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要塞 · 珍寶島

2021-02-23 國會大學堂

珍寶島是祖國東北版圖上的明珠,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虎頭要塞則是神秘的軍事旅遊基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踏上了參訪的行程。

司機帶我們從黑龍江省虎林市區出發,往東再向北,一直沿著完達山山脈東麓向北開,沿途的景色與江南絕不相同,「人間四月天」的杭州已經是柳樹發芽,花苞露羞的季節,而在公路兩側,卻隨處可見昨夜零星飄雪後的殘冰、廣袤的黑土地似乎能冒出酥油一般;初春的北大荒,沒有色彩斑斕和流光溢彩,只有大地快甦醒前的沉靜和厚重。我們經月牙湖,止虎頭鎮,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虎頭要塞。

  稍事休整,我們吃了點午飯,參觀了虎頭要塞博物館和地下工事,來到了廣場。只見廣場周邊有大量的坦克、飛機等軍事設施供遊人參觀、留影,但是遊人並不多。要知道,從內地到虎頭來旅遊,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路途遙遠,交通工具極為不便。實際上,這裡應該是未全面開發的旅遊處女地。祈望今後有機場通航條件,使得更多的人能了解這塊神奇的土地,了解這令人驚嘆的軍事要塞。

在旅遊推介書上,我們才知道:虎頭要塞號稱東方馬奇洛防線,是二戰的終結地。要塞修築於1934年,工程龐大,動用10萬民工,花了六年時間建成。是至今發現的二戰期間修築最堅固、保持最完整的軍事要塞,其牢固程度、完備程度、現代化程度堪稱二戰之最,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是二戰期間,前線陣地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場。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線,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正是因為它的軍事地位,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軍,在與德、意建立軍事同盟後,便從1934年起,用了六年時間,在這幾個山底下,構築了互相聯通的地下工事,主幹道總長十幾公裡。都是鋼筋水泥的建築,且設施相當完備,有指揮所、通訊室、彈藥庫、糧食庫、燃料庫、士兵舍、將校舍、醫務所、發電所、夥房、浴池、廁所和水井等。通往地面的地方,又有觀察所、地堡、豎井、通風口、射擊口等,甚至在通道的關隘處,還設有陷阱和射擊孔,都是為最後抗擊而造。據稱,它可容納一萬二千兵力,支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日本侵略軍說它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北滿第一永久要塞」。

  我曾經在二戰片、抗日片中看見一些鏡頭,如日本天皇已經在廣播裡對全世界宣布投降了,但是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日本軍官們仍然不願意接受事實,在地道裡拒絕投降,「君令有所不受」。聽導遊說,此歷史事實就發生在虎頭要塞裡,1945年8月15日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投降了,虎頭要塞不知道,日本軍官們也不願意投降,戰爭又持續了十一晝夜,直至最後蘇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殲滅掉敵人,1945年8月26日他們才投降。這也就是二戰終結地的由來。

  現在想想,連日本軍國主義都只有投降的下場,那麼印度這個貧瘠的國家難道還想佔領洞朗地區和不丹?不要因為佔領了錫金地區就把和平當福利。早早醒悟吧,印度。

  我們繼續沿完達山東麓往北,一路向北,往饒河方向就是去珍寶島的黑龍江省省道S211道路。道路修得非常好,全是水泥路,幾乎未看見破損,這點與我所見江浙滬的道路有較大差別。北大荒人煙稀少,國道上行駛的汽車偶爾交會時,互相會閃燈示意,而載重汽車尤少。這估計也是道路保護如何良好的原因。中國作家、詩人陳運和攜妻於2008年5月30日曾登上珍寶島島採訪,寫出散文作品《虎頭鎮﹒烏蘇里江﹒珍寶島》等名篇,但是他們夫婦是私人自由遊,沒有當地人陪同,當時的道路還沒修好,作家夫婦很不容易,亮出了中國作家會員證才允許租賃的汽車繼續前行赴島採風,想想他當時的境況,我真得很感恩。

