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路段上的「橫溝」依然未被填平。《大河報》供圖
4月19日,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路段一下子被挖出18條「橫溝」。村民稱,因附近107國道改造,貨車湧上此路,車速很快,事故頻發,所以挖路。新鄉市公路局市郊公路管理處李副處長表示此舉違反公路法,已向該村發責令改正通知書,並報警。對於貨車超速,李處長說,限速標識都設置了,但貨車不理,很無奈。
司機稱太坑人村民說不夠深
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段不到兩公裡的一段路,4月19日被挖了18條寬約30釐米、深約10釐米「橫溝」。過往的司機說:「太坑人了,尤其是晚上十分危險。」當地村民則說:「挖得還不夠深!」
「當天我們就接到了報警。」新鄉市公路局市郊公路管理處李副處長說:「這種行為違反了《公路法》的相關規定,路政部門已經對村裡發放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限期將路面填平恢復原貌。」
「我覺得挖溝不是啥壞事。」在路邊開小賣部的小王說,「車速比原來低了點,村民都感覺安全些了。」
村民趙先生則說,溝挖得還不夠深,「一到晚上,大部分車都不減速,經常是4輛大貨車並排往前衝,路兩邊的反光柱全部被撞斷」。他指著公路邊的大石頭說:「這也就是給騎電動車的起個保護作用。」
對此,司機們卻深惡痛絕。「公路上哪能隨便挖,要是晚上看不到翻車了,誰負責?」一位河北司機說。另一位司機則表示:「太坑人了,全國也沒見這麼幹的。」
國道改造借省道車量突增擾村民
據記者了解,去年12月,使用近25年的107國道牧野大橋限高限重,而新牧野大橋尚未竣工,南下北上的大貨車開始繞行225省道五陵村段,這一兩公裡從此成了異常繁忙的交通線,時常塵土飛揚,宛如沙塵暴來襲。
6日上午10點,記者在這段路上走了個來回,親自體驗了眼睛裡進沙子的感覺。「天天都是這樣!」在此打掃衛生的李師傅說,「迷得睜不開眼。原來大車不多,現在車多得很,過個馬路都得十來分鐘」。而在此經過的路人,也大多戴著墨鏡、帽子。
此外,巨大的噪聲也令人難以承受。記者近距離採訪,也需要大聲。店主小王說:「大車一過,跟地震一樣……」
對此,新鄉市鳳泉區耿黃交警大隊隊長王巖曦告訴記者:「大車繞行後,該路段的車流量是原來的十倍以上。」
而據新鄉市交通局統計,107國道車流量日均4萬輛左右,其中七八成都是大貨車。「現在基本上都轉到這條路了,每天少說也得有兩萬輛大車。」該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一工作人員這樣說。
記者在上午10點多數了一下,3分鐘過了28輛大貨車。「這個點的車少,晚上特別多。」李師傅說,「一排一排的,村民連過路都過不去。」
6日晚8點,記者親身驗證了這一說法:一輛輛滿載的大貨車跟賽跑一樣,呼嘯而過。
大貨車超速橫行道路損壞事故多
車流量突增,直接後果是道路損壞嚴重和交通事故頻發。「從春節到現在,這段路上已經發生了4起交通事故。」王巖曦說,「死了4個人,有一輛肇事車沒有找到,還軋塌了一個隧道,一輛大貨車直接就翻了……」
路邊的樹上,掛著「懸賞5萬元尋找肇事車輛」的白布橫幅,還有宣傳安全行駛的標語,但作用似乎不大。
此前,五陵村村民曾向有關部門提出安裝攝像頭和路燈的要求。「信號燈其實沒啥用,大車根本就不看,都是硬闖。」趙先生說。
新鄉市公路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市裡5月4日下了個文件,要求鳳泉區在此路段安裝攝像監控設備,「這樣對大車司機是個制約」。不過,負責衛生的李師傅說:「不少大貨車根本看不清車牌,不是被泥糊住了,就是根本看不清楚,出了事,找都找不著。」
需上跨京廣鐵路新橋兩年難合龍
「我們把所有該提示的道路標識都設置了,限速、村莊提示、閃光燈等,但大車根本不看,照樣超速和超載。」公路局的李處長無奈地說。
王巖曦認為,解決該路段問題的關鍵,一是新牧野大橋儘快通車,二是增加設施,「我聽說鳳泉區正準備在非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安裝硬隔離,還要裝一些路燈。」
那麼,新牧野大橋何時會通車呢?負責修建新橋的公路局工程科一鄭姓科長介紹,新橋2012年5月開工,原計劃是兩年通車,但因為要上跨京廣鐵路,鐵路方面出於安全考慮,每天只給40分鐘左右的工作時間,所以到現在大橋還未合龍。「我們也想儘快建成通車,但現在工作時間掌握不了,只能儘量往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