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名重士林,「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

2020-12-19 騰訊網

為表彰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

「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揭牌

/高關中/張曉暉

「巴蜀譯翁」就是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他在德國僑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譯作了解德語文學,進而了解德國的社會和文化。楊老還是德國《華商報》《悅讀德國》專欄作家楊悅的父親。

楊武能教授在巴蜀譯翁亭揭牌儀式上發表感言

10月16日,「巴蜀譯翁亭」 揭牌儀式在重慶武隆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隆重舉行。重慶市武隆區、區政府負責人及參加「2019世界華裔文藝家重慶•武隆•仙女山採風活動」的各國華裔文學藝術家25人,還有四川省和重慶市的部分著名文藝家出席了揭牌儀式。

當年逾八旬的楊武能和武隆區委宣傳部石部長拉下「譯翁亭」紅綢緞時,全場歡呼祝賀!

武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石強楨在揭牌儀式上發表講話,高度稱讚楊武能教授長達一個甲子的學術生涯,不愧為「武隆之子,華夏之光」(周勵語)

武隆區宣傳部長石強楨與楊武能教授共同為巴蜀譯翁亭剪彩

「巴蜀譯翁亭」是一座中國傳統樣式的亭閣。匾額和楹聯均由湖南書法家塗光明所題寫,其中匾額為篆字「巴蜀譯翁亭」,楹聯為「浮士德格林童話魔山,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和「翻譯家歌德學者作家,一世書不盡的傳奇」。這幅楹聯精煉地概括了楊武能教授的主要成就。

嘉賓們觀看節目。前排左一為本文作者高關中先生,著有《巴蜀譯翁傳》。左二為馬來西亞著名作家、畫家朵拉女士。左三為《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者周勵女士。後排左一為楊武能教授長女、德國《華商報》專欄《悅讀德國》欄主楊悅女士。

祖籍武隆的楊武能教授,長期在位於重慶的川外和位於成都的川大工作,故號「巴蜀譯翁」。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恆,以非凡的毅力和精力,譯介德語文學,迄今出版各種版本的譯著100餘種。而且譯的都是名著、經典,譯著字數達六、七百萬。11卷本的《楊武能譯文集》,乃集其大成,使他成為第一位健在時即出版十卷以上大型個人譯文集的文學翻譯家。他主編和擔任主要譯者的14卷精裝本《歌德文集》是中國第一套大型歌德文集。目前正在陸續出版多達20卷的《德語文學精品•楊武能譯文集》,以及6卷論著創作,楊武能全集總共超過26卷,逾千萬字。楊教授翻譯成就最為輝煌的代表作是《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歌德作品、《格林童話 》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馬斯·曼的名著《魔山》。

與會嘉賓在巴蜀譯翁亭前合影留念。前排右四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吳立楊先生。他與徐煒先生(右五)專程從成都趕來參加揭牌儀式。

楊武能教授在答謝講話中強調感恩,他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祖父是農民,父親是工人。在舊社會,他自己上了幾年小學,就因家貧而失學,是新中國為他帶來了人生的轉折,靠助學金上完中學大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歌德研究學者和作家。

去年,楊教授榮獲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楊武能教授在促進中德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架起了一座橫跨中德的文化交流橋梁。他的成就在德國同樣得到高度的讚賞。2000年他榮獲德國總統頒授的德國「國家功勳獎章」,2001年獲得終身成就獎性質的洪堡學術獎金,2013年又在德國獲得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獎——歌德金質獎章。這樣楊教授就成為迄今為止獲得這三大獎項的唯一中國學者。楊老的經歷和成就,不愧是一部「一世書不盡的傳奇」。

北美中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瑞琳老師代表海外嘉賓發表精彩演講

武隆地靈人傑,當地有感於由武隆山區窮苦山民人家走出的武能先生為家鄉帶來的榮耀,於武隆仙女山為武能先生建亭勒碑,亭名「巴蜀譯翁亭」。據悉,由政府部門為健在的文化人打造紀念亭閣在國內尚屬首次。楊武能教授在答謝發言中透露,操辦方主張亭名為「譯翁亭」,但是被武能先生堅決否定,蓋因「譯翁亭」與安徽滁縣「醉翁亭」發音相近,而武能先生謙卑地認為自己的成就並不足與文豪歐陽修相提並論。