  其實人在路上行,景在腦中現。一路上的風景如詩如畫,全如溼地般的優美、寧靜,北大荒固有的低溼沼澤地景色如油畫般地躍入眼帘,在我的鏡頭裡,殘雪和藍天映照著一泓泓的水面,顯得是如此的嫵媚和優雅。行駛中,我感覺整個世界就剩下我們的小汽車的轟鳴聲。除此之外,周圍聽不到任何聲音,安靜得甚至有點可怕。我跟同行的人說,這要是夜晚,還真不敢走。他們哈哈大笑說,東北人實在、淳樸,你放心地玩。有時候,又會遇見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猶如進入一個生物寶庫般的世界,這種樹木在南方見不到,高大,修竹般的直聳雲天,偶然看見有倒伏在地面上的樹木,似乎有十年,幾十年大地母親的沉侵和滋潤,像沉木一樣的美感躍入我的眼帘,在一天的時間內,我經歷溼地、穿過森林、越過完達山山麓,欣賞過廣袤的黑土地,這是我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的體驗,如何不讓我激動和懷念呢。我想我真應該將這些美景美畫帶回南方去。

  不知不覺中,當地司機怎麼也找不到如何拐進珍寶島的路口了,他說他只是初中時代老師帶領過學生來春遊,現在的境況已經是物是人非。我們趕緊詢問走在路邊的農婦,她也是我們旅程中遇見的少有的行人之一,她告訴我們,你們已經錯過了好幾十公路地,「從□□亮子這個口子向右拐彎,南面走就是珍寶島。」哎,□□亮子我們知道的,也看見了,但是沒珍寶島標示,這也難怪軍事基地目前不開放,有關方面不會給你明確標示地理位置。就連百度地圖、谷歌地圖都無法明確導航。

  很快,我們就從正確的路線拐進,曲曲折折抵達了珍寶島口子,越臨近,路越窄,遠處的牌坊已經能清晰看見中國·珍寶島5個鎏金大字,旁邊的國徽威嚴、肅穆,大門兩側書寫著:提高警惕,保衛祖國。

我們將汽車停好,開始了參觀旅程,首先看見的是一個紀念石柱:「百年獨捷,一島獨勝」,旁邊石碑上是關於珍寶島的簡介。珍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上,長約二公裡,因形似元寶故名為珍寶島。珍寶島位於主航道中心左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原是從中國方面伸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衝擊,才成為一個小島。現在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寶島還與烏蘇里江的中國陸地連在一起,恢復原來的半島面目。面積約0.74k㎡,大約是杭州西湖面積的七分之一左右。所以要上島必須坐船,K先生來之前已經通過相關單位的關係開了介紹信,電話也溝通過,在島的西面有個中年人在駐守,類似我們單位的門衛,我們說明來歷,他表示不知道。K先生趕緊再次電話連線,並把電話交給中年師傅,他掛了電話就吆喝我們一起去烏蘇里江邊的小船邊,發動馬達,一起向島內進發。K先生說,上次從杭州來貴賓,我親自開車從烏蘇里江邊直接開上珍寶島,現在是四月份江雪融化,汽車無法直達,只能使用電動船登島。我心裡感謝著他的這份情誼,也在憧憬著如果能在烏蘇里江面的冰雪上面開汽車,哪該有多愜意和刺激啊。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到了島內碼頭,兩個軍人已經在碼頭邊等我們,想必是他們聽見了馬達聲從營房中走出來迎接我們。

珍寶島不大,類似西湖里的湖心島。因形似元寶而名,距西岸(中國)200米,距東岸(俄羅斯)僅300米。說實話,我們一路開車過來,其實一直在邊境公路上行車,現在人在島上,離俄羅斯更近了,放眼望去,對面的山巒和樹木、枯草清晰可見,很偶而也可以看見行人。我在想,我現在離俄羅斯也就幾百米了,這個國家和民族在我心裡曾經是如此熟悉和親切,現在我從地理位置上面靠你越來越近,我也是來重溫歷史,展望未來的嗎?來之前,朋友就告訴我們說,珍寶島內沒什麼旅遊設施,也未對外開放,僅供愛國主義教育參觀使用。

  珍寶島上的景點確實也不多。有幾代哨所、英雄樹、戰壕、紀念雕塑和珍寶島紀念館,且我們被限制在極少的範圍內走動,稍微走遠點,官兵就不允許,說當心地下有地雷。英雄樹邊戰鬥英雄楊林烈士的故事鑲嵌在大理石碑上面供我們憑弔。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代哨所,簡陋、逼窄的營房,衛生設施差,在東北極度嚴寒下,我們的戰士保守邊疆,說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的稱號一點不過分。第一代哨所營房頂上寫著:「祖國領土不可侵犯。」第二代哨所門前的兩幅對聯很有趣。「以哨所為家,以艱苦為榮」,橫批:永保邊疆;還有一幅為:「身居珍寶島,胸懷五大洲」,橫批:解放全球。看見這些對聯,我們既欽佩戰士們的文藝情操,也為他們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所感動。在現代化的哨所裡,暖氣片、網絡和衛生設施以及報刊、雜誌,這不用說,和我們內地戰士的生活已區別不大,他們唯一要忍受的是孤獨和漫漫長夜。補給船過來時,他們會很開心的迎來遠方親人的訊息和領導的最新指示關懷。

