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莆田商幫:壟斷多個行業 醫療系僅是一個分支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5月10日,忠門鎮豪宅林立,不少人在豪宅一層租下門臉房,經營家具建材。新京報記者 朱自潔 攝

  5月10日,在莆田市北高鎮埕頭村,正在建設的莆田國際珠寶產業園。 新京報記者 朱星 攝

  5月11日,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裡面有大量莆田人從事經營活動。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魏則西事件」將莆田系推到了輿論的風口。而掌握著全國80%民營醫療市場的莆田醫療系,僅僅是莆田商幫中的一個分支。

  記者在福建莆田實地走訪發現,除了民營醫療,莆田商幫還壟斷著其他多個行業的市場份額。比如,以忠門鎮為主的建材系,以北高鎮為主的黃金珠寶系,以常太鎮為主的重慶雞公煲系,等等。

  通過地域和血緣構成的宗族文化,莆田商人大都以家族為單位,一旦發現商機就會以「傳幫帶」的形式帶動周圍的親人朋友一起做,並慢慢打通所在行業產業鏈上下遊。逐漸形成了「一鎮一產業」的抱團經商模式,活躍在全國各地。

  經商,是莆田人的傳統,在當地有句老話,「無莆不成市」。

  記者以莆田系忠門鎮的建材幫為採訪樣本,試圖還原莆田商幫從外出求生到發家致富的路徑。

  忠門人是莆田最早走出家門的商人群體,據統計,莆田人大約佔據了全國70%的木材市場。

  為了生計外出

  建材幫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

  家住福建莆田東埔的李國寶,被孫輩們稱為忠門人走出家鄉闖碼頭的「活化石」。

  「我1972年就開始走出家門,當時才20歲出頭。」5月10日晚間,67歲的李國寶在其家中對新京報記者講述了他的發家史,「當時家裡吃不飽,為了不挨餓,只能跑出去。」

  東埔鎮原屬於莆田市忠門鎮,1997年,忠門鎮一分為四,除了保留原來的忠門鎮外,增設山亭、東埔、月塘3個鄉,2000年,東埔撤鄉設鎮。

  雖然在行政劃分上東埔已經不屬於忠門鎮,但李國寶一直還是以忠門人自居,其個頭不高,戴著眼鏡,皮膚黝黑,寬闊的肩膀微微前傾。

  「當時出去就是做蒸籠,挑著工具擔。」李國寶稱:「這是我家祖傳的手藝,我爺爺是做蒸籠的。」

  據《莆田縣誌》推算,忠門鎮的蒸籠工藝始於明代中葉。雖然有祖傳的手藝,但走出去最初的原因,多位商人都稱,是為了生存,沒得選擇。在莆田,像這樣依靠著一門手藝出門闖的,除了忠門鎮,還有做珠寶黃金首飾的莆田北高鎮,該鎮被稱為「中國珠寶黃金之鄉」;東莊鎮也是依靠陳德良發現的一個治療痔瘡的偏方開始走街串巷,最終衍生出了今天龐大的民營醫療體系。

  據李國寶稱,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對人口遷移管理得很嚴格。一旦在外地被發現外鄉人身份,就會被「遣返」。

  那個時候出門之前,要先去大隊開一個證明,上面寫著「某某出去做蒸籠」之類的,就算是一個通行證明。

  「先去的江西南昌、九江,再到武漢、北京。全中國我都跑遍了。」李國寶笑著說,為了防止暴露外地人身份,自己和同伴走在同一條路上時,都會一個走在路東,一個走路西,防止一說話,用了鄉音,被當地人發現。

  李國寶介紹,當時,全國別的地方的蒸籠是柳木的,他們做的是福建這邊特有的杉木,蒸出來的饅頭更香。「挨家挨戶推銷,按他們的要求的大小做,像那種蒸小籠包的,一個三四塊錢,大的可能一兩百。」李國寶說著張開雙臂比畫著。

  對於收入,李國寶稱,當時一年能賺到1800塊就很好了。

  李國寶稱,那時候,想的就是怎麼吃飽飯,從來沒有想過商業兩個字。更沒有想過,自己的後輩們,如今會在全國的木材、瓷磚、衛浴、不鏽鋼等建材行業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

  至於彼此間的競爭,李國寶不願意多聊,其稱,建材市場規模很大,而且都會和廠家約定好,像一個小一點的城市,一個品牌只有一家代理商。「大家都很重義氣,都是一個地方的人,有什麼問題一起溝通」。

