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餅乾引發產業共振
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蘇州博物館的秘色瓷蓮花碗,一東一西兩隻國寶,最近在微博上同時被眾多網友「求購」。
6月18日,蘇州博物館開始在館內正式售賣「國寶」——秘色瓷蓮花碗餅乾。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則和四川愛達樂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坐到了一起,商量著如何讓三星堆面具餅乾上市。
小小一塊餅乾,引發四川和江蘇兩地文博產業共振。「舌尖上的國寶」,除了可以吃,還大有可為。
記者 張良娟
文物變餅乾「舌尖上的國寶」受追捧!
三星堆面具餅乾本來是三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管理員朱丹丹在廚房裡的試驗品。6月14日當天,三星堆博物館與本報聯手,推出烤制萌物餅乾活動,把三星堆面具餅乾從幕後推到臺前。「當天還搞了很多其他活動,但是烤制餅乾最受歡迎,還有很多人問有沒有模具賣。」朱丹丹說,博物館因此萌發了銷售面具餅乾的想法。同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為孩子們舉行「舌尖上的文物」烘焙活動,製作的「開元通寶」、「長樂未央」等錢幣餅乾,同樣引發網友各種求購。
和三星堆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餅乾意外走紅不同。蘇州博物館早在去年就開始醞釀,試圖用「舌尖上的國寶」來吸引更多年輕人注意博物館。今年5月18日,蘇州博物館開始在其網上商店售賣「國寶」餅乾。一盒25元的「國寶」,一個月銷售量接近500盒。
朱丹丹說,自己已經為三星堆面具餅乾申請了外觀專利,這也成為三星堆博物館第一款申請國家外觀專利的文創產品。目前,三星堆博物館已開發製作了四種口味的面具餅乾。朱亞蓉介紹,如果面具餅乾市場反響比較好,三星堆博物館還將嘗試讓三星堆的鳥、太陽輪、玉璧等文物變身餅乾或者巧克力。
餅乾引發思考文創產品能否有大賣場?
「這種親民的文創產品非常接地氣,既受大家歡迎,為博物館帶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讓博物館和藏品真正走進大家的生活。」朱亞蓉說,在忙著為面具餅乾辦「通行證」的同時,面具餅乾的熱度也引發了自己的思考。「目前國內很多博物館,文創產品更多地集中在文物複製品、相關書籍圖錄、文具等幾個品種上。除了書籤、筆記本、明信片、絲巾等等這類實用的衍生品比較好賣,其他的產品並不很暢銷。」朱亞蓉說,面具餅乾讓自己意識到,文創產品也可以不那麼嚴肅、沉悶。
讓文創產品更好玩,更接地氣,蘇州博物館2013年就開始進行這樣的嘗試。除了「國寶」餅乾,他們還曾經配合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書畫展,售賣文徵明手植紫藤樹的種子。目前,蘇州博物館的文創團隊正在嘗試將建築或其他文物製作成系列餅乾。
而面具餅乾更是給三星堆博物館宣傳營銷部部長林維帶來啟發:「目前,80%甚至90%的文創產品,定位都是旅遊紀念品。只有走進博物館的人才有可能購買,普通人卻不會購買。」林維認為,如果文創產品能夠衍生出文物餅乾等這樣更接地氣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那麼將有可能走出博物館,走進商場和超市這樣的大賣場,擴寬文創產品的市場。「既有文化又有創意還實用,這樣的東西,銷售肯定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