  參觀珍寶島需要的時間很短,不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結束了,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向大門牌坊走出,兩名戰士送我們到碼頭,我和他們簡單地聊了聊,他們大約19歲左右,瀋陽人,我想和他們合影留念,被他們友好拒絕,說制度不允許。

我們重新坐上電動船,慢慢地離開了珍寶島,軍人們一直目送著我們,向我們揮手,我也回望著珍寶島,島的身影越來越小,但是插著五星紅旗的旗杆卻越來越清晰,烏蘇里江的水在船漿的搖曳下劃出一道道漣漪,和我所唯一能清晰看見的旗杆、紅旗連成一片,使我溫暖,也使我難以忘懷。我不是作家,更不是詩人,我的感情詞彙並不豐富,但是我對新生事物,對風景名勝、歷史古蹟的熱愛是一年比一年濃厚。和剛剛上島不同的是,回去的時候我們誰也沒有說話,都似乎在思考,也似乎在回味。而我在想,這也許是我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珍寶島之行了。

  我回到江南杭州後,與摯友們聊起珍寶島之行,皆嚮往之,有些愛好歷史的人比我知道的關於珍寶島的細節還多。後來我又去圖書館查了部分資料,網上搜了部分博文,通過持續地整理和收集,慢慢對發生在1969年的那場震驚全世界的珍寶島事件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認識。至少以下幾個事件是與珍寶島有關的或間接有關:

  第一,前蘇聯準備使用核武器一勞永逸的消滅中國威脅,但是時任總統尼克森和他的團隊不同意,並通過報紙將這個機密故意公布於全世界。1969年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飛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飛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哈爾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毛澤東聽取了周恩來的匯報後說:「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同時果斷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叄線,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哈爾濱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而這些景像就是我們的父輩所經歷的一切。

  第二,美國從全球戰略考慮,逐步站在中國一邊,並與中國接觸。尼克森認識到發生大規模核戰爭的嚴重後果,蘇聯一旦啟動核戰爭,將導致美國在亞洲的25萬駐軍遭受劫難。在其召集緊急國防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後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如果他們執意要打,那是他們的事情。」1969年10月15日晚7時許,心慌意亂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消息,一個是中國的飛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因為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消息,正式報告還要稍晚些送來。」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國會站到中國一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馬上撥通駐美使館電話。」幾分鐘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同基辛格會晤過,他明確表達了尼克森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將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首先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籤署了一份準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飛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第三,尼克森訪華。正是由於珍寶島事件,中國、美國和前蘇聯糾結的三角關係也發生微妙的變化,與中國隔絕幾十年的美國向中國也拋了橄欖枝,也使得中國的領袖們情愫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從大國戰略出發,逐步也向美國敞開了心扉,與美國開始了接觸,直至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

  第四,中蘇衝突對世界和中國的影響。衝突讓全世界看見一個不屈不饒的中國,面對前蘇聯強權毫不低頭,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也讓世界意識到僅靠戰爭手段很難徵服中國,直接遏制了陰謀家的戰爭企圖,同時,進一步增強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戰爭的洗禮也促進裝備發展和技術儲備。珍寶島戰爭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美國並非中國的敵人,而且可以成為中國的戰略盟友,成為了中美關係轉變的拐點,促進了中國同世界的聯繫,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第五,現實意義的借鑑作用。從以上歷史脈絡,我們不難看出,誰也不喜歡戰爭,尤其不喜歡核戰爭,哪怕是中國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國力不強,美國也不希望亞洲發生核戰爭,也不希望發生世界大戰。聯想到當今中國,為什麼日本敢叫囂,為什麼菲律賓敢無禮,為什麼越南也從來沒對中國真誠過,印度也騷動起來越界洞朗地區,就連剛剛上臺的朝鮮王朝「國王」也對中國不再「拜碼頭」,甚至對著幹、頂著幹,讓中國難堪了一回又一回。他們的焦點在於判斷現任中國領導人的定力,他們也在琢磨當今的中國領導人對戰爭的判斷力、掌控力。其實有時候,正如偉人鄧小平同志所說,我們給一些國家敲敲警鐘還是有必要的。文革後,針對越南的挑釁,小平同志多次在外交場合說,「小朋友不聽話了,該打打小屁股了。「我們打越南,是讓他們不要為所欲為。」最終,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打。各軍區輪流上前線,堅持十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最後勝利,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良好發展時期。現在,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為了中國夢砥礪前行,艱苦奮鬥。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時代,但是我們生活在愛好和平的國家。在朱日和基地,習主席擲地有聲,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在北京建軍9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主席說,我們捍衛和平、維護安全、懾止戰爭的手段和選擇有多種多樣,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