  一位忠門商人稱,出現競爭矛盾了,都有幾個行業的老師傅出面,他們不一定最有錢,但有聲望,一般情況下會居中調停。莆田人講的是能者生存,做不起來還可以退下來到老鄉那裡一起幹,這樣的人才很受信任和歡迎。

  靠木材生意起家

  「改革開放」之後,商業政策逐步放開,忠門鎮的人離開家門的越來越多。

  李國寶稱,1979年,他帶著隔壁家的一個年輕人一起來到北京做蒸籠。晚上住在郊區,白天坐車到城裡。3年之後,李國寶陸續把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帶出來做生意。開始做木材生意。

  「當時,我主要在湖南、福建等地找原材料,發貨到北京,孩子們在北京負責加工銷售。」李國寶稱。

  李國寶介紹,忠門人做一個行業,是會打通整個產業鏈,有的尋找原材料,有的進行運送,有的做加工,有的銷售。整個產業鏈上都是我們的人。

  忠門人帶著木材進京,還被當時的媒體報導記錄了下來。據《法制日報》1994年的特刊曾發表的《「遊擊隊」與「正規軍」的較量——記莆田農民躋身全國木材市場的歷程》中報導,1982年春,莆田人從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大批運松木到北京。

  當時的北京正在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

  1985年,國家開放了南方集體林區木材市場,允許林農和集體的木材自由上市,實行議價議銷。

  《法制日報》的前述文章稱,1986年春,1000多名忠門人就到雲南思茅、大理等地,分割包圍各地主要產材縣和部分國有林業局的經銷部門,通過「拉關係」、「走後門」,包銷了當地的大部分木材。1986年3至10月,忠門人平均每天發運一百個車皮木材,為北京亞運場館建設輸送了大量木材。

  不過,在當時,木材還屬於國家重要生產資料,並不允許個人或未取得許可的單位經營、倒賣。

  帶著木材進京的忠門人遭遇了政策難題。

  《法制日報》的文章中,記錄了忠門人的解決方法:1985年底,忠門商人帶著從莆田開具的外出許可證和當地工商部門核發的「經銷竹木製品及半成品或南方木材」的營業執照,和曾有過業務往來的中國農建公司北京分公司達成「掛靠」協議:由莆田人組織木材資源,尋找經營場地,自行銷售,每戶每月繳納1200元管理費和百分之三的營業稅。農建公司北京分公司則為莆田人經營代籤合同,蓋租地章,提供銀行帳號和發票。

  除了從南方運木材外,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莆田人湧向大興安嶺,把過火的木材全都買下來、運出來,從中賺了大錢。

  李國寶稱,莆田人中從事木材行業的,又大部分是忠門人。時任福建省省長蘇樹林曾在2013年稱,據統計,莆田人大約佔據了全國木材市場70%的份額。

  「傳幫帶」下遍地開花

  莆商闖市場往往是「一個人帶一家人、一家人帶一族人、一族人帶一村人,」2013年,蘇樹林在莆商回鄉創業大會上講話時總結道,於是便有了忠門人制蒸籠、東莊人辦醫院、榜頭人雕紅木、北高人打金、江口人做電子表,形成了親友相幫、協作互補。

  李國寶稱,最初大家都是和熟人一起出去,也更放心。掙了錢都是平分。

  一位不願具名的忠門商人表示,由於獨特的村文化衍生出最開始的傳幫帶文化。

  莆田當地一位官員也告訴記者,當地宗族觀念比較強,所以出去做生意,一般都是帶著親戚或者要好的朋友一起,而結婚嫁娶,早前一般都在一個村子或鎮子內。

  蘇樹林曾總結莆田人過年回家必須做的幾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回家娶妻。「莆田人講,出去錢掙得再多、官當得再大,也要回莆田娶妻。」

  「獨特的姻親關係導致了一個鎮一產業的現象出現。」鄭國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鄭國賢是莆田當地人,當忠門鎮還是忠門鄉時,其就做過該鄉的副鄉長,之後也曾在北高鎮任職。鄭國賢目前是莆田市委宣傳部調研員、福建省作協主席團成員。1997年,鄭國賢完成長篇報告文學《漂迫的家園》,該書描述了莆田忠門人走出家門創業的歷程。

