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防文化遺產 共商灣區文化協同

2020-12-19 深圳僑報

本報訊 (僑報融媒記者 張麗 通訊員 倪丹 孫文杰) 1月25日,2019粵港澳灣區文化遺產活化暨明清海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高峰論壇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論壇邀請了來自北上廣深及香港、澳門的海防文化遺產等領域專家,聚焦海防文化遺產,共商灣區文化協同。為大鵬所城旅遊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活化利用,以及粵港澳明清海防遺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模式、路徑等相關問題,擘畫藍圖。

在當日高峰論壇上,《明清海防遺產(粵港澳片區)申遺預研究調研報告》發布。以大鵬所城為代表的包括南頭古城、赤灣左炮臺,香港九龍寨城、東湧炮臺,澳門大炮臺、望廈炮臺、東望洋炮臺,珠海拉塔石炮臺、淇澳島,東莞虎門炮臺和江門崖門炮臺等組成的珠江口海防體系,被確立為此次申遺路徑的主體。

此次報告系由政府方、組織管理團隊、專家團隊、技術團隊組成的專業調研團隊,對潮州、汕頭、揭陽、深圳、東莞、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的古城遺存、炮臺、沿海所城等為核心的代表性遺產開展調研而成。

世界文化遺產評估的相應標準中指出,「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專家認為,以珠江口防禦體系作為申遺對象,正符合此申報標準。

珠江口的海防遺址最為重要的是我國最豐富嚴密的防禦體系的典型例證;在大鵬所城、澳門舊城等地仍較完整地保留了歷史文化傳統,也都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中對應的內容和標準。

據了解,接下來,申遺團隊將開展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預研究工作。對珠江口海防發展歷程、海防軍事技術發展等主題開展歷史研究,著重理清各主題之間關聯及這段歷史對於世界歷史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東莞深圳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6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明)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尤為突出 它記錄了大灣區珠三角的海防實力 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藍色暢想」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啟動
    紅網長沙7月10日訊(通訊員 劉世意)7月10日上午,「湖南非遺產品協同創新平臺」暨「藍色暢想」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啟動儀式在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會議中心舉辦。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將通過平臺的集聚效應,依託湖南豐厚的文化資源,開展一系列結合非遺元素,展示湖南形象的文創產品創作,豐富創意和設計內涵,拓展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並結合D1設計工場眾創空間等平臺,促進湖南非遺項目的活化與非遺產品的孵化,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 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要來了!
    10月28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方案研討會上,據悉,穗莞兩市將聯手整合珠江兩岸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臺、虎門炮臺群、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諸炮臺、沙角炮臺等優質海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申報打造規模宏大的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觀點回顧|唐曦文:線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利用
    線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南粵古驛道文化線路總體規劃簡介唐曦文(城市空間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常務副院長)為充分挖掘古驛道文化內涵,展示南粵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規劃從理論到實踐,構建了完整的南粵古驛道規劃體系。
  • 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終評答辯會在長沙舉辦
    人民網長沙7月24日電 23日,湖南非遺產品協同創新平臺首期工作坊——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終評答辯會暨頒獎儀式在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成功舉辦。湖南非遺產品協同創新平臺由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協同政府、高校、媒體、非遺傳承人、設計機構組建,旨在推動非遺產品創新設計與研發,促進傳統工藝創新和設計創新融合,助推非遺文化項目向創造性、商業化、品牌化方向轉型,從而推動地方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藍色暢想」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工作坊活動是平臺舉辦的首次活動,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邵陽藍印花布」為主題進行設計。
  • 去海壇古城,看中國第一軍事操,逛國內首家海防文化博物館
    古城是以閩越海洋文化為主題而建造的,之所以叫古城,是因為其中有很多古時的建築。凸顯閩臺文化交流歷史淵源的平潭藤牌操,是傳統節慶的表演項目之一,已獲評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於2009,有一個「小人國」,它真實的再現了明朝時期著名的海壇海防軍事基地——海壇山城的居民生活場景。
  • 新書預告 |穿越文化遺產遊徑,尋找粵港澳大灣區
    這一次,廣東省公布的首批五條遊徑的主題分別是:孫中山文化、海上絲綢之路、華僑華人、古驛道和海防史跡。其中每個主題,其實都是內涵豐富且富有特色的旅遊線索,相關文化遺產散落在諸多地方,涉及珠三角多個城市,且都與港澳有密切關聯。身處廣州的人,在被外地朋友問及「廣州有什麼好玩兒的」的時候,常會忐忑地給出答案:「要不去長隆?」
  •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有哪些瑰麗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做了...
    此次活動的舉辦,廣西向世界展示了瑰麗多姿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也展示了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文化遺產大區的廣西,努力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延續城市文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老區發展、豐富百姓生活作出的積極貢獻。
  • 天津大學「國家文化安全與海洋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劉辰羽)12月7日下午,在天津大學科學圖書館一層報告廳舉行了「國家文化安全與海洋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王斌研究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歐應急學院副院長杜正艾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瀋陽研究館員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主任趙雲研究館員、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技術總監孫鍵研究員、香港大學錢江教授、中國海洋大學徐祥民教授
  • 福建五市文旅部門齊聚漳州 共商閩西南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大計
    臺海網8月8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8月6日至7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旅遊宣傳推廣交流活動在漳州舉辦。福建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五市文旅部門、世遺景區、旅行社代表等齊聚平和高峰谷,共商閩西南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大計。7日上午,2020年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文旅部門聯席會議召開。
  • 聚焦: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專題)
    聚焦: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之旅世遺標準共六條 「天地之中」佔兩條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有何「硬指標」?「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符合哪些標準?8月1日,記者從登封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申遺背後的一些內幕。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有何「硬指標」?
  • 釋放蘊藏在文化遺產中的價值和精神(深聚焦)
    3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52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如何更好保護和傳承,受到各方關注。在中國世界文化遺產30年紀念論壇上,不少專家和學者說,當前,文化遺產亟須由搶救性保護為主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並重轉變。
  • 走讀嶺南特色文化遺產,多條主題遊徑受熱捧
    除了江門開平碉樓與村落世遺遊徑外,多條嶺南文化、紅色文化主題遊徑都受到遊客追捧。截止13日14時,納入監測的150家重點景區共接待遊客198.4萬人次,其中13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共接待遊客10.9萬人次。
  • 文化遺產 共護共享(微言)
    2005年7月15日,澳門獲得了第一張世界文化名片——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由8個廣場前地和22處建築物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如同一串美麗的項鍊,鑲嵌在澳門半島上。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蘇州法院共籤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
    蘇州法院共籤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 2020-12-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送邊海防」走進廣西某海防團 官兵點讚
    邊防海島靚書屋■楊志宇 嚴秋濤八一前夕,全國17個省、市(區)博物館「文化送邊海防
  • 都江堰市與九寨溝縣攜手共促區域協同發展!
    6月16日,記者從在阿壩州九寨溝縣舉行的「三九大」文化旅遊聯盟2020年上 獲悉,為深入貫徹四川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求,都江堰市和九寨溝縣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締結為友好縣市。都江堰市和九寨溝縣共處於大九寨黃金旅遊走廊重要節點,加強兩地友好往來、經濟交流和區域合作,對於促進兩地建立更加緊密、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戰略合作關係,努力實現兩地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都江堰市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