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兒發現沒,這個假期屬於長沙,朋友圈十個人裡有八個都去了。
via.@課代表東東醬
近兩年,長沙在外地人心裡的地位,確實跟以前不一樣。
好吃的好玩的仿佛是新長出來的,討論它的文章一篇接著一篇,一份份旅遊攻略看得人眼花繚亂,恨不得立馬買票周末就出發。
長沙到底有啥好?憑什麼吸引了這麼多目光?
哥沒去過沒有發言權,特地找了一位專業的朋友來聊聊。總而言之一句話:長沙成為「新一代網紅城市」,其實有跡可循。
早知道哥十一也去逛吃逛吃了。
先說,很多人對長沙的第一印象是啥?
網紅。
確實,長沙近來給人的感覺就是特會「整事兒」。
比如七夕搞個心形的紅綠燈了。
「我等你的紅綠燈,都是愛你的形狀」,這誰扛得住啊?
其實說實話,「戲精」長沙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兒。
一直以來,長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美食。
那句響徹全國遍地大學生美食街的口號還記得不?
「來長沙,不吃長沙臭豆腐,屬於白來!」
但是,不來長沙你肯定不知道。
臭豆腐才不只「聞著臭吃著香」這一種味道。
長沙臭豆腐除了炸,還可以煎,烙至兩面金黃,酥而不膩。
還有直接滷好的臭豆腐,不過油,味香濃鬱,一般外地人享受不了。
但臭豆腐其實都屬於「過氣網紅」。
現在提到長沙網紅美食屆的扛把子,那必須是「茶顏悅色」。
人氣爆棚到什麼程度?
長沙,可能是全國唯一一個喜茶不用排隊的地方。
古城人民對待new money 就是這麼絕情。
吃喝都齊了,幹點啥呢?
各位暢想一下這個畫面,你帶著男(女)朋友,他捧著臭豆腐,你拿著奶茶杯,你倆在心形的紅綠燈底下等信號。
突然,po!橘子洲頭的煙花在你們頭頂炸開了。
誰能告訴我!什麼是愛情!
這在朋友圈裡曬個九宮格照片,誰能告訴我怎麼輸!
這不是網紅城市,誰能比長沙更網紅!
當然,除了這些「表面功夫」,長沙人也好客得很,老在網上誠邀各地遊客深入街頭巷陌。
說什麼「假期窩在家裡,把長沙讓給遊客們」。
殊不知,自家網紅店「超級文和友」,一天取號都超過了30000桌。
長沙人說自己不火,千萬別信。
而且,在長沙還可以當個快樂的「精分」患者。
你想要的姿勢,長沙都有。
想走個文藝範,去嶽麓書院發個定位瞬間high level!緊接著,趁著沒人再去夜市嗦粉撮蝦子。
長沙,就是一座能讓你面子裡子全都有的城市。
貼心了奧。
化龍池深巷清吧的音樂聲,讓夜色也變得溫柔起來;
杜甫江閣上,奔波了一天的人們停下腳步,卸下包袱和壓力,回歸初心做一個無需修飾的「江湖兒女」……
在靜謐少年和深夜老饕裡反覆橫跳,一邊在朋友圈裡看看古建築,安靜如雞,一邊在舞池中央蹦大迪。
魔幻長沙,不服不行。
有人說:長沙是一座有自己品格的城市,住在長沙就是幸福。
給你們看張圖,這是2019年的數據,50個典型城市裡房價收入佔比最低的就是長沙。
這意味著什麼?在長沙,年輕人更容易買到房。
單論人才,其實長沙本身很有優勢。
長沙985高校的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國內高中通過清北初審的排行榜top20,長沙獨佔4所。
但長沙依舊努力招攬更多年輕人,沒別的方法,控制房價。
早在2016年,「留不下的北上廣」成為無數青年共同的痛,長沙宜人的房價一邊吸引著年輕人,一邊讓野心勃勃的炒房團喊出「每個樓盤都不放過」。
眼看土著們要買不起房了,長沙一連出臺了13個文件,又祭出「6·25」新政大招,愣是壓住了房價。
別人掏空六個錢包,長沙的年輕人可以靠自己。
結果就是從2016至2018,在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人才淨流入率排名中,長沙名列第二。
人才來了就有補貼,長沙是國內少數將補貼對象由博士、碩士擴大為全日制本科生的城市。
只要你是本科生,一旦落戶並在長沙工作,每年各種補貼最低6000塊,能者多得。
長沙,特別有精神。
方方面面,邊邊角角,長沙正變得越來越友好,時刻準備擁抱有活力的年輕人,即便你只是一位過客,他們也願用最大的誠意招待你。
記得有一句話,尊重人的城市,才值得人們為它付出才華和汗水,大概就在說長沙吧。
央視《焦點訪談》:房住不炒如何實現?長沙這麼做
來源丨新聞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
開心快樂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