  1991年李國寶和子侄們,從木材行業轉向瓷磚批發。

  「當時是四川那邊的瓷磚生產廠家,願意給我們墊資開店,賣他們的瓷磚,從那時候起,全家人就都轉型做瓷磚生意,一直做到現在。」李國寶稱。

  目前,僅在北京,就有許多忠門商從事建材貿易,他們主要集中在東三環外的十裡河閩龍,以及昌平地區的回龍觀建材城。

  在十裡河地區的「閩龍陶瓷總部基地」,是北京最大的陶瓷專業市場,市場商戶百分之八十來自福建,其中大部分來自莆田市。

  來自莆田忠門鎮的陶瓷經銷商戶張林(化名)大部分同鄉從事陶瓷衛浴、不鏽鋼、瓷磚等建材等行業。「莆田人在外做生意多『傳幫帶』,使得莆田的產業分布呈片狀,」張林的老家村子裡大部分人從事陶瓷行業方面的生意。

  張林和很多老鄉一樣,在「傳幫帶」的商業模式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當初張林由同村人帶著入行,自己生意做大後,再帶親戚朋友入行。如今,在張林的帶領下,張林的大部分親戚都在從事陶瓷生意。

  張林最初跟著父親做建築材料生意,2001年左右,陶瓷生意火爆,張林決定跟隨同村人做陶瓷生意。

  「佛山人做瓷磚,我們莆田人賣瓷磚,」張林介紹,其老家所在的忠門鎮的同鄉多從事建材、陶瓷、木材、鋁合金等建材行業。「都是一帶三,三帶五,金字塔一樣慢慢發展壯大。」

  「關鍵是看一個地方的氛圍,你周圍的人做什麼,你可能就會做什麼生意,」張林說。

  「從無到有」的莆田商人

  李國寶的轉型做建材只是忠門鎮商人的一個縮影。一位忠門商人表示,開始做木材生意時,國家正致力於推動城市基礎建設,是個很好的時機。

  對於莆田人為什麼可以在一個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李國寶分析稱,主要是走出家門早,在改革開放之前就開始全國跑,積累了經驗,大家抱團發展,上下遊都有我們的人,發展的快;還有就是能吃苦,敢幹。

  對於現狀,該商人稱,現在市場整體規模在縮小,意味著進入全面轉型時代,金融業、IT業等都是選擇的方向,「大家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人脈、資金儲備等因素而做不同選擇。」

  同為忠門人的北京通廈投資開發集團董事長陳春玖,早先在京、津、冀從事木材經營,1996年也向建材業轉變,在北京建設了建材城、綜合市場、家居與花卉市場等。

  北京京奧港集團董事長王子華,同樣來自於莆田忠門,其於上世紀80年代初到北京,從木材生意起家,1996年成立京奧港集團,業務向鋼材產業轉型。2000年涉足金融領域,投資了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首汽集團。2014年,京奧港集團旗下的北京京奧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進軍能源行業。此外,王子華還涉足了融資租賃和基金行業。

  1983年開始創業的忠門人郭加迪,成為了忠門人中的一個「另類」,其1989年前往匈牙利,從事國際貿易,並於1994年進入鞋業。1999年,郭加迪又進入房地產業。

  蘇樹林曾稱,莆田人「精」在無中生有。莆商善於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在一窮二白的地方,創造了「無醫生醫、無木生材、無金生金、無鋼生鋼」的商業奇蹟,湧現出一批「醫藥大王」、「木材大王」、「珠寶大王」、「鋼鐵大王」。

  67歲的李國寶已不再擔心操心這些:「現在都是孩子們做主,我主要在家養老。」2006年,李國寶也在家鄉建了一棟大房子,有一個簡單的庭院,一樓牆邊還有一個小假山。

  這也符合莆田人另外一個特點:回家建大房子,光宗耀祖。這一點,從東莊鎮、忠門鎮和北高鎮的房屋中都能看到,一棟棟4層甚至更高的別墅密密麻麻矗立在各個鎮上。

  ■ 對話

  「莆田系需要脫胎換骨」

  就莆田系和莆商在當下遇到的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他表示,莆商和莆田系是社會商業資本發展的產物,但莆田系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同時,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新京報:莆田商人多是家族式、抱團地發展模式,你如何看待這種商業關係模式?