作者 | 李詠 杭州領軍第三期培訓班學員

曾載於《荊江文學》2013年第5期,本文略有刪減修改

相關焦點

  • 快樂東北行第七站:虎頭珍寶島
    密山到虎頭要塞158公裡,興凱上高速,虎林下高速轉331國道,路況好,車輛少。虎頭要塞景區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疫情期間,要掃行程碼和健康碼,測體溫,沒有問題才能進去。雖然在疫情期間,參觀的人不少,要塞裡面陰冷潮溼,不能久留。
  • 虎頭要塞,中國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頁
    珍寶島到虎頭要塞遺址之間,有了一條新修的旅遊路,縮短了兩者之間的距離。虎頭要塞遺址虎頭要塞是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為進攻和防禦蘇聯而建,吹噓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日本關東軍為修建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耗資數億,徵用勞力十多萬,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俘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
  • 珍寶島溼地、虎頭要塞、神頂峰、虎口溼地的家鄉虎林市!
    境內著名景點有:珍寶島溼地、虎頭要塞、神頂峰、虎口溼地、月牙湖自然保護區等。2018年5月,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正式公布,虎林市上榜。虎林縣,由橫貫縣境中部之七虎林河而得名。七虎林,系滿語「稀忽林」之轉音,為「沙鷗」之意。清代,屬 寧古塔副都統轄區。
  • 蘇裡江曾是我國的內江,東北地區原來也有出海口,虎林虎頭要知道
    境內有七虎林山,虎頭要塞即是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組成。也有虎林鎮、虎頭鎮等地名,最重要的是此地還有野生東北虎的蹤跡。「虎」與「福」同音,民間有諺:「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旅遊風景區,位於黑龍江東南部的雞西市虎林市虎頭鎮,與俄羅斯的達裡涅列欽斯克市(伊曼市)隔烏蘇里江相望,是國家級5A級景區。
  • 烏蘇里江上珍寶島,赫哲人的打魚船,單車自駕穿越北大荒去撫遠
    幸好我們自駕中俄邊境線,自興凱湖出發,從虎林市的虎頭鎮開始沿烏蘇里江一路前行,途徑虎頭要塞、珍寶島、饒河四排赫哲族鄉,最終到達華夏東極——撫遠市黑瞎子島,去感受赫哲人生活的那一片天地。硝煙散盡的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一樣,同在中俄邊境線上的虎林也有一座當年針對蘇軍的虎頭要塞群。
  • 紅色黑龍江——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位於雞西市虎林市虎頭鎮虎頭要塞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虎頭要塞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裡,縱深6公裡。在此方圓數十公裡的範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42珍寶島:鑲嵌在烏蘇里江中的「英雄島」
    今天(10月10日)虎頭的天氣分外晴朗,烏蘇里江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這裡有「望江亭」、「東方第一廟關帝廟」和「虎頭友好公園」,江邊還立有「烏蘇里江」石碑。虎頭鎮北邊的猛虎山,是聞名於世的虎頭要塞,是當年日本秘密修築的地下工事,凡是到虎頭的人都要參觀,不會放過這一機會。我來到虎頭要塞,廣場上的蘇軍解放虎頭紀念碑巍然屹立,後面即是虎頭山。山系由虎頭、虎身、虎尾組成,虎視眈眈,臥守六方。山內,是一軍工要塞。我從山澗洞口進入,參觀昔日戒備森嚴的軍工要地。
  • 珍寶島
    1.去珍寶島景點沒有固定班車,最好自駕。或乘公交車到虎林客運站買票從虎林到虎頭65公裡,價格14.5元。半小時一班到虎頭客運站 ,找珍寶島景區散客接待點,聯繫登島相關事宜。(到了接待點有專人安排嚮導車)。
  • 假日興凱湖珍寶島遊記
    計劃是這樣的,時間為三天,路線為:第一天密山興凱湖---第二天虎頭要塞----第三天珍寶島並返程。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趕往虎頭鎮虎頭山要塞。 來到虎頭感覺咱們東北的旅遊景點建設還是落後於南方就拿虎頭這個地方來說吧,當天來參觀的人真不少,還有大老遠從上海、江蘇過來的,可見這個地方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還是很有分量的。
