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的街道,鹿港的小吃,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丨好食真我臺灣行

2021-01-22 好食記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因為羅大佑的一首歌,鹿港小鎮幾乎人盡皆知。



後來羅大佑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他並沒有去過鹿港小鎮,這首歌裡,「鹿港小鎮」只是一個指代,象徵著那些值得懷念的傳統。



如果你到了鹿港,就會發現,用「鹿港小鎮」來指代「傳統」,應該是最合適不過了吧?

我們抵達鹿港那天,是農曆正月十六。



鹿港在清朝時期便是臺灣的第二大古鎮,以出口鹿角和鹿皮而得名。因為長時間的繁榮興盛,那裡有大量的廟宇、美食,又因為後來逐漸沒落,被現代化侵蝕得少,那些傳統居然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在當地,保留著漁村的風俗和美食,媽祖更是最深的信仰。我們抵達鹿港老街的時候,正好趕上盛大的「請媽祖回娘家」的儀式。一組組樂隊和神像走過,虔誠的香客捧著各樣大大小小的媽祖神像。



這個在羅大佑歌中出現過的「媽祖廟」,可不是一般的媽祖廟——又稱鹿港天后宮,建於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在臺灣媽祖廟中地位極高。因該廟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琅從莆田湄洲天后宮恭迎到臺的,是全省唯一由湄洲而來的神像,人稱為祖神,是臺灣三大媽祖廟之一。



在傳說中,媽祖原來是位林姓姑娘,後來屢次被加封,稱為天后娘娘,也成了整個東南沿海的海神。



就像專家所說,中國的海神是位女性,本身就是春風化雨,帶著慈愛和包容,所以我們的航海行動,都是把善良和教化帶去。


雖然剛到3月,鹿港小鎮天氣已是爆熱。


比天氣更熱的,是媽祖廟周遭的美食。



整條街,全是小吃攤和小吃店,九層塔花枝、翅包米、芋頭糕、大腸包小腸……鹿港靠海,所以小吃以海鮮為主,比如蝦猴、 蚵仔酥、 蚵仔煎、蝦丸等,到鹿港來吃蚵仔煎、蚵仔湯,肥美料多的程度,可是外地比不上的。



另外糕餅茶點也很有名,如鳳眼糕、 牛舌餅、豬油荖等,此外還有當地人經常會吃的面線糊。



因為傳承時間長,經常會遇到一二百年的老店,或者某一個攤位,家裡已經傳了好幾代。



這裡最特色的,應該就是蝦猴酥了。



活的蝦猴,是海邊巖石裡爬的一種小生物,在臺灣,蝦猴只有鹿港才有,其他地方是見不到的。


個頭小的蝦猴,卻有個好處——不必剝殼;蝦猴的殼很薄,可以直接入口。(膏黃飽滿,味道香濃,身上幾乎沒有肉,滿滿的全是黃,吃起來口感香味類似蟹黃)



這種灘涂地上生長的海產,過去是窮人的佐餐美食。每年的10月左右,蝦猴膏黃飽滿,海邊的居民就到灘涂地上去掏蝦猴,捕獲的蝦猴洗乾淨用鹽滷煮熟之後,拿玻璃瓶裝起來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為了節約,一般滷得非常鹹,所以早年臺灣鹿港有句俗話叫「一隻蝦猴三碗粥」。



近年來,市面上更多的,是酥炸蝦猴,熱油炸了撒上胡椒羅勒葉和洋蔥,鮮香透著絲絲甜味。



當天因為天氣太熱,小攤上冰冰涼涼的鮮榨甘蔗汁,也同樣大受歡迎。



鹿港除了天后宮周邊各色小吃,還有一個著名的阿振肉包。這是個著名的百年老店,到老闆那已經傳了八代,原名「振味珍」,因為肉包太好吃,就被人習慣性稱為「阿振肉包」。1999年,一個日本人吃過後念念不忘,來了七八趟,找阿振肉包的老闆鄭永豐學做肉包,學習三年後半後,在日本開了家鹿港肉包店,日日排隊。