  周民良:利用當地資源,親朋好友結夥做生意,在我們國家很普遍。因為本地資源有限,把本地的親情、關係等資源與資本結合起來,開拓不同的市場,這種抱團的發展呈現出集群式、專業化的商業模式,是利用市場機制。

  就莆商的發展來看,有其成功的地方。但是這種模式中存在非規範的地方,政府應該加強管理,給資本套上專業化、規範化的龍頭。

  新京報:「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有網友質疑放開醫療等領域的民營經濟的發展方式,對此你怎麼看?

  周民良:不光是網友有這樣的看法,也有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現在的一些經濟領域,任何民營經濟都可以參與。資本本身追求盈利和回報,但如果為了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逾越法制的紅線,如果不監管的話,就會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不管是民營資本還是國有資本,關鍵在於能夠提供好的服務。政府在其中應該制定透明的機制和規則。

  新京報:對於這次事件中莆田系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你怎麼看?

  周民良:莆田系是商業和資本的產物,對整個國家的某類醫院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莆田系發展利用了市場經濟的基礎,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至少醫療領域如此。有些問題莆田系醫院本身需要反思一下,但是政府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

  過去很多年,很多問題的出現多是政府監管不到位,政府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市場化本身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是醫療、教育等領域與民生息息相關,政府的監管更為重要。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這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的服務,這些服務在任何國家都有嚴格的規範,我們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

  目前除了政府要加強監管,為了適應未來,莆田系需要聽取公眾的批評,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具體來說,莆田系需要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專業化水平等。

  【記者手記】

  沉默的莆田商幫

  在外界眼中,莆田系成為了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從事醫療行業的莆田人的代名詞。但從事醫療行業的,只是莆商中的一部分人。

  2015年12月落馬的福建省前省長蘇樹林,在2013年「歡迎莆商回鄉創業大會」上稱莆商是閩商的精英,並歷數莆商從事的行業,從北高鎮珠寶、東莊鎮的醫療到忠門鎮木材。

  不過,相較於莆商走出家園之早和取得的成績,莆商一直躲在輿論關注的背後,除了莆田醫療系,其他行業的商人鮮被外界關注。

  在魏則西事件中,莆商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僅僅是風口浪尖地醫療系,其他從事木材建材、珠寶黃金行業的商人,面對記者的採訪也都諱莫如深,還未等發問就直接掛掉電話。

  一位商人稱,最近氣氛比較緊張,整個莆田系都受到輿論的關注,大家都不願意出來說話,怕成為眾矢之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害怕得罪莆田醫療系的人。或許還因為,熱點總會被新的熱點取代。

  相較於外界輿論的關注,以及來東莊鎮探訪的一波又一波媒體,莆田顯得很安靜。

  從某種意義而言,莆田也算是一個外出打工人口居多的城市,只是,很多打工者成為了老闆。雖然豪宅林立,但像東莊鎮、忠門鎮、東埔鎮,家中都是留守老人居多。

  當地計程車司機表示,莆田平時不堵車,一到過年或者清明,外地的莆田人都開車回鄉後,城市就開始擁擠。

  在莆田開計程車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短短幾天,記者就遇到3個來自江西宜春的計程車師傅。其中一位司機表示,開計程車現在賺不了錢,他打算也開個網店,從安福點商城拿貨賣鞋子,「一雙有100塊的利潤」。

  經商的風氣也致使莆田民營經濟發達,2015年1-10月,非公經濟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0.6%,是莆田工業的主要支柱。一位政府官員表示,莆田這邊是民間比政府有錢。

