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代刷一條2元,遊記代寫千字200元 透視馬蜂窩點評造假:浮腫的遊記

2021-01-13 中國經營網

近日,一家自媒體的連續爆料令OTA平臺馬蜂窩陷於空前的信任危機,爭議主要集中於馬蜂窩平臺上部分用戶評論涉嫌來自其他平臺的用戶評論,而用戶原創遊記系商戶軟文等。

上述自媒體稱,在馬蜂窩上發現了7454個抄襲帳號,平均每個人從藝龍Agoda、Yelp等平臺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電商平臺上,至少有25家店面專門從事為馬蜂窩等平臺提供遊記等內容的生意,證實了馬蜂窩在點評與遊記方面存在的監管漏洞。10月24日,馬蜂窩方面並未給出正面回復,僅表示「以公告為準」。

本報記者了解到,儘管此事使得馬蜂窩在行業中口碑下降,但是對其獲取資本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在一級市場的思考中,其實這就是一個小的插曲而已,一般情況下不太會令估值壓縮。」 獵鷹創投董事總經理李圓峰對本報記者說,「但也可能出現這兩種情況,其一為投資人趁機壓價,一般壓低15%~20%的估值,創始團隊看到壓得不多,且最近自身確有負面新聞,便接受;其二,投資方或要求融資時間延長,例如從一個月延長至三四個月。」

網店明碼標價

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了解到,原創遊記按照千字200元計算,多退少補,客服在了解需求之後,將單子下到多個QQ群中,若有寫手接單,便將其推薦給商家,介紹方和寫手將各取一半收入。

這類QQ群承接的業務不僅有遊記。

一名遊記代寫寫手告訴本報記者,QQ群中發布的業務有:代寫、修圖、錄音頻、為小說或遊戲取名字、甚至有業務是找人搭訕戀人中的一方,從而測試其忠誠度。該寫手表示,代寫業務是相對較多的,除了代寫遊記,還有代寫檢查、辯題、教師教案等,對代寫者並無學歷要求。

在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購得一馬蜂窩遊記代寫服務後,另一名軟文寫手很快為本報記者列出了提綱:「遊記打算以一個希望開花店的奮鬥多年的主人公,想要借鑑經驗,誤入了您的咖啡店的故事,暫時的開頭是:每一個晨曦或日暮都與花花草草打交道,向陌生人傳遞浪漫,向世界展示美好,且能成就一番事業,這是許多人都嚮往的生活。」

據悉,在拿到寫好的遊記之後,商家需自行上傳於馬蜂窩遊記區域。此外,頂、收藏、分享等為遊記「裝點門面」的行為,也有著商業價值。做遊記代寫服務的商家環球世界便利店給出本報記者的報價是:一個收藏價值0.35元、一個頂價值0.2元、一個分享價值0.15元。

同時,馬蜂窩的UGC(用戶原創內容)區在商家眼中,都有生意空間。在馬蜂窩問答區,一個頂價值0.3元,在旅遊攻略區,一個頂價值0.3元,一個收藏價值0.25元,一個分享價值0.25元。上述店員告訴記者,是通過機器操作完成這些「維護推廣」行為。

據了解,刷點評已成為與內容有關的行業中的潛規則。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評論一條需支付0.5~1元,而餓了麼等餐飲平臺、馬蜂窩等在線旅遊平臺則是2元一條,另有網店向本報記者報價2.2元一條,但流程幾乎一樣,點評需要商家自己編寫,代刷者本質上只提供帳號。

「把這個文章連結給我們,以及這個文章的評論的內容,發給我們。」 一名多平臺代刷評論者如是表示。

評論編寫效率低,利用網絡爬蟲技術迅速從其他平臺獲取用戶評論內容的生意便有了生存之機。本報記者注意到,有店面專門對馬蜂窩等旅遊網站抓取用戶評論,10元便可抓取100條用戶評論。

