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11: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甘居鵬
遊埠鎮永福橋
金華蘭谿市西南部的遊埠鎮,是龍遊縣下遊的商埠,「遊埠」因此得名。據考證,早在唐初時,遊埠就建有碼頭,作為重要的水陸碼頭和物資集散地,到明清時,鎮上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是衢江下遊繁華興盛的重要商埠。遊埠有著」錢塘江上遊第一埠」的美譽,與烏鎮、南潯、佛堂並稱「浙江四大千年古鎮」。
直到今天,遊埠仍是金華工業經濟重鎮,吸引著眾多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落戶。然而,古鎮上破舊的房屋、狹窄的街道,集鎮上陳舊薄弱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管理,讓這座千年古鎮裹足不前,綜合環境短板限制了發展的想像力。
「在被列為蘭谿市首批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示範鄉鎮後,遊埠人開始了一系列動作,奮力開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新篇章。古鎮老街要修舊如舊,傳承文化,讓遊埠人記得住鄉愁;新區要體現現代化,要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進行農旅結合。」遊埠鎮鎮長何翠表示。
遊埠早茶
充分挖掘古鎮文化基因
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
依水而建、因水而興、以水為名的遊埠,古鎮、古溪、古街是其特質,這也是小城鎮規劃的生命。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遊埠古鎮成為了首要整治對象,扣好綜合整治中的「第一顆扣子」。
遊埠溪穿鎮而過,建於明清時期的太平橋、永安橋、永濟橋、永福橋、潦溪橋依次排開,姿態各異的五座古橋,總稱「五馬歸槽」。 如今,依稀可見遊埠古鎮曾經的繁盛。
穿過遊埠溪上一座古石橋,就可以看見一座江南四合院式的老房子。這座位於古鎮邊上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家名叫「懷之小院」的民宿,一樓是會客廳、廚房、餐廳及一個小院子,二樓共有四間客房,有著不同的裝修風格。
民宿的主人駱海宏是土生土長的遊埠人。受益於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他把家裡老房子進行修整,把「老古董」搬進院子,在去年年底開始營業,與黃蠟石館、郎靜山紀念館、遊埠醬坊、葆滋堂婚慶館、瀫水古玩城、永福樓茶館、棉百民宿等,構成了古鎮服務業新業態。
「作為一個千年古鎮,遊埠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比如古鎮上的早茶文化、攝影大師郎靜山故裡,這些都吸引大量遊客的到來。」何翠介紹。
近年來,遊埠鎮成立了蘭溪首個鄉鎮旅遊辦公室,並與上海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合作,開展遊埠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規劃,充分挖掘遊埠文化基因,勾勒古鎮「自畫像」,確定了「鄉情遊埠,古韻新風」的規劃主題,在規劃中融入早茶文化、禪宗文化、攝影元素等,打造古街文化旅遊體驗區。
與此同時,遊埠鎮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大力改造道路、建設停車場、提升遊埠溪兩岸亮化、改建公廁及管線布置、設置旅遊標識牌等,全面提升古鎮公共服務水平。
據統計,2017年,遊埠鎮接待省內外遊客28.2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96億元。2018年1-6月,遊埠鎮共計接待遊客19.883萬人次,旅遊收入1.0645億元。今年1月份遊埠被列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之非遺主題小鎮;今年6月,遊埠鎮被列入第三批省級旅遊風情小鎮培育創建名單。
古鎮弄堂
既要「面子」更要「裡子」
號召全民參與環境整治
遊埠溪將古鎮和新區一分為二。在規劃中,遊埠正在打造集鎮生活居住區、工業開發區古街文化旅遊體驗區、溼地生態休閒區等,各功能區秩序井然,朝相呼應。
「環境好了以後,再把相關產業做起來。反過來,產業發展、經濟提升後,又可以促進環境整治。兩者互為補充,實現良性循環。」何翠說。
按照計劃,遊埠鎮三年投入1.43億元,將完成31個整治項目,涵蓋了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城鎮秩序、整治鄉容鎮貌三大類內容。
目前,遊埠鎮智慧小城鎮監控項目、小城鎮綜合整治(弱電管道)工程、三角地至雙溪橋改造工程等16隻項目已完工;普澤停車場、市民文化公園景觀工程等9隻項目正在建設中;古街保護和修繕等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潦溪橋濱水道路工程等項目計劃實施中……
小城鎮環境整治既要做好「面子」,更要做精「裡子」。除了要做好市民文化公園、外立面改造、停車場建設等「面子工程」,更要整好背街小巷、汙水管網鋪設等「裡子工程」。這些都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
通過一年多的整治,集鎮街道的店面淨了、齊了;古街的路亮了、平了;古溪的水清了、活了;古鎮的遊客多了,擠了。而在整治過程中,在一旁看的居民少了,一起動起來的群眾多了;停車禮讓,文明過馬路更多了;沿街商戶文明經營,主動保持店鋪潔淨,維護店鋪及周邊秩序,綠化美化商鋪店面。
「我們倡導全民參與建設,參與環境整治,召集科所站隊、老年協會、志願者、遊商聯盟、村社主職幹部等代表,召開全民參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座談會,討論解決辦法,發揮女同胞、鎮村青年、學生、老年人的作用,助力『小城鎮』建設。」何翠說,「通過全民整治,我們希望外地人來到遊埠後,第一時間了解它,而遊埠人能夠記住自己的文化,記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