  2013年,莆田市政府召開莆商回鄉創業大會,希望在外的莆商能夠回鄉創業。

  新京報記者 朱星 侯潤芳 發自福建莆田、北京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商幫:潮商、浙商、閩商,哪一個才是中國第一商幫?
    文:荏苒眾所周知,中國商幫歷史悠久。其中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廣東(珠三角和潮汕)商幫、江右商幫、龍遊商幫、寧波商幫是為十大商幫。歷史上,中國主要有4大商幫:粵商、浙商、晉商以及徽商。
  • 除了莆田系民營醫院,閩商還深刻影響了哪些行業
    掌握全國80%的民營醫療市場的莆田系,眼下已成「無良斂財」的代名詞。
  • 起底莆田系醫療商:四大家族詹陳林黃 規模遍布全國
    莆田系大起底  莆田 (中國) 健康產業總會於 2014 年6月28日在莆仙大劇院成立,號稱全球最大的健康產業聯盟組織,據悉,旗下擁有全國 8600 多家民營醫院會員,提供 100 多萬醫護人員就業,年營業額達到 2600 億人民幣,該聯盟的成立被行業譽為中國民營醫療發展史上重要的裡程碑。》》
  • 起底新三板莆田系企業:百度為頭號廣告供應商
    據網易財經對華韓整形和祥雲醫療兩家新三板莆田系掛牌企業的梳理發現,在其高額廣告費用支出上,百度牢牢佔據著頭等廣告供應商的位置。   因參考百度搜索結果,罕見疾病滑膜肉瘤患者魏則西在「莆田系」醫療企業承包的腫瘤科室內接受了國外早已淘汰的生物免疫治療,最終過早離世。
  • 浙江溫州人、福建莆田人和廣東潮汕人,哪個地方最會經商?
    其實嚴格來說,在福建的話,閩南商幫的整體實力和名氣可能會比莆田商幫更甚一籌。不過既然此處羅列的是莆田商幫,我們就以莆田為例進行分析。福建莆田人莆田商幫一直是一個很低調的商幫,在「WZ西事件」之前,福建省外聽過莆田幫的應該比較少!但是事實上,「莆田的東莊醫療系」只是莆田商幫中的一個分支!這個無法代表整個莆田商幫。
  • 移動醫療可解莆田系之痛?
    以莆田系的民營醫院為例,其主要從事的是整形美容、男科婦科等消費級醫療,對於他們來說,獲取用戶的渠道非常重要,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個大的平臺可以像百度這樣迅速定位到有整形、看男科需求的人群,一大波莆田醫療機構,依賴百度的導流,賺得盆滿缽滿,但在移動網際網路下的今天,過度依賴搜尋引擎導流成為莆田系民營醫院與百度決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 莆田系「遊醫」何以遍布中國
    而撒下鋪天蓋地廣告的這些醫院多屬於福建莆田人,他們壟斷了中國八成的民營醫院,並從中獲益頗豐。一、莆田系傳奇:從「遊醫」發展到壟斷中國民營醫院1、莆田系在中國民營醫療市場舉足輕重:6萬莆田人從事醫療行業,壟斷八成民營醫院雖然是從治療皮膚病的遊醫起家,但在中國的民營醫療市場,「莆田系」可以說是廣為人知。
  • 百度對戰莆田系醫院
    有消息稱,百度的一個關鍵詞,點擊一下竟然收費999元,這徹底激怒了莆田系醫院。  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上述通知曝光後,百度股價連續下跌,最近一周股價跌幅近4%。  莆田系壟斷八成民營醫院市場  普通人很難理解,僅僅莆田系醫院停止投放廣告,何以給百度股價如此重創?
  • 中央軍委調查京武警二院 幕後「莆田系」浮出
    經查,武警北京二院在百度信譽檔案中,其聯繫人的郵箱共註冊67個網站域名,多個網站現已無法打開。據悉,武警北京二院的生物醫療中心幕後投資者為莆田系的康新集團,且這個集團「不少業務來自於從部隊醫院承包科室」。  「莆田系」與部隊醫院合同曝光
  • 莆田系藝星醫美陳氏兄弟發家史:賣醫療器械起家 涉足地產金融等領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醫療界,莆田系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兩年前的魏則西事件,莆田系招致了更多質疑聲。如今,一提起莆田系,人們往往想起的是過度醫療、暴利等。公開資料顯示,藝星醫美的前身名為維納斯醫療美容有限公司,2010年6月,公司收購上海藝星全部股權,開始以藝星品牌進入醫療美容服務行業。同年10月,藝星醫美設立了長沙藝星,該分支機構為藝星醫美旗下第一家自營門店,公司名稱正式改為藝星醫療美容有限公司。
  • 起底「莆田系」四大家族