五花八門的生意

馬蜂窩對UGC的長期關注,確實帶來了價值。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導,在2015年時,馬蜂窩頻繁通過辦活動等方式送一種名為「蜂蜜」的平臺積分。據悉,蜂蜜可以用來兌換生活用品、護膚品、家居、數碼產品等。當時的活動甚至有過50000蜂蜜換一臺索尼NEX5套機,用戶在獎品刺激下,存在大量到其他平臺的抄襲行為,5天的活動期為馬蜂窩點評欄目直接帶來大量UGC。之後,點評部門活動熱潮告一段落,具體負責活動業務的團隊被調崗到問答業務部門,點評業務主要通過爬蟲抓取數據獲得,知情人士透露,在整個馬蜂窩UGC架構中,起初,景點遊記質量與真實性最高,餐廳點評次之,酒店方面信息主要來自合作方信息共享。

事實上,不只是馬蜂窩的UGC內容存在包裝行為,凡是能夠表達感受或者進行問答的內容,似乎都有著包裝潛力。根據本報記者梳理,包括在線旅遊網站的遊記、點評和問答及微信的評論,都成為了生意。

Talkingdata合伙人高鐸向媒體提到幾種內容生成方式:其一,平臺小編(運營人員)製作內容;其二,籤約旅遊達人、旅遊攻略號發布內容;其三,UGC內容抓取。而UGC內容抓取方法又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商業合作,內容付費;二是註明來源;三是直接抓取(既不合作也不註明來源);四是AI技術,根據場景自動生成內容。

一位網際網路分析人士則指出,一個項目需要冷啟動,需要從網上抓取數據,融資或要做業績,則需要更為龐大的內容和數字,若不帶商業目的,對很多人來說,慢慢建立內容社區或許是有可能的,但在商業的驅動之下,人們便有了更強烈的搬運、克隆的動機。

知識付費領域資深分析師方軍則對本報記者直言道,「UGC基本上是個被實踐證偽的話題了,只是PGC(專業內容生產者)往外擴了一點。視頻都是大型製作公司在做,短視頻其實也是小型機構偏多。個人用戶拿手機隨便拍拍,難以成為網紅。」

方軍認為,儘管商戶存在自己虛設點評、遊記等行為,但如此次曝光的大規模涉嫌造假行為,只有平臺方才能做到。

估值或打折

此次事件對於馬蜂窩的發展影響幾何,不同方面有著不同的觀點。

馬蜂窩若是上市企業,此事件或許對股價造成重創,但馬蜂窩目前仍在一級市場中尋求機構融資,而一級市場投資人與二級市場投資人的邏輯並不完全一致。

「從一級市場的角度,擬投者出現負面新聞,這種情況挺常見。」在李圓峰看來,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競爭激烈,當公司規模做大,競爭對手令自媒體發布黑稿以阻擊對方融資,或者一些自媒體自身謀求通過找大公司漏洞來博取關注度,這些事情是商戰中常見之事,作為資本,也有心理準備。

李圓峰表示,旅遊類社區(社群)可以按「日活+收入」估值,每個日活100~200美元。UGC生活資訊類點評在馬蜂窩融資中並非核心價值板塊。若馬蜂窩用戶數、日活、營收造假,這才致命。

而一位旅遊行業投資人認為,馬蜂窩是社區型的電商,一定是從DAU或者遊記數、點評數量出發,加上轉化率,得到購買量、營收數字,再折算出估值。該人士認為,更關鍵的是,要看本次事件是否會「影響到用戶信任」,即用戶的信任關係決定了以後會有多少人去消費內容。

「如果影響到用戶信任,這個起點的數字就發生了變化,重大的因子會被調整,過去的模型會被修正。如果投資人覺得普通用戶受到波及程度大,估值上會有打折,但應該會繼續支持。」該投資人說。

根據36氪的報導,馬蜂窩在3個月以前開始進行新一輪融資,領投方為騰訊,投後估值20億美元。據一位接近交易人士表示,本次融資本已到了「只是股權認購協議還沒籤」的階段,但是此次內容抄襲事件對融資進程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旅遊界資深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歸根結底,要看馬蜂窩的核心銷售能力。