演講結束後,陳瑞琳老師贈送楊武能教授古牌「師寶」。兩代學人親切交談。

參加仙女山採風的德國華文作家兼記者孫小平博士認為:「大凡嘗試或從事過翻譯的學子無不有體會,翻譯就是一種文學創作,唯與單語文學創作相較,翻譯更見語言的功底,更要求心智的定力和性格的毅力。古時科舉有十年寒窗苦之說,武能先生苦熬過的豈止是十年,而是堅守了逾半個世紀。先生用筆聚攏了兩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若論成就決不遜色於歐陽修。」

揭牌儀式之前,重慶市雜技團的青年演員為參加儀式的來賓們表演了精彩的雜技和魔術節目。

楊武能教授特邀重慶雜技團在揭牌儀式開始前表演節目,贏得陣陣掌聲。

與會嘉賓目不轉睛地觀看重慶雜技團帶來的魔術表演。前排左一為著名書法家徐煒先生;前排右一為重慶陽光童年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塗光明先生;前排右三為主持揭牌儀式的武隆區委常委周光先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註:本文版權屬於德國《華商報》,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需與本公眾號聯繫,並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 「德歐華商」。

相關焦點

  • 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 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揭幕
    本報訊 (記者 楊宸博)12月9日,象徵著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武能先生早期留學歐洲經歷的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巴蜀譯翁亭舉行。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馬奇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周光出席揭幕儀式。
  • 仙女山十日——2019世界華裔文藝家重慶武隆仙女山採風之旅
    如果說嘉陵江、長江造就了重慶,那麼也可以說是烏江造就了武隆,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烏江,及其遍布整個流域的大大小小的支流,沒有烏江水運,在交通極其不便的古代,地處崇山峻岭之中的武隆能夠聚集這麼多的人口,形成市鎮。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教授做客外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列學術...
    新聞網訊:5月10日下午,外語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列學術講座」 第三期《文學翻譯的「信達雅」與100%的村上春樹」》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我國著名學者、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教授。學院院長卞建華主持講座。外院及相關學院二百餘名師生慕名前來聆聽了此次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 著名文學翻譯家張玉書逝世 曾翻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封面新聞訊(記者 張杰 )1月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曾翻譯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著名文學翻譯家、北京大學張玉書教授,於2019年1月5日13點57分在北醫三院重症監護室昏迷數日後血壓急降,心率消失,安詳離世。享年85歲。
  • 重慶文旅亮相第七屆四川旅博會 助力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
    作為本次旅博會的主賓省,重慶共組織了全市各區縣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等30多家單位參會參展,通過參展「1+3」、推介「1+3」、文旅大篷車巡遊等形式,集中展示和推介重慶都市旅遊、長江三峽深度遊、世界遺產之旅
  • 重慶文旅「大篷車」進四川,武隆景區送福利
    8月24日下午15時,由重慶市文化旅遊委、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政府支持的「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慶文旅「大篷車」赴四川巡遊營銷啟動儀式在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舉行。
  • 屬於山城重慶的獨家記憶—印象武隆
    印象武隆實景歌會由印象鐵三角張藝謀任藝術顧問,王潮歌、樊躍任總導演,100多位特色演員現場真人真情獻唱,以瀕臨消失的號子為主要內容,讓觀眾在70分鐘的演出中親身體驗自然遺產地壯美的自然景觀和巴蜀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阿鹿在武隆長大,小時候並沒有想去看印象武隆的欲望,直到看了某一期的《極限挑戰》,演員們的傾情演出和工作人員的付出成就了一場又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
  • 漫遊重慶——魅力武隆
    導語重慶是個迷人的好地方,今天請大家追隨小編的腳步,漫遊重慶,走進一個神奇的地方——武隆!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1、 知識普及——川江號子川江號子是起源於四川重慶一帶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德語文學的中國翻譯之路
    德語文學主要指操德語國家的文學,包括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此外也包括散居在其它國家的、以德語為書寫文本的文學。位於中歐的德國,由於長期民族分裂,其文學的勃興錯過了文藝復興時期,比起西歐、南歐諸文學大國要晚二三百年,直到18世紀中期啟蒙運動時期,隨著德國啟蒙運動主將萊辛的崛起才見起色。
