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 共護共享(微言)

2020-12-15 人民網

2005年7月15日,澳門獲得了第一張世界文化名片——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由8個廣場前地和22處建築物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如同一串美麗的項鍊,鑲嵌在澳門半島上。

東方和西方、歷史和當下,彼此顧盼,相互關聯。歷史造就了澳門獨特多元的文化,澳門歷史城區的完好存護,向世界講述以多元文化為底色的澳門故事。2014年正式生效的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把對文明多樣性的保護和尊重提升到了法律層面,確保澳門的文化遺產在法律保護下,得以發揚光大和世代傳承。

「文化遺產,共護共享」是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語。在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15年的歲月裡,澳門居民從身邊的日常風景逐漸認識世遺的內涵、價值,保護意識不斷加強。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宣傳推廣工作既面向大眾市民,又指向特定受眾,從每年的文化遺產嘉年華活動,到特別為青少年群體開辦的「文化遺產小小導賞員培訓計劃」「實踐培訓計劃」等,讓文化遺產這一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發揮其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越來越多地成為澳門人的日常空間。「像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文化遺產」,這一觀念在澳門正在生根發芽。

(作者為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9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共享文化遺產 搭建世界打開武漢的新方式
    論壇以「共享遺產:文化的聲音,交流的力量」為主題,舉辦包括蘇州、巴黎、裡斯本分會場在內的線下線上交流研討。論壇以文化遺產為紐帶,致力於搭建武漢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交流溝通的橋梁,彰顯武漢文化活力和城市形象,擴大武漢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會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了共享遺產與文化交流問題。
  • 山東諸城:共品「非遺」文化盛宴,共享文化旅遊資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的文脈,古老的諸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諸城派古琴」到「諸城茂腔」再到「諸城東路大鼓」,從諸城黑陶到諸城剪紙再到柳編工藝,從大舜的傳說到禿尾巴老李傳說再到公冶長傳說,從充滿神秘的瀧匏葫蘆畫到神奇療效的中醫按摩,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層層疊疊的傳統,還有厚重文化的底蘊。
  • 【阿甘微言】原創丨枇杷山正街的咖啡元素
    曉宇是不折不扣的大孝子,母親因「腦出血術後」入住三院治療,雖有姐妹擔當和護工照料,但曉宇仍然堅持每天跑病房,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機緣巧合,阿甘夫人也因腦出血與曉宇母親住在了同一病區,成了病友,親眼目睹了曉宇陪護母親的全過程,傾聽曉宇講述母親在海南發病的驚心動魄的每一個時刻。 3年來,枇杷山正街火鍋館此起彼伏。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標識形式上方採用簡體中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方採用漢語拼音「ZHONGGUO
  • 文化遺產數位化不能投機取巧
    文化遺產是人類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財富,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如何讓更多的人接觸文化遺產,近距離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數位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曙光。數位技術幫助我們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帶領我們領略過去文明的輝煌。數位技術的發展,讓文化遺產不再是冰冷的、晦澀難懂的、「藏在深閨人不識」的狀態,而是生動的、有趣的,可以融入時代,走進大眾生活的。
  • 蘇州法院共籤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
    蘇州法院共籤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 2020-12-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攜手護網共治,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新生態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相關要求,積極發動網民參與網絡共建共治共享
  • 聚焦海防文化遺產 共商灣區文化協同
    本報訊 (僑報融媒記者 張麗 通訊員 倪丹 孫文杰) 1月25日,2019粵港澳灣區文化遺產活化暨明清海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高峰論壇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論壇邀請了來自北上廣深及香港、澳門的海防文化遺產等領域專家,聚焦海防文化遺產,共商灣區文化協同。