「但客觀而言,與之合作的商家也是很聰明的,商家一方面會看表面數據來衡量是否洽談合作,一方面最終要看合作方的銷售能力即轉化率如何。如果馬蜂窩的合作夥伴還是在長期維持業務的話,那麼至少說明馬蜂窩還是具有一定實際的銷售能力的。目前,流量轉化為銷售的比例很低,有千分之一就已經不錯,有些只有萬分之一。」該人士說。

李圓峰提到,此事情,在財經媒體和創投圈傳播較廣,但面向普通公眾,或許知曉度並不高。作為馬蜂窩的用戶,李圓峰表示,自身從馬蜂窩的遊記與攻略上,還是得到了一些中肯的建議。


相關焦點

  • 馬蜂窩遊記網店標價千字200元 估值或因涉假打折
    原標題:透視馬蜂窩點評造假:浮腫的遊記近日,一家自媒體的連續爆料令OTA平臺馬蜂窩陷於空前的信任危機,爭議主要集中於馬蜂窩平臺上部分用戶評論涉嫌來自其他平臺的用戶評論,而用戶原創遊記系商戶軟文等。網店明碼標價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了解到,原創遊記按照千字200元計算,多退少補,客服在了解需求之後,將單子下到多個QQ群中,若有寫手接單,便將其推薦給商家,介紹方和寫手將各取一半收入。這類QQ群承接的業務不僅有遊記。
  • 網站內容造假背後的「生意經」
    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兩毛錢一條的快手、抖音評論到25元300字的小紅書筆記,再到各大點評類網站2元到6元不等的評論刷單,網際網路用戶內容造假成本極低,已成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對消費者的真實購物體驗造成了極大損害。馬蜂窩承認部分數據造假近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
  • 馬蜂窩是怎麼回應造假的?馬蜂窩承認存在虛假點評 已清理
    」隨後,馬蜂窩又回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稱,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針對自媒體指控馬蜂窩數據造假行為,馬蜂窩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
  • 馬蜂窩數據造假背後:CEO曾炮轟去哪兒網僱人寫評價
    最近,旅遊社區平臺馬蜂窩遭遇風波。這家以用戶分享旅行攻略起家、主打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平臺,被曝點評內容抄襲、造假。10月20日,一家自媒體發文,質疑馬蜂窩平臺上點評、問答等數據抄襲、造假。由此,雙方你來我往已「戰了幾回合」,一方表示證據確鑿,一方認為「明顯抹黑」。
  • 馬蜂窩回應造假怎麼回事?
    的文章走紅網絡,文章中大量舉證,質疑馬蜂窩旅遊網上的大量旅遊攻略、旅遊問答、旅遊點評都是水軍與機器人寫作而成,其中乎睿數據團隊提供的核心數據讓眾人看呆:馬蜂窩2100萬「真實點評「裡面有1800萬條是他們通過機器人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襲過來的。
  • 馬蜂窩被曝遊記內容存在抄襲
    的文章在社交網絡發酵,文章抓取的諸多數據信息表明馬蜂窩存在點評大量造假的情況,而點評造假的內容多來自諸多同行網站,並存在自建團隊撰寫虛擬點評的行為。22日早間,馬蜂窩正式發布聲明對此予以否認。原文章稱,數據團隊制定了嚴格的「抄襲」界定標準,最終在馬蜂窩上發現了大規模的抄襲造假現象。
  • 馬蜂窩被「捅」!刷點評犯法嗎?
    馬蜂窩是國內知名的自助遊分享社區,創立於2006年。其官網宣稱:馬蜂窩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億名旅行者,擁有超過2100萬條真實點評,3.82億次攻略下載。以真實點評為代表的數據,是馬蜂窩對外展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 我們調研了500個馬蜂窩用戶,發現它最大的問題不是數據造假
    核心觀點 1)馬蜂窩用戶基本不看點評,他們看的是攻略和遊記,因此數據事件對馬蜂窩用戶端沒有顯著影響。 2)用戶在馬蜂窩上只看不買,平臺變現是最大的問題。
  • 馬蜂窩回應85%點評數疑造假:與事實不符
