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2021-02-12 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

蘇州博物館所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寶。它被專家一致認為是秘色瓷中的稀有精品,其發現時間甚至早於陝西法門寺地宮秘色瓷30年。

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秘色瓷蓮花碗通高13.5釐米,由碗和盞託兩個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圈足,盞託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整個器物造型規整,結構巧妙,通體飾以青釉,光潔如玉,清澈碧綠,自露胎處可見胎色呈灰白色。碗身外壁、盞託盤面和圈足都飾有大瓣蓮花淺浮雕,整個造型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高雅出塵。

秘色瓷蓮花碗發現源於蘇州虎丘塔的一次修繕。虎丘塔坐落於虎丘山頂,全稱虎丘雲巖寺塔,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竣工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高58米,八角七層,原是帶有飛簷欄杆的樓閣式磚塔,是蘇州現存最早的古塔。歷史上,虎丘塔曾七次被焚,木構塔簷盡毀,但磚砌塔身卻依舊挺立。

 

蘇州博物館專家介紹:「由於地基下沉,從明代末年開始,塔身漸漸向西北傾斜。1956年,蘇州市開始對虎丘塔進行維修工作,而一批珍貴的文物就是在這次修繕中發現的。」

 

1957年3月30日,維修工人在第二次塔正西門口向磚隙中澆灌泥漿,卻發生了奇怪的事,無論澆灌多少泥漿,卻灌不滿。於是工人揭開部分磚塊,發現水泥灌漿順著縫隙,流到一個秘密的夾層中了,夾層狹窄,但能夠鑽進去,在第二層塔心有一個磚砌的十字交叉處是一個天宮(暗穴),其中有經箱等文物。不久,在第三層、第四層塔心的天宮窖穴中又發現了一批珍貴文物。

 

天宮發現的這批文物中有經箱和經箱外石函、經卷、刺繡經帙、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等錢幣、鑄鐵金塗舍利塔、娟繡袱、銅佛像、檀木雕三連佛龕等,其中最珍貴的秘色瓷蓮花碗就是從第三層窖穴中發現的。蘇州博物館前副館長錢公麟先生的父親,是第一個看到秘色瓷蓮花碗的人。錢公麟回憶道:「當時洞很小,我父親就用布包裹鉗子,把文物一件一件夾出來,最後把碗鉗起來的時候,認為它是一件青瓷,是青瓷中的精品,但沒有確定是秘色瓷。真正確定是秘色瓷,一直要到法門寺地宮秘色瓷的出土。」

 

由於發現的文物中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加上當時沒人見過秘色瓷,專家也無法確定蓮花碗到底屬於哪一種瓷器。

虎丘雲巖寺塔

法門寺地宮開啟 揭開秘色瓷謎團

「秘色」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從詩中可知秘色瓷燒造之不易,釉色青翠,有著如冰似玉、無水似水的特點。


 

據史料記載,五代吳越國君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由於只有文字記載,缺乏傳世的器物,人們再難了解更多信息,秘色瓷被越傳越神秘。


 

1981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寶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襲而坍塌。1987年,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塔基下的地宮,一批稀世之寶的出土轟動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瓷器、玻璃器、絲織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時還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讓文物考古專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稱。


 

研究人員:「當時,法門寺地宮物帳碑上『瓷秘色』三個字,讓專家眼前一亮。這13件瓷器是唯一與碑文記載相對應的瓷器實物,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像冰,剔透如玉。法門寺秘色瓷的發現在我國陶瓷史考古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為鑑定秘色瓷的時代和特點提供了標準器。」


 

專家通過有損與無損X光譜測試後,證實了法門寺秘色瓷在胎底,胎釉和燒制工藝上與青瓷完全不同,並非是從青瓷中挑選的精品,而是專門燒造的。


 

1995年,上海召開了「國際秘色瓷研討會」,全國各地「秘色瓷」精品雲集上海。蘇州博物館這隻蓮花碗也成為研究對象。專家經鑑定對比,一致認為虎丘塔蓮花碗是一件秘色瓷,並且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件精品;蓮花碗燒造年代也證明了秘色瓷工藝在五代時達到了高峰。

