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為整治大貨車省道上挖18條橫溝(圖)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路段上的「橫溝」依然未被填平。《大河報》供圖

  4月19日,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路段一下子被挖出18條「橫溝」。村民稱,因附近107國道改造,貨車湧上此路,車速很快,事故頻發,所以挖路。新鄉市公路局市郊公路管理處李副處長表示此舉違反公路法,已向該村發責令改正通知書,並報警。對於貨車超速,李處長說,限速標識都設置了,但貨車不理,很無奈。

  司機稱太坑人村民說不夠深

  河南省道225新鄉市五陵村段不到兩公裡的一段路,4月19日被挖了18條寬約30釐米、深約10釐米「橫溝」。過往的司機說:「太坑人了,尤其是晚上十分危險。」當地村民則說:「挖得還不夠深!」

  「當天我們就接到了報警。」新鄉市公路局市郊公路管理處李副處長說:「這種行為違反了《公路法》的相關規定,路政部門已經對村裡發放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限期將路面填平恢復原貌。」

  「我覺得挖溝不是啥壞事。」在路邊開小賣部的小王說,「車速比原來低了點,村民都感覺安全些了。」

  村民趙先生則說,溝挖得還不夠深,「一到晚上,大部分車都不減速,經常是4輛大貨車並排往前衝,路兩邊的反光柱全部被撞斷」。他指著公路邊的大石頭說:「這也就是給騎電動車的起個保護作用。」

  對此,司機們卻深惡痛絕。「公路上哪能隨便挖,要是晚上看不到翻車了,誰負責?」一位河北司機說。另一位司機則表示:「太坑人了,全國也沒見這麼幹的。」

  國道改造借省道車量突增擾村民

  據記者了解,去年12月,使用近25年的107國道牧野大橋限高限重,而新牧野大橋尚未竣工,南下北上的大貨車開始繞行225省道五陵村段,這一兩公裡從此成了異常繁忙的交通線,時常塵土飛揚,宛如沙塵暴來襲。

  6日上午10點,記者在這段路上走了個來回,親自體驗了眼睛裡進沙子的感覺。「天天都是這樣!」在此打掃衛生的李師傅說,「迷得睜不開眼。原來大車不多,現在車多得很,過個馬路都得十來分鐘」。而在此經過的路人,也大多戴著墨鏡、帽子。

  此外,巨大的噪聲也令人難以承受。記者近距離採訪,也需要大聲。店主小王說:「大車一過,跟地震一樣……」

  對此,新鄉市鳳泉區耿黃交警大隊隊長王巖曦告訴記者:「大車繞行後,該路段的車流量是原來的十倍以上。」

  而據新鄉市交通局統計,107國道車流量日均4萬輛左右,其中七八成都是大貨車。「現在基本上都轉到這條路了,每天少說也得有兩萬輛大車。」該局高等級公路管理處一工作人員這樣說。

  記者在上午10點多數了一下,3分鐘過了28輛大貨車。「這個點的車少,晚上特別多。」李師傅說,「一排一排的,村民連過路都過不去。」

  6日晚8點,記者親身驗證了這一說法:一輛輛滿載的大貨車跟賽跑一樣,呼嘯而過。

  大貨車超速橫行道路損壞事故多

  車流量突增,直接後果是道路損壞嚴重和交通事故頻發。「從春節到現在,這段路上已經發生了4起交通事故。」王巖曦說,「死了4個人,有一輛肇事車沒有找到,還軋塌了一個隧道,一輛大貨車直接就翻了……」

  路邊的樹上,掛著「懸賞5萬元尋找肇事車輛」的白布橫幅,還有宣傳安全行駛的標語,但作用似乎不大。

  此前,五陵村村民曾向有關部門提出安裝攝像頭和路燈的要求。「信號燈其實沒啥用,大車根本就不看,都是硬闖。」趙先生說。

  新鄉市公路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市裡5月4日下了個文件,要求鳳泉區在此路段安裝攝像監控設備,「這樣對大車司機是個制約」。不過,負責衛生的李師傅說:「不少大貨車根本看不清車牌,不是被泥糊住了,就是根本看不清楚,出了事,找都找不著。」

  需上跨京廣鐵路新橋兩年難合龍

  「我們把所有該提示的道路標識都設置了,限速、村莊提示、閃光燈等,但大車根本不看,照樣超速和超載。」公路局的李處長無奈地說。

  王巖曦認為,解決該路段問題的關鍵,一是新牧野大橋儘快通車,二是增加設施,「我聽說鳳泉區正準備在非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安裝硬隔離,還要裝一些路燈。」

  那麼,新牧野大橋何時會通車呢?負責修建新橋的公路局工程科一鄭姓科長介紹,新橋2012年5月開工,原計劃是兩年通車,但因為要上跨京廣鐵路,鐵路方面出於安全考慮,每天只給40分鐘左右的工作時間,所以到現在大橋還未合龍。「我們也想儘快建成通車,但現在工作時間掌握不了,只能儘量往前趕。」

