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民鄭女士向記者反映
今年1月
她訂購了某個品牌的家具
提貨時卻發現,商家撤櫃了……
女子定製一套家具,提貨時商家撤櫃
今年1月5日,鄭女士看中了一套家具,定價6.5萬元。商家承諾2020年春節前發貨,於是,鄭女士付了2.2萬元的預付款。
鄭女士說,之後工廠那邊聯繫她,說餐桌做不出來,她就帶著孩子回新疆過年了。鄭女士回到新疆後,因為疫情便與商家失去了聯繫
10月底鄭女士回到清遠,她撥打銷售單上的電話發現是空號。她找到博皇家居詢問情況,卻被告知該品牌的代理商已經「撤櫃」,因為代理商無法聯繫上鄭女士,她訂購的家具也被低價處理了。
通過博皇家居,鄭女士聯繫上了家具的代理商。代理商表示,如果鄭女士想要拿回家具要補「差價」,加收20%的費用 。
鄭女士表示,已經交了2萬多元預付款,連家具邊都沒摸到,現在居然一分錢都不退。目前,鄭女士只想拿回2.2萬元的預付款。
原代理商:只能補差價訂貨
記者聯繫上原代理商魏女士,魏女士告訴記者,鄭女士訂購的是定製產品,不能立刻取貨。之前,和鄭女士溝通好了年後送,貨3月份就回來了,到了4月份,代理商卻無法聯繫上鄭女士。5月份時,魏女士的代理品牌打算撤櫃,但是仍然聯繫不上鄭女士,鄭女士的家具還堆放在倉庫。
因為聯繫不上鄭女士,在9月份,魏女士低價處理了鄭女士訂購的家具。直到11月份,鄭女士才聯繫上了魏女士。此時,魏女士與廠家的合同已經到期,無法以經銷價再次訂購鄭女士的產品。
對於鄭女士提出的退款要求,魏女士表示無法接受。「因為我中間的損失已經超過這個預付款,就算她不用退預付金繼續提貨,也要承擔中間的差價。」
博皇家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雙方的銷售約定,訂購產品有3個月存倉期,延期的話需要收取費用。考慮到鄭女士的情況特殊,商場方已經免去鄭女士的這部分費用。但是,對於鄭女士的要求他們也愛莫能助。
博皇家具表示,他們可以幫助消費者再次訂購家具,但是中間差價需要補齊。
律師:預付消費要謹慎
律師認為,雙方應該依照雙方籤訂的買賣合同來執行,尤其要留意違約責任以及逾期供貨的相關規定。如果雙方沒有籤訂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商家的行為違反了《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對於此類預付消費事件,律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一定要和商家籤訂買賣合同,並且要注意審核供貨時間,明確毀約責任和解除合同相關的條款,更好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