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中國最帥天團完整視頻
▽
在這國慶閱兵式和群眾遊行隊伍中
你知道有多少個海寧人的身影嗎?
報姐今天給小夥伴們做個集合
驕傲!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
王煜棟是海寧市許村鎮莊灣村00後軍人。
王煜棟參與國慶閱兵集訓。左一為王煜棟
王煜棟
海軍徒步閱兵方隊英姿
▽
昨天上午,王煜棟的爸爸王雲松、媽媽陳美英和近百位人武機關幹部、專武幹部和民兵連長一起,來到海寧市人武部,觀看國慶大閱兵,他們期待能在隊伍中看到兒子的身影。
一片綠軍裝中的王煜棟父母
媽媽陳美英告訴報姐,兒子身高182釐米,2000年生,個子高,性格卻很內向,2018年9月入伍。當時高考完正準備到杭州師範大學報到,民兵連長多次來家裡宣傳徵兵政策,兒子也想去部隊鍛鍊下自己,於是毅然報名參軍。
應徵入伍時全家人合影
入伍後,因吃苦耐勞、素質過硬,王煜棟被選入閱兵方陣。「兒子去了部隊後只能周末聯繫一次。」最近一次見到兒子還是在閱兵訓練紀錄片中。
王煜棟爸爸王雲松說,兒子是海軍,新兵訓練結束後經過了在大連和北京的多輪集訓和篩選,最後才被選拔參加此次大閱兵,很是不容易。
「我們就一直盯著電視,等著兒子的身影從天安門城樓前經過。」這一天,王煜棟的父親已經期盼了八個多月時間。
陳美英說,這次看閱兵儀式比以往更讓人激動。雖然海軍方隊匆匆而過,陳美英沒看清自己兒子,但他表示自己拍了很多照片也錄了影。「很為兒子驕傲,也有點想他。」說話間,陳美英雙眼已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戴超奇,長安鎮(高新區)金港人。
在上午盛大的閱兵式中,海寧除了海軍方隊的00後小夥王煜棟參加,還有一位來自長安鎮金港村的90後小夥戴超奇也參加了空軍方隊。
空軍方隊
報姐隨後聯繫到了戴超奇的爸爸戴忠輝。戴忠輝告訴報姐,兒子是1992年出生,2011年高考結束之後去當了空軍。
在部隊一年半時間,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戴超奇成功考入空軍工程大學。學校為全國重點大學,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是空軍專業技術最高學府。
戴超奇去年從學校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空降兵。「第一年進部隊,兒子就拿到了優秀士兵榮譽。後來還曾獲得過旅嘉獎。」談起兒子戴超奇,戴忠輝語氣透露出自豪。
戴超奇的爺爺和叔叔都曾當過兵,所以戴超奇深受影響,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今年3月,戴忠輝得知了兒子參加閱兵儀式選拔。「兒子當時告訴我,當軍人,如果不能在戰場上灑熱血,就一定要去天安門參加一次閱兵儀式。」
戴忠輝說,「兒子在部隊一直都是一名優秀的軍人,什麼都衝在前。這次閱兵雖然艱苦,但他和我說過,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雖然知道兒子入選閱兵儀式,但是當時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下來。」直到一個月前,戴超奇完全確定參加閱兵之後,戴忠輝才欣喜地告知了身邊的親朋好友。
昨天一大早,戴忠輝也早已守候在電視機前,認真地觀看著閱兵式直播。收看完大閱兵後,戴忠輝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激動地說:「大閱兵很有氣勢,我很高興自己兒子能參加這次閱兵,我為他驕傲!」
在群眾遊行方陣中
有幾位海寧姑娘小夥的身影
有幾位是2018屆海高畢業生
目前都在北京讀大二
昨晚,報姐聯繫到了他們
一起來聽聽他們訴說昨天不一般的經歷
潘一菲是北京體育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家住海寧市海洲街道。昨天早晨,他和同校400多名學生組成的自行車方隊在天安門廣場遊行。
「我們組織了一個很大的自行車方隊,我在外圍繞滑著騎自行車,電視上還出現了我的鏡頭。」
↑黃框標註的是潘一菲
北京長安街上熙熙攘攘的自行車流,是屬於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少男少女撥響車鈴穿梭而過,仿佛時光倒流,開啟了第一段情境式行進「青春萬歲」。
潘一菲和隊友的遊行在11點40分左右,他們一邊按著特定的行走圖案從廣場東華表到西華表前進,一邊向觀眾揮手。這段表演雖然只有3分鐘,但傾注了他們不少的心血。
28式自行車↓
「我們經常排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甚至暑假我們也留在學校練習,只回家了2個星期。」潘一菲說。
10月1日凌晨2點半,潘一菲就隨著學校大隊伍出發前往天安門,大約5點半光景到達了天安門廣場。一夜沒睡,他的心中很是激動,「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青春之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青年始終是先鋒力量。這或許就是我們方陣的含義吧。」
