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要來了!

2020-12-11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10月28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方案研討會上,據悉,穗莞兩市將聯手整合珠江兩岸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臺、虎門炮臺群、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諸炮臺、沙角炮臺等優質海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申報打造規模宏大的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核心範圍63.27平方公裡

  根據研討會上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簡本】》(以下稱為《規劃【簡本】》),本次概念規劃劃定兩個空間層次。研究範圍為西至南沙區金嶺北路,東至東莞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112.65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文旅融合發展和公園統籌管理。核心範圍為公園西至南沙區港前大道,東至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63.27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海防主題文化展示。

  《規劃【簡本】》指出,這一區域內炮臺遺址保存較完整。公園範圍共有8處炮臺(群),廣州區域有6處,東莞區域有2處;另外還有天后宮、鹿頸村「南沙人」遺址、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等歷史人文資源。大角山炮臺現存炮臺主要是清朝光緒年間(1885年後)重建,後又多次修建改建,現存7個炮臺。

  公園周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既有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天后宮,又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欖核香雲紗,豐富的文化遺產給公園打造多元複合功能。公園內自然生態資源沿獅子洋兩岸密集分布,山巒疊嶂、山海相依,具備較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規劃【簡本】》指出,2020~2022年為重點建設階段,目標是一批具有影響和示範意義的保護項目啟動建設,分級分類展示體系基本形成,標識系統全面導入,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管理模式已具雛形。2022~2025年為基本完成階段,將推進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功能進一步完善,海防文化遺產實現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現代化展示體系全面建成,「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初步形成。

  建園發揮粵港澳一脈相承文化優勢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的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內容中提到,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國家文化公園成為國家最新最高層次的文化傳承載體,逐漸受到各地重視。

  海防是我國國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已經具有上千年的歷史。虎門要塞作為明清時期國家三大海防中心——廣東海防體系的「核心樞紐」,見證了古代中國海絲貿易的繁榮歷史,目睹了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曲折歷史,同時也經歷了新中國發展的破繭成蝶,現保存有炮臺30多座,是目前我國海防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軍事防禦設施。在鴉片戰爭180周年到來之際,發掘虎門要塞海防遺址所蘊藏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建設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具有重要意義。根據2019年12月27日召開的廣州市海防委員會辦公室會議精神,在南沙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穗莞兩市,整合珠江兩岸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臺、虎門炮臺群、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諸炮臺等優質海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申報打造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據介紹,海防文化是粵港澳三地共有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優勢。建設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將有利於發揮粵港澳一脈相承文化優勢,促進三地聯合開展廣東明清海防體系文化遺址保護宣傳,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互聯,共同推動灣區文化繁榮發展。此舉依託雙方豐富的嶺南水鄉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合作開展虎門炮臺、威遠炮臺產品合作。

相關焦點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尤為突出 它記錄了大灣區珠三角的海防實力 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柯深鎔 通訊員梁園園 11月16日至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臺山市舉行。連日來,一連串圍繞著海絲史跡的活動在臺山市上演。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東莞深圳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6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明)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
  • 廣東臺山舉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
    南都訊 記者羅忠明 通訊員梁園園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東城海防公園建好了
    入口有牌樓、北側則以仿古城牆作為圍合,中間設置遊步道、石涼亭和大面積的綠化,看得出這個像口袋公園的地方是哪裡嗎?換個角度看,北有密集住宅、南朝大海、東有一座燈塔,沒錯,這就是新建成的、位於祥芝鎮祥漁村的東城海防公園。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為何結緣臺山?
    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近日在臺山舉行。連日來,一連串圍繞著海絲史跡的活動在臺山上演,臺山海絲史跡深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文物界的同行以及專家學者。國家、省文物研究專家及10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城市代表,前往上川島實地考察了臺山考古遺址公園。
  • 鄭州要建黃河國家博物館!還要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石家莊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要來了!
    ……昨天一大早,平山縣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的電話鈴聲就響個不停。12月2日,國家文物局在浙江慈谿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中山古城遺址公園成功獲批立項,這也是石家莊第一個立項成功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好消息!
  •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免費日來啦!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6月的免費日開始預約了~!6月15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面向1000名遊客免費開放啦~!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在此背景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要基於「以人為本」之國際文化遺產管理理念,對接滿足美好生活之中國新時代、新使命,融合文化遺產管理國際公約所確立的國際理念體系和國內法律法規所構建的中國實踐模式,整合考古遺址的公共資源屬性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共產品屬性。
  • 萬壽巖遺址要「活」起來了!三明將打造南方特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三明力爭5年內把萬壽巖打造成南方特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靈峰洞挖掘出的石器萬壽巖遺址靈峰洞N海都記者 宋暉近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等中央媒體重磅報導了三明萬壽巖遺址如何從開礦的炸藥包下搶救出來萬壽巖遺址由船帆洞遺址、靈峰洞遺址、龍井洞遺址等組成,共出土四個文化層,把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了18.5萬年前。來這裡參觀,第一站可以選擇萬壽巖遺址博物館。這座博物館2006年建成,是我省唯一一處舊石器時代專題博物館。
  • 感受大唐盛世文化,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大明宮不僅奠定了中國的宮殿建築制度,而且對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宮殿建築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再去大明宮遺址去看看,雖然我已經去過好幾次了。
  • 新書預告 |穿越文化遺產遊徑,尋找粵港澳大灣區
    什麼是「文化遺產遊徑」?當你來到一個新的地方,面對著極為龐雜的城市,古往今來,新舊交織,沒有盡頭。如果你是來旅遊的,很難免要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該從哪兒開始?多年前我去蘇州的時候,當地朋友帶我在蘇州轉了兩天。
  • 帶孩子一定要來的地方——周口店遺址公園與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北京人猿人遺址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也是代表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周末帶著孩子來玩,1米2以下免費,老人60歲以上帶著身份證也是免費的。成人30元門票,學生15元。可以網上團購,略微便宜一些。有組合票售賣。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離的很近,一次性就把兩個地方都逛遍了。自駕車可沿京良路,京周路導航到周口店國家遺址公園。
  • 聚焦海防文化遺產 共商灣區文化協同
    本報訊 (僑報融媒記者 張麗 通訊員 倪丹 孫文杰) 1月25日,2019粵港澳灣區文化遺產活化暨明清海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高峰論壇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論壇邀請了來自北上廣深及香港、澳門的海防文化遺產等領域專家,聚焦海防文化遺產,共商灣區文化協同。
  • 漢長安城 未央宮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 市文物局供圖   昨日,國家文物局在慈谿召開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上,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成功入選,這也是繼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再獲殊榮。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傳承千年文脈
    自2010年國家評定公布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讓文物走向普羅大眾,也向世界展現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每一處公園都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標識和歷史記憶,引領著人們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考古先行:明古人之規矩「良渚考古,就像張忠培先生所說,不要再找墓葬,不要再找寶,要找國家。當前,我們考古的重心就是尋找五千年前消失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