城與老城的分界處,你才能確切地感受到,時間在這裡留下了痕跡。只有老城,才能找到喀什歷史的影子。這座塔裡木盆地南北絲路交匯的城市,曾經商賈雲集、商客如織的情景,在此還原呈現。喀什老城的東北端,是老城的心臟。
  •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喀什噶爾老城位於喀什市中心,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面積為4.25平方公裡,約有居民12.68萬人。高臺民居位於喀什噶爾老城東北端,現為喀什維吾爾民族聚居區。從頗具現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勢明顯高出一截。房屋是用泥巴和楊木搭建而成的。木頭去枝之後,沒有刨削加工,直接用來架構和支撐屋頂、閣樓和陽臺。整個街區看上去都是晃晃蕩蕩、松松垮垮的。但據說這裡的房子都很牢固,許多房子都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這裡也有不少新建的磚房。
  • 熱搜新疆喀什無症狀感染者1列,喀什異域老城風情濃鬱也榜上有名
    行走在老城中,那一扇扇各異的大門,每家的都很好看,一如家鄉伊犁的漢人街,六星街了,彩色的大門,藍的,綠的,黃色,紅色,當然還有喀什的粉,加之精美的雕刻,每扇門都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品,每每看到都挪不動腳步。
  • 塔什庫爾幹旅行隨筆——告別喀什(一、古城會)
    明天就要告別喀什了。喀什是個好地方。但是她並不是我的目的地,我的目的地是遠方。喀什,這個融合了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城市,有著神秘而誘人的魅力。徒步閒逛老城區,你可以遊百巷,逛百街,尋百寶,看百業,觀百態。
  • 新疆第十四章——喀什地區(喀什噶爾)
    永平十七年(74年)起,班超駐守疏勒長達17年,使封閉65年之久的絲路南道再度開放。三國至西晉時期,疏勒先後兼併了周圍的莎車、竭石、西夜、蒲犁等國成為西域一個比較大的地方政權。南北朝至隋代,今喀什地區境內主要有疏勒、朱俱波、渴盤陀等國,多次遣使至中原朝貢。
  • 六平方的旅程之新疆的路6(喀什)
    六平方的旅程之新疆的路第六天,10月2日,晴,沙塵天,不冷不熱,莎車縣—喀什那是晚上十點左右,我和二寶同志在喀什古城的尋常巷陌瞎逛,小巷子都很乾淨整潔,路邊常有閒聊的維族老人和嬉戲打鬧的孩子。。。我們一直往小巷深處逛去,路燈並不亮,巷子裡已無行人,而我們發現好像是迷路了。。。忽然路邊一道大門傳來哐當的響聲,在無人寧靜的巷道裡嚇了我一跳,隨後的吱呀聲後,輕啟了一點的大門後,斜著露出一個孩子好奇的雙眼。。。應該是我們不常有的說話聲音和腳步聲引起了孩子的好奇。。。
  • 難忘的旅行——新疆行(五)喀什,中國最具異域風情的城市
    但走過國內諸多古城、老城之後,發現沒有哪一座古城像新疆的喀什老城一樣,不僅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也是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交匯點,東西方貿易經濟和文明在這裡碰撞。直到今天,喀什老城依舊保留並傳承著許多古老的手工藝、技藝。漫步這裡,仿佛時空穿梭。
  • 新疆喀什噶爾老城:古絲綢之路上活著的古城(組圖)
    走進喀什噶爾老城,古樸的民居映入眼帘。有人盡情飽覽古城風韻,用相機記錄瞬間。羅繼娜 攝 新疆喀什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自然風光,享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譽。 然而喀什老城是喀什噶爾的靈魂所在,它代表著這個城市古老的過去,平靜的現在,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喀什老城景區位於喀什市中心,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走進老城區猶如置身新疆維吾爾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其中13條主街和99條小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民居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
  • 又到新疆瓜果飄香的季節,旅遊喀什老城全攻略!
    又到新疆瓜果飄香的季節,旅遊喀什老城全攻略!說起新疆喀什,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如艾提尕爾清真寺、香妃墓、喀什大巴扎、喀什天門大峽谷等景區,其實在喀什,老城才是最有韻味的好去處。喀什老城喀什老城老城的街區巷道縱橫、迂迴曲折,有時候看似走到了盡頭,卻柳暗花明又出現了一條新的小巷。穿行在狹窄的街巷中,兩邊是一戶戶維吾爾民居,多數是一些兩到三層的小樓,每家每戶都有不大的庭院,院落裡擺放著花草和盆景,顯得錯落有致,幽靜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