 

相關焦點

  • [分享]排水農溝施工圖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及排水農溝施工方案,共17頁,格式為word。  工程概況: 土地平整:5394.85畝,人工土方32518m3,機械土方211364m3,機械回填方325175m3; 新修道路:田間道13條7882米,生產道50條13582米。人工路基土方4318m3,機械路基土方38862m3,填方壓實9489m3,路面填泥結碎石56194m2; 修復道路:支道6條7984米,生產道6條3479米。
  • 高速公路將從「兩縱兩橫」到「四縱三橫」 普通國省道將從「八縱五...
    閱讀提示  未來,全市將構築起「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絡布局和「一帶三區」市域高速公路三環線;普通國省道網將由「八縱五橫」加密為「十縱六橫」。  記者日前從全市交通建設項目推進大會上獲悉,我市目前初步謀劃了「十四五」期間37個重大公路水路項目,計劃總投資615億元。此次會議部署了下階段交通重大項目建設工作目標和任務。
  • 給大貨車找一個「家」 ——六安市交警支隊二大隊開展大貨車整治見聞
    給大貨車找一個「家」 ——六安市交警支隊二大隊開展大貨車整治見聞 2020-07-07 14:03:21   來源:六安新聞網
  • 死水變活水,崇明這裡的農宅旁18個封閉水塘串聯成河
    走進崇明區橫沙鄉豐樂村,一位村民指著自家屋後的河道,自豪地對記者說。 作為崇明區水環境治理試點村,豐樂村在區水務部門的指導下,將小微水體整治與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對該村核心區域的32棟農宅旁18條宅溝開展整治,把封閉水塘串聯成河,將死水變成了活水。
  • "瘋狂的石頭"頻上演:青田石遭盜採 村民挖瑪瑙被埋
    浙江浦江村民因挖石被埋致死   「瑪瑙石」發財故事坊間瘋傳 村民挖石被埋致死「有人挖了一塊35公斤重的瑪瑙,15萬元不肯賣」、「有人挖石頭,買了車子房子」……近年來,因傳說中的「瑪瑙石」發財的故事開始在浙江浦江坊間瘋傳,越來越多的人上山日夜採挖石頭。  不幸的事情發生在2014年1月8日傍晚,一位村民因挖石被埋致死。當天中午,死者戴某和同伴4人上山挖石頭,他們在一個斜坡處挖了一個洞,洞深一米左右,戴某在洞內埋頭苦挖,而朋友在洞外清理泥土。
  • 濱州往滄州,228國道大堵車,6車道的省道成了停車場,都是大貨車
    是236省道近雙倍寬,想不到這麼寬的路會大堵車,還不是一般擁堵,來去6條車道全部堵死,省道上停滿了大貨車和少量的小客車,一動也不動。導航不停播報「前方擁堵5公裡」。我先是沿著路邊的泥土路往前推,遇到小樹林,從樹林中往前面走,最後泥土路大斜坡,徹底堵死,自行車都走不了啦,只好老老實實在大貨車後面等吧,雙向6車道的511省道,堵得連自行車都推不過去,騎了多少年的車,今天第一次嘗到了堵車的滋味。等等推推停停,好不容易到了埕口鎮的十字路口,要左拐上228國道了。國道肯定要比省道好。
  • 今日觀察|大貨車「圍村」後湖村路去哪兒了?
    ,對村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近日,本報新聞熱線接到市民反映,希望有關部門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還村民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物流車輛佔道裝卸貨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310省道東側、江東東路南側的後湖村,只見村內的道路塵土飛揚,靠近江東東路的一排房屋內,聚集了五六家物流公司。
  • 養蝦千萬條,佔比第一條。挖溝不注意,超標兩行淚!
    這一舉措的目的就是要確保糧食生產,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我們要為國家的這一決策打上一個大大的贊!可是,一些農村小龍蝦養殖戶在為國家的紅線政策點讚、支持的同時,卻有些犯難了:自己家的稻田,就那麼一畝兩畝地,按照稻蝦混作的技術規範,稻田四周至少要挖口徑3到4米寬的邊坑,這麼一測算,溝坑佔比10%的底線怎麼也打不住啊?
  • 暴風雪中奔波30公裡救出裝滿蔬菜水果的大貨車平安送到瀋陽
    防疫值勤一宿的民警風雪中奔波 30 多公裡趕到大貨車被困現場救援,圖為民警正在向司機了解情況。警方供圖在道路養護部門的幫助下,被困大貨車被成功救出挪到了公路上。警方供圖"到現場後,首先觀察司機、給他量體溫 …… "防疫不耽誤救援,救援也不能忘了防疫。2 月 16 日上午,交警在風雪中奔波 30 多公裡,對司機測量體溫、檢查登記後,救出被困風雪中已經近 7 個小時的大貨車,避免了這車運往瀋陽的蔬菜水果被凍壞。
  • 行走南明河之河道治理:19條大溝整治為南明河疏通「血脈」
