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國際發展史,我們發現如今的大洲經濟,也被拿出來放在明面上比較,而各大洲發達國家數量也被拿出來比較,例如世界上發達國家都集中在西歐,北美,和東亞地區;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世界上竟然還有兩個大洲普遍都是發展中的國家,一個是非洲,另一個就是南美洲。
這個數據讓人很難想像,要知道南美洲可是北美洲的後花園,得天獨厚的南美洲,竟然沒有一個具有持續影響力的發達國家,這讓很多人都向了南美洲投出了詫異的目光,這個大洲的國家究竟是怎麼了?其實,南美洲曾經還是有發達國家的,那就是阿根廷,但阿根廷的發達也是曇花一現,他們憑藉強大的畜牧業作為支撐,直接走上了發達國家的序列,而當時的阿根廷也被譽為黑馬國家。
不過很快在歐美國家操作「肉價」之後,阿根廷就立馬走下了發達國家序列,成為了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之後,靠著資源起家的巴西,金磚五國之一,曾一度被認為最有希望成為南美洲的發達國家,本想著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的契機振興經濟,但直到現在也毫無起色。
得天獨厚的南美洲,出不了具有持續影響力的發達國家
那麼,為什麼氣候適宜,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領土廣袤的南美洲,就是出不了具有持續影響力的發達國家,要知道這個國家並沒有經歷二戰的影響,甚至從一戰二戰開始,南美洲都被譽為不受戰爭侵擾的地區,但這個地區的發展怎麼會越混越差;其實有很多深層次原因的。
南美洲冒險精神太差,不敢進行經濟改革
如果你有幸去南美洲,你會發現這裡的人們都比較滿意現有的生活,並且缺少冒險主義精神,少數的幾次政治經濟改革,大多都以失敗告終;幾乎所有的南美國家都是依靠農業、種植業、礦業、石油業。比如,面積最大的巴西,巴西有著遼闊的平原和可耕種面積,並且國家的人口也不少,但是這個國家到現在都是發展中國家,甚至從未碰到過發達國家的門檻,這是為什麼呢?
巴西經濟過度依賴於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種植業和林業,對於資源產業他們也發展,但大家發現問題沒有,他們的第一產業發達,但第二產業,工業發展的卻差強人意,巴西在工業設施基礎建設上是有著實力的,換句話說,巴西比其他南美國家更有實力搞工業建設。
南美洲第二產業基礎薄弱
但巴西的工業建設卻都是為第一產業服務,不管是重工業、輕工業還是手工業,巴西都沒有自己的特色,就連巴西的航空公司都是進口別人國家的飛機,而巴西的所有電子器械都是依靠進口,本國的工業發展比較緩慢。
其他國家更不用說了,就連智利都是靠著銅礦業而支撐起國家GDP,由此可見,南美洲國家普遍存在一種小富則安的思想;而一個發達國家的標準,不僅得看這個國家的總體GDP和人均GDP,還得看這個國家的工業完成建設,一個工業就壓垮了一大堆南美國家,而這個大洲也成為了世界上存在感,最不高的大洲。
到現在我們知道阿根廷、巴西是因為他們的足球,而並不是他們的產品;而換作韓國和日本,提到這兩個國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的手機、汽車和電子器件,這就是差距。缺乏冒險精神,不思進取,不銳意改革,就等於失去了國家進步的道路,而南美洲國家也普遍的沒有雄心壯志,搞好國計民生建設就是他們的追求。
面對美國的壓制,南美洲經濟發展緩慢
美國對南美洲的壓制,也是造成南美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南美洲與美國隔海相望,就是美國的近鄰,那麼,美國會允許這裡出現一個世界強國?這是不可能的,美國對南美洲更多是壓制,美國不僅很少給南美國家經濟支援,甚至南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國,美國要徵收的關稅都是很大的數字。
而沒有哪個南美國家會去和美國交惡,畢竟不是一個等量級別的對手;而美國依靠「美元霸權」就把南美洲搞得服服帖帖;南美洲各國家的軍事規模和工業規模,其實都是被美國牢牢地限制住,當然這種限制不是政治上的限制,而是通過經濟手段進行限制。
