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推出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參觀者體驗「舌尖上的國寶」

2020-12-1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圖為秘色瓷蓮花碗與「文物餅乾」。
  蘇州博物館供圖
  製圖:張芳曼

怎麼讓博物館更吸引觀眾?好看、好玩的衍生品是一個不錯的加分項。蘇州博物館別出心裁,把衍生品做得不僅好看、好玩,還「好吃」,引得人們紛紛點讚。這既為博物館帶來了附加的經濟效益,也吸引了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了解館藏文物,可謂一石二鳥。

我們對博物館的印象往往是厚重、嚴肅的,其實,它也可以活潑、可愛,這樣更受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歡迎。文物衍生品,也是一種文化傳播,要想達到好的文化傳播效果,需要多一些這樣的創意和創新,更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對這種創新多一些鼓勵。

——編 者 

「好可愛,可是我真的要吃嗎?真是捨不得……」

在蘇州博物館一樓「寶藏虎丘」展廳中,來此參觀的湖南大學生小陳特意來將自己手中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和玻璃櫃中的文物珍品反覆對比,看了又看,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一口咬下去。

和其他博物館衍生品不同,這是一款可以吃的文化創意品,一推出便受到不少人追捧,不少參觀者前來只為看它一眼。5月底在網上開賣以來,銷售量已經接近500盒。

靈感

想用「舌尖上的國寶」吸引人們逛博物館

走進蘇州博物館一樓的3家商店,在一進門顯眼處就會看到文物餅乾的介紹和樣品。

讓觀眾看完實物後能「嘗」到國寶的味道。靈感怎麼來的呢?該館的文創主管蔣菡說,早在去年辦文徵明展時,就嘗試引入文化創意產品的概念,將文徵明手植紫藤樹的種子包裝後銷售,效果不錯。隨後,為配合「書吧」的建設,就想推出供參觀者休憩時食用的小點心。

「參觀者看多了書籤、圖錄、筆記本等博物館衍生品『老三樣』,也期待著有眼前一亮的東西。我們就想到了做一款有特色有意義的食品,用『舌尖上的國寶』來吸引吃貨們逛博物館。」蔣菡說,這個方案在一開始遭到過質疑和反對。

最大的質疑有兩個:食品有保質期,怎麼保存?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東西,能不能賣得出去?博物館文創團隊展開了調研,又通過一家餅屋的食品加工廠核算成本,在確定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將食品製作計劃列入了部門2014年的工作方案。

「我覺得挺好的,現在的年輕人很有創意。」蘇州市博物館副館長茅豔認為,這樣的產品能夠契合年輕觀眾的需求,架起他們與博物館之間的橋梁。

有了支持,蔣菡和團隊決定放手去幹。做什麼好呢?幾乎每天從上班一開始,辦公室就會出現如下對話:

「把博物館做成餅乾吧?」

「還不如把文徵明手植紫藤做成餅乾,正好做成香芋味的。」

「鎮館之寶都有哪些?」

「做成原味的好還是巧克力味的好?」

經過幾番討論,最終入選的有:博物館建築以及秘色瓷蓮花碗、真珠舍利寶幢、元代墨竹圖這三樣鎮館之寶。「博物館建築做成食品缺乏想像空間,寶幢的外觀不太好表現,墨竹圖對普通參觀者來說不容易聯想到博物館。最後選擇了辨識度高、操作性強的秘色瓷蓮花碗,並根據它的顏色,打算做成抹茶味的曲奇餅乾。」蔣菡說。

設計

與廠家「討價還價」,反覆修改3次,一度想要放棄

「入口有濃鬱的奶香味以及淡淡的抹茶味,很酥脆,過了很久還有回味,和博物館的氛圍很搭,既精巧細緻又韻味十足。」聽到小陳這樣的描述,這款餅乾的設計師、蘇州博物館文創部鬱穎瑩很欣慰,因為餅乾的研發、設計,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工藝設計科班出身的鬱穎瑩曾設計過書籤、絲巾、筆記本等,但是設計餅乾還是第一次。「食品有所不同,在烘焙過程中容易碎,所以不能太酥軟,考慮到口感又不能太堅硬。做得一本正經或者特別誇張都不好,顯得可愛親切才是王道。」

剛開始的設想很美好:立體感很強,接近半個碗的弧度,上面做成精美的浮雕。但方案很快被廠方否定。「弧度太明顯的話,由於厚薄不均會造成中間與兩頭的色差,甚至兩邊可能會烤焦。餅模的細緻程度也對大小尺寸提出了要求。」為了效果更好,廠方希望可以做成平面的。