帶著「老朋友」28式自行車,伴隨著《青年友誼圓舞曲》的背景音樂,他踏上了長安街的石板路。巍巍的天安門,歡樂的自行車鈴,這群年輕人為祖國慶祝生日的熱情久久不能褪去。
潘一菲
說起昨天的國慶閱兵式,20歲的袁嫣難掩一臉激動。「太震撼了,十裡長街、戰機翱翔、新型裝備……習總書記還向我們揮手,所有人都情不自禁揮舞著手、歡呼。」
袁嫣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學生,家住海洲街道,她所在的方陣是「眾志成城」遊行方陣。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災難是悲痛的記憶,但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中國人民給民族和國家鑄就奮勇前行的力量。
這個方陣是第十六方陣,有人大師生1413名,有參與抗擊非典的醫護工作人員,有參與汶川重建的解放軍和救援隊員、消防指戰員,有醫療隊員、志願者。當天,袁嫣穿著統一服裝,圍著彩車,邊揮舞紅旗邊喊「祖國萬歲!祖國萬歲!」
「我們還唱了兩首歌,一首是《江山》,一首是《北京歡迎你》。」
上學期,袁嫣毫不猶豫地報名了遊行方陣,整整77天時間,一次次拉練,現在看來,都是難忘的記憶。
袁嫣左二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等到真的站在了長安街,真的面對著天安門城樓時,這3分鐘的時間,成為袁嫣20歲彌足珍貴的回憶。在上場前,她還殷切地叮囑家人朋友,「我在第16方陣倒數第三排從左往右第十三個,大嘎記得看電視找我!」
旭日東升,朝陽映照在肅穆的天安門廣場,映照在徐秉誠年輕的臉龐上,他的心中燃起了一片豪情。
徐秉誠
徐秉誠是中國地質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大二生,家住鹽官鎮郭店村。「2009年的時候,我堂哥作為部隊的一員,參加了閱兵,沒想到10年後輪到我了。」
徐秉誠所在的群眾遊行方陣叫做「圓夢奧運」方陣。遊行隊伍唱響《北京歡迎你》,「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懷容納天地……」熟悉的旋律響起,把人拉回2008年的盛夏,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
「我在隊伍裡吹喇叭,負責調動大家的情緒。」今年6月,徐秉誠報名了群眾遊行,8月1日起開始訓練,每周基本上一次大練、一次小練。方陣裡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以及海澱區的群眾,訓練時間雖短,天氣雖炎熱,經常熬夜練習,但大家都全力以赴。
10月1日的前一晚,徐秉誠興奮得幾乎整晚沒睡,從晚11點到凌晨2點,他就眯了一小會兒,緊接著就乘地鐵專列前往王府井大街了。「還沒上場前,我有些困;但上了場,我整個人瞬間清醒了,和平時彩排完全不一樣,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
「我還見到了2008年的許多奧運冠軍,他們站在彩車上向我們揮手,真是太興奮、太自豪了,」徐秉誠笑著說,「遊行結束後,我馬上去看回播。可能唯一的遺憾就是在直播裡,沒看到我的鏡頭吧,希望以後還有機會。」
昨天的合唱方陣中,也出現了一名海寧學子的身影,他叫蘇浩。
蘇浩
蘇浩今年19歲,海寧市實驗小學畢業,初中高中在杭州完成學業後,目前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
在經歷了昨天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後,他在朋友圈裡寫道:
7月18日開始訓練,之前還抱怨喪失假期,但昨天經歷的一切真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回憶了,唱到後面《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真的感動到哭,之後的《歌唱祖國》觀眾們也一起大合唱了4遍,真的民族自豪感爆棚,我愛我的祖國。
報姐聯繫到了蘇浩的媽媽杜玲娟,她告訴報姐,蘇浩性格比較活躍,平時就在班上擔任班幹部。蘇浩參與的合唱方陣要需站立6小時,很考驗體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與合唱方陣的共有80餘名隊員。「我們當然是支持他,昨天也一直在看直播,不過人太多鏡頭裡沒有看到他。」杜玲娟說。
報姐了解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還有一名海寧學子,也參加了這次群眾遊行,他叫周哲越。
昨天,他身穿綠衣出現在了群眾遊行隊伍的「關鍵抉擇」方陣中。
在昨天國慶閱兵,「圓夢奧運」方陣的彩車上,多名奧運冠軍亮相,其中就有我們海寧人的女兒吳敏霞。
吳敏霞(右三)
「北京歡迎你」,熟悉的旋律把我們拉回到2008年的那個盛夏。冼東妹、鄒市明、吳敏霞、吳靜鈺、仲滿、杜麗等奧運冠軍乘上了彩車。
吳敏霞的老家在海寧市丁橋鎮新倉村曙光片。如今她的老家已經被打造成「吳敏霞經歷展展館」。
「跳水皇后」吳敏霞↓