而許多南美國家國內的大型企業,都能夠看到美國投資者的身影,毫不誇張地說,南美許多民企股權分布上,美國企業家肯定在其中是佔了大頭。南美國家從獨立開始,他們的發展就開始受到限制,最初是被歐洲列強限制,好不容易擺脫了歐洲列強,北美的壓力又來了。
原本巴西其實是開始發展工業化,但巴西的工業化卻遭到了失敗,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們工業化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早期的南美商品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甚至比當時中國製造還不具備競爭力,在這種氛圍下,南美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十分緩慢,而輸血給工業發展的錢也很快就斷掉了,沒有資金髮展工業,工業也無法支持第三產業的發展。
南美國家雖然遠離一戰、二戰戰場,但內亂較多
南美洲這些國家有個特點,對外戰爭不行,窩裡橫很在行,那就是喜歡互掐,他們對世界不感興趣,卻偏偏對南美洲國家感興趣;所以,南美洲國家經常搞內戰,這個內戰是指南美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
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雙雄,巴西看不慣阿根廷的富裕,而阿根廷也看不慣巴西的囂張,於是兩國就開始了對決,但南美有個很不好的傳統,不管打仗還是對峙,他們總喜歡拉著一幫盟國一起打,美曰其名稱之為聯合作戰,於是南美一有戰爭,那麼牽扯的國家就非常的多。
巴拉圭單挑巴西、阿根廷、烏拉圭,造成男少女多
南美洲這些國家不僅喜歡打群架,他們的國家元首腦子都比較清新脫俗,比如,一個巴拉圭就敢招惹巴西、烏拉圭和阿根廷,於是三國就聯合起來搞這個南美小國巴拉圭。
巴拉圭才多少人口,幾百萬人口,為了應付三國聯軍的圍攻,巴拉圭陣亡了大量的壯勞力,而最終導致了巴拉圭陷入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境地,如今的巴拉圭依舊是女性遠多於男性,可見戰亂的影響到現在還是沒緩過來。
巴拉圭戰爭直接把巴西、烏拉圭、阿根廷的經濟都給拖到泥潭裡了,這三個國家雖然是戰勝國,但是他們的經濟也是一落千丈,甚至烏拉圭到現在經濟都沒有復甦的跡象;南美洲的內亂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沒有國力基礎的國家們一旦打仗,那麼對國家經濟的損害是巨大的。
南美國家經濟結構太過單一化,無法綜合發展
南美國家在經濟結構上極為單一,就像最開始說得那樣,有的國家靠著第一產業續命(巴西),有的國家靠著畜牧業續命(阿根廷),而有的國家靠著礦業續命(智利),所以說,南美國家的經濟形勢就類似於經濟續命,他們的國家經濟只能維持日常的發展和開銷,但是一旦遭遇大的經濟危機或者經濟波動,那麼對南美國家而言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並且南美國家的人力薪酬費用較高,如果在這裡開設工廠,你聘請員工不僅喜歡偷懶(跟非洲人一樣),而且要求的工資還高,如果不給人家就不幹;所以許多工廠還沒有開起來就很快面臨了資金鍊崩潰,這也是許多企業家很少有願意往南美洲開工廠的原因。
而南美國家政府對於工業建設近幾年開始重視起來,但是重視歸重視,南美國家不願意放棄國家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而國家本身也沒有什麼閒錢,畢竟搞工業和科技建設是要投入巨額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該從哪裡來?政府也是沒有任何的頭緒。
結尾
南美洲在貿易航線上也是先天不足,他們距離美國很近,但美國又是超級大國,所以南美洲的商品,在美國賣不出多好的價格,而出口到亞洲又因為距離太遠,導致的運輸費用太高,原本商品就不太具有競爭力,再加上高額的運輸成本,使得南美洲貿易幾乎無利潤可賺,這很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都知道,商業都是逐利的,南美的商品能夠在亞洲銷售,本來就是憑著價格優勢,卻因為關稅和遠洋運輸費,導致他們的商品價格無奈偏高,這就導致了亞洲人寧可選擇價低優質的商品,也不願意選擇南美商品,這就是南美洲經濟陷入了一個非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