  • 「微言」轉角就遇見美麗田園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微言】轉角就遇見美麗田園徐錦濤一方山水滿眼綠,阡陌田園盡生機。漫步在臨潭縣冶力關,綠水青山與特色村落相映成趣,儼然一幅賞心悅目的水彩畫。青磚黛瓦,庭院深深,這裡的村落有著徽派建築的風格和獨特的民俗文化。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護動按摩椅成就共享經濟按摩椅市場「護動你我,共享時光」
    近半年時間一種客戶體驗特別優質的按摩椅逐漸出現在各大公共場所,這種按摩椅做工更加精良,傳統的按摩椅給客戶的體驗是局部舒服,但偶爾有些身體部位會有很強的疼痛感,但是護動牌按摩椅體驗下來的感受就是痛感消失
  • 【守藝廊坊】雲享非遺 · 知識篇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形式...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標識形式上方採用簡體中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方採用漢語拼音「ZHONGGUO FEIWUZHI WENHUA YICHAN」,各民族自治地區可使用當地少數民族文字
  • 「首屆上海合作組織佛教遺產共享」展覽開幕——敦煌研究院入展
    為配合2020年上海合作組織(SCO)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加強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文化影響力, 促進交流與互鑑。由印度政府、文化部和新德裡印度國家博物館主創,邀請上合組織成員國多家博物館機構共同策劃製作完成的「首屆上海合作組織佛教遺產共享」多國佛教文化藝術珍品展(線上),於2020年11月30日開幕。
  • 端午節,聽習近平講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在黑龍江同江,他觀看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教學;在廣東廣州,他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勉勵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在內蒙古赤峰,他指出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在浙江杭州,途經炒制龍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創產品攤位,他上前觀摩,鼓勵他們把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
  • 南京名城會中外專家共話文化遺產保護和創新
    &nbsp&nbsp&nbsp&nbsp每一分鐘都可能有一幢古建築被拆&nbsp&nbsp&nbsp&nbsp彼得·斯通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及和平委員會主席,也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文化藝術學院的院長,提及文化遺產保護,他認為世界上95%的文化遺產損失都跟城市發展、擴張以及農業技術發展等有關
  • 共享碧水藍天 共推文旅合作 杭州構建長三角生態旅遊新高地
    短短3天時間,專業旅遊達人、金牌導遊直播世界遺產遊酒店,機票和參展旅行商的預訂銷售合計近600萬元,各地遊客紛紛感受杭城的浪漫風採與數字文旅的巨大能量。 這場以拉動夜間文旅消費為主題的活動,還吸引了上海、南京、蘇州、黃山、寧波等長三角城市加盟,共推長三角世界遺產精品線產品、線路串聯,擦亮長三角全域旅遊品牌。
  • 韓國7座佛教古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現共擁有13處世界遺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30日報導,韓國申報的7座寺廟當天在巴林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7座寺院分別為梁山通度寺、榮州浮石寺、報恩法住寺、海南大興寺、安東鳳停寺、公州麻谷寺、順天仙巖寺。
  • 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中國、西班牙、義大利、日本
    一般來說,能被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收錄的地方,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能吸引大量遊客來旅遊觀光,還能得到世界的保護,可謂是名利雙收的好事。因此,各國都在挖掘有潛力被世界文化遺產收錄的景區。
  • 【微言】黨建引領產業興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微言】黨建引領產業興  韓愛軍  綠脈公司的田園裡,果蔬搖曳;天河菌業的羊肚菌,正悄然撐開「致富傘」;從嶺藏雞養殖合作社的「金鳳凰」,睜開惺忪的睡眼;山野阡陌間,綻放著玫瑰和金絲皇菊……仲夏時節,
  • 讓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魅力共生
    杭州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擁有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3處世界文化遺產,三大遺產賦予了杭州多彩而深厚的韻味。可以說,在杭州,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沒有圍牆、不收門票的西湖儼然成為公眾的大客廳,杭州市民、中外遊客都成為了直接的受益者,這不僅體現了對公眾文化權利的尊重,也為杭州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讚譽。申遺的目的是為了給後代更好地保存人類文明的碩果,在西湖申遺成功後,杭州不盲從「申遺經濟熱」,而是公開做出了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佔等承諾,真正做到了堅持遺產免費開放、與民共享的保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