--
據了解,本次群眾遊行以「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行主體部分分為「建國創業」「改革開放」「偉大復興」三個篇章,約10萬名群眾參加。其中有70組彩車組成36個方陣,另有3個情境式行進,沿長安街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核心區。與以往整齊劃一行進的模式不同,今年國慶的群眾遊行處處透著自由、生動、歡愉、活潑,街舞、輪滑的出現,一次次沸騰了廣場。
海寧有這麼一批老兵
在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上
他們是參與者
成為方隊中的一員
走過天安門
……
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他們依然記憶猶新
觀看了昨天的國慶大閱兵後
他們難掩激動
向報姐講述了當年那段無上榮光的歲月
在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大閱兵上,5名海寧籍潛艇兵李國元、顧建興、洑新德、葉林松、沈文海參加了海軍水兵方隊。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0月1日,家住海洲街道李國元注視著電視直播,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鮮為人知的是,55歲的李國元曾參加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閱兵儀式。從參加儀式的戰士變成觀看儀式的觀眾,李國元同樣內心激情澎湃。
1983年9月李國元經過層層體檢,成為海軍某部隊的一員,和他一起成為海軍的還有海寧其他5位戰士。
李國元回憶,也是在那時,訓練教官告訴他們,接下來3個月其實也是一場「選拔」,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閱兵儀式選拔接受檢閱的官兵。
左起葉林松、李國元、濮新德、顧建興、沈文海
1500多人,只選拔出370人,可謂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拿到「入場券」。光練得好還不夠,還得體型符合嚴格標準,身高達標,手臂太長、肩膀太寬……整體不協調都會被刷下來。
沈文海記得「選拔的要求很嚴格,首先就是要身材勻稱,五官端正,身高要在165釐米到175釐米。」最終,來自海寧的5人被選中。
顧建興,當年也是一枚妥妥的「小鮮肉」。↓
沈文海↓
年輕時候的李國元,英姿颯爽。↓
1984年5月1日,李國元一行5人所在的海軍水兵方隊統一整隊從青島坐火車前往北京,來到位於北京昌平沙河機場的閱兵村,展開訓練。
「當時我們在機場上搭了帳篷訓練,腿上要綁沙袋,踢正步邁出每一步是75釐米,腳要離地25釐米,還要拉線。」沈文海說,「早上都要先在太陽下站隊列一個小時,每天都是練習基本功、走隊列、踢正步,最後都要曬成非洲人了。」
葉林松,當年訓練他們就在第七村。↓
閱兵村的訓練從住帳篷開始,每8人住一頂帳篷。每天早上6點起床、出操一個半小時,用過早餐,開始訓練一天,晚上還要加練。在閱兵村期間,一方面需要「兩橫三縱」的要求,無論在操場、食堂還是衛生間,兩人並行保持一線,三人同行要列縱隊;另一方面需要戰士走正步的時候要有「踢腿一陣風,扎地一個坑」的氣勢。
正逢北京夏季,「穿著皮鞋腳底都是水泡,訓練的強度很大,一個月會磨破三、四雙鞋。」李國元記憶猶新,看著自己手上的老繭,這些都是訓練之時握槍握出來的。訓練很苦,來自海寧的5人相互鼓勵、分享經驗,刻苦訓練,為的就是亮相天安門的那刻。
當時參加水兵方隊的紀念。↓
回憶起當年的閱兵現場,李國元很激動,他還能回想起竭力的那句高喊:「首長好!」「為人民服務!」
沈文海記得,「當時水兵方隊衣著是上白下藍,在所有方隊中很顯眼,收穫觀眾的掌聲最熱烈。」當海軍水兵方陣踏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走過天安門。聽到來自群眾的歡呼和掌聲,讓他們覺得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李國元說,這是一種榮譽,刻骨銘心。
時至今日,這些來自海寧的老兵們常常聚會,回憶那段戰友情。
其實在1983年入伍的海寧人裡,有一名空軍,他叫張建忠。同樣是在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上。他也是參與者。和5名在水兵方隊的海寧人不一樣的是,張建忠的任務是保障空中梯隊順利通過天安門。
「光榮」是張建忠參與閱兵的最大感受。
據張建忠回憶,那年的空中梯隊是從河北遵化機場起飛,而他擔任的標圖員一職的任務就是保障引導空中梯隊順利抵達閱兵現場。「我們當時訓練的要求是準時到達,一秒不差。」要完美呈現閱兵時想要的效果,是場下一遍又一遍重複枯燥的訓練。
其實還有小夥伴陸續給報姐報料
這些年參加了國慶閱兵的海寧人
或許一時沒有辦法完全知道他們的故事
但他們,是海寧的榮耀
為他們
記者:王家維、胡曉琳、陳奕新、戴震寧
編輯:戴震寧
知道更多精彩上大潮APP(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