文章轉載自雅昌藝術網

A座城內營業時間:10:00-18:00

地鐵:10號線——潘家園站C1或C2口出,向南步行300米左右。

公交車:51路;573路;53路;440路;621路;680路;28路;300外;638路;985路;特8外;運通107線。


【聲明】本平臺轉載所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平臺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虎丘古塔所藏的神秘珍寶
    蘇州博物館所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
  • 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隻碗裡藏著江南的秘密
    唐朝天祐四年,「鎮東軍節度使」錢鏐鳥槍換炮,為亂糟糟的五代十國,貢獻「吳越」一國。如今的虎丘塔,動工於五代後周顯德年間,建成時已經改朝換代,到了北宋建隆二年。雖然此塔始建於後周,不過跟「後周」可沒半點關係,當時江浙一帶的扛纛人是「吳越國」,這塊地盤的話事人,就是「吳越國」最後一任國君錢弘俶,虎丘塔自然也歸屬其管理。不過此塔的地基,打在虎丘的斜坡上,地基是歪的,這塔還能直得了。
  • 此物是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瓷器
    此物是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瓷器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種瓷器,它曾經在一段時間裡受到許多人的喜愛與推崇,但是不知道為何,在宋代之後,關於這種叫做秘色瓷的瓷器居然消失了,再也不見有人提起,也沒有關於它的記錄了,以至於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 這件神秘的文物是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很少對外公開展覽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件和蓮花有關的國寶,它雖然只是一個瓷碗,卻屬于越瓷中的精品,巧妙絕倫,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它就是五代秘色瓷蓮花碗。這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總體高大約為13.5釐米 如果不算盞託的話,碗高大約8.9釐米,口徑大約為13.9釐米,盞託高為6.6釐米。該碗共由七組形態各異的蓮花組成,瓷胎顏色為灰白色。
  • 蘇州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其中一個竟然是掏鳥蛋掏出來的
    好了,閒話不提,既然本期#百家文瀾:博物館探秘# 的主題是聊博物館,那必須提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蘇博有四大鎮館之寶,你知道都是哪些寶貝嗎?鎮館之寶:書畫作品《七君子圖》--元代鎮館之寶:宋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內函和真珠舍利寶幢1978年4月12日,三個頑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鳥蛋時,在寶塔的第三層意外發現了一個長達一米多的黑乎乎的木頭盒子。聞訊而來的專家打開黑色外盒,頓時為當時的發現所震驚了。
  • 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
    蘇州博物館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該碗於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巖寺塔發現,後入藏蘇州博物館,自此從未離開過蘇州但宋代以後,關於秘色瓷器的記載越來越模糊,秘色瓷終成懸案。繼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現秘色瓷之後,近兩年考古工作者對上林湖後司岙窯址的考古發掘,不僅是秘色瓷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而且明確了秘色瓷的最主要產地,進一步揭開了長期以來有關秘色瓷的神秘面紗。本次展覽,共計展出後司岙窯址出土文物120件組。除少部分越窯普通青瓷外,多數為秘色瓷器。
  • 排隊也一定要去的蘇州博物館,看秘色瓷蓮花碗,觀貝聿銘作品
    到博物館看展品,看藝術作品都會讓我們進一步認識這個城市的過往與現在,豐富對這個城市的了解與理解,也能對所停留的城市有更全面的認知。蘇州博物館的珍貴藏品有:「嵌螺甸經箱,秘色瓷蓮花碗,楠木經箱,銅地藏佛像,真珠舍利寶幢,盛真珠舍利寶幢內木函,雕版印刷《妙法蓮華經》」等「兩塔瑰寶」珍品,這些是一定要去仔細看的珍貴的鎮館之寶。
  • 蘇州博物館推出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參觀者體驗「舌尖上的國寶」
    圖為秘色瓷蓮花碗與「文物餅乾」。真是捨不得……」 在蘇州博物館一樓「寶藏虎丘」展廳中,來此參觀的湖南大學生小陳特意來將自己手中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和玻璃櫃中的文物珍品反覆對比,看了又看,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一口咬下去。 和其他博物館衍生品不同,這是一款可以吃的文化創意品,一推出便受到不少人追捧,不少參觀者前來只為看它一眼。5月底在網上開賣以來,銷售量已經接近500盒。