    馬蜂窩平臺上究竟有多少真實評價成為了關注熱點。隨後,有馬蜂窩內部人士對媒體表示:「我們現在正在核實相關情況。我們正在等結果,然後將對媒體反饋。」10月21日晚間,自媒體「小聲比比」如約發布了第二篇直指馬蜂窩充斥殭屍和水軍的數據報告,從文末的「75頁完整馬蜂窩起底報告」中,可以發現馬蜂窩疑似存在評論搬運、遊記摻水、問答抄襲的現象。
  • 蟬遊記正式下線,UGC旅遊網站未來會怎樣?
    查無此人的蟬遊記。下線「我們遺憾地通知您:蟬遊記網站chanyouji.com及手機APP將於2018年10月31日下線。我們會保留您在網站上發布的所有遊記數據,請通過下方的連結進行備份下載。感謝您陪伴蟬遊記走過的時光,願您今後的生活也依然多姿多彩。」打開蟬遊記網站,赫然出現這麼一行字。
  • 「馬蜂窩」被捅了!
    馬蜂窩回應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稱,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22日上午,馬蜂窩發布聲明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
  • 馬蜂窩被捅了!
    22日上午,馬蜂窩發布聲明稱,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自媒體文章將不法商家的違規行為歸結於馬蜂窩,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嚴重不符。
  • 寫遊記拿千元大獎!歸隱田園中,《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開始啦!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我們準備好了千元獎金等待著你把桃花源的故事分享出來!「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同一內容發布在攜程、馬蜂窩、去哪兒三個旅遊攻略平臺就有機會獲得最高千元大獎!
  • 馬蜂窩回應點評數據造假:涉假帳號微少,報導事實嚴重不符
    10月22日消息,針對近日相關文章指控馬蜂窩點評數據抄襲造假的行為,馬蜂窩回應表示,自媒體文章所述的馬蜂窩用戶數量,與事實和第三方機構數據都嚴重不符。21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
  • 質疑馬蜂窩點評造假網文作者稱「經得起查」,馬蜂窩已起訴
    馬蜂窩被指點評數85%造假一事持續發酵。10月22日,自媒體文章作者「梓泉」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該篇文章數據基於「乎睿數據」團隊的70頁大數據分析報告,不存在任何利益輸送,將該針對馬蜂窩點評的數據分析公布於眾。
  • 馬蜂窩被"捅"事件追問:點評信息能否隨意"搬運"
    正義網北京10月26日電(見習記者郭璐璐)近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在網上引發熱議。隨後,馬蜂窩以涉嫌侵犯名譽權為由將該文章作者告上法庭。  這場馬蜂窩被指「點評多數抄襲」的事件,使得關於點評信息的使用爭議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 瘋狂的外賣刷單:大眾點評帳號0.42元 刷單教程40元
    記者發現,群裡有多個商家出來求「刷單」———比如,「我是商家,有刷外賣銷量的加我」「誰刷餓了麼,刷貨到付款的就行,我要的是銷量」,比比皆是;也有求刷「好評」的,隔三差五就有人吆喝,「有帳號寫點評的私信,要求廣州本地號」。  南都記者在該群發布「刷單」需求後,馬上就有人私信,稱可以「刷單」。
  • 馬蜂窩事件淡然收場,為什麼業內集體默不作聲?-虎嗅網
    馬蜂窩也顯得非常謹慎,除了對事件的一則聲明,暫停對外任何發聲,媒體採訪到的唯一一條CEO陳罡的回應,還是在馬蜂窩照常舉辦的聖地巡禮發布會上堵來的。兩天之後,迅速刷爆網絡的這份調查報告像是丟入大海的巨石,巨大水花之後很快又恢復平靜。
  • 終於有人捅了「馬蜂窩」!網際網路公司有幾個數據是真的?
    金羊網  作者:蔣夢娜  2018-10-22 10月20日,一篇名為《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爆文刷爆了朋友圈。
  • #遊記# 藍寶石公主號乾貨型遊記
    CEO點評:本文作者曾經寫的遊記被我們評為精華遊記,獲得過1000元代金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