  • 遊記:虎頭就是整個烏蘇里江的起點
    參觀完虎頭要塞,直奔烏蘇里江起點,虎頭就是整個烏蘇里江的起點。馳名中外的烏蘇里江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由發源於中國的松阿察河和發源於俄羅斯的伊曼河匯合而成,虎頭是烏蘇里江的起點。烏蘇里江全長905公裡,流經虎林202公裡,從起點虎頭向北流至撫遠島與黑龍江合流,直入太平洋,流域面積。烏蘇里江,滿語為「下遊的江」(松花江為上遊的江),原本是中國的一條內河,清政府與沙俄籤訂了《北京條約》後,烏蘇里江變成了中俄界江。
  • 黑龍江指導虎頭—珍寶島、呼蘭河口溼地公園等創建5A景區
    黑龍江指導虎頭—珍寶島、呼蘭河口溼地公園等創建5A景區 2018-02-11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虎頭要塞行(文/鴻運)
    暑假,與同事們相約,要一起到祖國邊陲虎頭鎮去,想要去看看虎頭要塞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坐了包車前行,心情是愉快的。路過雞西流連了一個晚上,那裡的夜景蠻不錯的,人影憧憧,華燈璀璨。但它留不住我們急切的欲望,第二天天剛放亮,我們就忙著打點行裝,匆匆吃罷早飯,便蹬車啟程了。
  • 登高地俯瞰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因酷似大元寶而得名
    從珍寶島哨所出來後,坐船返回岸邊,再上車去一個神秘的地方從此上山,某高地是遠眺珍寶島的最佳地這是一處要地,遍布戰壕碉堡。珍寶島是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島嶼。長約二公裡,形似元寶故名為珍寶島,因1969年3月的事件馳名中外。
  • 珍寶島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概況 珍寶島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重要溼地,位於雞西市虎林市,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溼地集中分布地區。珍寶島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豐富,在三江平原沼澤中具有獨特之處,被國際溼地專家評價為世界上最原始、最具觀賞性和最具複合性的溼地。為賴以溼地環境生存的生物提供生長、棲息、繁殖及遷徙停歇地。
  • 遊記:黑龍江珍寶島自駕之旅
    離開珍寶島,當天晚上到達虎頭,在旅店得知珍寶島還有一個209高地值得一去,是當年珍寶島戰役炮轟蘇軍坦克的高地,可以看到珍寶島全景,飯店老闆說可以自己去。想想今天既沒能登上珍寶島,又沒有看到珍寶島全貌,很是不甘心,就與田姐和李姐商量,說我明天想再返回珍寶島,要去209高地,要登島。田姐和理解欣然同意。
  • 探訪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中蘇邊境上6年建成的最牛軍事要塞
    當虎林城裡的人們還沒睡醒之前,我們已經開始沿著北大荒平原的省道向珍寶島的方向進發了。大片大片的大豆、玉米地滿布公路兩側。路上來往的車輛很少,偶爾遇到些小時候農村裡的那種大型拖拉機。8:30左右,我們到達了虎頭鎮。虎頭因虎頭要塞而聞名,是「二戰」時日軍扼制蘇聯遠東烏蘇里鐵路的咽喉,與「東北虎」全無干係。
  • 二戰鏡鑑70年:虎頭要塞見證日軍投降最後時刻
    虎頭要塞:見證日軍投降最後時刻  在中國東北角至今保存著一個規模相當龐大的侵華日軍東北軍事要塞群。虎頭要塞就是其中之一。這處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的修築,奪去了中國十餘萬勞工的生命。  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各戰線的日軍已基本放棄抵抗,但虎頭要塞的日本駐守軍隊卻因無線電通訊中斷等原因並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仍然堅信「日軍沒有受到重創」,拒不投降。經過十餘天激戰,8月26日,虎頭要塞被蘇聯軍隊和中國東北抗日聯軍攻陷。  沿著石階進入巷道,頓覺寒氣逼人,由水泥、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巷道,常年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