    8月19日,「為有源頭清水來——貴陽市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型集中採訪活動」媒體團來到南明河中段,實地採訪河道大溝治理情況。2017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 將貴州定位為長江珠江上遊綠色屏障建設示範區。貴陽市南明河水系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成為貴陽市「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總目標的首要任務。南明河沿線,分布著19條大溝。
  • 村民挖到3.5米長千年何首烏 專家稱需鑑定(圖)
    幾天前,金東區源東鄉山下施村一對施姓父子在深山懸崖上,發現了一株巨大的何首烏,父子兩人徒手挖了兩天,才把這根長3.5米,重11.5公斤的玩意兒挖了出來,乍一看,外形還有點像條龍。  很快,千年何首烏在金華出土的消息便傳開了,遠近不少人來家裡看稀奇。  據《本草綱目》記載:「何首烏真仙草也。五十年者如拳大,一百年者如碗大,二百年者如鬥栳大。」
  • 中南六省區聯合開展高速公路區域整治 「三縱三橫」是重點
    中南六省區聯合開展高速公路區域整治 「三縱三橫」是重點 來源:紅網 作者:潘錦 陳玉科 編輯:王娉娉 2016-04-24 11:50:58
  • 視頻|一天236條溝 益陽大通湖區以「汛」為令護湖堤
    為此,大通湖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命令各防汛分指揮所緊急調派防汛隊員上堤開挖導浸溝和清基掃障。當天僅外湖堤壩便動用勞力486人次,開挖導浸溝236條。永興村三組的組長陶建青早上6點便上了壩,他們組裡來了14個人,到下午15時,他們已經挖了30餘條導浸溝。
  • 水步鎮:整治「廊道」環境,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集中精幹力量對鎮內陳宜禧路、G240國道、S385省道、水步大道等主要道路進行整治,清理道路兩側的違法廣告牌、亂搭亂建棚蓬、田間看護房,全面美化環境。一、整體布局,把握整治「方向盤」為確保順利開展整治行動,水步鎮根據路網現狀進行全面排查摸底,確定了「三縱一橫」總體方案,並做到一路一策,一點一策。
  • 途經淄博國省道路網命名編號調整 由21條改為18條
    魯中網·海報新聞3月19日訊(記者 張欣 張培 通訊員 李波 王坤利) 近日,記者從淄博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獲悉,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目前已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啟動普通國省道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計劃6月底前全面完成。屆時,途經淄博的國省道共有18條,其中,國道增加3條,省道減少6條。
  • 挖掘機10大高難度技術(4)——挖溝技巧
    很多新手在挖溝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挖不直、挖跑偏、溝底部有寬有窄的問題。那麼挖溝都有哪些操作技巧呢?來看看論壇老司機「湘江老韓」分享的挖溝基本操作。挖溝最基本就是要遵循挖直原則,一般在工地上都會用石灰溝的路線畫出來,挖掘機的底盤中線對準石灰線,鏟鬥中間鬥齒對應石灰線,這樣就不容易挖跑偏了。
  • 雲南高鐵外部環境整治1049個問題 為春運保駕護航
    雲南高鐵外部環境整治1049個問題 為春運保駕護航 2020-01-01 17:34:35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供圖   中新網昆明1月1日電(繆超)記者1日從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獲悉,近段時間以來影響雲南範圍內高鐵運輸安全的1049個隱患問題全部整改銷號,為即將開啟的2020年春運奠定堅實的安全基礎。圖為工作人員對高鐵沿線外部環境安全隱患進行整治。
  • 挖寬挖深溝渠「護送」山洪歸流──探訪薊州區黑水河山洪溝和常州...
    日前,國家應急管理部到薊州區檢查指導防汛工作,對包括山洪溝整治在內的防汛工作給予充分肯定。8月6日,記者奔赴薊州區,進行了實地採訪。2012年、2018年,兩次爆發山洪時,都是因為這一段堤壩矮且不太堅固,最終山洪衝毀堤壩,衝進了村莊,直接奔流到主街道上,特別嚇人,幸虧當時村民撤離及時,才避免了損失。今年,區水務部門用水泥砂漿砌石築高堤壩,堤壩不但高了,還特別堅固,洪水很難再把堤壩衝垮了。&nbsp&nbsp&nbsp&nbsp記者看到,溝槽裡還裝有一個高高的裝置,特別醒目。
  • 河北冀南新區「環境整治」:30萬村民動手改變家鄉風貌
    為改變鄉村陋習,展現新區風貌,2019年10月,冀南新區黨工委決定,針對河庫溝渠、公路路域環境、農村人居環境等,在新區開展一場以違法佔地和違法建築清零、全域綠化提升等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高臾鎮四街村,村民將家中棄用的水缸擺放在村口,代替了耗資巨大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