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以此來形容蘇州和杭州兩座城市的秀麗和繁華,其實江南文化區還有一座美麗的城市,隋唐時期因為京杭大運河的貫通而成為「發達城市」,直到清代仍然富甲一方。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是我國古代三個偉大工程之一,它南起今天的杭州,北至今天的北京,同時貫通了黃河、海河、錢塘江、長江和淮河水道,它的通航帶動了沿線眾多城市的飛速發展,受益最大的是揚州。隋朝的時候,楊廣非常喜歡揚州,這座城市在實際意義上和陪都無異。
近代對外貿易主要走海運,古代內貿居多,內河運輸是主力,京杭大運河是溝通王朝南北的經貿要道,揚州從隋朝開始足足繁榮了一千多年。
水路的暢通使揚州成為鹽業之城、園林之城,揚派盆栽藝術也因為城內有錢人眾多而得以快速發展,並形成獨特的流派,在國內盆栽藝術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從唐代開始,揚州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處,唐代才子杜牧的詩作中,很大一部分和揚州有關,他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寫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一句就是瘦西湖的旅遊宣傳語。
這一切都和城市的發達有關。如果沒有京杭大運河,揚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許都是普通城市,杜牧也就不會到這裡「蹉跎歲月」,自然不會留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之類的傳世佳句了。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條京杭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其中從瓜洲到灣頭全長大約30公裡,沿途分布著眾多歷史遺址和人文景觀,遊客也可以乘船沿河遊覽,感受揚州城的歷史底蘊和城市新貌。
雖然聲名在外,古運河揚州段的旅遊人氣並不是很旺,大多數遊客更喜歡到東關街、個園、何園、瘦西湖等景區。
古運河五臺橋北側,靠近高橋路一側有座亭臺,上書「帆廳」兩字,下面的石碑刻有「南巡御道」四個大字,臺前的御道是專門為康熙皇帝南下江南修的。亭臺前面繁花似錦,旁邊綠樹婆娑,後面是緩緩流淌的古運河,不盡詩情畫意。
大運河旁的麥粉廠前身是高郵裕亨康記麵粉公司,1931年因水災而搬遷到揚州,並興建了這座麥粉廠。
這座建築為磚木結構,外觀像一座碉樓,總體顯得洋氣,如果不看介紹,很難想像曾經是一座工廠。
揚州麥粉廠是我國近現代工業的代表性建築之一,目前是機構的辦公室,遊客並不能深入內部參觀,但可以拍攝建築物的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