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詩壇上,李白可是家喻戶曉的浪漫詩人,瀟灑不羈的酒俠之客,胸懷大志的豁達君子。李白生於公元701年,經歷了唐代開元的盛世和安史之亂。他的詩流傳千古,他的詩豪情萬丈,清新飄逸,有仙人之風,人送「謫仙人」,李白也是歷代才子們的偶像。
早年的李白,曾拜師學習,勤奮好學,「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他心懷大志,又才學出眾,自然就心高氣傲,自信心爆棚。在20歲時,就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更加開闊了他的視野,培養了豪邁灑脫的性格,對大自然充滿熱愛之情。所到名勝之地,李白詩興大發,吟誦出無數經典名詩佳作。
公元723年前後,李白遊歷重慶時,拜見了當地刺史李邕(讀yōng)。憑李白的出口成詩的才氣,他根本就不會謙虛,在權貴面前也是直言不諱,處處彰顯自己的真才實學。可是不知道李白能力的官員,還以為李白是吹牛大王,刺史李邕就對剛見面的李白不屑於顧,認為他不拘禮節,高談闊論,還狂妄自負,對李白心生不悅。李白還沒有受過這個屈,心想你一個刺史,還能有我這等才學,我今天能來拜見你,是想向前輩請教了。可你竟然輕視年輕人。李白在臨別時,不客氣地寫給李邕一首詩,表達心中的不滿,也算是首回敬詩,詩詞如下。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詩中首句李白就把自己比作大鵬鳥,表現出自己的凌雲壯志。大鵬展翅是自由的象徵,也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曾有一個道士說李白有仙風道骨的風範,也讓李白終生以大鵬自喻。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記載的一個神鳥,據傳這隻神鳥大到幾千裡,羽翼垂得像天上雲,翅膀撲扇下,水浪就波濤洶湧三千裡,扶搖直上高達九萬裡,直衝雲霄。在莊子的哲學體系中,大鵬是自由的象徵。李白年少時就受莊子思想的影響,所以對大鵬情有獨鍾,立志也要像大鵬鳥那樣,擺脫束縛,有朝一日能展翅翱翔。故在他的詩作中充滿爛漫的幻想,有對權貴的傲視和對自由的追求。
詩的開篇,詳細描繪出大鵬展翅起飛時藉助天空中的風力,順勢隨風而上,直衝雲霄九萬裡的壯觀情景,體現李白豪情萬丈,有大棚那樣的雄心壯志。這裡李白自比大鵬,是讓刺史李邕看看,眼前的後生不是鼠雀之輩,是個有遠大志向的年輕人,只是羽翼還未豐滿,正像《易經》中乾卦二爻說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的階段,正在等待時機到來。
鴿聯寫到,假若風歇停下來大鵬順勢落下,豐滿無邊的羽翼也能在江湖之中激起層層的波瀾。李白把李邕比作自己要藉助的大風,大鵬的高飛起點很重要,所以想要藉助李邕的風力,在政壇叱吒風雲成就非凡的成就,不得不說,李白的膽量和志向確實讓李邕感到狂妄無邊。可是剛和大人見面,就誇誇其談,讓李邕感到,這個年輕人太不謙虛,自負清高,心裡非常的不爽。言語間就懟李白,年輕人剛走向社會,不要太狂妄。大意就是像現在網上的流行語「你那麼厲害,你咋不上天呢?」
鴿聯中的「世人」是指看不慣李白言行舉止的那些人,當然包括李邕在內了;「殊調」是指卓爾不群的言論。李白的思維和言論都是與眾不同的,時常不為世人理解,認為他說大話,「大言」一詞表示人們對他的恥笑。讓李白失望的是,李邕竟也像凡夫俗子嘲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