經過「討價還價」,最後雙方同意保留一定弧度,將餅乾做成立體形狀,中間厚度1.3釐米,兩邊厚度0.6釐米,大小是5×4.5釐米左右,比常規的曲奇餅乾稍大一點兒。

但第一稿餅模出來以後,小鬱直言「不好」,甚至想要放棄。同事們也開玩笑,「這哪裡是一個蓮花碗,分明是一棵小青菜呀。」

從設計到餅模再到樣品,鬱穎瑩共改了3稿。第一次將線條從陽刻改成陰刻,看起來總算像那麼回事了;第二次在比例不失真的前提下簡化了線條,去掉了一些瑣碎和密集的花紋等;第三次又增加了弧度和立體感。大半個月後,當看到烤箱裡出來一排排飄著香氣的綠色餅乾時,小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現在面世的這款曲奇餅乾,外盒採用蘇州博物館標誌性的窗花造型,清爽淡雅;餅乾表面的蓮花造型,與秘色瓷蓮花碗頗有幾分神似;為了與文物的顏色和形狀接近,餅乾還選用了綠色的抹茶口味,有著輕微的弧度,看起來就像一隻小碗的側面。

效果

許多外地遊客專程來購買,網友主動給博物館支招

「真的是太可愛了,為什麼不買回去給小夥伴們看看呢?」小陳坦言,平時文物放在展櫃裡,只可遠觀,現在卻有另一種方式將它帶回家。

5月18日,蘇州博物館在官方微博上發出這款曲奇餅乾的圖片,與網友互動,同時在網店銷售。「當時是試運營,一開始是作為贈品,後來正式推出禮盒裝,6月18日開始在網店和實體店中同步銷售,售價25元。」蔣菡回憶稱,「庫存只有兩三百盒,我們沒有想到這麼受到歡迎,兩三天就賣完了。」

「平均一天銷售60到70盒,還有不少親戚朋友託我們購買。」該館商場內的幾位工作人員說,來選購的年輕人比較多,還有一些外地遊客專程前來購買。

下一步,這個小團隊還將嘗試把建築或者其他文物製作成一系列餅乾,口味則根據顏色和造型來定。對此,不少網友也很期待。網友「小胖頭寶寶」買到餅乾後,甚至開始支招兒:「這絕對是愛逛博物館的吃貨的最愛,既然秘色瓷是抹茶味兒的,那麼甜白釉、霽藍釉會是什麼味兒的呢?琺瑯彩是不是更好吃呢?」

