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聯袂紅色文化 海陸豐致力民間文化發展

2020-12-21 人民資訊

8月31日,在廣東陸豐市福山媽祖旅遊區,海豐、陸豐兩地媽祖人喜相聚,共敘兄弟友誼,追溯悠久的歷史,暢談紅色文化和媽祖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革命老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的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海豐、陸豐源遠流長舊時同屬一縣,「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烈士的故鄉,全國著名的老蘇區。大革命時期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它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上頗具分量。當下,紅宮、紅場、得趣書室、周恩來渡海紀念碑、新田激石溪、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紅二師碣石作戰指揮部舊址等地,盛開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的花朵;回顧血與火的革命歷史,海陸豐媽祖人心潮澎湃,誓言不忘初心,內化動力,為文化強市積極做貢獻。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日前剛剛組建,會長吳佩錦就率領林智構監事、鍾素紅副會長等一行9人走進福山媽祖主題園區,共謀共商發展計策。

在海陸豐區域,而歷史上不少廟宇殿堂的特殊位置,成了革命者聚集活動之處:有如選舉產生中共海陸豐工作委員會的沁園、成立赤山約農會的靈雨庵、舉行農民代表會宣告成立海豐總農會的龍山媽宮以及紫竹觀、淺澳天后宮等等,曾是革命的活動據點,都閃爍著彭湃同志的農民運動史篇,「弘揚紅色基因,傳承中華民間文化,振興海陸豐老區鄉村建設,實現新的作為」,就如何發揮紅色文化和媽祖文化的融合,海陸豐打造新亮點,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陸豐市媽祖文化研究會林永欣會長和友鄰客人共同探討,細緻謀劃前景,籌劃了多個聯手舉行的活動事項。

當天,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一行祭祀了福山天后宮媽祖和臺灣北港媽祖分靈,參觀了福山媽祖禮堂基礎設施,還登上福山頂峰,瞻仰重約2000噸24.99M世界高度的聖母石雕像,環繞「聖跡雕像群」,移步雕像基座99幅「媽祖故事石雕」、花鳥風景石雕,「九龍含珠」「八鳳起舞」和吉祥龜象石雕,323幅境內外名家墨寶石雕組成的「頌媽祖翰墨軒廊」等景觀,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一行點讚民間雕藝和傳統文化交融凸顯的意境,嘖嘖稱讚這一主題園區「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啊」,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休閒娛樂和健康鍛鍊的好場所。

海陸豐人祖籍大都為福建閩南地區,起源於湄洲的媽祖是慈悲善良的典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體表現的化身。兩地媽祖人紛紛表示,要以倡導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祈求平安、和諧、包容為文化特徵,海陸豐要藉助民間多元素文化的傳播注入新機遇,紅色文化與媽祖文化聯袂,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文/圖 林保虔)