在我們去遊覽天后宮時,當地的領隊簡永和先生幫我們排隊,差不多排了四十多分鐘,帶回來一袋熱騰騰的包子。


包子皮暄軟,有酵母的甜味,裡面的餡是純肉的,咬一口,紮實多汁。



除了經典的肉包,據說,店裡的牛奶包和紅豆包都不錯呢。


中午逛累了,我們隨便在中山路上找了家老街上裝修比較精緻的小店「美村尼克」。初看像時尚快餐店,剛開始還擔心口味會不會不如老店呢,不過環境清雅,太適合歇腳了,決定進去。



誰知道,一下筷子,就驚豔了,隨便點的豬血糕和芋頭糕,口味非常贊。豬血糕在臺北夜市也是著名小吃,和著糯米蒸熟,完全沒有腥味,只有軟糯的清香。



老闆鄭文洲是個年輕的90後,看我們愛吃,他很驕傲地說,這個豬血糕和芋頭糕,可是他媽媽親手做的呢。



「富過三代,方知飲食」。這話放到鹿港,應該再合適不過了吧。就像我們隨便走進一家街頭小店,水平都很出乎意料,才說明這個地方的飲食,真的很棒了。




文 | 李肖肖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65期匠心內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號haoshiji001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擊藍色字樣,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chenqingmeng520進群。

