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維權意識也開始增強,個人抄襲、造假更是人人喊打的蟑螂。
然而,在面對集體大規模的造假事件時,人們的態度卻是習以為常。
馬蜂窩「捅」出假數據
近日,有文章爆料稱,馬蜂窩旅遊網部分點評及評論信息存在虛假內容,並以此質疑馬蜂窩旅遊網的數據及用戶真實性,引起網友熱議。
22日下午,馬蜂窩回應記者稱,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
當天,馬蜂窩還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乎睿數據侵犯名譽權,目前已獲立案。
該事件的持續發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除了吃瓜看戲加稍稍譴責以外,還有很多網友表示數據造假不是正常現象嗎?
@宛渠**:網絡平臺數據造假難道不是常態嗎?@Ars_**:大家都一樣造假,為什麼拿馬蜂窩開刀。@人類**:大驚小怪,淘寶多少刷單的,新浪多少刷粉的。@DaYi**:有啥,現在很多微博大V內容還不是抄襲。@茹果**:這年代還有真的嗎,造假不是很正常嗎?別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還有網友表示,只要出遊攻略實用就行了,何必還要管那麼多?
@粉妮**:數據造假與否,或許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某寶刷單一樣,已是公開的秘密。但馬蜂窩真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所在,旅行攻略還是很不錯的。@呼小**:不管造假與否,出遊找攻略都在螞蜂窩上看,而且大多數都蠻實用的,這個就夠了哈。
還有自媒體發文「馬蜂窩承認造假,但沒幾家公司是乾淨的……」。這難道是現實版「皇帝的新衣」?
熱點菌覺得造假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默認造假的態度,這真是最可悲的。
那些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假數據
人人都說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我們依靠數據生活。
面對即將到來的雙11,熱點菌在各大電商平臺尋覓商品時,都會不自覺地以評論、買家秀以及銷量來挑選。
平時點外賣也會依據店家評分和菜品評分來點;出去旅遊定製酒店、民宿、餐飲更是離不開數據評分;甚至打車看到低評分的都會惴惴不安。
而現在,馬蜂窩的案例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這些評分都是有水分的,至於有多水,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對「數據造假」擁有最直觀感受的就是微博了。
微博數據是明星人氣的一種體現,這從明星剛進駐微博時就已有歷史。2010年時,粉絲數和轉評贊是衡量明星人氣的重要標準,姚晨成了第一位粉絲數破百萬的藝人,至今都有著「微博女王」的稱號。
現在,幾乎每個明星的粉絲群體中都會有一個「數據組」,就是給偶像「造」出好數據,而輪博就是特別重要的一項任務。
輪播,顧名思義就是輪番轉發微博。通常指粉絲狂轉偶像相關的微博,以製造數據潑天的流量效果,從最開始的萬到千萬甚至億。
蔡徐坤一條微博9天轉發破億,破了王俊凱此前轉發過億的速度。而鹿晗憑藉評論過億的獲得吉尼斯認證。
但是,這些動輒千萬、過億的轉發,到底有多少是明星的真實熱度呢?
是誰造就的「數據怪圈」?
不管是馬蜂窩事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還是明星的數據,大家都知道有一定的「水分」在裡面,為何還是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好評和銷量就是他們產品的最佳宣傳,因為用戶需要。而用戶多了,各個平臺獲取融資的機會就會更大。
對於娛樂圈,粉絲們更是覺得好看的數據,可以使偶像獲得更多優質資源。對於偶像代言的品牌更是要給出好數據,才能使得「金主爸爸」開心,所以他們拼命刷數據。
用戶、平臺、資本,追根溯源,這是一個數據時代,更是一個資本時代。
前段時間,導演郭靖宇發文揭露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稱新作《娘道》播出前曾被某衛視要求花費7200萬購買收視率否則不予播出。
熱點菌不禁要問一句,連收視率都能買,還有什麼是不能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