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后宮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功德主授"媽祖賜福"紀念牌。
汕尾市臺辦主任宣布活動開幕。鳴炮、放氣球、放和平鴿祝賀。一曲《媽祖頌》助推活動高潮。演唱:林冬寒天后宮披上節日盛裝。烏坭天后宮緣自明永樂年間,相傳福建商貿船隊在南海海面遇颶風,幸蒙媽祖顯靈導航,至烏坭澳避難,化險為夷。船隊感戴聖德,遂將隨隊媽祖像供於岸邊(俗稱大溝邊),每年來朝拜。往來船隻、當地信眾虔誠奉敬。清康熙年間,移駕烏坭山下。乾隆八年迎往烏坭埠晉朝。道光十三年,各地船家、商戶集資擴建為天后宮,其建築面積490平方米,為二進四合院布局,硬山頂建築,穿鬥式梁架結構,光緒、宣統年間曾加以修繕。理事會分別於2008年戍子歲三月初六和十月十一日兩次赴湄洲祖廟虔誠迎回媽祖分靈金身兩尊,隆重進宮升殿,永鎮安瀾。天后宮巍峨千秋,俎豆長馨。水德靈長神昭海表澤覃海宇海國慈㠶祭祀典禮。本次祭典由陸豐市媽祖祭典藝術團演出。團長:林少平 司儀:林鈺純祭典樂舞圍繞"三獻"為中心,分《迎神》、《初獻》、《亞獻》、《終獻》、《送神》五個樂章,《三獻》樂稱《海平》之樂、《和平》之樂和《鹹平》之樂。舞備八佾,由男女舞生各三十二名組成,分別秉羽和執龠,是為古代最高規格之文舞。整個祭典過程,雍容肅穆,瑞氣氤氳祭典全程時間約45分鐘,依序為:1、擂鼓鳴炮;2、儀仗、儀衛隊就位,樂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誦讀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獻之禮、奏《海平之樂》;9、行亞獻之禮、奏《和平之樂》;10、行終獻之禮、奏《鹹平之樂》;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送神、禮成。(以上圖文來自「Jim張金柱」美篇)
當天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以下圖片來自「碣石政務」公眾平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