相關焦點

  • 臺灣交流學習生活總結 ——《臺灣,臺灣》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說了這麼多,臺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我還是說不清楚,我想我也說不清楚。它有曾經亞洲最高的建築,101大樓;有最美的捷運站,高雄美麗島站;有最美的日落,淡水情人碼頭……可是臺灣到底是怎樣的,我還是難以形容,儘管我斷斷續續的走完了臺灣島。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到彰化鹿港小鎮,鹿港老街裡的天后宮,不可錯過。彰化鹿港小鎮伴隨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而早已名聲在外。因為靠海,鹿港開埠較早,十八世紀初、中葉就成為臺灣重要的港口,歷時200年而不衰,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尤極一時之盛,人口十餘萬,曾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鹿港老街是鹿港小鎮裡人氣最旺的地方,這裡又被稱為"古市街",其實就是指瑤林街、埔頭街以及大友街這一帶。老街的街屋大都還保持著清朝時期的原樣,好玩、好吃、好逛,又好買。
  • 環行臺灣:假如你來自鹿港小鎮
    環行臺灣:鹿港小鎮的厝邊生活圖/文:TIM生命過客繞了大半個臺灣,終於來到了羅大佑筆下的鹿港小鎮。記得有臺灣人在大陸很多地方,開了名叫「鹿港小鎮」的連鎖餐廳,去吃過幾次,吃的什麼沒記住,卻把鹿港這個名字,在想像裡不斷的美化,那個早晨,高山族的阿黙帶我們走進鹿港,恍然是咱閩南海邊常見的漁村小鎮,老街巷裡的紅磚古厝,香火繚繞的天后宮、龍山寺,廟前小吃的蚵仔煎、椒鹽蝦蛄、芋丸、
  • 初見臺灣——鹿港小鎮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歲月掩不住爹娘淳樸的笑容,夢中的姑娘依然長發盈空,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 遇見臺灣 | 鹿港小鎮
    鹿港小鎮文/熊關曼「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剛巧這天台南市精忠天后宮的成員來到這裡舉行奉祀儀式,觀看了一系列的奉祀活動,絡繹不絕的膜拜的人們,雙手合十,聽著我聽不懂的臺語的主持,手握一炷香,虔誠的祈禱與祝福。正如歌詞中唱的那樣,「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鹿港的小鎮」。
  • 探訪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尋找媽祖廟後的小雜貨店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這次環遊臺灣,遭遇強颱風「卡努」,在臺中吃喝玩樂時,還是惦記著鹿港小鎮,朋友說現實沒有歌裡唱的好,但我已經有心結,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
  • 彰化鹿港:玻璃媽祖廟,一件宏偉的玻璃作品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燈會、美食和媽祖,臺灣元宵這麼過丨好食真我臺灣行
    這場深度美食之旅,是好食記和麵包真我組織的。這個節點過來,一方面是此時臺灣氣候正好,春暖花開,還有就是想在元宵節期間,來感受當地的盛大的點燈儀式以及特色美食節。到臺灣當天,臺北剛下過一場小雨。威燐說,在臺灣,很多人都是一輩子就做一個小店,孩子們也願意傳承,因為覺得這就是家裡的事,捨不得丟掉。「開著寶馬賣小吃的,很常見。」正月十六,我們趕赴鹿港,去看媽祖廟。這個時候,媽祖廟正是最熱鬧的時間。想想我們內地的很多廟會,最熱鬧的也差不多是正月十六。
  • 臺灣鹿港小鎮故事多,百年名店經典好滋味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鹿港小鎮》這個位於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在人文歷史的淬鍊下,鹿港小鎮成為了現在古色古香的傳統小鎮。 在這裡,有許多以人文為主的古蹟以及老街,不僅有那濃濃的人情味,也有地道的傳統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小吃。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我的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是一家賣香火的小雜貨店。鹿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讓我們聽著《鹿港小鎮》一起暢遊在美麗的彰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一首《鹿港小鎮》唱出了臺灣人的鄉愁也使得鹿港的名字紅遍了大陸在古舊的街巷中穿行一邊欣賞古蹟一邊吃隨處可見的古早味小吃不亦樂乎
  • 【臺灣行】D2:金門-臺中-鹿港小鎮
    臺中行李存放好後,先步行去了成品書店和國立臺灣美術館。鹿港媽祖廟不愧為冠首,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被煙火把臉都燻黑了。菱形的外牆瓷磚到臺灣已經兩天了,之前從攻略中看到過臺灣人很熱情,我進臺的這倆天又趕上臺灣春節期間,常常能看到相互不認識的人之間互問新年好,從金門剛上飛機的時候看到臺灣本地乘客上機時與空姐之間互相問候
  • 臺灣鹿港老街入口處,熾熱的思鄉懷祖情,被這樣表達著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今天說說鹿港小鎮的老街,這是此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兩岸同源、兩岸一家的情懷,在鹿港老街裡被真摯地表達著。鹿港老街入口,這裡又稱古市街,是鹿港小鎮裡最具魅力的古街。「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上世紀80年代,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唱紅了鹿港。
  • 看見臺灣 隨心徜徉於靜謐午後的鹿港小鎮
    作為一個吃貨,首要任務是在逛遍鹿港的同時,吃遍鹿港的小吃。鹿港美食眾多,到了鹿港簡直到了吃貨的天堂。攝影:源形畢露  著名歌手羅大佑還唱過一首歌曲《鹿港小鎮》,歌詞裡面寫道: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曲折蛇的街巷,紅牆燕尾的國南古厝,香菸繞的媽祖廟,案桌前度該叩拜的老婦人每次來到鹿港,我都有憂若回到國南故鄉的銷結寬。不同的是,我的家鄉鮮有人知,而鹿港卻因為羅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鎮》)而揚名華人世界。我去過五六次鹿港,多數是因為有採訪任務來去匆匆。最愜意的是2008年3月的那次,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級緩穿過「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去探訪「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有「三多」ー一古蹟多、匠師多、小吃多。自行車在曲裡拐彎的小巷子中穿行,一路經過「米市街」、「板店街」、「打鐵寮」等老街。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鹿港小鎮》更是直面抨擊、批判政府,這算是當時藝人中前所未有的「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而這條街在當時也算是非常繁華的一條街,鹿港在光緒時期也是非常繁盛,後來港口發展的越來越多,這裡也就漸漸失去光彩逐漸衰退。由於地處靠海,風浪風沙較大,街道兩旁店鋪很多居民為了防止風沙便在店鋪門前屋頂蓋了一層頂。這裡也算是保留了當年的鹿港風情。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
  • 臺灣鹿港古鎮
    必須承認,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雨困在鹿港藝術村時,我的心情是鬱悶的。這個位於彰化的小鎮,是臺灣最早的開埠港之一,30多年前又因羅大佑的歌曲《鹿港小鎮》而揚名。這裡不但是臺灣尋古懷舊的勝地,也成為不少大陸歌迷心中嚮往的地方。    香火綿延  鹿港的確是懷舊的好地方。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