    十多年前,他曾是莆田系醫院——據稱佔有中國民營醫院80%市場份額——的鼻祖式的人物。如今叱吒風雲的莆田系陳、詹、林、黃「四大家族」,上個世紀曾跟著他行走江湖,此後才發展壯大。  陳德良十餘年前告別醫療一線的時候,百度競價推廣尚未風行。他至今不常上網,坦言並不熟悉搜尋引擎技術,但談及莆田系叫板百度,依舊顯得鬥志滿滿。
  • 起底「魏則西事件」背後的莆田系資料 四大家族勢力圖譜
    摘要:隨著大學生魏則西的逝去,百度的醫療原罪再次被大眾口誅筆伐。而潛伏在事件背後的莆田系也被推至風口浪尖,據騰訊科技報導,此次事件的涉事公司柯萊遜背後老闆正是莆田人士陳新賢和陳新喜兄弟。而2013年,創業家&i黑馬深入莆田,揭秘了莆田系這個中國醫療史上這個最獨特的群體。
  • 彪悍莆田系:一個鎮的人霸佔中國80%民營醫療生意
    8個徒弟,之後徒弟收徒弟,東莊人帶著東莊人,走出莆田,走向全國,走出一個今日在中國民營醫療領域頂天立地的莆田系。【三】專治旁門左病從一個小偏方到掌握全國民營醫療80%的市場,野蠻生長的莆田系雖飽受社會詬病,但卻屹立不倒,越做越大,這其中有第一個發現民營醫療商機的偶然,更有則是他們適應社會的必然。除了能吃苦中苦,敢闖敢拼的勤力、勇敢甚至膽大妄為,莆田系的成功更得自他們對市場的定位、經營的創新和與時俱進的應變能力。
  • 春雨醫生起底「莆田系」醫院名單,為何又刪除道歉
    3月12日,「春雨醫生」在新浪微博上「吐血整理」並發布了《全國莆田系醫院一覽》,並稱「你每天上下班路過的那家看似很正規的醫院可能就是莆田系」,並提醒「如果你知道當地有家醫院但名單裡沒有提到,請在評論區補充。」
  • 歐亞男科崩塌:莆田系醫療大佬疑被追逃
    本報記者 伍月明 廣州報導 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是莆田系民營醫院的發源地。 關於東莊鎮,曾流傳著諸多數據:有2.1萬名外出人口,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從事醫療行業,全國至少80%的民營醫院是東莊人創辦,最為常見的是男科、婦科、不孕不育醫院。
  • 莆田系四大家族劃分都有誰:莆田系醫院後臺背景斂財之路
    莆田系四大家族莆田系遊醫通過「老軍醫、包治淋病」等貼小廣告的方式,挖到第一桶金之後,登堂入室,成為正規醫院的「醫生」。  2000年前後,院中院的混亂引起衛生部重視,大量院中院被取消。而此時的莆田系積累的大量的資金,就開始尋求「蛇吞象」:由承包一個科室轉為承包整個醫院。
  • 莎普愛思白內障神藥為什麼會落入莆田系醫療大佬林春光的手中?
    來源:一波說近日,莎普愛思公告,實際控制人陳德康擬以股份轉讓+表決權放棄,將公司控制權轉讓給莆田系林氏兄弟控制的養和投資,引發市場極大關注。當各路媒體紛紛起底神秘的莆田系醫療大佬林家時,有誰細究:莎普愛思白內障「神藥」為什麼會落入莆田系醫療大佬林春光手中?
  • 起底莆田系P2P醫界貸:四大家族全是其股東 專為莆田人開醫院籌資
    莆田系還投資了一家P2P平臺——醫界貸,專為莆田系醫院提供資金周轉。官網顯示,該平臺至今已有超過50萬投資人和26億成交額。莆田系四大家族全是其股東,其他非四大家族股東也都清一色為福建莆田人。醫界貸不僅合作夥伴包括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其借款來源也幾乎都為莆田系醫院。
  • 中國三大「商幫」,哪個實力「最強」?對比後結果讓人「意外」!
    他們帶領著企業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不僅企業貢獻了很大的價值,他們自身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粵商中同樣有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家,有長江實業的李嘉誠、騰訊控股的馬化騰、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比亞迪的王傳福以及美的集團的何享健。這些企業家同樣非常優秀,其中李嘉誠最為出名,還被稱為「李超人」,曾經多次成為我國的首富。
  • 王海濤:除了百度莆田系,我們還能炮轟誰
    比如,目前國家已經派調查組進駐了百度,相信國家一定會給公眾一個說法。然後,這件事情,就會像許多事件那樣過去。  「革命者」莆田系  然後,被罵的當然還有莆田系。在如今的輿論中,莆田系當然是十惡不赦的。  一想到莆田系醫院的惡,你是不是覺得百度不那麼可恨了?  大概14年前,南方周末曾經深度揭露過莆田系醫院在山西行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