  • 布達拉宮珍寶無數 憑什麼一隻碗當了鎮館之寶?
    貴族舊宅改為博物館布達拉宮收藏和保存著大量歷史文物,佛塔、塑像、壁畫、唐卡、經文典籍和工藝珍玩,其中的珍寶館更擁有珍藏文物達200件套左右,每一件珍寶都能令人大開眼界。珍寶館最初為西藏一戶貴族的舊宅,白牆紅木,是座具有濃厚藏民族特色的土石結構建築。
  • 來看蘇博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
    忘了它們吧,如今在博物館能買到的紀念品,超乎你的想像,「朕知道了」膠帶、「奉旨旅行」行李吊牌、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各種創意新奇紀念品,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不但在博物館現場售賣火爆,就連網店也生意紅火。小申不得不感嘆:博物館衍生品做成這樣,真是蠻拼的!
  • 1000年的蘇州看虎丘,2500年的蘇州看這裡!
    看古城蘇州,不得不看城外的千年虎丘。虎丘地勢不高,適合老人和小孩遊玩,文末有旅遊小貼士。1957年3月30日,在維修中發現大量珍貴文物:經箱和經箱外石函、經卷、刺繡經帙、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等錢幣、鐵鑄金塗舍利塔和石函、絹繡袱、秘色瓷蓮花碗、銅佛像、檀木雕三連佛龕等。其中秘色瓷蓮花碗是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蘇州博物館的四件鎮館之寶
    幢內置一乳青色葫蘆小瓶,瓶內藏舍利九顆。除了瑞光塔出土的兩件,蘇州博物館另外兩件鎮館之寶也極具特色。秘色瓷蓮花碗什麼?一個碗也能成為鎮館之寶?有觀眾可能難以相信。其實,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碗,它是一件秘色瓷蓮花碗。在此碗沒有被發現之前,中國考古以及文化界都沒有見過真正的秘色瓷。此秘色瓷蓮花碗的發現正好填補了我國唐宋交接之際秘色瓷的空白,因此得以成為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 蘇博推出文物原型餅乾 秘色瓷餅乾為抹茶味(圖)
    三星堆面具餅乾  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蓮花碗、漢代的長樂未央瓦當、三星堆出土的古蜀神秘面具……你能想像這些千年前的國寶變成舌尖上的美食會是什麼樣子嗎?近日,蘇州博物館等推出的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創意曲奇餅乾在網上走紅,萌翻了不少喜歡逛博物館的吃貨網友,大家紛紛留言,期待更多新口味「文物曲奇」趕緊上架:「秘色瓷是抹茶味的,那麼甜白釉、霽藍釉會是什麼味兒的呢?琺瑯彩是不是更好吃呢?」  最先走紅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是蘇州博物館文創團隊花費兩個月時間,與當地一家實力雄厚的老牌食品公司聯合研發的。
  • 去過5次蘇州,仍然「樂此不疲」,帶你探索蘇式美食和鎮館之寶
    館藏珍寶:秘色瓷蓮花碗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巖寺塔第三層發現。這件越窯秘色青瓷蓮花碗由碗和盞託兩部分組成。碗身外壁、盞託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凸起,構思巧妙,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它的釉色滋潤內斂,呈現出玉一般的溫潤感,被認為是五代、北宋年間秘色瓷標準器。
  • 187件秘色瓷現身故宮,揭開傳說中「秘色瓷」的千年之謎
    五代時期 越窯秘色瓷刻蓮瓣紋碗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塔出土 今藏 蘇州博物館 為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關於秘色瓷的「千年之謎」「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其詩作《秘色越器》中這樣寫秘色瓷。
  • 「揭秘」秘色瓷——從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說起
    2017「秘色重光」展覽現場圖「秘色」千年疑雲中國陶瓷生產歷史源遠流長,各種陶瓷種類繁多,在這些瓷器中,有一種叫「秘色」的瓷器可謂神秘至極。秘色瓷是唐、五代之際古代越窯貢窯生產的瓷器,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專供皇家使用,普通人難得一見。
  • 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中有兩件珍品,是幾個小孩兒掏鳥蛋發現
    既然提到了博物館,那就一定要說到這裡有哪些鎮館之寶,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就是一副元朝時期的知名書畫——《七君子圖》。這幅畫在元代的書畫史上都算一副非常優秀的作品,整幅畫卷寬不到四十釐米,但是卻長達十米。
  • 這樣的虎丘,老蘇州都沒玩過...
    今年初秋的虎丘給你不一樣的驚喜故 · 事虎丘沉浸式體驗館已經來哉展廳內有4塊觸摸透明屏2塊展示屏第一塊透明屏「古塔鉤沉」,對虎丘塔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第二塊透明屏「千古藏真」,虎丘塔一共七級八面,在很多層中都發現了珍貴的文物,每層的文物也會有詳細介紹,特別是第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