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廣東陸豐市福山媽祖旅遊區,海豐、陸豐兩地媽祖人喜相聚,共敘兄弟友誼,追溯悠久的歷史,暢談紅色文化和媽祖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革命老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的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海豐、陸豐源遠流長舊時同屬一縣,「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烈士的故鄉,全國著名的老蘇區。大革命時期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它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上頗具分量。當下,紅宮、紅場、得趣書室、周恩來渡海紀念碑、新田激石溪、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紅二師碣石作戰指揮部舊址等地,盛開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的花朵;回顧血與火的革命歷史,海陸豐媽祖人心潮澎湃,誓言不忘初心,內化動力,為文化強市積極做貢獻。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日前剛剛組建,會長吳佩錦就率領林智構監事、鍾素紅副會長等一行9人走進福山媽祖主題園區,共謀共商發展計策。
在海陸豐區域,而歷史上不少廟宇殿堂的特殊位置,成了革命者聚集活動之處:有如選舉產生中共海陸豐工作委員會的沁園、成立赤山約農會的靈雨庵、舉行農民代表會宣告成立海豐總農會的龍山媽宮以及紫竹觀、淺澳天后宮等等,曾是革命的活動據點,都閃爍著彭湃同志的農民運動史篇,「弘揚紅色基因,傳承中華民間文化,振興海陸豐老區鄉村建設,實現新的作為」,就如何發揮紅色文化和媽祖文化的融合,海陸豐打造新亮點,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陸豐市媽祖文化研究會林永欣會長和友鄰客人共同探討,細緻謀劃前景,籌劃了多個聯手舉行的活動事項。
當天,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一行祭祀了福山天后宮媽祖和臺灣北港媽祖分靈,參觀了福山媽祖禮堂基礎設施,還登上福山頂峰,瞻仰重約2000噸24.99M世界高度的聖母石雕像,環繞「聖跡雕像群」,移步雕像基座99幅「媽祖故事石雕」、花鳥風景石雕,「九龍含珠」「八鳳起舞」和吉祥龜象石雕,323幅境內外名家墨寶石雕組成的「頌媽祖翰墨軒廊」等景觀,海豐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一行點讚民間雕藝和傳統文化交融凸顯的意境,嘖嘖稱讚這一主題園區「不可多得,不可多得啊」,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休閒娛樂和健康鍛鍊的好場所。
海陸豐人祖籍大都為福建閩南地區,起源於湄洲的媽祖是慈悲善良的典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體表現的化身。兩地媽祖人紛紛表示,要以倡導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祈求平安、和諧、包容為文化特徵,海陸豐要藉助民間多元素文化的傳播注入新機遇,紅色文化與媽祖文化聯袂,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文/圖 林保虔)
責編: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