茅豔認為,對博物館衍生品的創製,更應該看重所處地的文化歷史特點和受眾群體的心理需求。「如果說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風格是細緻文雅,那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風格就是大氣華麗,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則應體現出民族風情來。」茅豔說,「我們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研發重點就是價格親民的創意類產品,讓觀眾都能買得起、帶回家。」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08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逛博物館燃起的熊熊購物慾?來看蘇博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
    忘了它們吧,如今在博物館能買到的紀念品,超乎你的想像,「朕知道了」膠帶、「奉旨旅行」行李吊牌、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各種創意新奇紀念品,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不但在博物館現場售賣火爆,就連網店也生意紅火。小申不得不感嘆:博物館衍生品做成這樣,真是蠻拼的!
  • 蘇博推出文物原型餅乾 秘色瓷餅乾為抹茶味(圖)
    三星堆面具餅乾  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蓮花碗、漢代的長樂未央瓦當、三星堆出土的古蜀神秘面具……你能想像這些千年前的國寶變成舌尖上的美食會是什麼樣子嗎?近日,蘇州博物館等推出的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創意曲奇餅乾在網上走紅,萌翻了不少喜歡逛博物館的吃貨網友,大家紛紛留言,期待更多新口味「文物曲奇」趕緊上架:「秘色瓷是抹茶味的,那麼甜白釉、霽藍釉會是什麼味兒的呢?琺瑯彩是不是更好吃呢?」  最先走紅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是蘇州博物館文創團隊花費兩個月時間,與當地一家實力雄厚的老牌食品公司聯合研發的。
  •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文物餅乾出爐 體驗"舌尖上的國寶"
    真是捨不得……」   在蘇州博物館一樓「寶藏虎丘」展廳中,來此參觀的湖南大學生小陳特意來將自己手中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和玻璃櫃中的文物珍品反覆對比,看了又看,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一口咬下去。   和其他博物館衍生品不同,這是一款可以吃的文化創意品,一推出便受到不少人追捧,不少參觀者前來只為看它一眼。5月底在網上開賣以來,銷售量已經接近500盒。
  • 舌尖上的博物館:讓國寶「甜」起來
    蘇州博物館秘色瓷蓮花碗曲奇你知道中國大陸博物館的第一批文創美食是什麼嗎?蘇州博物館2014年推出了「秘色瓷蓮花碗曲奇」,外盒採用蘇州博物館標誌性的窗花造型;餅乾的蓮花造型與鎮館之寶秘色瓷蓮花碗有幾分神似;餅乾形狀有輕微的弧度,看起來像一隻小碗的側面。「剛推出的時候沒想到這麼受歡迎,目前銷量已經超過十萬盒」,蘇州博物館文創部副主任蔣菡告訴記者。將博物館文化承載於美食,並不是件易事。
  • 國寶造型餅乾走紅 蘇州博物館產品月銷量近500盒
    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蘇州博物館的秘色瓷蓮花碗,一東一西兩隻國寶,最近在微博上同時被眾多網友「求購」。  6月18日,蘇州博物館開始在館內正式售賣「國寶」——秘色瓷蓮花碗餅乾。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則和四川愛達樂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坐到了一起,商量著如何讓三星堆面具餅乾上市。  小小一塊餅乾,引發四川和江蘇兩地文博產業共振。「舌尖上的國寶」,除了可以吃,還大有可為。
  • 排隊也一定要去的蘇州博物館,看秘色瓷蓮花碗,觀貝聿銘作品
    現在大家排隊去往的蘇州博物館就是由貝聿銘先生設計的,是這位蘇州籍華人給家鄉的珍貴的作品。到蘇州旅行或遊玩,一定要去看一下蘇州博物館,相信有不少在博物館門口排隊等候的遊人都是為了看貝聿銘先生的建築作品而來的。蘇州博物館的整體建築既像是一個園林又有現代建築的風格,灰白的色調風格和蘇州的傳統民族建築風格很協調。
  • 博物館花式賣萌:清帝表情包出爐 秘色瓷餅乾走紅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其他博物館也不甘示弱。以四川各大博物館為例,杜甫草堂博物館推出了「Q版杜甫很忙系列產品」,包括名片盒、手機殼、滑鼠墊、杯墊等。據《華西都市報》報導,該產品已經實現了每年幾十萬的營業額,大約佔文創產品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 蘇州博物館奇妙之夜
    ​蘇州博物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活動僅限每周的周五、周六兩天,很多預約的參觀者,抑制不住興奮之情,前來體驗博物館的奇妙之夜。有選取館藏代表性文物「秘色瓷蓮花碗」製作成「國寶味道之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有用明四家繪畫作品製成的緙絲包和茶具,還有手鍊、團扇、瓷器等,讓人大飽眼福。
  • 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蘇州博物館所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寶。
  • 【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蘇州博物館所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
  • 這件神秘的文物是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很少對外公開展覽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件和蓮花有關的國寶,它雖然只是一個瓷碗,卻屬于越瓷中的精品,巧妙絕倫,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它就是五代秘色瓷蓮花碗。這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總體高大約為13.5釐米 如果不算盞託的話,碗高大約8.9釐米,口徑大約為13.9釐米,盞託高為6.6釐米。該碗共由七組形態各異的蓮花組成,瓷胎顏色為灰白色。
  • 如果蘇州博物館參加《國家寶藏》,你會推薦哪三件國寶?
    蘇州博物館有很多國寶,讓你選三樣做代表的話,你會選哪幾個?兩塔瑰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秘色瓷蓮花碗是五代越窯秘色瓷精品,是蘇州博物館三件國寶文物之一。這件蓮花碗於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巖寺塔第三層發現,由碗和盞託兩部分組成,它的釉色滋潤內斂,呈現出玉一般的溫潤感,被認為是五代、北宋年間秘色瓷標準器。真珠舍利寶幢真珠舍利寶幢為宋代的文物,是用珍珠等七寶連綴起來的一個存放舍利的容器。
  • 蘇州博物館:一流建築舉辦一流展覽
    蘇州博物館 周緣攝五代秘色瓷蓮花碗 周緣攝「書齋長物」展廳 周緣攝蘇州博物館主庭院內的片石假山 周緣攝蘇州博物館新館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在2014-2016年度國家一級館運行評估結果中,蘇州博物館是唯一躋身
  • 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隻碗裡藏著江南的秘密
    據文獻記載,南朝陳代就曾在「虎丘山」上建塔,後來的情況是塔倒了建,建了倒,倒了再建。如今的虎丘塔,動工於五代後周顯德年間,建成時已經改朝換代,到了北宋建隆二年。不過此塔的地基,打在虎丘的斜坡上,地基是歪的,這塔還能直得了。所以到了今天,「虎丘塔」向西北歪成了一座斜塔,人們還稱呼其「東方比薩斜塔」。
  • 蘇州x杭州 | 「新設計·新生活·新天堂」蘇州館帶您探尋「蘇州好設計」
    蘇州博物館於1960年成立,新館落成於2006年10月,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擔綱設計,於2008年5月18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入選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始終秉承「一流的建築舉辦一流的展覽」的理念,傳承經典文化同時,彰顯鮮明地域文化特色。
  • 來蘇州必遊蘇州博物館
    但貝老一直還惦念著蘇州,他選擇把「蘇州博物館」作為他的收山之作。蘇博對他來說,更像是「最親愛的小女兒」。碗身外壁、盞託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凸起,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釉色捩翠融青,瑩潤內斂,呈現出美玉般的溫潤感,被定為五代秘色瓷標準器和代表作。
  • 蘇州博物館與拙政園(姑蘇行之五)
    由貝聿銘大師擔綱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承襲了蘇州的歷史建築風格,整體建築錯落有致,藝術範兒十足,使得蘇州博物館看起來像一座小園林,與周邊園林名勝交相輝映,成為蘇州文化的一件傳統與現代和諧相融的作品。博物館在形式上分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大廳和花園;西部是主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等,還是與忠王府(舊館)連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