責編:葉壯

相關焦點

  • 【媽祖文化】辛丑年陸豐福山媽祖首座聖像分靈
    「我榮幸在此和眾人同沐媽祖靈光,將致力敬奉媽祖的民俗傳家傳業,把媽祖的文化傳揚於來自省內外公司的員工之中」,媽祖敬仰者林景照懷揣分靈媽祖、分靈證書欣喜地說。林先生祖輩敬仰聖母,自己多年在外經營知名品牌飲料公司生意,長期樂做善事,事業發展家庭幸福,此次擇日專程返鄉恭請媽祖,感恩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他表示深得媽祖文化育人內化的感悟,稱「慈愛善為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媽祖文化已經融入了公司的企業精神。」
  • 廣東陸豐正字戲劇《媽祖》汕尾亮相 傳播媽祖文化
    而《媽祖》一劇則為當代研究宋元南戲提供珍貴的藝術考據,也充分挖掘源遠流長的媽祖文化精神,努力向當代社會傳遞一種「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演出期間氣氛熱烈。戲劇演員們一顰一笑、舉手投足贏得陣陣掌聲。該劇以特色鮮明的服飾設計,大氣華貴的舞美和燈光效果,富於正字戲特色的鼓樂演奏,感受到媽祖這一形象「立德、行善、大愛」的高尚精神。
  • 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發源地汕尾海陸豐紅色之旅:鳳山媽祖廟
    【原創】[行•拍中國-2020-65][廣東汕尾海陸豐 •紅色之旅•彭湃故裡行]——紅色故裡、革命起源、思想先驅——赴廣東省汕尾市海陸豐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發源地彭湃故裡開啟紅色之旅專題之「鳳山媽祖廟」。
  • 弘承媽祖 揚帆世界——媽祖文化融合包含海事文化及精神
    二十一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就把媽祖定為世界和平女神,按照聯合國教科文《決議》要求的「口頭傳統、祭祀儀式和民間習俗」三大內容展開了一系列《世遺》踐行活動,成功打造了媽祖文化提升國際品牌,媽祖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主要有三大:一是「朋友圈」越來越大;二是「同心圓」越來越大;三是「合作面」越來越大。增強了媽祖文化的世界傳播力和影響力。
  • 常來常往 密切情誼 廣東陸豐百家姓媽祖文化交流團赴祖廟朝聖
    莆田網訊 11月27日早上7點6分,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新殿內,伴隨著陣陣清香,來自廣東陸豐百家姓媽祖文化交流團一行80餘人沐手拈香,參加莊嚴又神聖的晨拜媽祖誦經祈福儀式(如圖),向天上聖母祈福納祥。
  • 汕尾《海陸豐》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大劇種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
    小時候過元宵節,媽祖誕辰,佛祖誕辰,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些重要的節日。很多戲臺都會表演白字戲,正字戲和西秦戲。一邊吃著油柑鳥來(汕尾話)一邊看戲。非常懷念。白字戲流行於廣東汕尾市 ,及惠東的小部分地區。
  • 陸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陸豐鹹茶
    陸豐鹹茶清香爽口,地方特色風味濃鬱。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效。由於其元素屬五穀雜糧系列,是當今社會最盛行的一種飲食品種。對於研究海陸豐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科學價值。被陸豐市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豐鹹茶由來已久,具有數百年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閩南一帶百姓大規模遷徙粵東,隨後陸續流入海陸豐。其時他們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陸豐鹹茶就是他們南遷帶入並留傳至今的飲食習俗。陸豐鹹茶,陸豐民間稱泡茶、泡芝麻茶、泡爆米花茶和泡菜茶。是陸豐舊時民間群眾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 偉大的媽祖的文化來源!
    李莫德雷德:媽祖信仰是我國民間信仰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媽祖文化亦是東方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媽祖文化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信眾,也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與西方海洋文化中的海神信仰相比,媽祖信仰所體現的是為百姓避災、祈福和保護漁商的作用,這主要與東方文化追求安定祥和的靜態特徵有關。
  • 黑龍江的媽祖文化
    由於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媽祖文化活動開展得越來越火熱。兩岸文化的密切交流,媽祖文化資源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媽祖文化的多重功能也帶來了市場價值。兩岸媽祖文化走向殊途同歸。共同的文化信仰,催生了媽祖文化的迅速擴展,派生了媽祖文化產品和旅遊業的升溫。
  • 媽祖文化起源,你了解多少?
    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有著千年歷史的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媽祖,作為民間神祈,道教神祇,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
  • 放海燈:詮釋大連媽祖文化
    大連的海神娘娘是不是媽祖?大連地區最早從何時起信仰媽祖?與我國其他地區,如南方福建、臺灣、澳門及北方的山東、天津相比,大連的媽祖祭拜有何不同——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近千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未曾有過的。
  • 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媽祖文化發展
    兩會舉行期間,部分代表、委員圍繞媽祖文化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代表、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黨支部書記曾雲英為媽祖故鄉的建設發展提出建議。  曾雲英建議有關方面要指導和支持莆田媽祖機場籌建工作,協調解決民用機場空域使用問題;將培養媽祖文化高層次人才列入特殊需求,打造兩岸青年媽祖文化交流互動平臺,增進兩岸文化認同。
  • 媽祖文化:粵語帶來的逐漸演變的民間信仰
    媽祖文化在平樂縣的引進和發展是通過移民和擴張傳播實現的,即廣東移民將媽祖文化帶到平樂後,通過建立天后宮和定期舉行媽祖祭祀活動,加強了群體聯繫和聯繫,進一步擴大媽祖文化的影響範圍。此外,由於官方統治者的不斷推崇和推崇,平樂地方官紳的認同和支持,當地民眾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各種條件相得益彰,使得媽祖文化在平樂發展興盛。
  • 「傳承媽祖文化,發展藍色經濟」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濰坊行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中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是中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濰坊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一部分,有著絕佳的發展契機。近日,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趙起良會長偕媽祖文化研究員王顯忠、副會長臧瑞強、理事李興國、劉培培、辦公室主任王奕等一行考察濰坊。
  • 淺談:媽祖信仰向媽祖文化發展的歷史必然
    由於十年「文革」極左思想的影響,民間信仰包括媽祖信仰都被視為封建迷信的東西加以批判和清除,湄洲媽祖廟建築群為此在「文革」被夷為平地。1978年復興重建,並於1986年農曆三月廿三神誕,按民間傳統儀式舉行開光。但是,人們特別是公職人員對於媽祖信仰還是有顧慮了。1987年重九,即民間傳說媽祖羽化升天1000年紀念日,湄洲媽祖廟舉行規模盛大的千年祭系列活動,並舉辦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
  • 打造媽祖文化特色島嶼,發展大文化旅遊產業鏈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徐傑 王雪 白菊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民間信仰佛教,有大小奄寺上千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被稱「萬山第一」的天寧寺。民間信仰和宗教歷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除佛教外,雷州子民還信仰崇拜雷神、鎮海王陳文龍、石狗等等。媽祖崇拜加入原有崇拜的陣營後,民間信仰的底氣就更足了。他們都懂得,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媽祖是中國民間的女神、美神,更是航海者的保護神,還是勞動婦女的保護神、幸福神。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綜述:文化相通 民心共鳴 發展共享
    本屆論壇以「媽祖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由文化和旅遊部、自然資源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革中央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這是莆田今年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盛會。藉助世界媽祖文化論壇這一平臺,莆田市也進一步深化了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旅遊、經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長遠的積極影響。
  • 中國的財神文化與媽祖
    財神文化的出現,與社會商業的發展密不可分。中國的財神文化大約產生於宋代,這不僅僅與商人和民間百姓的信仰有關。實際上,對財神文化的推崇,有社會民間信仰的需要,有不同宗教傳播的需求,也有國家政治的需求。財神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各個階層共同需求的結果。
  • 讓媽祖文化綻放新的時代光輝
    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播媽祖文化,倡行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以及「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諧之海」的海洋觀,增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文化相通、經貿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