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中華媽祖!科技視角、人文情懷、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文化交流。更多精彩服務請登錄中華媽祖網(www.chinamazu.cn)
開元寺活動盛況
鹿港天后宮車鼓隊
巡安隊伍
鹿港媽祖
千裡眼、順風耳
哨角隊
五彩獅舞
11月29日,瀕臨大海的粵東重鎮陸豐碣石鎮風和日麗,元山寺內外人山人海,呈現一派吉慶祥和的景象。午時12點,伴隨著臺灣鹿港天后宮哨角隊的長哨號聲,鹿港媽祖聖身在眾人護駕下,慈祥端莊地來到了玄武山元山寺正殿前,數以萬計的信眾與嘉賓群頓時沸騰,掌聲雷鳴……
這一刻,元山寺佛祖在這整整等過888年;
這一刻,「玄武山廟會」等待臺灣媽祖參與恰好120周年。
玄武山元山寺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佛道儒匯流相得益彰,集宗教、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勝地,2007年玄武山廟會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載,元山寺重光慶典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之後每十年為一屆大典,凡公元紀年末位為「6」字、天幹丙歲卜杯擇吉日舉辦慶典活動,今年是120周年盛典,當地按民俗對元山寺佛像、佛龕、牌匾,寺宇等158個項目及其配套設施進行養護維修。
冬日暖陽,碧空如洗。「嗚……嗚……」,雙列前行的鹿港天后宮長長哨角金碧輝煌,嘹亮的哨號迴蕩元山寺上空;清道隊鳴鑼開道,迴避駐蹕牌緊隨其後,莊嚴肅穆身著古裝的封號旗隊高擎媽祖的歷代封號,鼓樂鏗鏘,三角旗迎風招展,儀仗隊形象威武;香爐隊提著氤氳飄渺的香爐,從頭至腳黃色高貴裝束的數十名女臺胞,手執清一色紅色燈籠,走在隊伍的中央。鹿港媽祖的聖駕之前,五六米高的千裡眼、順風耳兩位「大將軍」邁開健步,耀武甩臂,威風凜凜。
人群裡振臂呼喊「大將軍」,直言從未迎見過如此地壯觀;「媽祖,媽祖來了」,臺灣媽祖是黑臉的?現場99.99%的民眾百思不得其解,還是身旁一位貌似碣石當地天后宮理事的長者給出了答案----
媽祖是航海守護神。鹿港天后宮裡供奉的神像是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琅從莆田湄洲恭迎到那兒的,由於宮廟香火鼎盛,神像久受香菸薰染,由原來的粉紅色變成黑色,被信眾稱為「烏面媽」,因此寶島上的媽祖幾乎都是這樣的!
近年來,陸豐市媽祖文化團體積極拓展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渠道,文化同根同源同脈的聯動,使海峽兩岸的媽祖文化建設互為傳播相得益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陸豐市媽祖文化研究會林永欣會長介紹說,3年前也是在這冬月時節,陸豐市第二屆媽祖文化節暨迎春祈福大典之際,迎來了60多位臺灣同胞親送北港朝天宮媽祖分靈福山天后宮,是廣東省境內接奉的首個臺灣媽祖分靈,開啟了以「分靈文化」為主題的聯結大門,海峽兩岸專家學者200人歡聚一堂舉行了「兩岸媽祖文化論壇」。而鹿港天后宮此行,也把分靈安坐在碣石烏坭天后宮,樂得烏坭天后宮理事長卓孝普率兩岸信眾共同舉行三獻禮之後,興高採烈地連呼「喜事,喜事」。
世界四大宗教活動,臺灣的「媽祖繞境」名列其中。頭天,這支充滿寶島民間特色的哨角隊、鑼鼓隊、轎班領隊、千裡眼順風耳將軍隊,就給烏坭天后宮周邊村莊的群眾做了表演;尤為值得讚許的是,他們在清晨5時許開步,趕10多公裡的路程參與了「玄武山廟會」。來自臺灣的民間藝術表演隊伍首次入境陸豐的,遠道帶來的民藝異彩紛呈,為「玄武山廟會」添上錦繡一頁。
一支規模宏大的廟會隊伍從寺門出發巡境布安,共有16個村社區和單位組成近4000人參加的98個民藝項目,域內萬人空巷,超40萬人來自四面八方民眾聚集在巡遊街道觀賞,無論是站立高樓大廈遠眺的,或是爬上人字梯年青人、坐著輪椅的老者近看的,無不歡欣喜悅。一位久居香港林姓大爺現場感慨,「佛祖公慶典,又逢臺灣媽祖到碣石,我帶著一家4代人兩日前就早早回家來等了!」
碣石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與著名的天津衛、瀋陽衛等齊名為全國36衛之一。古衛城因歷史眾多原因,天南地北的中華民族文化元素匯聚,「玄武山廟會」可見一斑。年輕的溫姓慶典工作人員介紹道,碣石至少有35000戶家家高掛紅燈籠,寓意深遠。而在冬日裡處處蔥蘢的元山寺,竹蔑編制工藝精湛的大紅燈籠,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碣石深厚民間文化底蘊一展無遺,「飄色」「八音」「高景」「彩車」「扇舞」「扛大旗」「擔花籃」「踩高蹺」「竹馬戲」「舞龍燈」「舞魚燈」「雙龍共舞」「五色獅舞」「潮州大鑼鼓」 ……
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碣石果然名不虛傳,約定俗成延續至今的這一屆「玄武山廟會」,以嶄新的風貌豐富的內涵,給海內外遊客帶來全新的感覺。
鹿港天后宮張偉東主委說,共同的媽祖情緣讓他們此行有種「如歸」之感。「中華媽祖情 兩岸一家親」,媽祖文化已成為兩岸民眾共同的價值訴求和精神追求。時光流逝,抹不掉民族印記;海峽天塹,隔不斷骨肉親情!骨肉相連,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在座談會上攜手歡唱《你是我的兄弟》之歌,溢表共有的心聲,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共享美好未來,共襄民族復興偉業,共享民族強盛榮耀!
(林保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