  • 重慶文旅「大篷車」進四川 武隆景區送福利
    8月24日下午15時,由重慶市文化旅遊委、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政府支持的「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慶文旅「大篷車」赴四川巡遊營銷啟動儀式在成都市春熙路步行街舉行。
  • 傅惟慈曾因翻譯德國文學作品受到批判(圖)
    投身翻譯六十年,譯介歐美文學。傅先生為人所知的成就固然在他的外國文學翻譯,很少人知道他的一生也是一部傳奇。  喧鬧的北京城有個安靜的去處。避開新街口的車水馬龍,沿著人來人往的趙登禹路輕輕一拐,走進一條名叫四根柏的胡同,很快就到傅家小院了。胡同其貌不揚,小而簡陋。若不是因為來拜訪小院裡的傅惟慈先生,我不會駐足,更不會注意它如此安靜,靜到一隻鳥從屋簷下飛過都觸目驚心。
  • 重慶文旅亮相第七屆四川旅博會 助力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
    作為本次旅博會的主賓省,重慶共組織了全市各區縣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等30多家單位參會參展,通過參展「1+3」、推介「1+3」、文旅大篷車巡遊等形式,集中展示和推介重慶都市旅遊、長江三峽深度遊、世界遺產之旅、民俗風情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推廣「山水之都,美麗重慶」旅遊形象。
  • 鐵凝:文學是連接世界的紐帶 翻譯家作用不可替代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在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發言。 賀俊怡 攝中新網貴陽8月14日電(冷桂玉)「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而文學正是聯通各國人民心靈的一條多彩的紐帶,這當中,翻譯家們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表示。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14日在貴陽開幕。
  • 《馮至譯文全集》:被學者和詩人光芒掩蓋的德語文學翻譯家
    《馮至譯文全集》專注德國文學研究的第一人:為漢語注入了一種現代的抒情的語言和方式馮至的一生著述廣博,兼有多重身份,是詩人、學者,同時也是重要的翻譯家。但或許是詩人和學者馮至的成就太過突出,掩蓋了譯者馮至的光芒。馮至的譯作雖然曾影響了幾代人的精神成長,開啟了中國德語文學譯介的新局面,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研究。
  • 四川的遊客 重慶武隆3萬張免費門票等你來領取!
    (四川60萬張+重慶60萬張=總計120萬張!) 你就說,這是不是你見過的 最豪氣的CP! 川渝兩地景區免費互遊 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巴蜀文化旅遊自由行—川渝百萬市民免費互遊百景區」活動已於重慶、四川兩地同時啟動,兩地分別面向重慶、四川籍遊客實行免門票優惠政策。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你會怎樣翻譯「I love you」?攜最新譯作《我是貓》,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在10月23日做客半島新聞直播間時,給我們講述了文學大家背後的故事。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林少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以及文學翻譯的奧妙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林少華此次還入駐了半島新聞客戶端的「半島圈」,邀請粉絲們在線互動。
  • 西嶺牽手武隆唱響成渝雙城記
    1300多年前,詩聖杜甫描繪了一幅「開門見山」的美麗圖景,引鳳入巢,期待更多來自重慶遊客們,來到四川,領略成都之巔魅力。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這些成語有了新的解讀。期待今天西嶺雪山與武隆仙女山組團出道,為雪山飛「武」這個組合增添一些浪漫。
  • 「印象武隆」川江號子亮相峨眉,助推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成立
    巴蜀區域文旅合作如火如荼。9月24日,巴蜀區域合作文旅推廣活動在峨眉山市舉行,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正式宣布成立。「印象武隆」川江號子亮相峨眉,為巴蜀區域合作文旅助力。據介紹,重慶市、四川省轄區內,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自然遺產主要包括1996年列入的峨眉山—樂山大佛、2007年列入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重慶武隆、2014年列入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重慶金佛山等。
  • 重慶 武隆一日遊
    夏日炎炎 大家總是會想到國內的「四大火爐」城市,而不管是哪種版本,重慶總是榜上有名,但是誰說重慶就沒有涼快的地方?這就給大家推薦重慶周邊最值得前往的目的地—武隆,不僅好看好玩,氣溫還會比市區低上5-6度左右。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為兩地市民互贈免費景區門票
    這個活動稱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5月16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活動在成都太古裡和重慶彈子石同步啟動。百萬門票互贈、百萬市民互遊、10條精品線路互推,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川渝兩地以巴蜀文化為紐帶,開啟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